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胡耀邦同志小时候上学不多,但他酷爱读书,爱读古典诗词,并因此而渐渐地写起诗词和对联来。像他为人朴实、真挚一样,他的文采也得到广泛称道。1959年秋,耀邦同志在河南视察共青团工作,路过南阳卧龙岗武侯祠,见到一幅清代人写的旧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耀邦同志在谈笑中,将它改为“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明代东林党人顾宪成,曾为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撰题一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是天下事,事事关心。”1981年,北京有个青年模仿此…  相似文献   

2.
同音妙联     
《老友》2003,(1)
有一副极妙同音对联,联曰:猫伏墙头风吹毛,毛动猫不动;鹰立树梢月照影,影移鹰不移。这副对联不仅有着同音(谐音)之趣,而且  相似文献   

3.
趣话婚联     
曹祈东 《山西老年》2012,(11):54-54
古往今来,吟咏婚姻者比比皆是,佳联妙对成佳偶,为夫妻间增添几多情趣。相传王安石进京赶考。在他的舅舅家住宿,信步到附近的街上,见一家门楼走马灯上题有一副对联:“走马灯,灯走马,灯息马停步”。  相似文献   

4.
张日光 《源流》2012,(1):74-75
对联,又称"楹联",艺苑中一朵雅俗共赏的奇葩,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文学形式之一。在粤东山区平远县的名胜古迹中,妙联不少,现辑录其中两副,供爱好对联的人们研读和鉴赏。  相似文献   

5.
在群芳争妍的联苑里,花鸟或花木对联以其独特的诗情画意,让人读之,顿生“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之感。“听鸟说甚;问花笑谁。”这是题在昆明市西山华亭里的一副花鸟对联。  相似文献   

6.
楷书对联“读心中名文,听本真妙曲”是王治国先生参加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览的作品(原作是长达八尺的榜书巨联)。 王治国,字安轩。国家一级美术(书法)师,专业书画家。现  相似文献   

7.
云南昆明大观园内大观楼前的明柱上,挂 着一副蓝底金字的楷书对联。这副联长达180 字,系清代号称“万树梅花一布衣”的诗人孙 髯,于乾隆年间所撰。该联情景交融,气势磅 礴,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联曰:  相似文献   

8.
楹联趣闻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对楹联就十分喜爱。古人欣赏对联,一要追求字写得漂亮,二要讲究意义吉庆。相传,因王羲之笔势流畅,字体清新,一年春节之时曾连贴三次对联,皆被人揭走。一年,聪明的王羲之忽然写出了这样一副对联:“福无双至,祸不单行。”邻人一见,无不摇头走开,自然没人再揭。然而,就是在元旦那天早晨,他挥毫又在两联的下边添上了几个字,成了“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夜行”的字样。人们无一不拍手叫绝。 古时候,还有一些写在楼台亭阁、名胜古迹的楹联,更是别出心裁,语颇隽永。山海关  相似文献   

9.
休闲娱乐岛     
妙联撷趣 对联,是我国文学的一种特殊样式。古往今来,在繁花似锦的对联园地里,产生过许多意趣横生的妙联。 有人将作家、诗人、艺术家的名字,顺手牵羊,撰成一联: 碧野田间牛得草 金山林里马识途 也有人将花草、林木合起来凑成一联: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相似文献   

10.
解缙巧对     
解缙是我国明代的对联大师。他少年时候读书用功,不但诗词写得好,而且善于对对联。有一次,父亲领他去游泳,把衣服挂在河边大树上,随口说了句“千年老树当衣架”,解缙应声答道:“万里长江作浴盆。”父亲听后,非常高兴。有一次,要过年了,父亲要他去求人写一副对联,他说:“待儿自己写吧。”他见对门曹尚书府内有一簇竹林,就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曹尚书一见,十分恼火:“我家的竹林,倒被他用来写对联!”随即命人把竹子砍去。解缙见此情景,马上在每一联下加了一个字: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曹…  相似文献   

11.
孟姜女庙堂大门两侧,有一副难倒了无数游客的对联,有人想了几天,仍如坠五里雾中;有人试图在对联中加上标点或试断读其句,也解读不了,只好望联“兴叹“。这副对联上下联全文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有道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有些游客终于解读了这副对联。他们利用“一字双音“、“同音假借“,就能流畅  相似文献   

