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法家的法治理论和实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加强法治建设的今天,历史上法家的法治理论和实践,作为文化资源(或思想资源、思想资料)应该加以研究,对它的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都应该研究。本文提出法家的法治之再审视这个话题,做了几点重新思考:第一,法家确认法治优于人治,是很了不起的;第二,整治新权贵阶层自身,是法家法治的重要方面;第三,关于法家的人性好利论;第四,无视个体生命价值,是法家法治的致命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选择与实践路径。厘清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中心意蕴、维度和限度是做好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重点与难点,是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治国理政的文化资源、人民中心的“两创”导向作切入点,应成为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维度。社会物质条件、历史差异性和价值有限性,构成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限制因素。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要立足于维度和限度,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生命力、影响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3.
优秀的中华传统法治文明,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来源与基础。以儒家、法家为代表的中国优秀法治文明,与现代法治并不相悖。国家富强的目标、奋力改革的取向、德法并治的方式,有利于推动法治建设与国家发展,并构建适应中国人民生活的法治模式。人民取向的法治观、平等的法律保护、“天下大同”的法治视野,又成为现代法治创新的重要智识资源。  相似文献   

4.
中华法系韶华不再,渐成前音绝响,然而中华法系研究的论著汗牛充栋。对中华法系价值的评价,迥异的结论以宏观或微观的形式缤纷呈现,其中不免有受到某种观念或学术范式的拘囿或影响而语焉不详如浮光掠影。该文从中华法系研究的集大成者张晋藩教授对中华法系价值具有代表性的归纳出发,重新审视民国对中华法系的传统价值观,并对当下学者以各种范式或角度对中华法系价值判断的态度进行综述,揭示只有在当下法治语境下对中华法系历史价值重新审视,才能真正开始面向未来价值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战略家的雄伟气魄、政治家的高瞻远瞩,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站在时代前沿,以历史的眼光、世界的视野,从人类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高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新论断新论述.首先,从个人、社会、国家和人类四个层面,高度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理论价值、时代价值和实践价值;其次,从各个方面指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最后,深刻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内在理路、基本原则和现实路径.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标志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大飞跃、大突破.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法治建设要有自己的文化根据,延绵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丰富资源。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辩证看待传统文化对法治建设的影响,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传统文化,立足国情世情坚持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充分总结我国法治建设的文化经验,为我国法治建设提供当代智慧和现代意义,探索现代法治国家建设的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7.
知识资本的概念、结构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文献,对知识资本概念和构成的研究过程和思路进行了梳理。针对知识资本定义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对其进行了重新界定,突出了知识资本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共存的特性。从价值实现和价值转化的角度,将知识资本分成四个组成部分,并界定了其内涵和外延,为以后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操作奠定了基础。在知识资本概念界定和结构分析基础上,归纳了知识资本区别于物质资本的基本特征,并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法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历史条件下诞生的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学术派别。法家"法治"理论及其实践活动对当时及后世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建设法治国家的历史条件下,用现代眼光对中国古代法家"法治"理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河文明既是中华民族早期自身蓬勃生长的成果,也是与其他各类文明竞争碰撞、汇聚交融的结晶。在新时代国家文化体系建构和国际文化传播等重要工作的开展中,黄河文明的底色并不浓厚,其特色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因此,重新梳理新时代黄河文明形成发展的机理、描述新时代黄河文明复兴战略构想,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系统研究梳理黄河文化发展脉络,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重大。新时代黄河文明的复兴有赖于复兴黄河文明的核心价值。黄河文明的核心价值丰富多元。本文以黄河文明核心价值体系组成部分的中庸之道为例,探讨黄河文明复兴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为了充分挖掘和实现黄河文明的时代价值,基于对新时代黄河文明复兴的理论思考,作者特别提出以下三个复兴黄河文明的战略建言:(1)把黄河文明作为主体大力推动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2)大力挖掘黄河文明的价值内涵,黄河文明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对中华文明复兴、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建设的时代价值。(3)推动黄河文明从贡献者向引领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在其历史进程中致力于历史性、批判性、能动性建构全球文明。建构全球文明是人类现代化发展这一时代逻辑的内在规定,不仅体现出“一体化的世界”这一时代境遇,而且致力于应对全球性危机的时代挑战。全球文明的实践逻辑在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不同文明之间和而不同,推动文明共同发展;倡导不同文明之间对话交流,实现文明和谐发展;全球文明的理论逻辑蕴含着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和理论路径,本质上就在于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和顺应文明的全球性;全球文明的价值逻辑不仅在于培育和生成关照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思想意识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而且重点还在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