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肃 《浙江学刊》2013,(1):94-101
当代社会思潮中激进与保守、左与右之间的争论围绕自由主义的基本观念和原则而展开.左翼较多强调平等,主张较为平均的经济分配和社会福利,甚至某种集体主义的政策取向;右翼通常强调自由,依靠自由市场经济来促进社会的生产和交换,限制政府权力,更多主张机会平等.民主社会主义和第三条道路理论则试图兼顾左与右.当代中国的左派与自由派的争论既与西方的相应思潮相联系,又带有中国社会的某些特点,在个人权利与集体取向、市场经济和社会公正、自由和民主等问题上的讨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如果我们同意哈贝马斯关于政治哲学的最高问题是如何阐明人民主权和人权之间、民主和法治之间、公域自律和私域自律之间、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之间的同宗同源、共为基原的关系这一论断的话 ,那么 ,任何具有哲学上重要性的政治论争就都不过是对这同一问题的不同求解。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和哈贝马斯的商议性政治观同属西方主流政治传统 ,都体现出对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的兼容和综合 ,但前者只认同古典共和主义 ,后者则有回返到公民人文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批判的新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批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自由主义目前是主导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政策的主要理论思潮。这种思潮不仅影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取向,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革也有重大影响。信奉这种思潮的学者把新自由主义看做是治疗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灵丹妙药”,甚至宣称苏联社会主义的瓦解也是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功劳。批判这种思潮的学者认为新自由主义是“市场原教旨主义”,坚决反对借鉴新自由主义的任何观点。为了进一步弄清新自由主义的实质,本文将从批判者和被批判者的角度阐明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4.
密尔自由主义政治思想论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连伟 《学术交流》2004,2(4):27-32
密尔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其自由主义政治思想成为由古典自由主义向新自由主义过渡的桥梁,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为修正的功利主义,密尔更加重视快乐的质与功利主义的社会价值,从而完善了快乐的内涵,实现了功利主义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统一。密尔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的内容,包括相对的个人自由、适度的政府干预及有限社会主义。密尔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具有明显的社会性、折中性和阶级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热潮中的冷思考--对新自由主义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力化 《学术交流》2003,(12):116-118
20世纪30年代,新自由主义作为古典经济自由主义的现代变种和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论的对立面出现。70年代达到复兴并呈现出新的特征。80年代新自由主义对一些主要西方国家的政府决策产生了重大影响。90年代中期以后,新自由主义的一些观点渗入我国经济改革政策,其合理成分对于我们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有价值的,而对其存在的错误还要进行科学的批制。  相似文献   

6.
"古典自由主义"市场原则由亚当·斯密所奠定,其道德基础是:在每个人关心自己利益的同时,社会利益得以增进;在每个人保护自己利益的同时,社会利益得以保护。它要求政府在个人之间严守中立。但是,这种中立政府是人为设计的。于是,"新古典自由主义"强调:中立政府是市场自我运行、自我约束的结果。它企图实现"人生而自由"的信条,又打破"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的梦魇。  相似文献   

