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施“在地统计”是统计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是新形势下统计发展的需要,但“在地统计”与“机构改革”在某些地方出现撞车现象,如何变动?如何调解?作者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统计”一词,众人皆知。它既是一个整体,又是“统”与“计”两个独具含义的字的组合。历史上先有英文的“statistics”还是先有汉语的“统计”?这有待考证。但有一种说法(刘叔鹤,1983年),“统计”一词因1903年钮永建、林卓南等翻译日本横山雅男所著的《统计讲义录》而来。我认为这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很确切地体现了统计自身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的发挥统计职能,不断推进统计创新,在统计工作中实现“减负”与“增效”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徐灵 《浙江统计》2008,(4):47-48
近年来,金华市统计教育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依法行政为主线,以提高统计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创新思路,力求突破。工作思路上立足“以从业资格认定为起点,继续教育为过程,职称教育为目标”的“三位一体”:工作举措上力求“三到位”(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宣传发动到位);工作方式上力促“三结合”(统计教育与统计业务相结合、三项教育相结合、统计教育与统计普法执法相结合),工作目标上力争“三突破”(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继续教育培训、职称考评),不断开创全市统计教育新局面,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统计界掀起了一股探讨“大统计”问题的热潮.本文就“大统计”的提出,对“大统计”的各种理解,探讨“大统计”问题的焦点和理论意义,以及“大统计”观念对统计工作适应“两个转变”的实践意义,作扼要的阐述.一、“大统计”的提出“大统计”一词是1992年在我国开始出现的.“大统计”的提出,有它的背景和历史渊源.为了把统计学由属于经济学的二级学科上升为一级学科,国家统计局从1990年开始进行积极的争取工作,并得到国家科委和国家技术监督局的支持.在1992年11月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学科分类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媒体,如报刊、杂志、电视、广播、广告等上,我们常常会看见或听到“据不完全统计”一词,曾多次有学生、同事、朋友向我咨询,在《中国统计》等杂志上曾有同行对此发表过见解,有的认为无“不完全统计”的说法;有的认为“不完全统计”是一种偷懒的有效说法;有的认为在“不完全统计”之前加一“据”字,则误人不浅;有的认为“不完全统计”于统计信息的质量不利;则有的认为“不完全统计”是一种有效的统计方法等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下面将从统计的涵义、统计总体、统计调查等方面谈谈个人的浅见,愿与同仁商榷,并敬请同仁赐教。  相似文献   

7.
一、“不出假数”:统计信誉建设的基石一是维护统计信誉的现实需要。历史上,“大跃进”时期的“数字造假”,让我们的国家和人民遭受了一场巨大的“灾难”,使中国统计威信扫地,长期  相似文献   

8.
统计工作如何适应“两个转变”是新形势下的新要求,也是统计改革与发展的新视点。“两个转变”将为统计工作带来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应如何面对机遇和挑战,加速统计的改革和建设;统计自身有没有“体制”与“方式”转变问题,如果有,该如何转,应采取什么有效措施;“两个转变”对统计工作,提出了哪些新任务;新要求,统计工作的出路在哪里?……围绕这些问题,本刊将从本期起进行笔谈和讨论。欢迎各方面人士给本刊投稿,结合实际发表一得之见。这期首先刊出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邵宗明同志、上海市统计局局长孙祖尧同志的有关讲话和民建上海市委员会发表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实行“在地统计”是统计工作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一项重大改革,是本市在统计管理体制方面所作的一次重大调整,也是统计调查分工、资料汇总单位的重大调整和变化。但就区县统计系统工作实质来说,“在地统计”是区县统计局工作的完善与拓展,所以“在地统计”的开展也是区县统计局按《统计法》的要求职能逐步到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吴学炎 《浙江统计》2003,(12):61-62
随着我国统计加入IMF“GDDS”,并向“SDDS”迈进,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统计部门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近年来,我国统计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在统计法制、优质服务和方法制度改革等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现实中仍然存在虚报、瞒报统计数据,拒报、迟报统计资料等违法行为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影响了统计部门“提速”,更影响了及时准确地为党委和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一、“被动”的现状分析翻开历史,1983年12月8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统计法》熏再过几天,将迎来她的二十“华诞”。20个春秋,我国各地…  相似文献   

11.
索取“零”     
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施统计监督。 因此,统计数据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和“监测仪”,更是社会发展的“诊断书”和“化验单”,也  相似文献   

12.
一、“一套表”是统计流程的彻底再造中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统计部门调查单位越来越多,统计对象日益复杂.传统的一些调查方法效率低下,明显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此.近几年全国统计系统着力推行“四大工程”、提高“三大能力”。在统计“四大工程”中,企业“一套表”网上直报是极其核心的内容,是提高“三大能力”的关键。其核心是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统计生产流程中的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数据采集和统一分析应用,是对传统政府统计的整体管理理念、流程管理模式的彻底再造,是适应政府统计改革需要,着眼于提高统计生产效率的一种新型的政府统计数据模式,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因素的全面渗入,社会经济生活领域的统计应用日益广泛。一如经济体制所发生的市场化革命,统计体制改革必须首先解决好两个方面,即统计“解困”与统计发展。所谓统计“解困”,就是要解决统计工作中与市场化趋势不相符合的特征,促进统计体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求能力的增强,进而推动统计工作的全面完善。纵观我国统计体制的演变,传统与现实的矛盾主要表现在:1.组织错位。从我国的总体体制看,在微观层次上已经走上了分权化的市场经营之路,但现行的统计组织体系基本保持了“从中央到地方、条条块块”行政支撑系统的…  相似文献   

14.
浅论“统计加科学估计”□文/¥¥东北财经大学计统系张云我国长期以来,”统计加估计”被看作是统计界的弄虚作假行为,与统计“真实、准确”的原则格格不入,历来被人们所否定。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科学估计是一种间接的统计方法,是一种由专家进行的统计推断。...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统计工作的社会地位不被人们公认和理解,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其一.统计宣传不够,广大人民群众没有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其二,工作性质所决定,不直接同群众打交道,与人民群众的吃、穿、用没有直接利害关系;其三,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等职能没有很好地发挥,作为不大。总之,是统计工作的“位”与“为”没有被摆正和重视,从而形成了人们对统计工作的偏颇看法。  相似文献   

16.
“九五”社会综合统计改革总体方案国家统计局社会与科技统计司一、改革的指导思想与基本目标“九五”期间全国社会统计工作,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为党和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提供优质统计信息服务为宗旨,遵循统计...  相似文献   

17.
办好“统计信息化”专栏促进统计信息化建设□卢春恒编者按]为了适应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扩大信息技术交流,推进统计信息工程的建设进程,从本期开始,国家统计局计算中心与中国统计杂志社联合,在《中国统计》开设“统计信息化”专栏,其宗旨是:对统计信息化建设进...  相似文献   

18.
本文立足县级统计如何打造“阳光数据”问题出发,结合实际工作实践,提出了要完善统计体系、数据审核程序、依法统计、统计信息化、统计队伍方面来打造“阳光数据”。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 ,开发区统计工作成效桌著 ,及时为各级各部门提供了详实的统计数据信息资料 ,但其统计工作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就此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今年的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要求各级统计部门要牢记使命,不断提高统计能力、统计数据质量和政府统计公信力。宁夏各级统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统计工作会议各项部署,通过实施“四力工程”,奋力推进“三个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