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这一思想给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指明方向.如果从"性别"视角重新审视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我们同样可以看出:性别发展的平衡、性别关系的和谐以及性别气质的交融是马克思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2.
秦牧和丰子恺的同题散文<秋>的写作方法差异很大.秦牧的是以"自然之秋"为主,引伸到对人生的感悟,丰子恺的是以"人生之秋"为主,将"自然之秋"的描写作为陪衬.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位作家的人生观和艺术观有很大的差异,虽然他们作品所产生的社会作用不同,却各有各的美丽,同时也给我们一个启示世界上不存在万能的作家,若想有所成就,应该学会扬长避短,在适合于自己"耕耘"的"一方园地"里创作出好的作品来.  相似文献   

3.
周航 《云梦学刊》2014,(4):109-114
王学忠是河南安阳诗人。他的诗歌为底层民众立言,以愤怒、呐喊的姿态尽情揭露社会假丑恶现象,在新世纪以来的中国诗坛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王学忠诗歌现象”。他诗歌中的平民意识与抗争思想,以他最初儿童诗歌中的悲悯情怀为源头.在社会急剧的转型过程中,他的诗歌精神得到升华,最终形成了他“平民诗人”的特征。他的诗歌对当下诗歌创作具有一定的导引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的风迎面吹来,21世纪的阳光已普照大地。让我们站在新世纪的地平线上,大喊一声:你好,新世纪! 回首百年,我们不能不感慨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它把人类从愚昧带向文明,并将继续以无法比拟的力量改变人们未来的生活。网络技术、克隆技术、基因技术、纳米技术……都预示着科技将更紧密地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一、"知识爆炸"与学术之厄 我们处在一个被夸示为"知识爆炸"的时代."爆炸"的热浪迅疾淹没着一切,忙不迭的人们在对裂变中的"信息"作财富折算时正被调动起持续亢奋的攫取欲.牟利的缰绳把"知识"牵给人,又把人牵给"知识";人与"知识"的这种利害相约,往往诱使相约者必得让渡出良知所由出的灵魂作抵押.  相似文献   

6.
《家庭科技》2008,(5):46
"30而富"VS"30而负" 从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基于高新技术产业的繁荣.技术和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7.
"因声而歌"与"缘事而发"是汉魏乐府诗成诗的基本模式.这两种成诗模式不仅影响了乐府诗辞乐关系中以乐为主的特征,而且揭示出乐府诗"缘情而发"、"以悲为美"的情感倾向,并由此形成了乐府诗创作中诗乐相依、即事名篇等创作传统,对后世文人的乐府诗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世纪文学"的用法主要有三种,即新世纪以来的文学;与"新世纪文学"概念相对且相辅相成相伴相随的"新世纪文学";与旧世纪相对的"21世纪中国文学"。本文综合性地运用以上三种用法,用"新世纪文学"观,对"新世纪文学"的若干基本特征进行了初步描述,既从其总体特征上,描述了新世纪文学改变"减量"文学思维的"增量"趋势,改变非生态性思维的"生长"趋势、改变简单思维的"总体"趋势;更从其内部性质上,认为新世纪文学是一种以生活性文学观念为基本底蕴,以处理人、文学与"物"的关系,处理欲望与文明的关系为基本要旨和基本主题的开辟了"文学新世纪"的文学,是一种代表中国文明新的崛起时代的文明的缩影和象征。  相似文献   

9.
"人性"与"天道"均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上讨论的主要问题,但《论语》中子贡说"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这就给后人研究留下了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厘清研究者在这一问题上的纠缠,进而论证子贡这一论断的真实性并推明孔子少谈"性与天道"问题的特殊理由,对于中国伦理思想史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人性"问题虽是思想史上的重大问题,但并不一定要成为每个思想家学术思想的中心问题;"天道"是一个玄奥的话题,但对于以"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为毕生追求的人来说并不一定要在如此玄奥难明的问题上花费过多的心血。关注社会现实,以当务之为急,以培养人的"仁德"、弘扬"仁道"为思考的中心,是孔子思想的基本品格。  相似文献   

10.
海明威引用邓恩的祈祷文"丧钟为谁而鸣"作为书名,并非偶然。着重从信仰缺失、宗教信仰危机和自我救赎方面进行分析,认为邓恩和海明威在思想上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并且,思想的相似之处体现于作品中共同的虚无主题。  相似文献   

