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社会学协会举办的“第二届世界青年社会学家论文竞赛”结果已于1994年5月最后揭晓。中国大陆有三人获奖:沈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论文《中国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的社会凝聚力建构》)、王旭东(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论文《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家庭因素分析》)、徐兴义(中国大陆留美学生,论文《中国工作单位的组织管理》)。受国际社会学协会的邀请,世界各赛区的39名优胜奖获得者有35人于7月10日聚会于德国的奥林豪森城,参加由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社会学发展研究中心集资承办、为期一周的“青年社会学家学术研讨会”。中国大陆三位获奖者应邀赴会。 会议由国际社会学协会《国际社会学》杂志主编、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理查德·格拉托夫负责组织,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社会学系斯蒂文·韦特库斯博士具体主持。开幕  相似文献   

2.
由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和台湾世新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合办的首届“行动社会学”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5月4-6日在北京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主旨是:在当前中国社会大转型的背景下,打破以往研究陷入的迷思,指出当前中国社会学研究所面对的“真问题”,寻求适合探索转型逻辑的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实现这一学科的学术性及其现实关怀。在学术研讨议程中,共计十三篇论文在会上进行了交流。沈原宣读《强干预与弱干预:社会学干预的两条途径》一文,为本次研讨会奠定了基调。该文提出:要从转型社会学的视角,面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体制奇迹”所引发的“真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编的《中国社会学》第二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 2 0 0 3年 6月出版。该书为研究论文集 ,以收录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华人学者发表的优秀论文为宗旨。本书收集了近年来在汉语学刊发表过的社会学论文或译文、已在外文学刊上发表的论文及少量未发表过的社会学论文。所有论文的作者均是中国学者或海外华人学者。《中国社会学》是一本年度连续出版物 ,创办之目的 :一是纪念前人 ,二是推进积累 ,三是探索方向。本集分为三个部分 :1 .社会研究的基本问题 ;2 .单位制与城市社区研究 ;3.新社会史研究。《中国社会学(二)…  相似文献   

4.
20 0 3年 8月 2 0 - 2 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在南京联合主办“‘中国社会学的最新发展与走向’暨《中国社会学年鉴 ( 1 999- 2 0 0 2 )》编纂学术研讨会” ,邀请国内社会学界部分著名人士、《年鉴》编委会成员共同探讨中国社会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并商议最新一期《中国社会学年鉴》编纂事宜。学者们就中国目前社会学的发展现状、特征 ,以及未来走向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通过讨论与交流 ,加强了彼此间的沟通与合作。《中国社会学年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的社会学专业学术资料书刊 ,创办于1 989年…  相似文献   

5.
《社会学研究》1987年第二期发表王颉同志“改革中的阶级结构变化和对策之我见”一文后引起学术界和有关人士的注意。对该文的观点有反对的,也有赞同的,一致的看法是这篇文章涉及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值得开展深入讨论。王小迅同志还写了一篇文章与王颉同志商榷。为此,《社会学研究》编辑部于5月13日召开了“改革中的阶级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初始时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开端。中国住宅问题研究会1983年11月召开成立大会,聘请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为该会顾问。费孝通教授在《中国房地产》杂志1984年第2期上发表的题为《对城市住宅问题进行社会学的研究》的论文,标志着全国性住宅社会学研究的开端。当时有张仲、潘允康、张仙桥、孙金楼进行研究并有论文发表。同年8月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孙金楼、柳林合著的《住宅社会学》一书是全国最早出版的住宅社会学专著。  相似文献   

7.
熟悉社会学思想史的人都知道,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韦伯早年毕业于柏林大学法律系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但终其一生,他都以经济学家的身份在弗莱堡、海德堡和慕尼黑等几所著名大学里先后被聘任为经济学教授;而学术界又都公认他是著名的社会学家,其学术著作,无论是从文化论上着眼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和题为“世界诸宗教的经济伦理”的一系列(包括中国宗教、印度宗教和古代犹太教)比较文化史研究。  相似文献   

8.
国家“七五”期间社会学重点研究课题“发展理论与中国现代化”研究已完成,其主要终期成果为《九死一生——中国现代化的坎坷历程和中长期预测》(张琢著)、《国外发展理论研究》(孙立平、严立贤、张静、张琢合著,张琢主编)、《非西方社会发展理论与马克思》(冯钢著)和《日本的国铁改革》(张萍著)等著作均已出版。  相似文献   

9.
学术信息     
《中国社会学年鉴》(2003-2006)即将出版发行《中国社会学年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的社会学专业学术资料,创办于1989年,至今已出版5卷。近年来,在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以及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下,社会学的发展面临着良好机遇。社会学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研究成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学对社会各领域的影响力也在日益增强。为进一步推进中国社会学事业的发展,继续扩大社会学的社会影响力,《中国社会学年鉴》自2003年起扩版为16开。为保证《年鉴》的学术性、权…  相似文献   

