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战争文化走向和平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和平文化运动的开展,铲除战争和暴力文化、建设和平文化已成为和平文化运动的两个基本目标。悄然兴起的和平文化研究,以联合国大会宣布的“2000 年——国际和平文化年”为标志,正在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它的发展不仅对未来的和平文化建设实践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人文社会科学和其他科学领域将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新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对如何正确处理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性的实践探索:继承"民本"思想,提出"执政为民"理念;继承"天人合一"思想,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继承"德治"传统,践行"以德治国";继承"和合"传统,推进祖国统一及世界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中国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出现了一种流行观点,即英美之间的霸权转移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对这一观念的重新考察表明,"英美霸权和平转移论"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史实都不无争议,且其传播带有意识形态色彩。首先,将和平视为没有战争的状态,可能是一定历史时期、地域和文化等背景下的社会意识,已经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其次,即使以消极和平观作为判断依据,英美之间没有直接战争,并不等同于英美霸权转移过程中没有发生战争。最后,对"英美霸权和平转移论"源头和传播背景的追溯表明,其理论带有明显的美国中心论和文化霸权等意识形态色彩,隐含着对非西方国家的敌视情绪。在构建中国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时代要求下,对这一观念的重新审视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战后日本思想家南原繁的哲学理念为公共哲学的基础,从"深层和平"与"友爱世界主义"两个角度探讨了现代关于和平的公共哲学的可能性问题。本文也是作者基于社群主义思想对和平的公共哲学进行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叶德兰 《浙江学刊》2005,(6):203-206
战争中及战争后侵害女性的直接暴力行为,不过是现存社会中对女性的各种暴力的一环而已,也正是女性主义长久以来所致力改变的情况之一.本文将回顾当前学者对和平及暴力内涵的讨论,并透过联合国于新世纪伊始所倡之"和平文化"与女性主义社会改革的愿景比较,来探索女性主义与和平进程的关连.  相似文献   

6.
日本对华文化外交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基础上,通过文化手段介入中日关系中的重大历史与现实问题,具有特定的政治目的和战略意图。具体来说,日本通过加强各层次人员交流、吸引中国民众赴日旅游、宣传以动漫为代表的流行文化、推广日语教育等方式加强对华文化外交,试图在中国民众尤其是青少年心中构建一种和平的、酷的、文化的国家形象,其实质是以文化为手段,渗透其价值观,从根本上为"大国化"目标服务。虽然日本对华文化外交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日本在历史等问题上缺乏真诚的态度,对华奉行双轨文化外交,导致其对华文化外交的成果有限。  相似文献   

7.
"和平发展道路"是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创新,是实现新世纪国家发展目标的战略选择。它基于"和平"的概念,它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和历史意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稳定的国内环境和和谐的文化环境中,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建设独立社会主义的道路是显而易见的。本文简要分析了"和平发展道路"的必要性,世界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音乐文化对外交流的特点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的近30年里,中国通过参加"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积极开展了对外音乐文化交流。中国音乐文化的对外交流虽然经历了一些曲折,但对打破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孤立和封锁,扩大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争取了有利的和平环境;同时也增进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情谊;对于培养、锻炼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方面的人才和队伍也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一些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音乐作品和艺术曲目包括器乐演奏也是在这一时期通过对外文化交流催生和发展起来的。通过中国音乐文化的对外交流,对如何加强文化管理工作和创新文化管理体制也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道教与基督教尽管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但它们对和平的关注却是一致的.其和平观念的内涵是宽泛的,不仅表示国家、民族与阶级之间的和睦相处,而且还表示人与神、与他人、与内心以及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某种理想状态;包括反对战争,敬重生命,追求人、社会、自然的和谐,主张社会公平、社会正义等.道教主张取法自然以致和平,社会的太平以天地自然生态系统的太平为出发点和依据.基督教认为和平是上帝的旨意,主张以爱和正义实现和平.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6月20日,中国国家总理李克强在希腊的中希海洋合作论坛上首次系统阐述了中国的"海洋观",表明了中国不仅把海洋视为下一个战略发展机遇,更显示了中国把它看作一个与世界各国共同开发、共同治理、共同受益的广阔舞台,在"和平、合作与和谐"的基调上与各国一起开发利用海洋。李克强总理的演讲显示了中国海洋强国的建设发端于和平的目的,以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现实基础和最高宗旨,是中国"强而不霸"与"和谐世界"战略思想在海洋政策方面的集中体现和反映。  相似文献   

