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易》的思维方式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又是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最具有典范性的思维方式,解剖这一思维方式,对于理解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意义十分重大,本文只从其思维取向、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略作探索。 一、以价值判断为中心的思维取向 《易》是卜筮之书,占问吉凶是其基本职能,因此,《易》中有一个断定吉、凶、悔、吝的价值体系。在卦爻辞写定之前,卦的基本结构只有卦象与吉、凶的价值判断,在卦象规范化以前,价值判断则直接与数字卦相联系。所以,判定吉凶,指导行事,是命筮、占筮的根本前提。《易》卦爻辞中往往… 相似文献
2.
3.
4.
语言、思维与语言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社会科学》1990,(6)
语言或言语是思维的基础吗?如果没有语言我们就不能思维吗?语言教育学和教育法随着对这一问题的解答方式而有所变化。本文就与此有关的三个问题进行探讨。1、语言是以精神和国民性为内涵吗?在这种情况下还应当让孩子学外语吗?2、语言会决定我们的知觉方式吗?如果那样,外语教学会不会使孩子混淆视听。3、在幼儿咿呀学语之前尚不会思维,这时进行教育是否不会有效果? 相似文献
5.
月亮是王昌龄近体诗歌中的重要意象之一,它在语言、意象及蕴含三个方面密切相关。定中式偏正结构是其语言构造方式。非中心意象位于中心意象之前是其意象构造方式;非中心意象从光泽、位置、性状及主观人文体验等方面修饰中心意象。月亮意象主要抒发作者三个方面的情感:愉悦豁达的美好情感、痛苦不满的悲伤情感和感慨时间无情的无奈情感。 相似文献
6.
从语言与思维的辩证关系看语言与思维的发展胡炜王华民语言和思维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它们存在于“语言—思维”统一体中。语言是此统一体的形式部分,而思维是此统一体的内容部分,它们是密不可分而又并不相互依属的两个平行的对立面,它们的关系是既统一又矛盾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7.
卿文光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5,(4)
本文运用黑格尔的《逻辑学》本体论对古代与现代语言,西方与中国语言、语法中词的性的规定,以及现代解释学所感兴趣的声音与书写等问题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语言学家向来认为没有意义的词性和词源实际上包含着中西文化差异和交流的特有秘径。 相似文献
8.
简谈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连甫世界上有多种多样的符号体系,有各种各样的符号形式,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符号形式就是语言。应当说,语言是其他所有类型符号的基础,除语言之外的一切符号形式都是人利用语言所创造出来的,离开了语言,它们就失去了意义和存在的可能。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知觉、表象、思维及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的总和.思维则是人的意识发展中的一个环节和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列宁指出:“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创造客观世界.”这种在思维的基础上形成的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复杂的意识活动就是思维的意识.那么,在意识发展到思维这一高级阶段之前的意识活动我们不妨称之为非思维意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非思维意识的外延往往不仅仅局限于感觉、知觉、表象等初级意识形式,它还包括感情、意志、性格等形成思维后的复杂的、综合性的心理活动.我们知道,语言和思维具有同一性,思维是借助于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思维。在这种背景下,高中教师应该重视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和思维,并将它们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以此激发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让他们能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去解决问题,进而有着良好的思维能力,在语文学习中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1.
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认识世界的方式。在对世界的认识上,中西方可说是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走了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这里通过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比较,就其产生的根源及其对民族发展道路的影响作一探讨。一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性理思维。所谓性理,就是由性而理,即... 相似文献
12.
由张恩宏副研究员撰写的《思维与思维方式》一书,已由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一部既有学术水平又有广泛应用价值的论著,不仅为科学思维理顺了源和流,而且为人们变革思维方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一、该书在选题上作者基于以下三点:一是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引起巨大系统客体的出现,一系列新对象、新领域、新课 相似文献
13.
《北京社会科学》1993,(3)
语言问题是斯宾诺莎认识论里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即使在现代也还很有兴趣,这就是语言和真理的问题。我们知道,思想是反映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思想本身是要通过语言才能表达出来的,但我们的语言是否真能把我们的思想正确、清楚而且明晰地表达出来,这在哲学史上一直是一个问题。早在古希腊,智者派高尔吉亚就曾经在他的《论非存在或论自然》一书里提出一条重要原则;即使我们可以认识事物,我们也无法把它说出来告诉别人。按照高尔吉亚的看法,我们认识事物都是通过各种感觉如视觉、听觉而给予的,我们用来感知事物的方式和用来感知语言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因此语言不可能向我们表达这些事物。就是在现代,维特根斯坦通过他的语言图象论最后也得出结论说:“确实有不能讲述的东西。它是自己显示出来的,这就是神秘的东西”,“一个人对于不能谈的事情就应当沉默”。因此,我们在这里探讨一下斯宾诺莎的语言观点是很有意义的,这不仅是因为他对语言的性质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看法,而且也因为对他的语言观点的研究可进一步提供对他的哲学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音乐思维的过程是艺术家的情感通过可感觉的物质性的桥梁(作品),仍然回到非物质性的精神领域,eP Eh心灵--心灵;而文学思维的过程则是:艺术家的情感依附于具象之上,通过艺术的典型化仍化作作为具象的文学(客体)形象,这种艺术形象则可以唤起读者的情感.显而易见,音乐思维是艺术的"想象"与凝聚而以艺术的联想和幻想为辅.文学思维基本与此相反.两种思维这种特质上的不同,也会影响到文学家与音乐家创造个性的艺术显现和欣赏主体的感受方式. 相似文献
15.