10.
国际社会学研究方法研讨会1993年8月24—26日在天津召开。这次会议是在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和支持下,由美国杜克大学亚太研究所所长林南教授和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天津社会学学会理事长、天津社会科学院院长王辉教授共同发起和组织的。会上有6名国外专家学者和12名中国专家学者结合个人的研究项目和特长,就社会学方法问题做了大会发言,其他与会代表做了自由发言,其主要方面有: 一、理论与方法之间的关系 这次讨论会是讨论社会学方法,但与社会学理论有密切的关系,方法以理论为基础、为前提,方法的运用亦可延伸理论思考,发展理论研究。 一些研究婚姻家庭的代表结合80年代以来我国有关家庭研究的热点指出,方法的选择以理论为基  相似文献   

11.
杨开道先生与他的农村社会学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开道先生是旧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中国农村社会学的开拓者之一。杨先生在旧中国生活的半个世纪中,有10年站在农村社会学的讲台上,培养了一批批农村社会学工作者,当代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就曾是他在燕京大学时的学生。到1948年为止,杨开道先生出版了近20部著作,发表了多篇重要论文,对农村社会学的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都提出过独到的见解,为中国农村社会学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仅对杨开道先生和他的农村社会学工作作一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成立于1981年11月,是1979年恢复社会学研究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成立较早的省级社会学研究所之一。目前共有科研人员16人,所长甄为民。设有理论、应用、新闻、人才四个研究室和一个资料室。 几年来,该所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在经济社会学、农村社会学、工  相似文献   

13.
第三届“胡绳青年学术奖”颁奖仪式暨新闻发布会于 2 0 0 3年 1 1月 5日胡绳逝世纪念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 ,中共苏州市委有关部门的领导 ,以及思想理论和学术研究部门的专家学者 5 0多人出席了会议。第三届“胡绳青年学术奖”获奖的有 6项作品 ,经济学类 :都阳著《中国贫困地区农户劳动供给研究》、朱恒鹏著《前沿思索 :中国经济非均衡分析》 ;政治学、法学类 :周光权著《法治视野中的刑法客观主义》、方长平著《国家利益的建构主义分析》 ;社会学类 :渠敬东著《缺席与断裂 :有…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剧烈变动。自1987以来,我国社会学界一批中青年学者始终关注、追踪着社会结构的演变,并苦心孤谐地探索着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与现代化发展间的独特关系,尝试着以此为契机创建中国社会学的社会结构理论。 《社会学研究》编辑部在近几年中,亦将“社会结构研究”视为编辑重点之一,与这批  相似文献   

15.
学术信息     
《社会》改版启事为了更好地为中国社会学的学术研究服务,使《社会》杂志成为展现社会学研究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平台,经有关方面批准,《社会》杂志决定改版。从2005年开始,《社会》杂志将由单月刊改为双月刊,每期约20万字,全年6期,逢单月20日出版,每期定价人民币12元,国内外公开发行。我们希望在学术界的支持下,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把《社会》杂志办成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学术性刊物。改版后的《社会》杂志将主要反映有关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与理论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分支社会学的研究成果。《社会》杂志除了刊登学术论文之外,还将用较大篇…  相似文献   

16.
由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市社会学学会和《中国城市导报》社联合主办的城市开放与社会发展研讨会,于1985年11月18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 会议主题是研究沿海开放城市(包括特区)实行开放政策以来所出现的社会变化。会议收到了35篇论文。来自16个城市的六十多位社会学工作者、理论工作者、党政部门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17.
《社会学研究》编辑部于1991年11月6日邀集在京的社会学界科研、教学及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社会工作者近30人,召开了题为“中国社会学百年回顾与展望”座谈会。《社会学研究》主编张琢首先说明了召开会议的主旨。他说:康有为在万木草堂开讲“群学”到今年已经一个世纪了,中国的这一百年可谓激荡的一百年。从康有为讲学以后就发生了“戊戌变法”,接着是“义和团运动”,清朝的“新政”,再接着“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然后是二次国内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以后,经历了风风雨雨:土改、抗美援朝(国内同时“镇反”)、国民经济恢复,1956年前进行比较顺  相似文献   

18.
论古典知识社会学理论范式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把已有的知识社会学划分为古典知识社会学、科学社会学、科学知识社会学三种范式或三个阶段 (郭强 ,1 999a)。每一个阶段或者每一种范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演进过程。本文重点讨论古典知识社会学理论范式形成的几个问题。一、古典知识社会学理论范式形成的思想依赖我把从知识社会学的创立到默顿知识社会学转向这一个时期称之为古典知识社会学理论范式的确立时期。(一 )古典知识社会学思想的哲学影响古典知识社会学的哲学思想来源主要是哲学认识论或者是哲学中的知识学 (知识论 ) ,“在西方古典哲学里 ,知识论的发展不但历史悠久 ,而且…  相似文献   

19.
读了《社会学研究》1986年第一期刊出的沈冰于同志的《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价值观的变化》(以下简称《变化》)一文以后,很受启发。但我觉得作为一篇社会学的调查报告,它所使用的调查方法不够严密。在此提出以下意见,与《变化》一文作者讨论。 问卷调查是社会学常用的定量调查方法之一。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人们对问卷调查总  相似文献   

20.
陈树德同志在《社会学研究》1989年第4期发表的《中国社会学的历史反思》一文中提到了关于中国社会学史的分期和范围等问题。文章对我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3期发表的《中国社会学应用的历史传统》一文提出一些不同看法。归纳起来提出的几个问题是:(一)关于中国社会学史的时限,即上下限问题;(二)关于中国社会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