11.
井上靖以其独特的文化思维模式,在中国特别是中国西域这片"异域"的土地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通过一种对自然与人性的超然参悟与解读,铸就了其一代大师的基业。井上靖站在一个旁观者的立场上,用大量著名的"西域作品"诠释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与不同历史片段之间文化的溶解、交流、传承与超越的深刻内涵。也向世人阐述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文化作为一种集体行为是超越国界的,无论历史是和平延续还是战争屠戮,历史都将毫无保留地承载着文化的自然流淌,并最终让各种文化回归为人类共同的现实享有。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战后改革",在此基础上实现了重建、复兴和再度崛起。"战后改革"在政治上的核心成果是制定了以自由民主、和平、人权为三大支柱的和平宪法,并以此作为日本政治的基石。本文采用历史学的研究视角,以"大正民主主义"为切入点,通过聚焦这一时代的代言人吉野作造的思想与实践,透视"大正民主主义"与"战后民主主义"的历史脉络,揭示"战后改革"中的本土历史经验与外来元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对"战后改革"成果的影响与制约。  相似文献   

13.
区小莹 《探求》2007,15(5):34-38
目前,中美向外界提出两种不同的世界和平发展理念,分别是"和谐"与"民主"。本文主要通过对比这两种理念的根源、对和平的理解、实现和平的手段等方面,洞悉它们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从而有助于探索一种更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私人基金会在美国文化外交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20世纪20年代起,基金会由早期从事国内的"拯救慈善"、"科技慈善"活动,转变为国际性"教育、文化慈善"项目.二战期间配合政府抵御法西斯的"文化攻势",到全面卷入冷战期间的"文化冷战",基金会一方面是政府文化外交项目的分包者和外交决策幕后智囊,另一方面尽量不成为纯粹的工具以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文化外交是中国实施和平发展战略的重要路径,中国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重视基金会等非政府组织在文化外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平 《学术交流》2007,2(10):42-45
龙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确立和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共建和谐世界的理念和目标,可以在古老的龙文化中追寻其思想源头和精神动力。龙,英文译为"dragon",在西方文化中被认为是一种邪恶的象征,这与中国在国际社会努力构建和塑造良好的大国形象是背道而驰的。和平发展、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要求我们在创新对外文化交流的观念、思路、形式和手段的同时,必须关注语言翻译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重新审思和认识对外翻译在构塑与传播中国国际形象中"有何作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和谐"、"共赢"是新世纪我国外交工作的新理念。把握当前国际社会的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是提出这一外交新理念的理论基础;中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思想,是提出这一外交新理念的文化渊源。我国的外交实践充分体现了"和谐"、"共赢"的外交新理念,取得了丰硕的外交成果。奉行"和谐"、"共赢"的外交新理念有利于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有利于促进中国自身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从而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前提和机遇。  相似文献   

17.
和的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普遍具有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包括了和谐、和睦、和平、和善、祥和、中和等含义,蕴涵着和以处众、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深刻的哲学思想和理念。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以先进文化为指导,面向时代,立足现实,与中华民族和谐传统相承接、与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思想文化体系。本篇着重论述和为贵在和谐社会中的具体体现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再说全球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它或是以友好和平的方式进行物质与文化的影响、交流,或是以武力冲突进行政治和精神上强制性的交融。面对全球化,需要克服狭隘的民族文化心理,以开放的心态,积极主动的应对由此产生的一些问题,同时也要警惕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崛起不仅有利于中国,更造福于世界,为此,中国的和平崛起既需要中国方面的不懈努力,也需要来自世界各国的理解与合作,尤其是主导当今世界的美国。中国的和平崛起是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是挑战美国的主导国地位,更无意改变世界秩序。零和博弈是两败俱伤的游戏,只有非零和才能获得"双赢"、"多赢"或"共赢"的结果。本文深入探讨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进而解读其对华的非零和关系模式,以预期中美关系是一种竞合关系,并成功而和平地处理竞争,实现理性的"再平衡"。  相似文献   

20.
试论汉语国际推广的文化战略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汉语国际推广是中国国际战略中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而且可以促进世界了解中国,加强文化交流,将为中国"和平崛起"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经济的腾飞促进了汉语国际化的推广,而经济大国保持长期的繁荣又必须借助语言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