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武训(1838—1896),山东堂邑柳林镇武庄人(今属山东冠县)。他以乞丐之身,靠着行乞,一心办学,先后创办了柳林崇贤义塾,杨二庄育英堂,临清御史巷三处义学,开创了乞丐办学之先河,因此,被人们誉为“千古奇丐”,世界上称他为“无声教育家”,在中国教育史乃至在世界教育史上树起了乞丐兴学的一面旗帜。综观百年的武训研究,可以说经过了三个时期:第一、是清末时期的武训研究,第二、是民国时期的武训研究,第三、是建国以后的武训研究。这几个时期的武训研究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但依其活动的范围、规模与表现形式的不同,又可以称…  相似文献   

2.
何思源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的著名教育家、爱国人士。何思源不仅利用武训抬高教育的地位 ,促进教育的发展 ,而且对于弘扬武训精神做出了艰辛的努力 ,为山东的基础教育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我们曾多次到武训的故乡柳林、武庄一带去了解关于武训的情况,发现当地有一些民俗和武训有关。研究武训,不能离开他生活的客观历史环境,因为离开这种客观历史环境,有些问题就很难得到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考查鲁西民俗,理清它与武训的关系,对于正确地理解和评价武训,对于纠正武训研究中的某些以讹传讹的问题,是将会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4.
武训是不是教育家?是怎样一个教育家?本文从大量的史实出发,就武训其人、武训兴学、武训精神和武训评价等颇有争议的问题,畅述了笔者一家言。  相似文献   

5.
《武训传》是文艺界老前辈孙瑜同志根据武训“行乞兴学”故事编导而成的电影,它出现在建国初期的银幕上,不久就引起争议,后来发展成为批判运动,被称为新中国文艺战线上的第一场斗争,为以后文艺批评中大搞群众运动,乱打棍子、乱扣帽子、不分敌我的极左做法开了先例。一九八○年以来,在《齐鲁学刊》和《山东聊城师范学院学报》的积极倡导下,我们重新审视、评价电影《武训传》和当年对它的批判,给因武训问题而蒙冤受屈的同志平反昭雪,对历史上的失误进行深沉反思,对  相似文献   

6.
武训以一乞丐之身,积30年之艰辛,创办义学,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陶行知把武训精神归纳为一个"学"字,提出要"造成一个好学的中华民族",是对武训精神的升华.  相似文献   

7.
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极左思潮的清算,武训和电影《武训传》的问题理所当然地被提了出来。笔者翻阅了当年那些批判文章,认为下述问题当有进一步辨析的必要。一、关于武训兴学的动机不少批判文章一口咬定武训兴学是出于向封建地主阶级投降的卑劣目的,而断然否定他“办个义学为贫寒”的良善动机。论者往往首先引证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  相似文献   

8.
武训问题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引人注目的问题。新中国建立以来,武训与电影《武训传》的研究经历了一个肯定、批判与再评价的历史发展过程。总结这一过程及其历史经验,对于发展教育事业、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
武训,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穷毕生精力,行乞积资,创办义学,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不论怎么说,都不能认为是坏事。但是,一九五一年,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批判武训和电影《武训传》的运动,其声势之浩大,涉及范围之广泛,使国人为之惊悸。在以后的二十几年里,武训一直被看作万劫不复的历史罪人。近几年,学术界对武训和《武训传》进行重新评价,武训的历史面目基本被恢复。不过,如果我们不是把眼光盯  相似文献   

10.
武训是我国清末一位以乞讨为业而兴办三处义学的“千古奇丐”,被外国教育辞典称为“无声的教育家。”自1888年兴办义学至今100余年以来,国内形成了大量的有关武训的奏折、传记、题词、回忆、评论、批判等文献资料,或褒或贬,内容十分丰富,名家名言名著不计其数,犹如大海,洋洋可观。对此,人们如何在大海中取其珍珠呢?近日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张明、李武林等主编的《武训研究资料大全》给人们开辟了一条良好的途径。人们沿着这条途径既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武训其人,又可以纵观武训评价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1.
自去年以来,有几家报刊陆续刊载了一些要求为武训和电影《武训传》“平反昭雪”的文章。这些文章,虽然主要是呼吁对《武训传》问题进行学术性探讨,但也颇不乏明确直率的观点。例如有的同志就说,武训“是我国封建社会末期伟大的教育实践家,只是他没有著述罢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对穷人的孩子就学来说,有着广阔的天地。但象武训那样吃大苦、受屈辱、办学堂的教育工作者究竟有多少!仅这一点,难道不值得那些特级教师们学习一辈子吗!我们建国三十余年,初中在农村还普及不了,办义学究竟犯了何罪”;而且还说,《武训传》“是我国电影史上传记故事片的优秀代表作”。  相似文献   

