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珠江三角洲8市39个行业工业结构的构成要素,分析支柱型行业、新兴行业与传统行业等因素对工业结构的影响,以及行业与地区之间的发展对应关系,从而划分了体现珠江三角洲不同地区发展特点的不同地区类型。  相似文献   

2.
珠江三角洲城镇信息化创业发展的几点设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现状及特征的分析,阐述了珠江三角洲城镇信息化创业发展的必要性,为探索珠江三角洲地区跨世纪城镇信息化创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设想。  相似文献   

3.
广东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门的经济合作使大珠江三角洲成为亚大地区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合理的大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目标模式将是第三产业占主导,第二产业有一定基础,第一产业平衡发展。第三产业中盈利性行业占重要地位,制造业则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现代轻型加工业为主,积极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农业则向多层次多元化经济和“三高”产品生产发展。在区内产业分工中,港澳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型加工业。珠江三角洲成为劳动密集型与资本、技术密集型相结合产业的生产基地和高新技术的科研基地,并积极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及其与港澳的“接轨”。为加快产业结构目标模式的形成,三方可在产业政策、第三产业和科技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协调,同时三角洲还应从体制上促进其产业与港澳的“接轨”。  相似文献   

4.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提出,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产生新的效应。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仅有利于节约交易成本、实现区域经济利益的优化与整合,而且有利于获得身份治理的管理效益。经由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溢出效应,实现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协同功能。  相似文献   

5.
香港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与珠江三角洲之间,在我国改革开放后形成优势互补、“唇齿相依”的经济关系,但合作的层次有待提高。高层次合作的着力点在于:推进目前“前店后厂”的关系,开展科技开发与应用的合作,促进两地工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加强第三产业特别是金融业的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合与协调。两地经济关系发展的前景,是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清末以前,珠江三角洲及义周围地区存在过“细仔”(世仆)制度;新中国建立前,“细仔”制还较完整地保阐在台山地区,本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人类学家在香港新界地区调查、描述了当地五大家族蓄养的“细仔”。“细仔”制与汉族的奴隶制及百越民族的奴隶制残余有着内在的联系。“细仔”制依附于汉族的宗族家族制,宗族家族需要“细仔”的劳役,两者互为依存,“细仔”受尽屈辱,几经反抗,却屡遭失败。只有经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细仔”制度才能被彻底摧毁。  相似文献   

7.
“一镇一品”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特色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地区形成了多个具有不同特色产业与文化的工业镇,为工业旅游奠定了经济与文化上的基础.这些工业镇通过与当地的经济形势的结合,并在“一镇一品”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成为工业旅游兴起与发展的巨大资源,极大地促进了该地区工业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澳门和珠海特区发展策略制订问题初探:兼论关于“大珠江三角洲发展协作系统”之构想黄枝连作者最近在(澳门)《行政》杂志第月期上发表文章,从澳门与珠海市经济合作上存在着的问题入手,来探讨走向21世纪的中国的不同地区,由于历史因素和现实问题,在制订跨越世纪的...  相似文献   

