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于80年代提出以来 ,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这不仅涉及人类未来的前途和命运 ,而且对人们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将产生十分深刻的影响。中国教育必须顺应这一时代走向 ,塑造从观念到知识都能在未来社会立于不败之地的高素质国民  相似文献   

2.
一、可持续发展——全新的社会发展观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内涵 可持续发展(Sutstainab le Development)是本世纪80年代末人类全面认真总结自己的发展历程,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社会行为,在世界范围内开始形成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1987年4月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主席、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提交了一份具有重大意义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份报告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对当前人类在经济发展、资源、人口、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评价。她认为,可持续发展应该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这一概念,在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中心议题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共同持续发展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  相似文献   

3.
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持续性这一概念首先是由生态学提出的,用于说明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度间的平衡,也就是生态持续性。可持续发展是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首先诠释的观念。WCED在报告中,定义“可持续发展”为“能满足当代的需要,同时不损及未来世代满足其需要之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仅在世界各国引发了广泛的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思潮之一。目前对可持续发展主要从以下几种角度进行理解。1、体现自然属性的可持续发展概念。1991年11月,国际生态学联合会和国际生物学联合…  相似文献   

4.
论可持续伦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伦理的哲学基础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发展观是本世纪50年代后西方国家工业化经济迅速增长,出现了世界性的环境恶化、入口膨胀等危机之后,人们经过反省和探索,于80年代左右开始探讨的人类发展的一种新思路、新理论。1981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R·布朗出版的《建设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是第一部系统论述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代表作。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全书以”共同的问题”、“共同的挑战”、“共同的努力”三篇概括了当前人类发展所面临的严…  相似文献   

5.
环境:一个哲学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这一概念,通常人们认为它是一个地理学概念——“地理环境”,或者是生态学概念——“生态环境”,或者是社会心理学概念——“社会环境”,或者极而言之是唯物史观的概念——“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地理环境条件。应该说,这样的理解不无道理。 但是我们认为,这种通常的理解已经远远落后于人类实践和科学发展的现实了。有必要郑重而明确地提出:“环境”,更是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对环境的探讨,不但是某些具体学科部门的事,也是哲学界的事。  相似文献   

6.
社会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讨论文章的主题之前,需要提示的是,我们应从一种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来理解本文主旨;也就是说,心理与社会的建构总要先于生物与社会的建构。为理解上述说法,我要对经常被谈及的“环境”与“遗传”之争作一概述。这一争论几乎同西方世界中有关人类问题的思考一样悠久,其争议的焦点是人类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差异。起初,人类和无机或植物世界之间的差异似乎并不存在什么问题,因为无机世界里没有生命,而植物显然也没有活动能力。但是,涉及动物世界就出现了很多问题。从西方历史的进程来看,这些问题似乎已被逐渐“解决”。最终的答案即是说:人类与外…  相似文献   

7.
当今人类社会最为关心、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生存和发展问题,围绕这一主题,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从50年代开始,尤其是进入80年代后,积极努力寻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比较合适的发展模式。我国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O年远景目标纲要》,已明确提出在中国未来发展中,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的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农…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概念渊源已久,远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3世纪)就有保护正在怀孕或产卵期的鸟兽鱼鳖的“永续利用”思想和定期封山育林的法令。西方经济学说在19世纪对森林的研究和20世纪对渔业的研究,分析了“可持续产量”,本世纪80年代初期明确提出,直到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公开出版了《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后,持续发展才越来越成为人们最关心的话题,1992年联合国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并通过了全球《世纪议程》,提出了人类通向未来的共同追求目标——全…  相似文献   

9.
到本世纪末,我国要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在这一背景下,探讨区域性贫困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对概念的一般性认识“可持续发展”一词是由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提出并普遍使用的。该委员会的报告提出,要在“既符合现代人的需要而又不损害未来几代人的需要”的情况下获得发展。其着重点在于强调要同时解决发展和环境所面临的紧迫任务。这一概念一经形成,便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不同学科,特别是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学者对此给予极大的关注,进…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是人类对自然、经济与社会关系长期反思得出的结论。它作为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形成的发展新概念,是指“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构成威胁的发展”①。这是一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新发展观。持续发展观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发展的可持续性,即发展对现代人和未来人需要的持续满足,达到现代与未来人类利益的统一;二是发展的协调性,即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限定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追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这种发展观包含了子孙后…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简单地说就是指“在不危及后代人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的发展途径”,①“这种发展途径使人类进步不局限于区区几处,寥寥几年,而是要将整个星球持续到遥远的未来。”②“在支持生态系统的负担能力范围内,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可持续发展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笔者认为,根据《环境与发展里约宣言》等权威性文件的表述,从哲学的高度看,可持续发展至少有三层涵义:一、可持续发展首先是一种发展观,首先是要在环境与经济建设之间确立一种协调和谐的发展关系。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发展观,它…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是人类对自工业文明以来的现代化道路深刻反思的产物。可持续发展实际上包含了经济、人口、社会、环境全面发展的内容。并且,作为“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惟一出路”,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面对同一个地球和同一个世界,可持续发展观已经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在经济、哲学、生态学、人口学等众多领域里引起了广泛关注与讨论。我们国家和政府,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实现的目标和发展方式。在这一目标实现过程中,地方综合年鉴不仅应当充分展示地方为此作出的努力、现阶段成就和发展中存在的…  相似文献   

