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西欧中世纪人本思潮的产生及其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欧中世纪思想文化有从基督教完全垄断到世俗人本思想普遍萌生并迅速发展的过程。国内学术界通常认为西欧中世纪人本思想普遍兴起于文艺复兴时期。实际上,中世纪城市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后,引起了社会一系列变化,从11世纪末到13世纪,西欧便出现人本思想并表现在思想文化领域的许多方面,形成一股社会思潮。这一思潮对西欧当时社会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为后来的文艺复兴运动做了思想准备,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是这时期人本思潮的新发展和继续。  相似文献   

2.
陈凯鹏 《南都学坛》2010,30(5):34-37
近代早期西欧瘟疫阴影下的群际心理与关系发生明显变化。作为瘟疫的直接受害者与平息神怒的"中介者",穷人为社会同情与关爱;但作为瘟疫的"祸首",它又成为社会排斥和政府打击的对象;社会发展的需要又使其成为社会救助的对象。西欧社会对穷人的矛盾心理正是近代社会转型期间西欧复杂现实在心理观念上的折射。  相似文献   

3.
都铎时期是英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从已有研究成果看来,西方学者对这一时期英国人文主义的研究大抵呈现以下三大趋势:研究视角从著名人文主义者拓展到其他人文主义者;研究重点从学术领域向其他领域延伸;研究方法强调整体性研究与跨学科研究并重,人文主义研究呈现多样化。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时期是法律创新最活跃的时期,历史上,许多重要的法律观念、法律原则、法律概念和法律规范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创造的。我国社会转型的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自由、平等、幸福、安全的社会,通过法律创新,能够加快实现这一目标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论社会转型与价值观念更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践基础上的理性反思、制度创新、利益驱动和正确的文化解读是社会加速转型时期人们价值观念更新的基本途径和内在机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建立和完善利益协调和激励机制,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是加快人们价值观念更新和社会转型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略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社会转型和价值观念的概念界定入手 ,较详细地探讨和描述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的基本特征和变革趋势。作者把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的总的状况概括为“多元并存 ,新旧交替”八个字 ,并对之做了具体的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7.
略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社会转型和价值观念的概念界定入手,较详细地探讨和描述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的基本特征和变革趋势.作者把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总的状况概括为"多元并存,新旧交替"八个字,并对之做了具体的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值冲突实质上是价值观念的冲突,社会转型时期必然引起价值冲突。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冲突主要表现为道德价值与利益价值的冲突;传统价值与现代价值的冲突;一元价值指导思想与多元价值思想并存的冲突。价值冲突对转型时期的社会既有负面的影响,又具有正面的作用。在当前我国要通过健全社会制度与客观运行机制,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主导价值观念体系,挖掘与转化中国传统价值论中的生生和谐的和合之学来克服价值冲突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其积极的功能和作用,实现价值观念之间的新的动态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适者生存——简析《飘》的主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拟就长篇小说《飘》中的四大主角在南北战争爆发后的不同反应和命运,展开主题讨论。斯卡利特与雷特代表了一种新的价值观念;而梅拉尼与阿什利则代表了一种旧的价值观念。在新旧观念的碰撞中,只有适者生存。这一生存原则在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转型期和时代转折点有其现实意义,因为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竞争加剧,人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以及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变化给大学生带来极大的影响 ,他们的理想信念、行为习惯、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所有这些变化 ,都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新的机遇 ,也对高校培养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高等学府面对着机遇和挑战 ,更应该进行理性思考 :高度认识社会转型时期高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在认识的基础上彻底弄清社会转型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变化 ;进而探索社会转型时期适应新变化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对策。  相似文献   

11.
14至17世纪是西欧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时期,封建经济结构趋于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益成长。随着社会经济与政治的急剧变革,西欧文化也发生了变革,出现了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标志的近代化转型。以马丁?路德为代表的市民阶层进行的宗教改革使德国人民的宗教信仰完成了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它奠定了德国近代社会政治的、宗教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基础,使德国远离了中世纪的封建时代,朝着近代的政治体制、社会体制、经济体制和近代文化伦理的方向大踏步迈进,是德国近代社会的开端。  相似文献   