9.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广东省经济发展的龙头,是国内最具生机活力、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本文以工业化进程为背景,以钱纳里的发展模型为参照系,对珠江三角洲的人口城市化进行研究,着重判断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所处的发展阶段,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否处于一种协调发展的状态。在对现阶段发展水平做出明确判断的前提下,通过研究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演进历程,对两者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得出目前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相适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在回归过渡时期,澳门急切要解决的问题是实现“三化”:即中文成为官方语言,公务员本地化和法律本地化。归根到底,就是要改革澳门现有的政治体制,将殖民主义的专制体制,变成澳人治澳的民主体制,为未来建立特区打下基础。近年来,澳门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关系发展迅猛。充分发挥澳门本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将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建立紧密合作带来良好前景。回归前夕的澳门,还面临着突出的治安恶化和如何妥善处置澳台(湾)关系等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区域开发战略比较研究──珠江三角洲与图们江地区开发比较南颖随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深人,珠江三角洲的知名度与日剧增.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在过去的十多年间高速发展,其增长速度不仅居全国之首,在世界也属罕见,成为90年代经济界注目的热点.到了90年代,图们江地...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珠江三角洲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问卷材料就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文化教育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综合分析。第一部分描述了该地区人口的文化教育现状。这一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迅速发展,人们的文化水平提高。第二部分阐述了经济发展与文化教育的关系,该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而文化教育的发展又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本文还运用非珠江三角洲的材料与珠江三角洲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和教育目标进行了明确规划。本文通过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分析,提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应紧密结合《纲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有效的课程建设,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DEA-Malmquist指数、ESDA模型测度珠江三角洲九个城市2010—2020年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并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对该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珠三角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先后经历“低速增长期”“瓶颈衰退期”“平稳发展期”三个阶段,Malmquist指数呈上升趋势,总体发展趋势良好。(2)城市间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呈连片“区块状”分布,高效率“隆起区”与低效率“塌陷区”形成鲜明对比,且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3)政府支持、研发投入、开放程度、教育水平、产业集聚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升起促进作用,研发投入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教育水平与产业集聚具有正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一、"2011年中国都市化进程报告"编写的方法创新都市化进程作为世界现代性进程的重要形式,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对中国都市化进程给予充分关注与研究,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提供决策咨询与智力支持,是当代中国学术从书斋向社会转型的重要课题。都市化进程研究,是对正在发生的都市化现实给予关注和把握,都市发展的动态性与事件的现场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是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具体体现。以区域民营经济发达著称的中国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表现出较好的互动。改革开放以来,萧山先是实施“强县战略”,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工业集聚和推进城市化,以求在地区经济竞争中占据主动和更好地参与世界经济循环。而后主动实施都市化战略,则是为了拓宽城市化发展的空间和视野,进一步提升城市的规模和区域经济的集聚能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南方,有一处世界罕见的自然奇观。一棵巨大的榕树,覆盖了近15亩土地,无数只小鸟以此为家,栖息繁衍。大文豪巴金给它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宇,叫“小鸟的天堂”。而这近似于神话的地方,就在中国市场经济最发达,交通最便捷,信息最畅通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就在南粤有待进一步开发的沃土─—江门五邑。 江门市地处广东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西部。它包括新会、台山、开平、恩平和鹤山五个县级市,简称江门五邑,面积近一万平方公里。在珠江三角洲的版图上,江门五邑占了约四分之一的面积,是珠江三角洲内土地最辽阔,海岸线最绵长…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差距分析与根源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但与珠江三角洲相比,仍存在某些明显差距,主要表现为GDP人均量低、增速慢等方面。这些差距是长三角相对于珠三角在市场化进程上的滞后和人口结构上的不够优化等原因造成的,其根源是基于江浙地区历史的和现实的状况所形成的“地区亚健康心态”而导致的发展观念的落伍和发展态度的缺陷。  相似文献   

19.
在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文章追踪研究了南景这个因杨庆先生的著作而在海外中国研究中颇具影响的学术名村,描述了它五十年后经济生活的基本形貌.从城郊聚落到都市村庄的南景,失去了昔日固守的田园,土地和房屋的出租成了村社、宗族和家庭经济的生存之本.其变迁轨迹不仅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乡村都市化的代表,也承载了传统农民终结的历程.  相似文献   

20.
鹤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部,面积 1108平方公里,人口35万,辖12个镇,有五万侨胞旅居5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著名侨乡。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建设与发展,鹤山从原来一个经济比较落後的地区发展成为珠江三角洲次发达的县(市)之一,全市综合实力不断提高,1994年,进入全国80个基本实现小康县(市)行列,1995年获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称号。为进一步加快发展,1998年初,鹤山市提出实施“强镇富民”发展战略,把发展经济的主战场转移到乡镇,重点发展镇级经济,以镇级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鹤山经济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