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香港主权回归,为粤港人才资源开发提供了历史性契机。本文从:1.人才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可能性、互补性;2.人才资源开发的多样性、广泛性、层次性;3.人才资源开发方式的计划性、组织性、前瞻性,全面论述香港回归祖国后粤港人才资源开发的难得机遇,提出要在过去已有经验基础上解放思想,大胆开拓,加快开发利用粤港人才资源步伐,为世纪之交粤港经济再创辉煌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粤港两地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库共建共享的现状。在粤港两地经济与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粤港两地高校图书馆资源库共建共享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对粤港高等教育合作现象进行研究。首先阐明了粤港高等教育合作所具有的“制度”属性;接着分析了粤港高等教育合作制度需求与供给的影响因素;最后以外界环境需求与实际制度供给为分析线索,对改革开放以来粤港高等教育合作制度变迁的脉络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4.
在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正式签署<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框架下,以及近期"泛珠三角"(9+2)战略的推进,粤港的全面经贸合作已进入实施阶段.本文就粤港合作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的核心资源、发展方向以及合作途径进行了论述,指出了粤港双方的互补格局,并就具体合作项目及合作方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凭借粤港现有的经济实力和地位,以及拥有的中医药研究和产业化基本要素,粤港合作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当可迅速挤占国际植物药市场份额,并成为世界植物药研究和生产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的目标定位及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国际分工进一步细化,产品内分工取代产品间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在影响产品内分工的诸因素中,比较优势是最主要的因素。本文从加工贸易发展的成因入手,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将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定位于劳动与资源密集,技术密集两个方面,并就西部地区如何发展加工贸易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分析辽宁近十年来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指出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落后、国内企业参与不足等主要问题,提出辽宁未来加工贸易发展的新模式:促进加工贸易逐步向产业链高端发展,继续发展具有传统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发展产业集群,提高加工贸易国际竞争力。并给出辽宁未来加工贸易的政策建议:从品牌建设入手,提升产品附加值;合并低端加工贸易企业,扩大企业规模;促进软件产品加工贸易的多元化发展;利用中日韩FTA谈判的契机,推进中日韩加工贸易合作。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粤港在制造业领域的战略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粤港合作与珠江三角洲制造业竞争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提出了粤港两地构建基于大珠江三角洲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传统产业改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重化工业化等领域的战略合作关系,并对新时期粤港两地在CEPA框架下开展制造业战略合作的基本思路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8.
分析辽宁近十年来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指出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落后、国内企业参与不足等主要问题,提出辽宁未来加工贸易发展的新模式:促进加工贸易逐步向产业链高端发展,继续发展具有传统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发展产业集群,提高加工贸易国际竞争力。并给出辽宁未来加工贸易的政策建议:从品牌建设入手,提升产品附加值;合并低端加工贸易企业,扩大企业规模;促进软件产品加工贸易的多元化发展;利用中日韩FTA谈判的契机,推进中日韩加工贸易合作。  相似文献   

9.
广东经验对湖南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分析湖南、广东加工贸易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广东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经验,提出湖南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的路径应包括产业链升级、区域升级和产业集群的培养,认为湖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加工贸易升级:建立现代加工贸易监管模式;实现外资利用与加工贸易发展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有重点地加强加工贸易人才培养和引进。  相似文献   

10.
目前加工贸易依然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来源,但我国加工贸易在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加工贸易产业关联度低,产业竞争力处于低端;加工贸易区域发展不平衡;劳动力资源优势日趋减弱;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加剧了贸易摩擦。对此,应调整加工贸易产业结构,促进加工贸易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提高贸易企业的营销能力;要运用贸易政策措施,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要调整出口优惠政策,做好贸易平衡。  相似文献   

11.
法治及其与德治关系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类关于法的经验和原理,揭示了法治的含义与构成,法治在西方和非西方地区的历史和实践及其与德治的关系表明,法治之法应有道德性,但法治是现代社会的主流控制模式,是未来中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人治、法治、德治有社会治理形态和国家治理手段两种意义.作为社会治理形态,它们与人的发展形态相适应;作为国家治理手段,法治和德治可以兼通结合于人治和法治社会形态.我国封建社会建立了"德主刑辅”的治理模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应建设成"法主德辅”的法治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以德治腐与依法治腐各自的作用 ,指出了以德治腐能够预防腐败 ,使人不想贪 ;依法治腐能够惩治腐败 ,使人不敢贪。以德治腐是根本 ,依法治腐是保证。提出反腐防腐斗争应将以德治腐与依法治腐相结合 ,二者相辅相成才能达到标本兼治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论法治进程中的守法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社会的显著标志就是法律在社会中具有最高的权威以及人们对法律普遍的遵守和服从。必须树立法律的权威性和至上性,充分发挥法律对合法权益的保障作用,从而使人们形成那种发自内心对法律的信仰和崇敬,并把法律内化为自身行为的准则,形成守法的氛围。自觉自愿的守法符合法治社会的根本要求,法治社会中理想的守法状态就是在政府守法的榜样之下,民众自觉自愿地遵守法律。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以德治腐与依法治腐各自的作用,指出了以德治腐能够预防腐败,使人不想贪;依法治腐能够惩治腐败,使人不敢贪.以德治腐是根本,依法治腐是保证.提出反腐防腐斗争应将以德治腐与依法治腐相结合,二者相辅相成才能达到标本兼治之目的.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信息社会,任何潜在的传播客体要想真正进入社会流通渠道进行传播,就必须经过编辑的选择和认可,否则,创作者的私人劳动就难以转化为社会劳动,从而得到社会的承认,成为社会劳动的一部分。在这里,编辑的劳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编辑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和偶然性,社会需要这一必然,由编辑选择的偶然过程表现出来,并在此后的反反复复的选择过程中彰显出来。只要是社会需要,编辑的不选、误选和漏选就只能是局部的、暂时的,而其选择则是必然的,永恒的。  相似文献   

17.
论校训"笃信好学,自然宽和"中所蕴涵的办学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训不等同于办学理念,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办学理念.明晰的办学理念是个性化办学的指针,是校训"导向性、规范性、勉励性的训示、号召与要求"所蕴含的重要内容.践行校训,要以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校训所体现的办学理念为前提条件.对中南民族大学"笃信好学,自然宽和"新的校训的理解和实践,有赖于建立在对它所反映的办学理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法家的一切从法而断、依法办事的法治思想和儒家的德主刑辅、注重教化的德治主张 ,对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外商直接投资对贸易的作用基本上有贸易促进型和贸易替代型两种。本文从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之间的关系入手,采用协整分析,选取了六个样本国家,研究了其投资存量与我国对其出口之间的关系。其中,香港、英国、日本和韩国的投资存量是出口促进型的,美国和新加坡的投资存量是出口替代型的。  相似文献   

20.
小品兴盛是唐末散文创作的突出现象,但不是惟一现象。皮、陆、罗主要以古文创作见长,不能将其古文都视为小品。三家古文各具艺术特色,不能因为鲁迅说了“罗隐的《谗书》几乎全部都是抗争和愤激之谈”,就把罗隐称为晚唐小品文作家中最具“光彩和锋芒”的“第一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