7.
范云芳 《唐都学刊》2007,23(5):124-128
从历史的角度看,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政府经济职能的转换,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古典学派认为自由经济符合"自然秩序",存在"看不见的手";李斯特比喻政府就像"植树者",会在很短的时间营造森林;福利经济学派主张政府只有积极干预经济,才能解决社会福利问题;凯恩斯要求扩张政府职能;新自由主义则要求收缩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干预;新制度学派认为,尽管存在"市场失灵",但政府的过度干预会造成"政府失灵",所以,要在市场和政府之间保持平衡。以上观点对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有效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政府是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主体,每一个成熟的政府会基于自己的利益和认识,倾向于某一种价值选择.传统政府价值始终倾向于自由与平等,并在这种二元价值选择之间左右徘徊.跨越二十一世纪的前后数年间,西方政府对于自身的价值选择呈现一种新的趋势,即在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内,以自由和平等为基础,模糊两种传统政府价值之间的冲突与对立,以期实现二者的理性融合.然而,当代西方政府价值的融合趋势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它推动了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繁荣和理论重构,并为当代西方政府的"中间路线"提供了理论支持和价值引导;但另一方面,这种融合趋势存在固有的内在缺陷,其中包括理论融合的方向性缺失、实践层面融合的模糊性、意识形态层面融合的局限性等等,这不仅饱受各方面的枇评,也对西方政府的实践活动产生诸多负面影响.为此,正视当代西方政府价值的融合趋势,系统厘清其内在缺陷与不足,是推动其理论及实践向前继续发展的必要前提,也必将对进一步完善当代西方政府价值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林经纬 《唐都学刊》2013,29(5):77-81
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治主张背后有其理论本质。西方古典自由主义传统和西方现代性的内在逻辑是新自由主义的思想渊源。要最终破除新自由主义的影响,需要突出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质公平正义的理念;需要挖掘以德性、正义与善为主题的西方古典思想文化资源,以消除西方现代性的流弊;需要加强经典教育,以夯实人们的思想文化底蕴,提高思想鉴别力。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主义各流派在当代无一例外地受到了后现代思潮的冲击,但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学说,它的基本目标并没有过时,例如性别之间的公正和平等.女性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只有保持平等与差异、自由与必然、自由与平等三种关系的辩证统一,才能获得积极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论经济福利与政府经济行为朱荣科一、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自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问世使经济学成为独产学科以来,古典经济学家们都十分崇尚自由市场经济。但是,市场不是调节经济的万应灵方。为了说明市场调节经济的局限性和完全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不...  相似文献   

12.
从古典自由主义到新自由主义,自由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多次转变,相应地,西方权利理论也经历了多次嬗变.古典自由主义以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为基础,论证了自然权利的正当性和先在性.功利主义认为社会功利是个人权利的依据,具有作为权利理论的坚实基础.而新自由主认理论则认为权利应该具有优先性,权利原则是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自由主义理论形态的更迭只不过是支撑权利的自由主义理论基础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动所体现的是对权利进行更进一步的理论解说,为自由主义及其权利理论提供不同于传统的证明.  相似文献   

13.
卢梭的公民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力克 《浙江学刊》2004,(4):108-115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存在着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两种公民传统.在现代社会中,人性的自我分裂表现为人的"市民"和"公民"二重身份的紧张.Citizen概念的两歧性,表征着人性的分裂以及现代社会结构的内在冲突.卢梭是第一个反思现代性的批判理论家.他的新共和主义政治理论,正是围绕公民与布尔乔亚的二元对立而展开的.令卢梭忧思的一个基本问题,是现代性与道德的冲突,亦印市民的财富世界与公民的美德世界的对立.其现代性批判的焦点,是布尔乔亚的反公民性的异化本质.卢梭对现代性与人的困境的反思,对布尔乔亚和市民社会的批判,对代议制的公民参与缺失的揭示,显示了一位社会批判家对现代性的深刻批判.然而,卢梭的困境在于:古代公民的政治自由以奴隶的受奴役为代价;现代公民则以出让主权换取市民的个人自由.现代的商业社会、民族国家、民主社会,与卢梭小国寡民的古典城邦式公民政治理想格格不入.卢梭心仪的公民城邦毕竟属于业已衰落的小共同体.因而卢梭的最大困境,在于其以小共同体的美德政治模式来作为组织大社会的政治原则.  相似文献   

14.
陈永忠 《浙江学刊》2012,(5):136-140
民族主义主张以民族为人类群体生活的基本单位,自由主义则是以个体为本的意识形态。从政治哲学层面上看,民族主义是特殊主义的,而自由主义是普世主义的,两者之间虽有内在的矛盾和紧张,但都是一个现代性的问题。自由民族主义则力图调和这两种充满矛盾与冲突的意识形态。现代中国的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都是西方影响的产物,并且现代中国的自由主义自产生之日起,就与民族主义的目标纠缠不清。1940年代,主要是抗战胜利后中国知识分子一方面渴望建立一个以英美民主体制为榜样的社会,另一方面又极力维护民族利益不受侵害,从而表现出一种自由民族主义的思想倾向。这种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整合在当今世界也依然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现代性命题。  相似文献   

