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由于网络技术的影响,网络民事法律关系呈现出不同于传统民事法律关系的特点,对其要素需要重新解析,进而探索网络民事法律关系的构建之路,这正是网络民法秩序的需要和体现。  相似文献   

2.
论《证券法》的民事法律责任制度缺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法》调整的对象是证券市场上各类主体之间发生的法律关系,这些法律关系中既有行政管理关系,又有民事法律关系,因而是行政法和民商法在证券领域的特别法。作为调整证券发行和交易活动中发生的法律关系《证券法》,法律责任制度失衡,民事法律责任制度缺位,对证券违法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情况究追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不足,因而未能很好地实现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宋代随着商品经济和生产方式的变革,财产法领域的物权制度和契约制度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近代主要的财产权利在宋代均已出现,还呈现出了体系化的趋势,而且这些权利在制度层面的供给也催生了宋代类似于近代民法中对物的最大化利用的制度网络。而阶级结构的调整,使得各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有了一种更趋向于平等的态势,出现了类似于近代"物质性人格权"的供给。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宋代民事法律在制度层面具备了近代因素。  相似文献   

4.
民事法律作为调整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与入境的外国公民,法人以及他们的经济活动息息相关,因此作好民事法律的翻译工作于对外开放事业至关重要。本文探讨了民事法律英语的词汇与句子特点,并针对性地分析校正现行《民法通则》与《合同法》译本的某些瑕疵。  相似文献   

5.
民法经历了从近代到现代的巨大转变 ,本文试从科技在民法的方法论、基本原则、调整领域的拓宽以及民法的法律体系、表现形式、法律适用和法律意识等方面的投射 ,论述现代科技的进步对民法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商标注册不是政府的授权行为,也不是政府的确权行为,而是民事主体依法为自己设定商标权的要式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属于设权行为。商标注册制度的设计应遵循民事法律行为制度集中体现的民法意思自治、诚实信用等基本原则,废止对驳回注册相对事由依职权主动审查的制度,将相对事由留给异议程序处理。同时,在异议程序中设置冷却期制度,鼓励当事人协商解决相关争议。  相似文献   

7.
民事法律关系理论是建立在法理学(法哲学)价值论和方法论基础之上的民法理论。它作为民法的核心和灵魂,不仅体现了民法的精神和价值,而且也蕴涵了民法的逻辑和方法。它在法学家对市民社会的抽象思辨中产生,在逻辑的演绎推理中得到实际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民事法律行为①是实现私法自治最主要的方式,该行为的做出以私法自治为依据,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要素 和本质特征,其性质应为适法行为,不应以合法性为成立要件。  相似文献   

9.
如何确定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明确了这个问题才能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才能正确处理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想要从民法的角度去探讨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就必须从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构成要素入手。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理论,着眼于逐步减少现存的不平等,既要重效率和讲秩序,也要力求体现现代社会的法治精神对于学生的尊重和关怀,切实维护和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民法总则》是统领整个民法典并且普遍适用于民商法各个部分的基本规则。《民法总则》的制定,基本确立了民法典的体系安排,对于协调《民法总则》与民法典分则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民法总则》应成为全面确认和保障私权的基本法,应充分彰显人文关怀的时代精神,强化对人格尊严的保护。结合《民法总则》,从民法、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示明《民法总则》对民事权利的确认和保护具有全面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1.
自然人在民法上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民法上的自然人只是一种虚化,是适用于自然人的民事法律规范的人格化的统一体,其确切的法律称谓应是自然人人格。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自然人与自然人人格之间的关系从完全相分离的状态到部分回归,直到在民法领域实现完全复归,为自然人人格向自然人的全面复归创造机会。  相似文献   

12.
从罗马法中挖掘出其潜藏的敌人刑法和敌人民法理念,把它与时下流行于欧美的敌人刑法理论和敌人民事立法贯通,引入我国的民法理论并挖掘我国既存的敌人民法或坏人民法实践,反推出好人民法理论,进而发展出好法人和坏法人理论,将之与坏人民法理论打包,用来分析《民法总则》规定的主体的道德类型,进而得出好人和坏人不可能平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人本法律观中的"人",不能仅仅理解为人民,应该为一切人.法律主体从部分人到全体人,是人类进步在法律中的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我国宪法和法律以及我国参加的国际条约,决定了我国法律主体必须是一切人.传统观点的谬误,在于把守法的人与罪犯的区别,等同于人与非人的区别.其实,只要是具有生物属性的人,就应该成为我国完法和法律保护的对象.  相似文献   

14.
论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实际, 提出了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同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一样, 由于其意识能力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的理论观点, 并对划分的标准作出了详细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是民法的基本理论,关系着行为人本人的责任、监护人的替代责任、受害人的赔偿请求权的实现,以及诉讼中当事人的确定等。虽然人人均有民事权利能力,一切自然人均具有民事责任能力,但民事责任能力又不包含在民事权利能力之中,它是公权关系下的公权意志的体现,是与私权关系下的民事权利能力相平行的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16.
拉德勃鲁赫描述和分析了西方法律发展史上法律周围的人的演变,宏观上,乃是一个由寡到众,由悬殊到平均的过程;中观上,乃是法律上的人不断下沉,法律下的人不断上浮的对流交换的过程。然而,国内特殊的规则和法律双轨体系周围的人的结构则更加繁复。在整个的法律进程中,社会历史所浮现出的自然状态扮演了动力性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先刑后民"是指一个案件中同时有刑事和民事两种法律关系,两者是一种交叉关系时,法院先对刑事犯罪进行审理,再对涉及的民事责任进行审理,或者在审理刑事犯罪的同时,附带审理民事责任的诉讼程序原则。其来源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通过对比刑事和民事的后果承担、举证责任以及证明标准方面的不同对其必要性进行了论证,从而为"先刑后民"正名。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民法的私法属性跃然于前 ,取代了民法公法论。本文就民法的私法属性从民法的内容来源———罗马法 ,民法的性质———权利本位 ,民法的实现手段———意思自治三方面进行了论证 ,从而说明市场经济呼唤私法  相似文献   

19.
利益衡量又称利益平衡,它和价值衡量密切相关,可分为法律制度层面的利益衡量和司法层面的利益衡量,民法即是一门利益衡量的艺术和学问,其目标指向正义.同时,民法中的利益衡量又须遵循相应规则,以避免主观、随意而达到客观、科学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自助行为,作为一种重要的私力救济方式,我国现行的民法并没有确立自助行为制度,这是我国民事权利保护制度中的一个缺陷。在未来民法典的编订过程中,应注意自助行为行使的目的、主体、内容、时间界限、行使方式、行使标准及行使限度等,将其确认为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相当的民事权利保护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