11.
朱永德 《东岳论丛》2002,23(3):139-140
素质教育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 ,现行教育体制下的教学方式 ,虽作了很大的改善 ,但往往脱离不了对学生进行的模式化、划一化的教学 ,在这种教学方式下 ,并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我们必须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 ,利用现在一切有利条件 ,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方向 ,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达到培养新世纪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帕森斯的"分析实在论"尽管在理论与事实之间的关系等方面与涂尔干等人主张的"实证主义"立场有很大不同,但以孔德所确定的"实证主义"含义来看,很大程度上还是没有脱出实证主义的窠臼,因此在我们看来,帕森斯的"分析的实在论"只能被视为是另外一种类型的实证主义科学观,而不应该被视为是一种反实证主义的科学观.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思想,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和伟大行动纲领,既为新世纪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对新世纪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更严的要求.为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全面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推进新世纪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以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乡土文明向现代都市文明转型的过程.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始终忠实地反映着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于是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我们可以读到许许多多"乡下人进城"的故事.在新世纪,随着汹涌澎湃的"民工潮",以"乡下人进城"为主题的小说更成为一股引人注目的潮流.这些小说大都展示了进城后的乡下人在乡土文明与都市文明冲突中的尴尬处境.其中有部分佳作延续了"五四"的启蒙和人道主义传统,从权力文化、消费文化与契约文化等角度对当下的都市文化进行了反思与批判,展示了新世纪文学创作的实绩.  相似文献   

15.
世界是平的.随着新世纪的步伐走过第一个十年,一部世界史正重新书写,而列宁的名言"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仍铭刻在心.回望十年"文革"史,我们的民众需要自省,我们的民族需要反思.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有识之士不仅积极呼吁,而且身体力行地做着开拓性的工作.于是,新的名词"向阳湖文化"随之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6.
为信仰而绝望,为爱而痛苦:美学新千年的追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与世界的关系有三重维度,在人与自然的维度上我们引进了西方的科学;在人与社会的维度上,我们引进了西方的民主,唯独在人与自我的维度上,我们摒弃了西方的信仰。这直接造成20世纪中国美学在面对现实时,缺乏更高的超越的价值来给入以精神信仰的支撑。这一局限,集中表现在王国维、鲁迅的美学思想中,面对21世纪,中国美学应以生命、以爱为信仰,从而真正提升人的审美品位。  相似文献   

17.
陶德宗 《江汉论坛》2012,(7):128-132
何其芳近半个世纪的文学生命,有多半是在新中国度过的,尽管在建国后17年中,左倾文艺思潮愈演愈烈,"文革"十年更给中国文坛造成了空前浩劫,但作为一位视文学为生命的中华赤子,他仍以自己的心血和生命为新中国文学作出了多方面的,他人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他给我们留下的文学遗产和精神瑰宝,至今仍放射着夺目的光辉,并对我们繁荣新世纪中华文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文化中心主义解构的时代,新世纪乡土小说的发展呈现了价值形态上"趋后"的向度,即文学语言形式的"后现代性"。然而,中国当下客观物质层面还远没有达到西方后现代的社会基础,西方后现代思潮是在后工业时代架构上的精神裂变与突围,而中国后现代是以人文价值形态为先导的工具理性的范畴。在新世纪乡土小说的场域内,后现代主义则是作为一种解读文学作品的方法论,并衍生为无限扩充后现代"领地"的非本质主义倾向,"无边"的状态致使文艺理论阐释的虚无与混沌。同时,在新世纪乡土小说看似大众化的表象下,知识分子集团却决定了这种大众化所蕴含的精致的"小众情结"。诸多人文价值理念的错位是新世纪乡土小说面临的既真切而又紧迫的现实问题,这是知识分子对启蒙话语力不从心之后逃向形式主义的溃败。  相似文献   

19.
徐寅生同志的《关于如何打乒乓球》讲话,贯串着“一分为二”的革命辩证法,是一篇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好作品,看了这篇讲话,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打球是为了革命,站柜台也是为了革命。在任何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只要有了“为革命而工作”的思想,都能作出不平凡的成绩来。常言道:“隔行不隔理”,徐寅生同志讲的是打乒乓球,可是和我们在商店里站柜台是一个道理。徐寅生同志说得好:“小小乒乓球手里一攥,看你想的是个人还是国家。”我们营业员,天天往柜台里一站,也要看你想的是个人还是国家。这个问题,时时刻刻都摆在  相似文献   

20.
王夫之一生光明磊落,大义凛然,荟萃了我们民族千古优良的品格,他著作等身,汇集了历史优秀文化的精华又有创新。先烈李大钊曾题;“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励已励人,体现了我国历来以道德文章全面评品人物。王夫之道义盖世,文章绝古,两方面都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他曾以“历忧患而不穷,处死生而不乱。(《周易外传·杂卦传》),来表达自己所追求的做人的最高标准。他所达到的精神境界和学术成就,与他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