15.
罗尔斯正义理论的核心是自由优先于平等,正义优先于效率。他对平等的重视,导致了西方政治哲学的主题由"自由"向"平等"转换。他对功利主义的批评,使以权利为导向的自由主义取代了功利主义。诺齐克针对罗尔斯的分配正义,提出"持有的正义",从而在自由主义内部构成对罗尔斯正义理论的批判。麦金太尔站在社群主义的立场上,提出重视共同体的正义,直接对抗自由主义的正义理论。柯亨利用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指出诺齐克的正义理论没有正确处理正义与自由、正义与私有财产、正义与自我所有的关系,论述罗尔斯仅将正义的主题界定为社会基本结构的不足,进而提出重视个人选择、个人风尚的正义。  相似文献   

16.
卜永光 《国外社会科学》2022,(1):74-92+197-198
基于不同的历史传统、文化基因与当代社会制度,中西方在国家治理若干基本逻辑方面呈现出鲜明对比。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逻辑、市场逻辑、选票逻辑和对抗逻辑主导着西方国家治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则呈现出民本逻辑、国家逻辑、选贤逻辑和协商逻辑交织而成的治理取向。在各自国家治理传统与基本逻辑的交互作用下,西方国家治理的总体性逻辑表现为“二元对立结构中的制衡与分治”,而中国国家治理的总体性逻辑可以概括为“一体多元结构中的协商与共治”。当前,西方国家治理普遍遭遇系统性困境,这是其固有的国家治理逻辑在新环境中演进失衡的结果,其根源可以追溯至新自由主义和治理理论兴起等因素造成的“国家缺位”问题。在西方国家治理陷入系统性困境的背景下,现代治理理论出现了明显的“国家转向”。我国应以西方困境为镜鉴,立足于发扬国家治理的中国逻辑,致力于构建彰显自身特色与优势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这一进程也有助于推动形成超越西方治理理论、更具世界性意义的现代治理理论。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杜威基于实验主义立场,重新厘定了自由概念,提出了新自由主义;并以此作为其政治哲学的纲领,阐释了自由与权威、自由与平等、自由与文化、自由与民主的关系,校正了旧自由主义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杜威论证了其新自由主义的合法性,有效地策应了罗斯福新政这一“伟大实验”,比较成功地显示了哲学在社会改革中的作用;同时也给处理一般社会转型期通常面临的矛盾提供了某些方法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徐飞 《日本研究》2014,(4):18-24
二战后日本的经济体制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同时辅之以政府利用规制手段干预经济、扶持产业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受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日本政府实施了放松规制改革,这一改革在小泉政府时期达到了高潮。然而,以美国为中心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日本开始反思新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下的规制改革,并在后危机时代对规制改革的目标进行了重新审视,谋求人民生活的安心和安全成为规制改革的最终目的。日本规制政策的转向说明:规制改革从制度供给向制度需求转变。另外,经济危机、地震等外部因素也影响了制度的动态变化,改变了制度变迁的轨迹。  相似文献   

19.
市场的神话以及后发展国家的共同历史[美]K.乔德里建立市场经济是当前一种国际性的趋势,其中新自由主义的影响是不容否认的。新自由主义作为当前发展经济学中的新正统学派.把经济的停滞与混乱归咎于政府的过分官僚化和过度干预,认为精简政府和市场化才是克服经济危...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关于新自由主义的讨论中,多数国内学者从西方国家对第三世界的经济扩张和文化侵略的角度来看问题,认为新自由主义是发达国家假全球化之势与自由市场之名,运用自身优势剥削发展中国家,努力维护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理论工具。其实,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理论只是其整个理论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延伸。应该从新自由主义在西方的实践来揭示其本质:从历史上看,新自由主义是针对发达国家内部问题而产生的,兴起于全球化浪潮来临之前,是发达国家垄断资产阶级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流行的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所进行的一次政策调整;从本质上看,新自由主义的最终目的是扩大资本积累,在这一政策下获利最多的是金融资本;从结果上看,新自由主义主张减少国家对社会分配的干预,从而损害了社会弱势阶级的利益,是一种向原始资本主义回归的企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