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会关系决定教育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有着科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通过对社会关系的精辟分析,阐释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奠定了考察一切社会问题的出发点,也由此提出了社会关系决定教育的科学教育观。  相似文献   

2.
如何理解“实践”关涉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性质的确认,以及我们对其的继承和发展,实践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大厦的基石。实践唯物主义体现了马克思发动哲学史上伟大变革的实质,终结了近代哲学的认识论困境并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实践的基础上,辩证法是人的“实践”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3.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还要引导学生注重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更加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进行实践定位是现代社会发展和应对国际挑战的需要,更是培养具有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的需要。究其本质,实现人(师生)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践定位的出发点和最高价值追求。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则在于树立“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的教学理念和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最终达到知行转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5.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重要的基础性的概念,也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检验标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就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实践经验和最新理论成果,结合中国国情和新的形势,构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念体系的过程。本文论述了以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必然性、重要向度的合理性和基本路径的现实意义,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本质,阐述了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本质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主义实践思维方式的指导下,在准确理解实践概念的前提下,在对实践主体正确定位的基础上,我们只有从实践主体与实践客体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二者的对立面,才能把握实践的相关规律,深入而全面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而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精而管用"是邓小平同志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即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掌握它的精髓,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管用性",既是一个认识论问题,也是一个价值论问题,因此,它对于广大共产党人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如何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以及如何应用马克思主义都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鲜明的实践向度。从唯物论的角度讲,实践是客观的、具体的;从辩证法的角度讲,实践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从价值观的角度讲,实践又是人民群众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要体现出其客观性、创新性和人本性的实践向度。  相似文献   

9.
实践标准大讨论已然三十年,重提实践之真理标杆,是历史必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挥之不去的学术和实践问题,在中国80多年的革命和实践的历史境况中,中国化问题无法回避,亟需对其做出深层次的解读和诠释。在哲学视阈中,用实践的视角来审视和反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摈弃形形色色的干扰,对于进一步完善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 40年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在哲学史上实现了革命性的变革 ,2 0世纪80年代以来 ,哲学界常把这个变革称之为“实践转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在实践的基础上 ,批判了全部的旧哲学 ,并以实践为中介解决了思维与存在、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从而把实践贯穿在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中 ,创立了实践的唯物主义 ,从哲学上指明了人类解放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阐述素质和素质教育的含义,分析社会实践对青年成才的作用,论述素质教育和社会实践两者间的关系,指出要实施素质教育,社会实践是必要的途径.并对当前高校如何通过社会实践来实施素质教育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作为实践基础上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科学理论,较早阐述了社会工程思想,提出人类社会结构包括经济结构、意识结构和政治结构的观点。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实践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工程的思想,结合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际,在不同历史时期开展了具有不同指向的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社会文明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质就是创新,创新是教育发展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教育创新的指南,教育创新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取得了初步成就,但实效性还不尽如人意。高校要更加有效、深入、持久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该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好几对关系:以小见大——正确处理好"小众化"与"大众化"的关系,做好马克思主义"分众"教育;化虚为实——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理论教育、理论学习和理论运用与实践紧密结合;深入浅出——正确处理好学理化与通俗化的关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基础上,用喜闻乐见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广大师生易于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由近及远——正确处理好短期性与长效性的关系,立足长远规划和系统布局,构建一套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中国正在发生一场哲学变革,其目的在于克服旧教科书体系的系列缺陷,恢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探索和形成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加贴近实践,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使哲学更加贴近实践,有两层涵义.一是,要以科学实践观为透视点,对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关系进行理论反思并形成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二是,就当前中国来说最重要的实践就是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陶富源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正是这样一部集中反映上述哲学变革成果的代表性著作.  相似文献   

16.
把当代社会思潮划分为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两大类,进而具体分析了哪些属于社会主义思潮,哪些属于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从马克思理论创立及其发展历史的事实与逻辑分析,在此基础上加以分门别类,区别对待,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论主导。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创新的理论逻辑和实践向度,是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要依据。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呈现出面向实践的向度,其创新的理论逻辑展示的是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回到实践的认知道路,其创新的实践向度蕴涵的是从实践中得出规律性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的现实关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创新的理论逻辑和实践向度彰显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机制:理论和实践联系,继承和弘扬结合。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实践生产力观通过"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把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看成是由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我发展所推动的自然历史过程,蕴涵着实践唯物主义的丰富内涵.由于各种原因.传统理论存在着对马克思的实践生产观的解读的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