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政治报告中非常突出极其鲜明地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这是我们党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高度总结,是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我国的具体运用和发展。这将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全面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即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这个问题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为我们理论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的确,我们过去在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讲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时,往往强调在经济上消灭了剥削制度,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化和按劳分配,在政治上工人  相似文献   

3.
十二大报告在讲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意义的时候,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有一段精采的论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过去在讲到社会主义特征的时候,人们往往强调剥削制度的消灭和生产资料的公有,按劳分配,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以及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人们还强调,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最终结果,也是它的一个特征。这些无疑都是正确的,但是还不足以完全包括社会主义的特征。社会主义还必须有一个特征,就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没有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固有的特征。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根本改变了任何私有制社会的经济关系,人民群众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形成了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信念,共同的道德,共同的纪律。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成为社会的统治思想。为了巩固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及政治制度,社会主义社会必然要用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教育全体人民,使其成为人们的准则、规范和指针,并且同一  相似文献   

5.
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重申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的科学论断,正确理解这一重要思想,对于进一步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文明是人类历史的本质反映,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社会文明主要包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大范畴,每一范畴各自包含其丰富的内容.社会的物质文明是指社会的物质生产、物质生活条件的进步状态.社会的精神文明是指社会的精神生产、精神生活的进步状态.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类社会无论物质文明的发展还是精神文明的发展,都是遵循其自身的规律进行的.作为“文明”内含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在其运动过程中,是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的,而且其各自要素之间也是融为一体、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精神文明的发展以物质文明的发展为前提,物质文明的发展是精神文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精神文明规定了物质文明的发展方向并为物质文明的发展创造手段,两者是互为目的的.两者的区分只在“物质”和“精神”的载体不同.物质文明建设是以“物”为对象,依靠人对物、对自然界实行改造;精神文明建设是以“人”为对象,引导人们对自己的主观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伍雄武《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决议》又说:“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有科学的思想指导和坚实的理论基础。共产主义思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灵魂。本文仅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灵魂这个问题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毕竟诞生在西方的历史条件和传统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化,或者说只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指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胜利,这已为实践所证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文明的理论中国化的结果,它诞生于中国的经济...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不仅强调物质文明和制度文明在现代化总体布局中的基础和保证作用,而且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看作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缺少的条件。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王位一体,协调发展,相互促进,互为条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体目标和历史任务。1.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文明是标志社会进步的历史范畴,它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构成。因而,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任何一种历史形态中,社会的全面进步最终都将表现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步前进,协调发展。邓小平从社会主义现代…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明确指出,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是四项基本原则中的灵魂,因此,认清马克思主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建设,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邓小平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兴衰成败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他从我国实际出发,系统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以及这一特征的极端重要性,赋予了精神文明以科学的内涵,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四有”新人,其重要内容是繁荣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要求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搞上去。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了。这是我们党从第七次代表大会以来的一次最重要的大会。这次大会将为我们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奠定基础。这次大会批准的胡耀邦同志代表党的十一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的文献。报告提出的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正确纲领和一系列方针政策,是今后党的各项工作的依据,也是我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乔亨瑞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八五”规划及2010周年远景目标纲要相配套,十四届六中全会又作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这两个文件,不仅是对改革开放十八年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精神文明发展的规律,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它也不可能只是一个规律。但智慧、知识与思想、品德相应发展,即智、德(广义的德)统一律,无疑是它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律。这一规律是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所反复证明了的。这里,我们首先讲讲智德统一的含义和内容。所谓统一,并非绝对的一致,而是大体的适应,也不是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都是一致的,而是从总体上、从总的发展趋势上、从归根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历史上,任何社会的发展都不仅是物质文明的发展,而且也是精神文明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也不例外。它既是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过程,又是精神文明高  相似文献   

16.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只有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这一精神支柱的巨大作用,才能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支柱的新型社会精神文明所谓精神支柱就是在社会精神文明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支配作用的系统化的思想意识。任何一种精神文明,都是以各自历史阶段上的统治阶级的思想为核  相似文献   

17.
<正> 马克思逝世已经一百周年了。他在自己身后留下了一座令人景仰的纪念碑,这就是他和恩格斯一起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一百三十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指引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不断走向胜利。今天,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在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军的时候,人们必然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对这个问题作出正确的解释和回答,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们对马克思的最好的纪念。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然要求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并由此决定它的本质特征。同时,这种精神文明作为国家、民族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的结晶,又不能不受到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产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影响。从精神文明自身发展的历史看,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19.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证王盛秋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总结了我国十四年现代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是我们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0.
正确认识和处理利益关系是社会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过去人们往往在利己与利他之间各执一端 ,而忽视了互利在社会价值关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本文认为 ,应当超越利己与利他、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两极对立 ,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 ,建立科学合理的互利原则 ,促进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