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朝鲜一度形成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局面。7世纪中叶新罗灭百济、高句丽,统一半岛大部,形成新罗最盛时期,向9世纪则渐衰,至935年即为王建高丽所取代。新罗时期与唐王朝联系密切,入唐留学生甚众,其中崔致远汉诗写作取得重要成就,在中朝文化交流史上有极高地位。  相似文献   

2.
统一新罗时期的宾唐进士崔致远在淮南幕府期间代上司高骈所写的3篇应天节斋词,表达了对唐僖宗生日的祝福以及叛乱得以平息、天下归于安定的祈愿,反映了唐代淮南地区崇道的社会意识和社会风气,也体现了崔致远较为深厚的道教修养和忠君报国情怀.同时,这3篇斋词又具有骈俪工整、语言典雅、善用典故等特点,文学性较强.  相似文献   

3.
崔致远在韩国文坛被誉为“东国儒宗”、“百世之师”。本文对崔致远西行入唐和东归祖国的生平经历作了简要介绍 ,并分析了崔致远的汉文诗代表作。崔致远的汉文诗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和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风格清丽 ,内容朴实。文章还着重分析了崔致远在任溧水县尉时创作长篇抒情诗歌《双女坟》的经过。《双女坟》是韩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歌行体诗歌 ,在韩国文坛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崔致远在韩国文坛被誉为汉文学的开山鼻祖、“东国儒宗”、“百世之师”。结合崔致远西行入唐和东归祖国的生涯轨迹,从生命哲学的视角分析其汉文诗代表作,可以探寻出其中所蕴含的种种生命意识,发掘其中内在的哲学意蕴和超越性的精神品质,对后人诗性的智慧与生命的省思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崔致远是晚唐时来自友邦新罗的一位诗人,在中国唐朝生活、仕宦长达十六年之久.他以宾贡(异域贡士)身份荣登唐朝科第,并在淮南节度使高骈幕府刀笔为吏四年.首先阐释了宾贡的涵义,然后用翔实的论据证实崔致远不是"宾贡科进士".籍此对历来说法不一的崔致远的进士及第方式作一考证式的探究.  相似文献   

6.
唐代著名朝鲜族诗人崔致远席永杰崔致远是唐代著名的朝鲜族诗人。他字海夫,号孤云。公元857年,他出生在朝鲜古代新罗国国都庆州。他的父亲崔冲,曾作新罗文昌县令。关于他家的早年情况,因“史传混灭.不知其先世”(《三国史纪》)而不知其详。新罗景文八年(868...  相似文献   

7.
崔致远是唐代最为杰出的新罗文人 ,留唐 16年中 ,他先后擢进士、寓洛阳、任县尉、入幕府 ,为中韩文化交流作出了极积的贡献。本文拟以中韩文献为依据 ,对崔致远的占籍与家世略作考索  相似文献   

8.
朝鲜新罗时期诗人崔致远及其作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崔致远所处的时代崔致远所生活的时代,正是新罗逐渐趋于崩溃终于在半个世纪后为高丽王朝所替代的时期。新罗当时的社会特征是:封建地主的土地兼并加速进行,对农民土地的掠夺日益疯狂,商业和高利贷的进一步发展,加深了对农民的剥削,封建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削弱。急剧贫困、挣扎于饥饿线上的广大农民纷纷举起了义旗。八九一年,弓裔联合了北原梁吉的起义军,以铁原一带为中心,起来反抗封建新罗政府,并于九○四年建立了摩震国(即后来的泰封国),建都铁原。此外,八九二年甄萱在完山起义,并于九○○年建立了后百济。在这种情况下,新罗统治阶级根本不顾生灵涂炭、哀鸿遍野,仍然沉  相似文献   

9.
崔致远旅居于长安16年,用诗文记载下了他在异国他乡的生存困惑和情感历程.他始终以异乡人自居,固守自己原有的文化身份,诗中大量运用了"行于路上"、"孤苦无依"和"客居他乡"等意象,弥漫着浓郁的漂泊感和无归属感,将浓浓的乡愁表达得淋漓尽致,体现了寄居他乡的崔致远对真正精神家园的渴望.  相似文献   

10.
崔致远是韩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 12岁赴唐留学 ,仕宦溧水 ,就职淮南 ,在中国生活16年 ,东归新罗。他写下著名的《桂苑笔耕集》 ,流传至今。在数千年中韩文化交流史上 ,崔致远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人。经考证 ,崔致远入华年代是 86 8年 ,任溧水县尉在 876年 ,880年冬投淮南 ,884年初冬离开扬州东归 ,885年回到新罗。他创作的诗文集名 ,中山即溧水古称。桂苑是南京古代名苑 ,喻淮南。归国时 ,自扬州乘船 ,沿大运河北行 ,经过淮安入海。暂泊东海 (今连云港 ) ,到达山东乳山口。他在乳山度过春节 ,留下十篇诗文 ,是中韩文化交流宝库中一颗永放光彩的明珠。  相似文献   

