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长期以来,我们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只是计划经济,而且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实质上计划经济的对立面不是市场经济,而是自由经济。即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是一种客观经济现象,它可以是自由泛滥的,也可以  相似文献   

2.
一国民经济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是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之间的按比例发展,是保证整个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的前提条件。社会主义经济的巨大优越性,就是它的计划性。这种计划性意味着经常自觉地保持适当的比例和平衡,意味着各个经济部门的协调发展。只有这种计划性,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这是与资本主义的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直接相对立的,与资本主义那种不可避免的周期性经济危机直接相对立的。  相似文献   

3.
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它是一个总体概念,它是与生产方式相联系的。恩格斯说:“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列宁也曾经指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之后,必将实行计划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它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特定的经济制度,它是作为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对立物被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它是一个总体概念,它是与生产方式相联系的.恩格斯说:"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列宁也曾经指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之后,必将实行计划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它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特定的经济制度,它是作为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对立物被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四大依据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视察南方讲话的精神,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巨大和深远的意义。传统观念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则是资本主义特有的。其主要理由是,计划经济是公有制决定的,是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的保证,而市场经济则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必然导致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这种长期在社会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观念,把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家和理论家;无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或经济理论著作,还是庸俗的、边际主义的、新自由主义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或占主流地位的当代西方经济学,虽然在诸如价值的创造、价值的分配等重大的基本经济理论问题上的观点都是根本对立的,但是在对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相统一、而与社会主义相对立;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相统一,而与资本主义相对立的理解上,却表现出惊人的高度一致.双方都不约而同地认为:市场经济是私有制的资本主义所独有的,只有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象征,因而理所当然地都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是区分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科学论断,突破了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主义经济不切实的错误观念,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既然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就不能发展商品经济,要发展商品经济,就必然排斥计划经济。形成这种错误观念的理论根源之一,在于对什么是计划经济和什么是商品经济理解不够。人类社会生产,按其发展只能表现为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三种经济形态,商品经济是经济实体,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形态中,而计划经济仅仅相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而言。它不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对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观点的对立和争论。许多人患有比较严重的“市场经济恐惧症”,认定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因此,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来划分和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长期以来已形成固定的观念。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是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正>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调节手段。”明确揭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社会化商品生产条件下的经济调节手段,这就使过去那种赋与两者特定的社会属性,并使之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长期以来,传统的观念总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要说社会主义也搞市场经济,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不过,在1992年春天,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南巡时,发表了与此观点根本对立的著名讲话,那就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同年5月,邓小平同志视察首钢时更明确地提出,我国“应当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江泽民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3月,八  相似文献   

11.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计划经济性质问题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通过剥夺剥夺者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从此改变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形式,结束了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进入一个有计划发展的新时期。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必将是有计划地发展社会生产的预见,指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①“从此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的社会生产就成为可能的了”②。  相似文献   

12.
障碍之一:市场经济意识模糊。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按“非此即彼”的逻辑,时时处处从资本主义的对立面上去设计社会主义的经济生活。视市场经济为资本主义的特征而加以排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的手段并非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但由于长期的生产方式、行为方式形成的厚重积淀,人们往往用自然经济、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意识和观点来理解、对待市场经济。即使在目标模式上已确立了市场经济,可在具体运作过程中也难免不带有这一痕迹。这突出地表现在政府同市场的关系上…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之后,社会主义实行计划经济有其客观必然性。从生产力来看,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发展。从生产关系来看,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经济的统一性和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使实行计划经济成为现实。实行计划经济,意味着社会主义国家通过统一的计划对国民经济实行指导和管理,使各部门、各地区经济,以及再生产各环节按比例协调发展,以适应社会需要。计划经济既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种制度,也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与管理机制。诚然,第二次大战后,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激化和国家垄断资本的发展,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有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制订并实施社会经济计划,对调节资本主义经济起了一定作用。这表明经济计划是调节国民经济的  相似文献   

14.
在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关系的讨论中,有一个至今尚未得到彻底解决的问题,这就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有一种传统观念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因此,社会主义只能讲市场、市场性、市场关系、市场调节、市场机制和市场经济活动,而不能讲“市场经济”。由于这种把计划经济同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对“市场经济”一直持否定态度,在我国的经济学辞典中,甚至连“市场经济”的辞条都没有,更谈不上把它同“社会  相似文献   

15.
建国后40多年来的社会主义实践,使我们逐步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应当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机制。我们在经济工作中的失误,许多方面都是同对计划和市场的认识存在着某些偏误有关。有些同志总是习惯于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实践证明,这种看法是不符合社会会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实际情况的。计划和市场只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和形式,而不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资本主义不等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也有市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的近半个世纪里,人们在概述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时,都把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作为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把计划经济看成是这一特有规律的实现形式,并以此来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相对比,作为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记。而当代世界各国的经济实践表明,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这就迫使我们面对现实重新审视这一传统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回顾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历史争议,及人们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认识的演变过程,一方面指出计划经济既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也不是我国今后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另一方面指出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专利,而是社会化商品经济的一般形式。探讨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提出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高度发展合乎逻辑的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新形式,以及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8.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往往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认为只有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而商品经济则是旧社会的产物,是同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的。这种传统观念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并且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并为我们认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经济风险是资产阶级的经济范畴,风险是同生产无政府状态、盲目竞争、投机相联系的。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无风险可言。社会主义分配的唯一形式就是按劳分配,风险补偿也不予承认。其实,上述看法是脱  相似文献   

20.
正确认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社会属性问题,对于深刻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论述,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产生的根源,论述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不具有社会制度属性,都不是一定社会制度的本质体现,并阐明了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并不意味着这两种社会制度的趋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