13.
关于经济效益概念的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其根本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然而,由于人们对经济效益概念理解上的差异,从而追求经济效益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我们认为,经济效益概念的提出有其时代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内涵也应得到相应的充实与更新。今天,人类正面临人口激增、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诸问题的困扰,走可持续发展2路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唯一选择。为了顺利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必要重新认识经济效益概念,赋予其新的内涵。一、经济效益概念的历史演进在传统经济理论中,没有经济效益这一概念。该词最早在我国政…  相似文献   

14.
盛新娣 《社会科学》2003,(10):120-128
要对“中国古代是否有科学”问题做出断言 ,关键在于怎样理解科学的概念。在当代 ,科学不仅指一种知识 ,且是人类获得知识的社会活动。科学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同时 ,通过修正、扩充乃至更换内涵 ,在更高层次上和更大范围内 ,不断地确立起自己的存在。从此意义上讲 ,中国古代科学就应当能够被纳入科学的内涵 ,从而成为科学的一种形态。中国古代没有“科学”这个概念 ,并不构成我们使用“中国古代科学”这一概念的障碍。本文具体论述了“中国古代科学”这一概念的使用所要备具的三个方面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5.
西方“社会资本”概念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晓波 《理论界》2006,29(7):224-225
“社会资本”概念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引入我国以来,在学术界引起了激烈的讨论,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社会资本”概念。但是我们发现我国学术界对“社会资本”概念的理解比较混乱,一些学者对“社会资本”概念的理解有一种简单化的倾向,这很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影响我国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既然“社会资本”是从西方引进的概念,那么详细了解西方的“社会资本”概念对于我国社会资本理论深入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相似文献   

16.
在有关人类行为的自我控制方式中,有一个概念值得注意——这便是法治。人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往往多有歧义。一是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法治”理解的不同。二是“法治”概念始终与另一个模糊的概念——“人治”相联系,由于人治的含混性,“法治”一语在学理上产生了众多的歧义。欲要解读法治的精义,首先应从“人治”这个概念人手。  相似文献   

17.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理论的历史演变,依据其对发展本质的不同理解,形成了五代不同的发展观.上世纪50年代所说的发展就是经济增长,增长与发展不加任何区别;上世纪60年代把发展与增长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认为发展是指增长加结构变化,但仍然把增长作为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上世纪70年代则把经济增长贬低到非常次要的地位,转而强调增加社会变革,要注重就业、消除贫困和公平分配等发展目标;上世纪80年代转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把环境改善作为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但认为经济增长对实现可持续发展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上世纪90年代认为增长只是手段,而人类发展才是目的;21世纪发展的概念进一步拓宽,提出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世纪70年代初叶以来,人类的发展观经历了一场旷日持久、声势浩大的革命性变迁。进入80年代后,这一变迁的主题开始凸现为对“可持续发展”概念、原则以及政策涵义的提出和讨论。从国内可以接触到的文献来看,最早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应是世界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  相似文献   

19.
“历史科学”是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目前学界对此概念的理解和阐释不仅歧见纷呈,而且聚焦于马克思关于“历史科学”概念的阐释,往往忽略了恩格斯的相关思考,因而应从文本总体及其历史中对这一概念加以考察和把握。从历史语境来看,两位经典作家提出这一概念,根本上就是要彻底扭转“曲解”或完全撇开人类史的“意识形态”历史叙事,在社会历史领域进行彻底的唯物主义叙事。从文本的总体来看,“历史科学”应是一门以人们的物质实践为基础的、在社会历史领域改变世界的“科学”的总体性阐释。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诸多领域所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其成果、无产阶级解放乃至人类解放的价值旨归三个层级结构及其相关命题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贯通,使“历史科学”的唯物主义叙事成为一个具有内在严密性的整体。在新的时代境遇下,从文本的总体及其历史来把握“历史科学”及其唯物主义叙事,无论对于全面理解马克思学说抑或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过去几年中,关于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提出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否相矛盾,而是如何才能使持续发展成为可能,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持续农业的定义为“一种可提高环境质量、满足人类基础之需,多利润的,具有社会合理性,并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同时,提高整个社会生活质量的农业。”对于持续性发展这一概念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语义图”来帮助理解。生态经济学家将为人类经济提供各种物品与功能的资源存量分为自然资本、人类资本(人力资本)与制造资本,后两个有时被合称作人造资本。资本的这三种形态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