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代汉字符号系统中包含有方块壮字来源的成分,其中用于记录和描写壮语地名和地貌特征的“岽”“?”“咘”“榃”“岜”“?”“峝”“峒”“垌”等字,主要由方块壮字“汉字化”而来。方块壮字“汉字化”背后反映的是壮汉民族的交往史以及文化上所蕴含的共性,是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
历代"女书"文本由于大多随着所有者的逝世而被焚化或作为了殉葬品,所遗存下来的"女书"作品数量并不算多,但是其作品内容却是多元化的,其具有的文化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本文拟从女子服饰与形象美、妇女娱乐活动、农家情趣、劝善戒恶、地方记事等五个方面论"女书"作品内容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3.
红山文化遗址除了发现大量的农业工具和陶器、玉雕等等之外"女神"的石塑像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这种雕塑多有孕妇特性突出,东山嘴出土的两件小型女神是孕妇形象,也是中国妇女塑像的首次明确发现。文章从红山文化5500年前的"女神"和孕妇崇拜开始,分析4—5千年之间红山文化墓葬石棚山陶器刻画符号"■"——"巫"字型甲骨文祖型的出现,并研究"商朝——巫咸,汉朝——巫都,后来的蒙古族‘巫都跟’"的连续性发展,描述红山文化新石器晚期开始夏商汉及北方少数民族的巫崇拜。  相似文献   

4.
一般公认,东乡族没有文字。本文认为,东乡族有本民族文字,这就是用阿拉伯字母拼写东乡语的一种拼音文字——东乡族"小经"文字。它产生于17世纪之前,主要用于记录民间文学、作札记、通信等,是一种社会应用的文字,现今仍在流传,至少已有300年以上的历史。东乡族的"小经"文字共有35个字母、9个附加符号和3个标点符号。它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是正字法不健全,表现在:有一字母多音值和一音值多字母现象;字母偏多;没有字母表;附加符号多,标点符号少;基本上以音节为单位连写。  相似文献   

5.
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几千年来承担着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作用,对中国人来说,汉字已经超越工具而成为一种精神象征。近代以来,有学者提出要以拼音文字取代汉字,并提出一系列汉字拼音化的根据。本文从汉字拼音化根据的逻辑问题和汉字本体优势两方面浅析汉字拼音化的可行性,得出在当前阶段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汉字拼音化都是难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瑶僮等少数族群是明清广西地方志的重要书写对象。在国家边疆控制力不断加强、各民族日趋融合以及清王朝民族观念、治边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下,由明至清,广西地方志族群书写的重心由"控驭"转向"认同"。其书写具有存史、资政、教化等重要作用,对于宣扬国家一统、加强边疆治理、促进民族融合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我国山东半岛、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地区,分布众多"小云南"人后裔。其先祖来自明朝在今云南祥云县境内设置的洱海卫,为卫所中屯戍的军士及军户。明洪武永乐年间,调防山东半岛屯戍抗倭。明末清初屯戍制度废除后就地落籍为民,清末部分后裔随"闯关东"大潮迁居东北。一些先祖来自洱海卫之外卫所所谓"小云南"人后裔,是移民迁徙中产生的文化认同现象,因此"小云南"已成为一种独特的移民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8.
谈到文字,人们就会说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一种书写符号系统,是把语言的听觉符号变成了可以看得见的视觉符号,它是人类交际中最重要的辅助工具。《辞海》也解释说: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扩大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功用的文化工具,对人类文明的促进起很大作用。”大家的认识和这个解释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把文字的起源及其发展、变化,放在一个民族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中去考察,文字的文化价值恐怕用这几句话是概括不了的,它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非遗"舞蹈中的道具为研究对象,从符号学的角度,深入分析"非遗"舞蹈道具的深刻内涵。通过对"非遗"舞蹈道具所指的分析,能够窥探舞蹈发展进程中所经历的历史遭遇,从而分析其在文化共时中的独特位置。从历时角度,道具所指发生改变与历史的改变相互映衬,能够通过道具发生的符号性变化窥探历史发生的变化。本文研究从新的角度,重新定义道具在舞蹈中的地位,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映射在"非遗"舞蹈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0.
和湍 《民族论坛》2012,(18):93-97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复兴是当下很热门的研究课题,对于人口较少且无文字的民族而言,他们的民族节日既是一种文化符号,同时又是一种民族记忆的载体,因此在复兴这些节日的时候,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文化内核丢失、民众认知薄弱等。本文以全国人口较少民族怒族的传统节日"如密期"为例,对该节日的复兴进行了调查与反思。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以来,一些小说以具有民族志性质的文学叙事,呈现了民族文化的知识谱系以及文化人类学内涵。小说与民族志的互文关联,为小说"写民族文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书写方式。在民族志知识性维度的制约下,这些小说,其文化立场是复杂的,它们在反思现代性的同时又提出现代性尚未完结的问题,并兼具民族性与人类性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二月初一"会市是浙南古镇瞿溪延续了两百多年的传统商业文化节日,2007年被列入温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曾是瞿溪及周边乡下地区唯一的商品交易场所,一年一次,历时4-5天左右,但鲜有文字详细记录。本文根据对瞿溪当地人的口述调查资料,试图勾勒出历史上会市的大致模样,为深入研究瞿溪"二月初一"会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国家孩子"是内蒙古各民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各民族人民亲如一家"的精神符号,是中国精神的地方性、民族性体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运用好这些红色资源,讲好"国家孩子"故事,挖掘"国家孩子"精神特质,提炼"国家孩子"精神符号的时代价值,对推进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进一步深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民族服饰既是一种无字史书,也是一种视觉文本,是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族图志,“百苗图”不仅图文并茂地展示了贵州各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还呈现了晚清民国贵州多民族服饰文化交融的历史图景,对贵州多民族共享的服饰元素、共有的织造技艺、共营的服饰交易有详细记录和生动图描。可见,历史上贵州各民族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和自享的视觉形象符号,也在长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形成了多民族共享的服饰文化和视觉形象符号,可为塑造中华民族的视觉形象提供丰富素材和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5.
桂林龙脊梯田的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是自然景观与乡愁旅游资源的综合体,承载着景区的历史记忆,是延续和传承龙脊梯田景区乡愁文化的重要表征。留住乡愁文化对于传承当地的历史文化、重塑乡愁记忆和树立乡土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村民作为龙脊梯田景区乡愁旅游感知的内部视野,与作为外部视角的政府、游客和媒体有着不一样的建构策略,在深描各行动者如何"留住"与"重塑"乡愁的基础上,提出活化社会记忆、激发集体记忆、凝聚情感记忆和赋能媒介记忆的乡愁旅游发展路径,旨在强化乡愁旅游主体地位、增强乡愁文化认同、搭建乡愁情感纽带和创新乡愁文化感知。  相似文献   

