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国家—社会间此消彼长关系的理论预设与国家—社会间互嵌共生的经验事实之间往往存在一种内在的冲突。与西方国家—社会关系理论视域下的"政社合作"相比,当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结构转型中的国家—社会关系是否也必然存在此消彼长的变动?亦或形成了新的关系形态?基于无锡市社区治理创新的实践经验,考察了基层社会治理转型中国家—社会的关系特征。地方实践中的国家—社会关系并未像西方理论表述的那样截然分离并形构此消彼长的力学关系,而是在互动中复杂勾连。二者相互形塑、相互嵌入、相互赋予发展动力,由此迈向了一种与"政社合作"不同的社区治理形态——"互嵌式共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考察中国农业合作制度演进的历史,展示国家主导型经济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国家宏观调控三者对农业合作化思想演进影响的轨迹,勾勒出当代中国农业合作化思想史、农村改革史的一个轮廓、一个侧面,并为理解中国农业合作化困境提供一个特殊的视角。通过研究,归纳出中国农业合作化思想演进的逻辑体系,即沿着"两条主线"演进:理论上以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的中国化为主线,实践上以农民"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力为主线;呈现出"四个转变"特征:从重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向重土地所有权、承包权与经营权"三权"分置转变,从片面追求公平向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变,从追求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向效率与公平并重转变,从单一集体统一经营向家庭分散经营与集体统一经营相结合转变;划分出"四个阶段":农业合作化时期的政府指导型合作制度思想(1949—1957),人民公社化时期的政府主导型合作制度思想(1958—1978),改革开放前期政府引导型合作制度思想(1979—2002),农村改革深化时期政府扶持的新型合作制度思想(2003—2019);最后展望了中国未来农业合作化思想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既有的国家—社会关系理论主要从实体论的角度探讨国家与社会的对立或合作关系,对中国治理经验的解释存在明显的不足。通过对村庄治理实践进行历时性、空间性的解读,建构一种“权力谱系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治理体制中的国家—社会关系。权力谱系社会学本质上是探讨各种权力主体中的国家成分、社会成分、自我成分的互动互构机制在治理层级和时空层面的渐变规律。总体来说,它具有三大理论要素,一是成分论,二是互构论,三是渐变论。成分论是将国家—社会关系视为国家成分、社会成分、自我成分在各种权力主体中的组合关系。互构论是将国家—社会关系视为上述三种成分相互构造的结果,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网络。渐变论是将国家—社会关系视为上述成分相互构造的模式在不同层级、不同时空相对稳定的变化规律。从这一理论框架出发,可以清晰地辨识中国治理体制的优势及风险,并可以此为基础重新审视西方和全球的治理经验。  相似文献   

4.
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探讨一直是西方政治学、社会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学者们对不同历史时期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探讨形成了相应的理论:前工业化时期形成了国家与社会的"二元论"思想;工业化时期形成了国家与社会的"对立性"和"同一性"并存的观点;后工业化时期形成了国家与社会的多元化理论体系,既有"多元主义"、"回归学派",也有国家限度理论、公民社会理论,特别是后者使国家、社会单极走向的研究路径得到了较好的校正.在这种视野下,国家与社会趋向交融与整合状态,国家与社会的统一性逐渐得到关注,国家与社会日渐步入分工、合作、监督、制衡的关系架构,治理与善治成了一种新型的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参与乡村治理,是对乡村治理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一个崭新课题。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存在于乡村社会,其产生与发展必然使其成为新兴的、重要的治理主体,逐步嵌入到乡村治理中,形成新的乡村治理模式,改变着乡村治理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文章基于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视角,从这一崭新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基本目标、主要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来探讨嵌入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乡村治理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6.
基于“国家中心观”和“冲突论”形成的“国家-社会”分析框架,为从“结构-制度”路径出发讨论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问题,提供了总括性理论前提。围绕此框架,当代农民学领域形成了多种理论范式,在解释当前农民学中诸多社会问题方面富有成效,不过其过度强调国家与社会对立而忽视其合作的学术倾向,不利于更深层次地理解转型时期的农民中国及相关社会问题。因此,当代农民学研究需要引入新分析路径以对既有“国家-社会”分析框架进行反思,并探索新时代社会转型时期农民学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兰考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兰考县五乡五村为例,对2003—2009年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进行考察。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提高耕地规模经营和利用率、增加农业收入、改善社会关系、形成主导产业生态化等方面,与小农经济具有质的区别;其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表现在村两委主导型、能人带动型、公司+协会+农户型、股份制公司型等四种合作社类型在结构和功能上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内因在于农民合作发展与农村能人带动的对立统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村基层组织的对立统一的本质规定,外因在于以宏观政策为主导、市场经济为主体的外部环境、条件的改善。本研究提出了国家应坚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实践方向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民合作的研究述评——兼论农民合作的定义与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考如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使农民合作与组织起来,对于我们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农村有着重大意义。学界对农民合作的研究分成"对传统农村社会中农民合作的研究"和"对当代农村社会中农民合作的研究"两部分。然而这些研究都忽视了对农民合作的概念界定并影响了研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因而有必要对农民合作进行定义与分类。农民合作是指农民为了解决在生产、生活中碰到的仅靠一家一户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与其他农民相互配合、协调行动,以实现一种既有利于自己又利于他人的结果出现的社会互动过程。从形式上可将其分为"社会交换式合作"与"集体行动式合作"两类。  相似文献   