龚自珍对于传统诗歌形式的革新,在传统承继上偏重于诗人主体的经世姿态与个性张扬,实现了诗歌语言上的刚性镕铸与纳入,诗歌体格上的柔性改造与运用,诗歌技巧上的广泛继承与更新,这些都为他尊情说烛照下的"能创"原则和"叛逆"精神留下了独特的诗史印痕.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兴趣上,西方哲学已经历了从观念哲学到语言哲学的转变,而受制于科技发展倾向的21世纪哲学,人类理解世界的方式,将从语言图象的时代向图象语言时代转变.语言在交流中的媒介作用越来越被形形色色的、广义上的虚拟数字图象形式所取代,这样的趋势清晰表明语言的局限,即习惯心理所认为的语言再现视觉的能力,是相当有限的.在这个意义上,随着印刷术文明的衰落,令人眼花缭乱的现代媒介不使用语言却能传达更丰富的、言不尽意的意义.语言的作用并非消失了,而是人们突然意识到,语言的本质,是一幅并不能实现指向外部事物功能的元图象,语言成为图象或者一种图象的语言.也许人类将培养起对图象的抽象能力,或许人性将因之彻底改变,人类的道德、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也将随之天翻地覆.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发散性思维的类比逻辑给出评价,并在分析其客观基础的同时探讨它的应用形式。一由亚里士多德,培根和穆勒系统化了的传统逻辑,在人类思维发展史上所起的作用是充分肯定的。演绎逻辑给了人们从一般性知识向个别知识过渡的严密运算步骤和规则,归纳逻辑则给了人们从经验知识向科学理论过渡的严密推导。然而,作为收敛性的传统逻辑,不论 相似文献
18.
一、规范意义的文学价值思想文学有什么用?现代批评理论对文学意义的探讨很少从这样的角度提问,但对于传统批评来说,这却是至关重要的。源于柏拉图的传统批评模式,在古希腊就提供了这样一种典范:文学如果是有意义的,那它就必然对现实的人生有所作用。历史上著名的反文学主义者柏拉图,否定一切无用于“理想国”的文学。在他看来,诗是摹仿的摹仿,影子的影子,与理念之“真”愈来愈远,“对于真理没有多大价值”;同时,诗又激荡人的情欲,使“正义”的喜爱受到破坏,无助于理性的树立和城邦的稳定。唯一值得肯定的文学,只有那些教育人的颂歌。柏氏之后学亚里斯多德建立的诗学体系,虽被现代批评家艾布拉姆斯誉为“对艺术作为艺术的批评”,但他对文学的捍卫依然以求知致善的伦理追求为出发点。从亚里斯多德到浪漫主义之前的欧洲文学思想,主要反映着承自贺拉斯“寓教于乐”说和古希腊“摹 相似文献
19.
在哲学解释学兴起以后,法学家已开始将独断解释与探究解释的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思维的融贯性被抬到很高的位置,传统的解释理论已被论证理论所取代。但从法律思维的主流倾向看,法律思维仍然表现为在不背离法治原则的前提下对法律灵活运用。解释学的转向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根据法律进行思维的模式。这构成了日常思维与法律思维的根本区别。日常思维与法律思维的界限并不是恒定的,在法治社会中二者是相互影响并不断变化的,但这种变换主要是通过提升日常生活的法律性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杨春学同志在《论数学——定量方法在经济学研究中的能与不能》一文中说,“数学作为一种表述经济理论的手段之一,不管它多么精确,也不论它有多么高的科学性,使用它丝毫也不能使“经济理论”本身高贵起来”。又说,“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既有量的规定性,亦有质的规定性。在认识经济现象的质的规定性的过程中,数学和定量方法所能起到的作用是极有限的。原因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哈耶克所说的,‘在需要解释的事件中,我们能得到定性数据的属性必然是有限的,而且可能不包括重要的属性’。理论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在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