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谎言是并不鲜见的语言现象,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对谎言现象有一定的解释力,但通过对戏剧中谎言现象的 分析发现:本文拟提出的情感原则(Emotional Princile,简称EP)对戏剧中的谎言现象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似可作为 对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CP),和礼貌原则(Polite Principle,简称PP)在解释谎言方面的补充原则。  相似文献   

2.
谎言是常见的语言现象,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对谎言现象有一定的解释力,然对曹禺戏剧<日出>中谎言现象的分析发现:本文拟提出的目的原则(Intention Principle,简称IP)对戏剧中的谎言现象具有相当的解释力,可作为对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 CP),和礼貌原则(Polite Principle,简称PP)在解释某些语言现象,如谎言现象方面起到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前,有许多传统形式逻辑教科书对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与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条件转换很少提及,或者提及也未作条件转换的逻辑规定.另外,关于假言命题的有关推理,如假言易位推理、假言选言推理、假言联言推理、假言联锁推理等在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推理中的内容有所研究,而对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与推理的研究却还比较薄弱.这些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人们通常认为,假言三段论是有效的。然而,假言三段论不仅有虚拟语气句反例和直陈条件句反例,而且有模态语句反例。通过对胡佛等案例的分析,我们发现:有许多假言三段论的反例并不说明假言三段论无效,而只说明假言三段论有语境局限;它不是绝对不可错的,而只是语境不可错的。语境方法可为假言三段论的有效性提供限制与辩护。  相似文献   

5.
假言推理是前提中有一个为假言命题,并且根据假言命题前件与后件之间的关系而推出结论的推理.假言推理研究的进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问题提出阶段,第二阶段是从80年代初至现在--理论发展阶段.纵观假言推理研究的进程,可以发现以往的研究存在着一些缺陷或不足,这是今后关于假言推理研究应该着重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有人根据自然语言表达的丰富性或己知前后件之间在事实上的条件关系,把“如果p,则q”看作是既可以表述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形式,也可以表述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形式。并且认为,在汉语中必要条件的假言联结词“只有……才……”和充分条件的假言联结词“如果……则……”都可以兼作充分必要条件的假言联结词等等。所以,  相似文献   

7.
反事实条件句的特异性表现在:用传统理论去解读反事实条件句会使一些事实上无效的推论模式合法化,而对某些逻辑上可信的推论形式反而核证不了.通过分析,强化前件原则、传递原则和假言易位原则,应用于反事实条件句并不失效.有“析取前件”的反事实条件句也可以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8.
二难推理新议——关于二难推理本质的一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流行的观点是把传统的二难推理混同于一般的假言选言推理。二难推理是一种假言选言推理,但假言选言推理并不就等于二难推理。本文试图对二难推理的本质作出一种历史的逻辑的考察。  相似文献   

9.
假言推理的省略形式是在语言形式上省略了某个推理步骤的假言推理。这种推理形式在鲁迅杂文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探究了其表现在鲁迅杂文中的三种不同的书面形式及其表达效果,阐述了假言推理的省略形式是鲁迅杂文语言特点的一个鲜明体现。  相似文献   

10.
二难推理与假言选言推理这两个概念之间,既不是逻辑学界多数人所认定的种属关系,更不是少数人所坚持的同一关系,而是一种“体”与“用”的关系:即假言选言推理是“体”,是逻辑上的普遍形式;而二难推理则是“用”,是假言选言推理这一“逻辑上的普遍形式”在论辩场合的具体运用。换句话说,二难推理是由两个假言前提和一个二肢选言前提组成的假言推理的一种最常见的运用形态,而决不是推理形式。故任何时候,形式逻辑都不应围绕“二难推理”正面展开。据此,国内现行逻辑教材尚有重新审视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
二难推理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假言选言推理 ,不能将二难推理简单地等同于假言选言推理。同时 ,二难推理也是一种揭示、表达内心思想冲突的思维工具 ,具有强大的认识功能。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从推理机制还是从前提构成看,二难推理实质上都属于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因而需要遵守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所谓二难推理属于选言推理因而需要遵守选言推理规则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3.
《社区》2010,(4)
什么是谎言?一个简单的解释是与客观事实不相符的描述。而对于谎言本身,我们也要尊重一个客观事实,就是谎言有善意与恶意两种,虽然任何谎言都是编造出来的不真实的话语,但善意的谎言包含爱与关切,恶  相似文献   

14.
爱家 《社区》2010,(6):6-7
什么是谎言?一个简单的解释是“与客观事实不相符的描述”。而对于谎言本身.我们也要尊重一个客观事实.就是谎言有“善意”与“恶意”两种,虽然任何谎言都是编造出来的不真实的话语.但善意的谎言包含爱与关切,恶意的谎言造成恨与伤害。  相似文献   

15.
本文较全面而系统讨论了普通逻辑中联言命题、相容选言命题、不相容选言命题、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和充要条件假言命题之间等值转换的一般形式,从而深化了复合命题之间的等值转换理论,同时指出了等值转换理论研究方面的不足。这对加强人们的逻辑思维训练、语言训练以及学习现代逻辑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谎言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社会和语言现象。善意谎言,作为谎言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作为一种语用策略,善意谎言能够在交际者之间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帮助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避免产生尴尬的情形。因此,对善意谎言进行研究是极有必要的。以往学者们多将目光放在对谎言的研究上,近年来少部分学者开始关注善意谎言现象。目前有关善意谎言语用功能方面的成果非常少,本文将从语用学的视角对善意谎言的交际功能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说到“谎言”,你第一个会联想到什么呢? 谎言是邪恶的?说谎是绝对不行的?说谎会破坏人际关系? 估计没人会把谎言与什么好的事物联系到一块儿吧。 其实,这个世界上有两种谎言:一种是会使人幸福的谎言;另一种是会使人不幸的谎言。  相似文献   

18.
我们每个人在人际交往中都免不了跟谎言打交道。所以识破谎言是我们理应具备的能力,即使是善意的谎言,我们也应在接受善意的同时保持一份清醒。那么怎样识破谎言呢?其实  相似文献   

19.
谎言虽然受到了众多学科的关注,但语言学对谎言的研究还很薄弱,缺乏理论性和系统性.目前谎言研究中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谎言界定的混乱.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对谎言进行了重新界定,指出谎言本质上是一种认知语用效果,是交际者(说话人或听话人)对某一言语表述主观判断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言语交际中的三种谎言模式,并用顺应-关联模式对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诉讼活动中经常存在谎言,要揭示谎言的影响以及研究相应的对策,都要以查明相关性为基础。厘清谎言与假话的区别以及事实性谎言与证据性谎言的关系,是在证据法视野下认识谎言相关性的基础。谎言的相关性主要在证明待证事实和弹劾证言可信性方面发挥证明价值,但是相关性中的不确定因素也会在此过程中产生不公正的风险。谎言的相关性所产生的证明价值与证明风险之间的冲突,已经成为可采性规则以及证明力评价规则的重要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