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刚 《南都学坛》2003,23(2):56-60
明清英雄传奇章回小说在吸取前代文学各种艺术积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其艺术渊源是史传文学和说话艺术。史传文学的思想精神、人物和故事情节、结构模式和叙述视角多为英雄传奇小说模仿、借鉴。说话艺术在篇幅上为英雄传奇长篇化提供了条件,“小说”含义的扩大化为明清英雄传奇章回小说提供了更丰富的创作素材,使用的技巧和手法也为明清英雄传奇所效法,讲述故事体制上的特点则直接影响到明清英雄传奇章回小说“分章别回”形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唐代传奇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瑰宝。它的出现不仅引领了文人有意创作小说的潮流,还开创了“传奇体”这一种小说体裁,为后世特别是为明清时期小说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借鉴和广阔的创作思路导引。明代《六十家小说》、“三言”“二拍”等白话小说集在编创上皆受到唐传奇及其变体的影响,并在文学性和思想性上实现了较大的超越;而清代《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更是对唐传奇的直接沿承。“传奇体”的确立与发展,与明清“传奇体”小说经典之作的产生并走向经典化有着直接的关联。这种小说体裁的传承与变革,充分反映了“传奇体”小说的经典化过程,有着丰富而积极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琵琶记》对明清戏曲的理论、创作和舞台表演等方面影响深远,有"曲祖"之誉。从脚色体制和音乐结构两方面分析明清传奇对《琵琶记》结构范式的接受途径,可以看出《琵琶记》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论明清传奇中画中人意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画中人”是一种在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中普遍采用的艺术手法。尤以明清传奇《牡丹亭记》、《梦花酣》、《画中人》和《桃花影》中“画中人”意象刻画最为成功。作家借助画像这个特殊载体,或附身画中,或化为人形,在现实与虚幻,阳世与阴间,传达自己的人生观和爱情观,使“画中人”这一母题具有深刻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5.
1 传奇剧本文学是盛极明清两代而独具丰彩的古艺苑之花。它经过众多文人作家的艺术创造与积累,形成了主风化、尚典雅、守格律、抒情表意、规整划一的美学特征。这种美学风貌的形成,固然与当时的政治风尚,哲学思想及文艺潮流相关,但首要原因则是戏曲由民间书会才人的创作转为文人士夫的作品。元末高则诚以理学戏曲观指导改编《琵琶记》,使南戏创作发生根本变化,标志着“文人和南戏的血缘关系从此建立”,南  相似文献   

6.
试论明清传奇中的“才子佳人”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论明清传奇中的“才子佳人”模式姚旭峰“才子佳人”并举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由来已久,《太平广记》卷三四四引唐李隐《湘录·呼延冀》曰:“妾既与君匹偶,诸邻皆谓之才子佳人。”宋晁补之《鹧鸪天》词云:“夕阳芳草本无恨,才子佳人空自悲。”其内在涵义基本生成:即指...  相似文献   

7.
明清传奇的主体由韵文组成,因此,音美是明清传奇文学文本中最直观的特征。然而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于不同的语系,在语音系统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音美特征在译文中的再现存在极大的困难。针对这个问题,本文进行了深入研究,既分析了音美特征在翻译时存在的困难和可能采取的翻译策略,也制定了译者在从事明清传奇的翻译工作时应该遵循的翻译原则,希望为明清传奇的英译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汉剧诞生、成长于"雅部"昆曲与"花部"地方戏曲"争胜"的环境之下.从明嘉靖、万历年间至清成丰、同治年间,昆曲与地方戏曲经历了一个此消彼长的漫长竞争过程.在萌芽、孕育、发展过程中,汉剧对明清传奇的继承与发展不可忽视,它在剧目来源、脚色体制、音乐体系等诸多方面从明清传奇中汲取了大量营养;同时,它又革新了明清传奇存在的音乐体系复杂、节奏拖沓缓慢、曲辞文雅难懂等创作、传播、接受环节之弊.在对明清传奇扬弃的基础上,汉剧在题材内容、音乐声腔、语言风格等方面逐渐形成了"其事动人"、"其词直质"、"其音慷慨"的优点.正是由于汉剧主动接近普通观众,逐渐受到观众的欢迎和喜爱,最终为"花部"诸腔取代"雅部"昆曲王者地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明清英雄传奇综论》序吴志达对于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是近代学术界的热门课题之一。特别是近十多年来,有关小说史、小说理论、小说美学、小说作家作品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相应的学术团体如雨后春笋似的破土而出。尤其是几部名著,几乎一部小说成立一个学会,研...  相似文献   

10.
白日梦戏是在明清传奇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梦戏形式,情和真是其特质,自然入梦、求梦和互梦是其主要形式。贵虚的创作意识、尚奇的审美倾向和至情的人生理念,是白日梦戏在明清传奇中出现的原因。剧作家通过白日梦戏来表现情和欲的主题以及人生如梦的哲学思想。这种特殊形式的梦可以连接现实和理想,化抽象为具象,化伪饰为真实,化平凡为神奇,也可以帮助剧作家营造丰富的舞台时空,构造生动奇幻的剧情,展现出强大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功用。  相似文献   

