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造成了中华民族的严重危机,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各种政治力量在抗日大旗下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由于参加统一战线的成分复杂,因而统一战线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复杂矛盾。为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地位,领导和推动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根据统一战线方面的经验教训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制定了在处理民族斗争关系时,坚持民族利益与阶级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在处理统一战线内部关系时,采取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原则;在处理国共关系时,坚持既统一、又独立的原则;在处理各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时,采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原则。这些策略原则的贯彻实施,不仅处理好了统一战线中的各种复杂关系,坚持、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且冲破了国民党的限制,纠正了党的错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战略策略原则,并有力的推进了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统一战线的根本原则,是实现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领导权的前提条件。独立自主原则,就是在统一战线中,实现既统一、又独立,对国民党采取有团结有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保持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独立性,实现自己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坚持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努力  相似文献   

3.
中共在第二次国共合作谈判中的斗争与让步何增光斗争和让步是谈判的两个策略。在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中,国共双方为了共同抗日举行了多次谈判。在谈判中,中共中央及其代表从中华民族利益的大局出发,既坚持了原则,又作了必要的让步,经过斗争一...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后长达30年间,在中共党史与中国革命史的叙事框架中,抗战时期的国民党政权一直是大陆学界批判和揭露的对象。1980年代以来,由于学术研究逐渐步入正轨,尤其是海内外原始档案资料的开放,学者们进一步摆脱传统党史研究框架的束缚,转向客观研究国民党政权在抗战时期的调适与演变。60余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学界关于抗战时期国民党政权的研究出现了值得注意的趋势:其一,学界关于战时体制的评价,从全盘否定转向局部肯定,既注意到战时国民党政权专制、反动的一面,又注意到其抗日、进步的另一面;其二,受社会史眼光向下研究视野的影响,大陆学界对战时国民党的研究从关注高层派系斗争,转向研究基层组织和政权;其三,随着国、共双方档案资料的公布,学界对战时国共关系的研究,从以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策略的变化为基本线索,转向关注国民党对中共态度的演变;其四,1990年代前后,伴随着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崛起的现实需要,大陆学界开始以抗战时期中国大国地位的确立为视角,来观察和思考中国在抗战时期国际角色与地位的变化;其五,对抗战时期民主政治运动的研究,从传统强调中共的领导作用,转向以第三种势力的出现为视角,同时关注国民党内部的各种力量对战时民主运动的影响与推动。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领导权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抗战时期国共领导权的历史考察,认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充分的政治领导权和在陕甘宁边区的全面领导权。事实上,中国共产党所主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面抗战路线对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抗战后期,随着国民党的消极抗战,中国共产党对抗战的政治领导权意义随着抗战的深入而逐渐凸显,促使整个抗战领导权在国共两党间发生了明显的转移。  相似文献   

6.
武汉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关系融洽、密切合作,营造出了国共关系史上鲜有的“蜜月时期”。具体而言,此时期国共关系呈现出了以下显著特点:第一,合作诚意倍显。’第二,合作方式更灵活。第三,合作内容更趋实际。第四,合作的国际环境更有利。第五,国共合作作用巨大,影响深远。考查武汉抗战时期国共关系的特点,对于今天推动海峡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统一大业的早日完成,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全民族的抗日的各阶级的联盟。既包括工人、农民、革命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等进步力量;也包括民族资产阶级、中小地主阶级中的开明士绅、民主党派、地方实力派和其他爱国分子等中间力量;还包括以蒋介石为代表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顽固势力。目的是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以对付共同的民族敌人——日本帝国主义。这个统一战线,在国共关系上,是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在各个阶级的相互关系上,是采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执行“又团结又  相似文献   

8.
对余家菊国家观念进行了初步探讨.余家菊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个性鲜明的思想家兼政治家.他参与领导的青年党,成为国共之外的一支有影响的政治力量;他创导、阐发的国家主义,既不同于国民党含混的三民主义,又不同于中国共产党的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国际统一战线思想的生成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与实践基础。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国际统一战线思想逐步形成并走向成熟。中国共产党在同苏联及共产国际、英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被压迫民族和地区具体的统战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国际统一战线思想与实践的探索中积累了独立自主,适时调整政策:以战止战,以斗争谋团结;爱国为基,践行国际主义的国际统一战线经验。新发展阶段,中国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环境下,汲取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国际统一战线思想的基本经验,对新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开展中国式外交工作,全球化国际合作发展,巩固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发展关系进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有益借鉴,为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注入中国式理念。  相似文献   