11.
崔致远这个名字,对于我国人民来说并不陌生。清初汇编的《全唐诗》、清末刊行的《唐襟百名家集》、《唐宋五十家集》,都收有他的作品。1934年出版的《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和当代新编《辞海》作家条目,也将他的名字列为唐代著名文学家之一。崔致远的诗歌,不仅在数量上、艺术造诣上超过了在他以前的任何朝鲜诗人,而且以其明净简峭、秾丽深婉的艺术风格为百花盛放的唐文苑增添了异彩。因此,他在中朝文化交流史和朝鲜诗歌发展史上享有崇高的声望。  相似文献   

12.
朝鲜半岛与中国渊源极深。历史上,朝鲜人民用汉字写诗作文,与中国并无二致。朝鲜的汉诗,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之际箕子在朝鲜立国后,回访故国所作“麦秀”之歌。《箜篌引》《黄鸟歌》等为四言诗,沿用中国《诗经》的体式。其后,则与中国一样,流行五言诗、七言诗。新罗作为唐属国,前往长安求学的士子众多,汉诗兴盛,崔致远是其杰出诗人。  相似文献   

13.
《金陵瞭望》2010,(2):51-52
在秀丽山水溧水间.遍布着各类古迹,也写满了各种历史的传奇。让李白写下“笔锋条尽中山兔”的中山毫;朝鲜文宗崔致远留下《仙女红袋》的传奇故事,发现的“校官碑”是江苏省现存的惟一一块保存完整的汉碑。对于那些缅怀历史,追寻传奇的游客来说,溧水有着看不完的足迹,听不完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崔致远,晚唐时新罗人,以“仰慕西学”,12岁只身如唐。在唐遍求名师,中进士第,任宣州溧水尉,又为淮南节度高骈巡官。后归国。致远留唐凡17年,著述颇丰,对中国传统儒学和文学具有深刻研习和理解,是唐与新罗学术文化交流中第一人。崔氏著作,除《桂苑笔耕集》外,多已佚,故不为世人留意。本文据韩国近年影印之《崔文昌侯全集》,对崔致远生平经历作了备细考述,并对崔氏《桂苑笔耕集》版本源流、佚文、佚诗情况,作了大致考察和介绍。  相似文献   

15.
诗人崔致远与陶渊明生活在不同时代、来自不同的国度,却在他们各自所构筑的诗歌意象世界中进行着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他们诗中的"羁栖"、"归去","家园"、"悠闲"和"孤独"意象是跨跃时空的共鸣。  相似文献   

16.
朝鲜古代小说的滥觞,是9至10世纪的《新罗殊异传》中的志怪、传奇一类的作品,如《竹筒美女》《首插石楠》《虎愿》《仙女红袋》(又名《崔致远》或《双女坟)》等。在这些作品中,《仙女红袋》和《金现感虎》(又名《虎愿)》中的女性形象在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善良、宽容的品质和忍辱负重、坚韧持守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淮南节度使高骈在史书中一直被认为"惑于神仙之说",通过对崔致远<桂苑笔耕集>考察,却发现这是淮南节度使实行的一种改革.它的目的是克服唐王朝军政、财政全面崩溃的困境,使其走向完全独立化."妖人吕用之之党"其实具有下层商人的特性,而且跟扬州周边有盐铁专卖的关系,因此可以说是改革的旗手.促使他们灭亡的原因就是当时各州府互相斗争的状态的持续,这到五代十国时也成了诸势力的政治课题.  相似文献   

18.
陈寅恪曾指出,崔致远<桂苑笔耕集>中关于中和年间徐州、泗州之兵争的记载,"实为最佳史料".本文通过对<桂苑笔耕集>相关史料的笺证,指出这次"兵争"实际上就是中和年间发生的徐州和扬州两个强藩为了争夺泗州而展开的一系列斗争.文章对这个事件做了具体分析,主要分为二个问题:一、徐、泗、扬之争的经过.二、兵争的结局.通过这些分析,可以看出<桂苑笔耕集>对于唐末历史研究的巨大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9.
赠答诗源于先秦时期,在汉代发展成熟,到了建安时期,由于社会、个人等因素,进入蔚然的勃兴时期。建安时期的赠答诗不仅在数目上有了客观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建安赠答诗中,赠答主体在与赠答对象沟通思想感情的同时,抒发带有强烈主体色彩的个人感情,诗歌风格刚柔并济,呈现出慷慨悲凉之美。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农民问题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农民问题理论是在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经过一师求学时期、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农民问题理论从开始萌芽到形成、完善、发展,创立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