12.
钟珊 《东方论坛》2013,(5):52-57,71
近代时期,特别是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是越南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时期。越南的传统文化发生了断裂,汉文化在越南的传播与影响较以前大大减弱,而以法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大举侵入。在这个东西方文化碰撞和交流的时代,越南进步知识分子意识到:如果想生存下去并紧跟世界的发展步伐,越南社会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在促进这一社会变革的过程中,越南知识分子非常清楚国语文字、教育以及媒体所起的关键作用,使它们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有效工具。在他们的自觉努力下,越南近代国语文学、宗教、建筑、音乐、电影、舞台艺术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新的生活方式也在越南社会中越来越普及。  相似文献   

13.
现代人文精神为马克思主义所批判继承与弘扬 ,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念基础。其思想源头可追溯到五四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先驱者李大钊、陈独秀等结合旧中国实际所阐述的现代法治社会国民或公民应有的自觉意识。对此资源 ,2 1世纪的中国应予积极开发利用 ,以利于锻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需要的理念基础和现代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4.
近代社会教育的产生 ,并非历史的偶然 ,而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必然产物。近代经济的发展为社会教育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更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因而成为其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民族危亡刺激之下有识之士的呼吁与呐喊 ,各种救亡图存爱国思潮的激荡与实践 ,民主政治的兴起与推进 ,也催促着社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而近代新式学校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又为社会教育奠定了基础 ,同时 ,其不可避免的不足和局限也急需社会教育予以补助 ;另外 ,历届政府对社会教育的相对重视与支持 ,亦是社会教育产生并获得日臻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欧洲社会文化与欧洲统一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希腊、罗马文化与基督教欧洲化引起欧洲社会的几次大转型,形成了泛欧社会文化传统;这个传统在文艺复兴时期被现代欧洲民族主义文化所取代而退隐。这个退隐的社会文化传统促使战乱不息的欧洲社会以统一运动的形式,开始其新的大社会转型性整合。今日欧盟正是这种社会文化转型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近代早期欧洲巫术大恐慌原因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巫术大恐慌是欧洲历史上重要的一页。欧洲长期流传下来巫术文化是其爆发的文化背景,而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转型时期的种种灾难和失序是其爆发的主要原因,天主教和新教及世俗政治力量的发动和推动在巫术恐慌的整个过程中起了直接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学术界一直在进行一场关于“中国有没有文艺复兴”的讨论。从文化发生学来看,在中国的百家争鸣与西方的文艺复兴各自的历史时期之前,中西方社会都是一种封建领主制社会。另外,从社会变迁与转型来看,两者所处的历史时期都经历了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经历着由一种社会形态过渡到另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的转型。而且在社会转型时期所承担的历史任务:发现新的人、新社会是相同的。而另一方面,中西方社会有历史的共性也有各自的个性,因而转型的结果会各不相同。基于此,从社会基础、历史趋势以及历史的使命三个层面,对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进行历史比较。  相似文献   

18.
在西欧由中古向近代过渡阶段,中世纪出世的、超自然主义的、非理性主义的基督教神权观念始逐渐让位于新兴市民阶级入世的、自然主义的、理性主义的价值情感追求。它映射着西欧社会思想意识形态观念的近代化发展,预示着近代西欧文明未来勃兴的光明前景。本文试图通过对路德新教信仰蕴含与张扬的近代人文价值向度的历史理论剖析,具体阐释其对近代西方社会价值形态观念构建与演进所显示的重要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资本积累能力的蓄积与合理流向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生由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过渡的物质基础与动力.云南作为皇朝经济的边缘地区,清代中期以来便已形成与核心区域传统社会中农业为主的不同的产业结构模式,即矿业和农业共同构成云南的经济基础,成为区域资本积累的主要来源.但由于清代皇权对云南实行的经济统制制度,使其基本产业的剩余产品难于在区域内形成有效积累.直至1840年之后,随着皇朝原有制度模式的松动,云南自我资本有效积累的能力才逐渐成长,并朝着较为合理的积累流向演化,但也因此造成云南地区直至20世纪初期资本的积累规模与产业转换能力仍处于较低的能级水平.  相似文献   

20.
现代产业体系是现代经济体系的子系统与基础支撑,通过对“十四五”时期中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内在要求的分析,探索推动中国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基本路径。研究认为,需要以创新升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动力体系,以协同融合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结构体系,以数字转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效能体系; 在此基础上,推进政府职能改革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创建优化制度环境; 推动数据信息交易价格机制的完善,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统筹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升级“十四五”时期的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