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以保障公民权利为核心的权利制度和以制约国家权力为基本内容的权力制度是法治的关键环节。保障公民权利和制约国家权力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保障公民权利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目标;制约国家权力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该在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之间实现一种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2.
论宪法上的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功能是授予并控制国家权力、确认并保障公民权利。通过宪法,赋予并控制国家权力、确认并保障公民权利是宪政史亘古不变的主题。研究宪法中的公民权利、国家权力的本源及二者对立统一的关系,从本源上明确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产生和存在的基础,国家权力必须受公民权利制约,而公民权利的实现必须依靠国家权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宪法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功能是授予并控制国家权力、确认并保障公民权利。通过宪法,赋予并控制国家权力、确认并保障公民权利是宪政史亘古不变的主题。研究宪法中的公民权利、国家权力的本源及二者对立统一的关系,从本源上明确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产生和存在的基础,国家权力必须受公民权利制约,而公民权利的实现必须依靠国家权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公民权利制约国家权力的基本关系,不仅是宪法的核心内容,也是宪政的重要基石。防止滥用国家权力和切实保障公民权利,必须完善相应的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5.
关于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理论家们一般都认为:在民主国家,国家权力源于公民权利并以服务于公民权利为依归。然而这只是一个理论预设,作为一种国家权力的行政权在行使过程中如果没有监督和制约,必然对公民权利带来威胁和侵害。在对行政权的监督体系中,选举的监督、议会的监督和行政机关内部监督固然对制约行政权、保障公民权利具有重要作用,但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则是权利保障的基石与核心。  相似文献   

6.
《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规范理论》以宪法的终极目的为研究的起止点,在宪法学视野下,通过缜密的论证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国家权力架构内,如何克服权力"恶"的维度,从根本上保障公民权利,促进社会和谐。该著作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在权力设置上打破权力集中强制行使的状态,实现权力的分工和相互制约,宪法的作用就在于通过规范和限制国家权力达到维护公民权利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原理,分析了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不同关系,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是完全一致的,这在我国新宪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文章强调,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实现形式,我国的国家权力是对公民权利的保障,而公民权利则是对国家权力的监督。  相似文献   

8.
论国家权力对公民权利的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本源上看,宪法上公民权利的母体性和社会性决定既要求国家权力保障其实现,又要求其自身能有效对抗国家权力的不法侵犯;而国家权力的扩张性决定其在行使中可能侵犯公民权利。为了防止国家权力滥用,侵犯公民权利,必须对国家权力进行有效限制,使其始终以公民权利保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二者的良性协调实现宪法和宪政。公民宪法意识决定一个国家的宪政命运,增强公民宪法意识是实现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基础,也是推动民主法制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政治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权力和公民权利是解放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政治权力和公民权利都有悠久的形成历史.一方面,公民权利是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来源,政治权力则是公民权利的保障;另一方面,二者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矛盾,政治权力的"硬性"力量常常侵蚀公民权利的"柔性"肌体.制约政治权力的自我膨胀,保护公民权利,是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论以公民权利制约国家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权利制约权力是国家控制的一种有效途径。从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来看,权利是国家权力的基础,以权利制约权力的内涵要求通过恰当地配置权利的方式来遏制权力的扩张。市民社会是实现以权利制约权力的社会基础,而形成中国市民社会的主要途径是“第三部门”的发展;民法是调整市民社会的基本法,但民法不是以权利制约权力的根本保障,只有建立违宪审查制度的可诉式宪法才是公民权利制约国家权力的根本宪法保障。  相似文献   

11.
《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规范理论》一书从事前规范国家权力的角度,对如何保障公民权利,最终实现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和谐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其研究视角新颖,见解深刻,资料翔实,结构严谨,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12.
主要对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内涵作了详细的阐述;并指出了在保障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有:公共权力严重侵害公民的权利;公民权利意识淡薄;公民权利受损缺乏可诉性;侵害公民权利的法律、法规尚存;监督机制缺位。针对我国宪法实施过程中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现状,笔者提出了如下建议:建立宪法诉讼制度的具体措施;建立和完善涉及公民权利的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建立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的制约与制衡机制以及建立健全良好的监督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权力和权利之间的矛盾成为制约我国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内在障碍。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权利观)的核心在于,权利决定权力,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权利,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权力向公民权利的回归是权力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必然逻辑,但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二元性对立在社会总发展过程中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寻求政府权力和公民权利的健全互动,一方面,必须促进公民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打破权力和利益勾结的格局,建立合理的权力制衡机制,依靠法律制约政府权力。  相似文献   

14.
当一个社会发展到需要拥有公共权力才能调整其公民权利运行秩序的时候,国家就会作为一种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而产生,直到进入共产主义才消亡。作为调整公民权利运行秩序的工具,公共权力来自于社会公众,但其自身固有的相对性、支配性和稀缺性等特征决定了其存在扩张倾向甚至可能侵蚀公民权利,故公共权力的运行过程和结果必须受到制约和监督。在社会主义中国,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要不断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尤其要发挥国家审计在制约监督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治中国"的总目标,实现权力的法治化是关键。法治化的内涵包含了两个基本向度,即公权力受到制衡与私权利受到保护。基于此,权力法治化则逻辑地涵涉了以下4个基本指向,即以公民权利制约公共权力、以法律践行监督公共权力、以公共权力维护公民权利、以公共权力保障法律践行。以此为基础,实践权力法治化则需要建构"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惩防依法,监督有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权力制约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6.
论行政诉论中的人权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对人权的保障是人权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诉讼作为一种对人权的法律救济,在人权的法律保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行政诉讼当中,公民权利对抗行政权力是行政诉讼的发起与动因,司法权力制约行政权力是行政诉讼的过程与性质,司法权力保障公民权利是行政诉讼的结局与目的。要使行政诉讼中的人权保障走向实然,必然赋予公民更大更充分的诉权,提升司法权的地位与实力,以及确立保障相对人合法权益为行政诉讼的唯一目的。行政诉讼对于我国宪政完善和人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分权与制衡原则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监督原则.长期以来,分权在我国被视为洪水猛兽,以为分权就会造成国家权力的四分五裂、政治的多元化,甚至会导致政局的不安、社会秩序被破坏.事实并非如此,任何一个政权在治理国家时都需要在内部实行事务分工,使其既可以履行法定的职责,又可以互相牵制.  相似文献   

18.
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产生的基础,国家权力是保障公民权利实现的重要条件,而权利和权力的平衡则关系到社会秩序的和谐供给,关系到公共利益的有效维护。如果把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看做是一个天平的两端的话,则法律上的平衡论精神、道德上的价值理性精神便是促使天平平衡的重要路径选择。我国《行政强制法》草案的出台,正是沿着这一法律和道德的路径,在公民权利这一端又加上了一个重要的砝码。  相似文献   

19.
宪法诉讼是现代法治国家中制约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机制.但宪法诉讼也有其缺陷,要受到政治问题原则的制约.美国宪法诉讼确立和发展了政治问题原则的概念并界定了政治问题的范围,对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宪法诉讼产生了重要影响.政治问题原则根源于宪法兼具法律性与政治性的双重属性.我国宪法诉讼的理论与实践不应忽视这一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起着通过限制国家权力从而保障公民权利的作用,国家为了保证宪法的有效实施而进行的监督称之为宪法监督.与此相适应,宪法监督制度就是国家权力机关保障公民权利而进行监督的制度.目前,我国的宪法主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监督,由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特殊地位和职责,滋生了一系列的不容小觑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