9.
基于湖南岳阳井塘灌区个案的考察表明:国家介入是农民合作的外部条件。人民公社时期,国家通过强制性力量直接主导农民合作,改革开放之后国家仍通过诱致性力量引导农民合作;农村精英参与和组织载体是农民合作的内部条件。农村精英具有较好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能赢得农民的尊重与信任,是农民合作的发起者、凝结点和推动力。组织载体能够为农民合作提供交流平台、规章制度与惩罚机制。为了促进农民合作,政府应该加强推动农民合作的力度、鼓励农村精英参与农民合作以及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10.
农民合作社是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主体作用的有效载体,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民合作社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依然还存在一些乱象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切入,通过对江西省3家不同组建模式的合作社深入调研,分别从社会关系网络、信任、制度规范3个社会资本因素的维度,分析不同类型农民合作社社会资本的样态特征及其对合作行为和合作社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社会关系网络是合作社汲取和传播信息资源的关键渠道;信任是合作行为产生和持续的基础;制度规范是引导和约束合作社健康发展的保障。因此,要深入探究社会资本在合作社发展中的影响机制,进一步拓宽社会关系网络,健全制度规范,提高信任水平以促进农民全过程全要素参与合作、助推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重要内容。这个政党制度的形成和确立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决定的,也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本文以多党合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和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依据,从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和阶级状况,用“多党议会”和“一党制”的破产,来说明多党合作在我国的必然性,同时以诸多革命活动和经验总结印证了多党合作的成功史实,突出了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政治制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该文分析了新农合与医疗保险二者竞争与合作的存在条件后,从被保险人的行为选择为出发点,在期望效用分析框架下,通过分析扩展的保险需求理论模型后发现:新农合与商业医保之间更多的体现为一种互补关系。在商业医疗保险的最优价格下,其购买量随新农合报销率的提高而增加,其决定因素表现为农民发生重大疾病的概率、农户的风险偏好和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后的净收益比较。该文同时从新农合筹资增长机制、商业医疗保险价格制定和保障力度的角度提出了发展商业医疗保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把事物"一分为二",通过矛盾双方的斗争,使一方战胜另一方,实现矛盾统一,这是"二元归一"的思维方式。"一分为二"是对复杂事物矛盾结构的抽象。但现代社会是多元的社会,而且多元各方要求更多的合作,因此,必须以更为具体的"多元协同"思维方式观察社会。从"二元归一"到"多元协同",是思维方式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运动。在"多元协同"思维方式指导下,"和为贵"、"和而不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抗战前后晋西北乡村社会发生了激烈的变动,但植根于乡土的互助合作模式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传统在一定时期内的延续,成为革命得以开展的原动力。以传统互助合作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其类型、特征及发展受限之因,可以对革命与传统之间的深层次关系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农村商品流通领域存在“小、弱、旧、乱、高”等问题,加快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既是当前加强“三农”工作的迫切任务,又是开拓农村市场、建设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其意义重大。为此,在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务必抓好六件事:积极组建以农家店为骨干的农村消费品经营网络、认真拓宽和强化农产品批发流通渠道、大力发展农村连锁经营及其服务体系、构建农村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组建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网络、继续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16.
依据若干重要历史资料 ,重新审视国共“党内合作”的维持与破裂是非常必要的。国共“党内合作”关键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它是国共合作的“唯一形式” ,而非“最好形式” ;国共“党内合作”得以在“病态”中维持 ,在主观上共产国际的“坚持”和在“挤柠檬汁”理论指导下采取机会主义的平衡策略是根本的和直接的原因 ;国共“党内合作”的基础和条件决定了合作的历史阶段性 ,不应过分强调国共合作破裂的个人责任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地方政府间合作的不断深入,评价地方政府间合作关系状况就成为公共管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该研究以供给需求理论为基础,以矩阵为工具,以成熟度为切入点,在明确制度成熟度、地方政府成熟度的基础上,构建评价我国地方政府间合作关系成熟度的矩阵模型。  相似文献   

18.
魏本权 《东方论坛》2010,(6):116-122
目前学界关于民国农村合作运动的研究,主要是在合作主义与合作思想研究、国家—社会关系、新制度经济学、经济社会学与乡村现代化的学术视野与问题意识的脉络中进行的。农村合作运动的经济功能与区域特征,农村合作运动中的民众参与、社会动员、政府行为与小农角色变迁,仍是今后研究亟待突破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9.
社会资本: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社会资本理论,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国家和社会之间一定的社会资本,包括信任、互惠规范和参与网络等,能够很好沟通、平衡和发展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促进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国家与个体之间的协作。因而有必要培育国家与社会之间协作性的社会资本,为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