12.
二十四年前,毛主席在《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中指出“《武训传》所提出的问题带有根本的性质。”象武训那样的人,处在清朝末年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和反对国内的统治者的伟大斗争时代,“根本不去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的一根毫毛”。从而揭穿了武训的投降主义实质。在农民革命史上,一切投降派都是封建经济基础的忠实维护者。在当前开展的对《水浒》的评论中,我们要从毛主席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中掌握思想武器,联系武训,深入剖析宋江的投降主义实质。  相似文献   

13.
山东抗日根据地史的分期问题,最早见于山东军区战史,该书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划分为四个时期,即创建时期(1938年5月——1939年3月),三角斗争尖锐化时期(1939年3月——1943年7月),山东抗日根据地再发展时期(1943年3月——1945年8月),全面反攻时期(1945年8月——1945年9月)。后来,济南军区大百科全书送审稿中将山东抗日根据地分为三个时期,1939年——1940年为初创和发展时期,1941——1942年为最困难时期,1943年至抗战胜利为恢复和冉发展时期。《山东党史通讯》1985年第7期刊登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史研究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将山东抗日根据地史  相似文献   

14.
武训以赤贫之身行乞办学,最终设学三州县,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究其主要原因,则是武训"修个义学为贫寒"顺应了历史潮流,"乐善好施"符合鲁西北地区区域发展的需要,行乞兴学赢得了地方士绅和政府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对封建文化的批判与国民性改造意识是他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真实原因,也是他一贯的立场和基本观点.毛泽东在道德伦理体系上与梁启超、陈独秀、鲁迅等人的反旧道德思想有继承关系,而武训、梁漱溟等人在道德伦理体系上与儒学传统有着继承关系.毛泽东晚年悲剧的主要原因是他在人心改造问题上"名同实异"两个部分的矛盾.我国实现民主政治必须实行法治.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野外观察、室内分析和~(14)C年龄测定对山东第四纪研究中若干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这些问题是:泰山第四纪冰川发育问题,烟台芝罘岛连岛沙坝形成问题和蓬莱—庙岛群岛黄土时代及成因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万宗喜 《东方论坛》2005,(4):F0003-F0003
"山东问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其攫取山东进而独霸中国的阴谋而精心制造的侵华事件,曾是1914-1922年间中日交涉和远东国际关系中的焦点.黄尊严先生的<日本与山东问题(1914-1923)>(齐鲁书社2004年8月版)一书,不仅对这一问题的来龙去脉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和全面地论述,向读者揭示了这一历史事件的全貌和真相,而且运用国际法这一近些年来国内史学界最新采用的史学研究方法,对日本在"山东问题"形成至解决过程中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了法理剖析,从法律意义上指出了日本的侵略性与非正义性,读来尤其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18.
论石介     
石介(1005——1045)字守道,兖州奉符(今山东泰安人)。曾因丁忧在其家乡徂徕山下讲学,故学者称之徂徕先生。石介是北宋前期著名的思想家。他政治上拥戴北宋中央封建集权,对封建统治集团的荒淫奢侈曾提出过尖锐的批评,同时也对人民的苦难遭遇表示过一定程度的同情,其旨在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长远利益。学术上,石介力排佛老鬼怪之说,奉儒家学说为正统,主张以此作为治国安邦的理论依据。石介的学说对宋代道学的产生和发展起过  相似文献   

19.
我国近代史上有位行乞办学的武训,西方有个留下巨额遗产设立国际大奖的诺贝尔。在我国山东成武县,有这样一位教坛“怪人”叶荫棠,被某些人视为“叫化子”、“神经病”、“异类”的中学老师,身后竟给世人留下了70张存折、13万多元的存款,为的是实现一生的宏愿:效仿诺贝尔,设立叶荫棠奖学金奖掖后学。 鸡窝里发现70张存折 叶荫棠老师走了! 这一消息在鲁西南的成武县不胫而走,人们在痛悼、叹惋之余,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就是这个叶老师,前两天还一大早就赶到广播室  相似文献   

20.
私塾为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形式,在山东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与社会基础,虽经清末改良,学校教育逐渐替代其成为主导形式,但私塾在近代社会中一直存在.大量资料表明,私塾在近代山东基础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1905—1919年,私塾仍是山东基础教育的主要形式;1919—1937年,私塾为山东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1937—1945年,私塾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爱国主义情操以及民族认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不同历史时期的政府认可其在义务教育实施中的地位以及与乡村社会的适应性是私塾仍发挥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