10.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是<孙子兵法>阐述的战争基本准则.从1927年国共关系破裂直至1949年解放战争在大陆胜利,中国共产党人同国民党在争夺政权斗争中,除了在公开战场较量,还在隐蔽战线进行了激烈交锋.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扩大了统一战线,赢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结束了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发展,在共产国际、苏联和中共帮助下,孙中山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发展了三民主义,指导了两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实现,取得了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大大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是一次里程碑式的大会,我们党选举出了新的领导集体,顺利实现了新老交替,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确立了未来十几年党的工作重心与新的历史任务。对十八大以来领导人代际交接制度化的确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及关于"五位一体"布局中的文化建设与生态建设关系进行解析,探讨如何在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做好党的政策精神宣讲工作。  相似文献   

13.
牺盟会是抗日战争前后国民党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和中国共产党组建的一支特殊的抗日联盟组织。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不仅表现了九一八事变后尤其是日本大规模侵略中国前夜时阎锡山思想认识的变化 ,表现出国民党地方实力派阎锡山与国民党中央政府对日本对红军的不同态度及他们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 ,而且反映了中共中央、中共北方局对国民党合作政策不断修改的过程和中共党人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面具体操作时极大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透射出中国共产党在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实际抗日合作的重要一面。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孕育着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文化的萌芽。中国共产党成立,党的纲领表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要素,初步表述了党的制度规范要素,产生了中共政党文化。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党的意识形态要素逐步中国化,制度规范要素基本完备,标识性要素基本定型,党员角色明确,领袖角色被全党认同,中共政党文化形成了。建国初,中共政党文化有所发展,1957年后受到破坏,变得僵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共政党文化发生转型;目前正面临着新的整合。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正式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但毛泽东又推让总书记感到迷惑。其实,毛泽东推让总书记是他在当时复杂局势下审时度势的明智选择:共产国际对毛泽东的支持是有条件有限度的,党内高层存在着复杂的权力格局,当时毛泽东的卓越才能展示受限、毛泽东政治路线的正确性也还没有成为全党的共识,另外当时中央委员会的组成情况及国内抗日的大局也使毛泽东格外慎重。  相似文献   

16.
论党务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务公开就是指党的工作和活动,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具有或应该具有公开性.党务公开是党务活动由秘密走向公开的必然趋势;是党的建设在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是政务公开形势发展的必然.党务公开在内容上要全面、真实、具体、合法;在形式上要注意方式方法的多样化;在程序上要力求规范、有序、到位;在时限上实行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要建立相关制度,确保党务公开的工作的长效性.  相似文献   

17.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是在党成为执政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党围绕着向执政党的转变,从解决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保持廉洁奉公本色,克服官僚主义等入手,全面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其宝贵的历史经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一场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中间党派积极投身于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他们拥护国共合作、主张全面抗战、力促全民族抗战的发动;他们以多形式、全方位投身于抗日救国斗争;他们坚持民主、维护团结、开展民主宪政运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1927年五月底,共产国际给中国共产党发出了挽救革命的紧急指示,即五月指示。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指责中国共产党未能执行五月指示是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而事实上,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武汉汪精卫集团也开始动摇并日趋反动,中国革命进入了非常危急的时期。但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等共产国际领导人对中国革命的形势变化认识不够,以为汪精卫政府是国民党左派的代表,要求中国共产党一方面维持同国民党党内的密切合作,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武装力量,这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20.
1927年4月27日至5月10日召开的中共五大,旨在挽救中国革命。但由于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错误指导,使得五大的决议根本不具备执行的可能性,加上鲍罗廷消极对待土地革命,而年幼的中国共产党面对艰难复杂的斗争环境,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尚有欠缺,使中共五大的决议根本无法执行,最终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