16.
吕德胜  张郁萍 《民族论坛》2012,(24):104-106,109
信仰"法拉"是青海民和三川土族生产生活中的一种民俗事象。土族人民普遍信仰"法拉",从而在土族人民婚姻礼俗、丧葬习俗以及重大的生产生活和宗教活动中都能见到跳"法拉"的仪式和活动。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跳"法拉"这一文化事象进行比较全面、客观的阐释与探讨,对记录、保存和传承土族民间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而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国产品牌逐步走上国际舞台。随着大众对文化的关注度的增加,中国的文化输出也随之逐渐升温,掀起了一股“国潮”热。其中“新国潮”文化流行的背后,是大众对中国经济实力提升引领的文化回归、文化自信的表现。“新国潮”文化的兴起不仅能激发众多消费者的共鸣,也能让原创品牌符号更具商业价值,从而达到文化输出的目的。用更加年轻化、国际化的形式将优秀传统文化深一步推进。因此也出现了大批国产游戏的创作者与开发者,凭借着对中国文化的理解,通过各大平台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借助游戏形式传播。本研究期望通过结合传播手段等多角度理论,分析已有的国产国风类游戏中包含“新国潮”文化符号的应用,期望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新国潮”元素在游戏中的未来发展给出相关分析及建议[1]。  相似文献   

18.
张鹏 《回族研究》2012,(3):125-128
伊斯兰文化体系中的知识论集中在伊斯兰最高经典《古兰经》与记录至圣穆罕默德言行的"圣训"中。《论语》中所记录的孔子对知识话题的叙述则是传统儒家知识论的本体。对比上述两种知识论可知,虽然源于二者所归属的文化母体的本质不同而呈现出差异,但采持一个宏阔的视阈又能发现,无论是伊斯兰文化还是儒家文化,都包含着普遍意义上的知识、知识者和求知活动等主题的论述,而在这一层面上是不受民族、国界与文化背景拘囿的。文章力图以此为立意中心,以《古兰经》、"圣训"与《论语》三种经典文本为立论平台,进行一次跨文化比较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并源远流长.随着汉字书写的产生、使用和不断的发展,书法艺术以它独特的审美功能和人文情趣也日受关注.而书法的美学著作从东汉时期已经开始出现,并且延续至今.书法是中国所有传统文化中最具经典性的民族符号,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同时也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放异彩.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并源远流长。随着汉字书写的产生、使用和不断的发展,书法艺术以它独特的审美功能和人文情趣也日受关注。而书法的美学著作从东汉时期已经开始出现,并且延续至今。书法是中国所有传统文化中最具经典性的民族符号,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同时也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放异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