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成果的积淀,反映着国家社会精神气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需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理想信念坚定、忠于法律、敢于担当的法治队伍,培养具有深厚专业素质的法治人才。  相似文献   

2.
任何国家和民族的法治建设都要立足于本国的实际,不断借鉴和吸收人类法治文明的共同成果。法律移植是通往法治文明之路。我国要实现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同样要立足本国,放眼世界,不断加强国际间法律的交流与合作,移植其他国家或民族的优秀法律成果。  相似文献   

3.
政治文明的提出,赋予了法治国家建设的灵魂。政治文明是法治国家的必然指向,作为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建设法治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政治文明确定了法治建设的核心内涵,作为文明建设的更高层次,建设文明的政治理念、文明的政治制度、文明的政治行为,是法治国家的要求。政治文明也指明了法治国家建设的路径,既要吸取世界的文明成果,又要根据中国的国情,按政治文明建设的特点,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向,选择有利的时机和切入点,建设法治文明。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集中表现形式和有力保障 ,宪法的实施、完善和发展 ,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首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其要义是以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理念为导引,以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为主干,以依法办事和自觉守法为基础,以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秩序为目标的法治文明状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不仅要重视国家和制度层面的强制主导作用,也要重视社会和民间层面的基础配合作用。在我国语境下,"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一词,实质上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进程中,我们所要弘扬的"法治精神"是社会主义的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民主和法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社会主义法治是民主的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离不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法治,同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法治国家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加强基层政权和群众自治组织的建设,保证人民群众享受民主权利.落实依法治国的方略,必须努力提高全民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严格坚持依法行政和司法公正,确保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和维系社会公平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法治与文明的一体化关系已成为时代潮流,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以及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保障和促进我国社会全面进步缺一不可。法治文明对整个制度文明起着确认、维护、保障和促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下法学界存在着一股尚洋思潮,用西方法学、法治状态来衡量中国目前法治社会进展的步伐,并提出诸如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等问题。这种质疑,说明这些学者对历史严重缺乏认识,实际上是对我国近代以来民族救亡图存历史的质疑。须知,法治中国与法治英国、法治美国是有本质区别的。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就会发现,法治文明是中国统一文明的最坚实根基。秦代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统一中国,更是统一文明、实现法治社会。战国时期的普遍变法是当时法治社会的实践,战国法学所提出的性恶论、司法决定论、底线论和国家信用论,为中国法治文明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应铭记秦代法治保护的变革成果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客观地认定、揭示和发现中国原生文明的正点和法治中国的历史根基。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公平正义思想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是中国共产党公平正义思想发展的最新成果。他强调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切实推进依法治国,从制度上保证社会公平正义;加强作风建设,坚持公正执法,从组织上保证社会公平正义;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从技能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倡导合作共赢,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全力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体现了鲜明的民本主义价值取向、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和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论法治文明与人文精神的张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人文精神弘扬问题有很多讨论,其中法治与人文精神关系是重要内容.法治不能看作只是对社会进行控制的方式,它也是一种价值趋向.法治文明与人文精神有着内在联系,这也是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时要强调德治的重要根据.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依法冶国的基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并确定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依法治国已成为我国宪法的根本原则,这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正确把握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认识并领会依法治国的目标、要求及其价值,才能明确其实施的途径,才能从根本上把握我国未来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法治”与 “法制”的概念比较, 阐述了对“法治”概念的认识, 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进行观念更新, 应当树立起“法律至上”的法治观念, 树立正确的权力与权利观念和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 并就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人的本质是在劳动中历史地形成并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人的本质的显现的程度高于过去任何时代,有了全新的特征,但并没有摆脱盲目必然性支配的状况.只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健全法制观念,才能完善人的本质,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成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4.
国家赔偿法的颁布,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个里程碑。国家赔偿法对于监督和促使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从国家赔偿法这几年的贯彻实施情况看,也存在着如赔偿范围、赔偿程序、赔偿经费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国家赔偿法。  相似文献   

15.
在刑事诉讼领域,转变司法观念,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权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刑讯逼供这种古老又野蛮的诉讼手段仍在法治的时代背景下屡见不绝,这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事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害,这就使得从理论上探讨和完善刑讯逼供的应对策略在当前的中国显得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16.
农民法律意识现代化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和核心。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采取有效对策,提升农民法律意识,推进农民法律意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时代内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思想,是我们党的重要理论创新。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目标是在坚持积极稳妥、借鉴吸收、健全规则原则基础上,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当前要着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法治公正建设、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  相似文献   

18.
法制现代化是当今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要实现法制现代化,实现由传统人治型社会向法治型社会的转轨,关键是如何改造和继承中国传统的法律意识,因为社会的变革首先应该是观念的更新。在中国传统法律意识与现代西方法律意识的比较中,只有对传统的法律意识进行扬弃,才能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9.
以法治国家为目标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突破 ,也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明确了方向。法治区别于法制 ,在其内容、功能、实现条件等方面较法制有着更深刻的内涵。法治国家的建设是适应一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建设。我国法治国家的目标在其形成和实现过程中有着自身的特色。确立法治国家目标 ,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基础上 ,为根本解决社会转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而进行的制度创新。在实现法治国家的目标过程中 ,从人治走向法治 ,是我国法治建设的基本内容 ,要发掘和利用人治传统中的积极因素 ,实现从人治向法治的过渡。法治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始终必须处理好推进法治和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关系。法治建设也是一个改革和开放的过程 ,要处理好法制的统一性和法律实施多样性的关系 ,处理好学习、借鉴外国法治经验和坚持我国特色法治道路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公众法律意识问题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在从传统社会到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法律与现代中国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当今 ,公众法律意识的淡薄已成为了推行法治的一大障碍。这种观念上的滞后有其来自传统社会结构、文化、生产方式等深层次的原因 ,与今天的市场经济、民主与法制建设和全球化的大趋势格格不入。我们有必要通过法律认知、法律感受到法律最终被信仰 ,使公众的法律意识从淡薄到投入 ,进而从根本上确保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