12.
李军 《老友》2006,(10)
有位教师曾自编对联:读三苏、诵三曹、研三袁、探三玄,志求三乐;温四史、展四库、惜四孟、度四美,心美四君。此联一气呵成,读来琅琅上口,而且妙在涵盖了文史方面共十个知识点。三苏:指北宋文学家苏洵(亦称"老苏")与其子苏轼(亦称"大苏")、苏辙(亦称"小苏")三人。其中苏轼的成就最高,在诗、词、文各方面都有重要地位。三人皆  相似文献   

13.
“奉祖宗一炷清香,必恭必敬;教子孙两条正路,宜读宜耕。”据说,这是曾星冈在家庙祖宗神位旁张贴的一副对联。而“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耕半读,但以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世事不闻不问,且将艰巨付儿孙”,则是曾麟书自撰,并在清咸丰四年(1854年)正月命其长子曾国藩所书的一副对联。  相似文献   

14.
楹联是我国文化瑰宝之一,而数字楹联又是联中一奇葩。它比其它对联形式更含蓄,构思更奇巧,读起来妙趣横生。 郑板桥当县令时,常微服暗访,体察民情。有一年春节,有户人家门上贴了一副古怪的对联:  相似文献   

15.
心安是禅     
演翔 《社区》2014,(17):22-22
游嵩山少林寺,见立雪亭门前两侧有这样一副对联“禅宗初祖天竺僧;断臂求法立雪人”。亭内供奉的是中国禅宗的初祖达摩禅师及其弟子二祖慧可禅师,亭中上方挂一匾额,清帝乾隆御笔4个大字“雪印心珠”。这是乾隆皇帝对慧可“断臂求法”故事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6.
过春节时,不少店铺都要在大门两旁张贴喜庆的对联,说些吉利的话,表示对未来的祝福。于是,有人就作了一副通用的喜联:立千秋业招万里财其实,这是一副五字联,开头的一个字是空着的,可以根据各自店铺的实际情况自己补上。有一家店名叫“信诚”,就写成了:信立千秋业诚招万里财人们都夸这副对联编得好。谁知道,有一家叫“白光”的店铺,掌柜的不学无术,手下的人也不动脑筋,“依样画葫芦”,也把这个对联套用过来,就成了:白立千秋业光招万里财人们见了,纷纷窃笑。“依样画葫芦”闹笑话@王震亚  相似文献   

17.
妙联话做人     
在楹联园地里,有不少蕴含哲理、深寓教益的妙联,具有很好的警示作用。 安徽省定远县城隍庙里,有一副颇为难得的“有色有味”的妙联:  相似文献   

18.
谢冰心老人生于书香世家,祖上藏书甚丰,字画条幅无数。一些悬挂的书联,从小就给冰心心灵和艺术上以熏陶。晚年她连续写了几篇短文,谈论对其中一些对联的体会。在福州老家她祖父的书斋里,有这样一副对联:知足知不足;有为弗有为。冰心记得她的祖父曾这样向她解释这副对联:“有的东西,比如衣、食、住吧,虽然简陋朴素一点,也应当‘知足’;而在对追求知识学问和修心养性上,就应当勇往直前去做;而对于那些违背道义的事,就应当坚决不做。”这些话对冰心影响很大,她说:“我喜爱这两句有骨气的话,以后有人请我题字的时候,我就常常写下这副对子。”冰…  相似文献   

19.
妙联妙解     
杨永建 《山西老年》2012,(12):42-42
相传有一年春节,清朝的乾隆皇帝带着几个随从,悄悄地出宫微服私访。当他路过一个村镇时,见一家门口贴着一副对联。乾隆上前一看,不禁勃然大怒,对随从说:"传这家主人出来,问他为何敢如此放肆。"原来,这户人家门上贴着这样一副对联:  相似文献   

20.
楹联话养生     
三元 《山西老年》2009,(1):51-52
在我国博大精深的对联艺术海洋中,有许多关于养生益寿的佳联妙对,这些佳句不仅能愉情怡性,更能给人以深深的启迪。"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副出自苏轼的联句,恰好说明了人若心存正气,心境就会像千里长风那样畅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