11.
明清传奇在发展演变过程中,表现出二元对立的叙事策略,传奇作家们在模式化与求新奇、怪诞虚幻与平中见奇、尚情与重理、民间性与文人化之间不断进行理论摸索与创作实践,寻求着适合传奇生存的表现途径。这里既有对传奇发展繁荣的推动,也有将传奇带入式微与消亡的遗憾。  相似文献   

12.
一、名称和渊源“传奇”是明清时期的重要戏剧体裁之一。“传”读作chuan,与“宣传”的“传”同音,而与“史传”、“传记”之“传”(读作zhuan)不同。其实“传奇”这个名称,在文学史上不一定都是指戏剧,如鲁迅编的《唐宋传奇集》就是唐代的短篇小说。“传奇”这一名称,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涵义,“明清传奇”是指明清两代的长篇戏剧剧本。近人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曾简要地作了说明:“传奇之名,实始于唐。唐裴铏所作《传奇》六卷,本小说家言,此传奇之第一义也。至宋则以诸宫调为传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探讨《史记》中英雄传奇的具体表现及作者塑造传奇人物的艺术方法,审视《史记》中英雄传奇的审美价值和对明清英雄传奇小说的深远影响。它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史记》的伟大价值,感受司马迁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4.
《浣纱记》是我国戏剧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不仅在当时即为歌儿舞女所传唱,有“吴阊白面冶游儿,争唱梁郎雪艳词”之誉,而且已经“至传海外”;更重要的,《浣纱记》是最早以昆腔新声水磨调演唱的传奇作品之一,是昆腔在我国戏曲声腔系统占据主导地位的标识之作。但是,查检明清两代剧作家和评论家的所有论述,他们对《浣纱记》的结  相似文献   

15.
古代中医是古典戏曲所反映的内容之一。宋金杂戏、南戏、北杂剧所反映的中医具有滑稽、诙谐的特征。明清传奇中的中医则改变了其在以往戏曲中的滑稽诙谐性质,转向严肃、典雅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6.
明清传奇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已是成熟的戏剧形态。它在保持中国古典戏曲特有的戏剧性的同时,又增强了戏曲的叙事性因素。明清传奇叙事主体的强化,叙述时空的拓展,叙事结构的程式化以及构成戏剧结构的种种叙述手段,把中国戏曲发展史上最具文人化特色的戏剧的显在叙述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充分了体现了明清传奇作家对戏剧叙事策略的自觉把握和对叙事技巧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明清传奇是元杂剧之后古代戏曲的又一个高峰。明清传奇的成就,当然主要取决于它们的思想水平和艺术上多方面的因素。而在艺术上争论最大、形成各种不同流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语言和音律问题。语言的骈绮、本色、清丽,音律的协和、拗捩,反映着不同的美学观点,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也是戏曲品评中议论最多的问题。戏曲作为一种合乐的、口耳相传的艺术形式,语言和音律问题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它的成败  相似文献   

18.
在贵州明清文学史上,任璇的《梅花缘》传奇占有一席不容忽略的位置。在清代乾隆年间,它与另一本傅玉书的《鸳鸯镜》传奇于远离中央集权的边鄙之地绽放明艳异香的艺术之花。而且,它更其突出地扣合情与理矛盾纠葛中反封建倾向的时代脉跳,任璇如《梅花缘》传奇《前叙》  相似文献   

19.
明清传奇戏曲特殊文体的“四节体”,打破了一人一事的传统模式,将传奇情节分为若干节段,藉以完成传奇戏曲主题思想的阐述。这一特殊文体现象的背后,隐含着时代推动与文体观念的变革,具体体现在“寓言体”创作方式的改变、传奇杂剧文体之间的破体现象、传奇戏曲叙事模式的突破等。“四节体”的出现具有文体突破革新意义,丰富了传奇戏曲文体的风貌,但同时又是文人的自我游戏之作,体现出案头之曲的创作趋向。  相似文献   

20.
由说书艺术发展起来的话本小说,是我国古白话小说的瑰宝,而志怪传奇以及某些野史杂传等文言小说,也是祖国艺苑的奇葩。庸人传奇是文言小说发展的丰碑。宋以后传奇小说虽渐趋衰落,而艺海拾珠,尚有珍奇,夕阳虽近黄昏,晚晴亦多异彩。一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杂剧和散曲,传奇小说只有清江宋梅洞的《娇红记》可谓唐人嫡派。有些散文家的人物传记,可当作文言小说来读的,为数也甚少.吴曾祺编《旧小说》,曾有所辑录,但从小说艺术的尺度来衡量,尚不足快人心意。明清时代,白话小说成了文学主流,但文言小说也并非绝响。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