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区革命是中共利用马列主义改造中国的尝试,也是中共在全国范围的局部执政,探求鄂豫皖苏区红色政权建设对深化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鄂豫皖苏区红色政权建设的梳理,了解鄂豫皖苏区红色政权之所以获得人民的支持,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为满足人民的需求而奋斗。人民的需求是会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中国共产党人无论何时都要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不断满足人民的需求,这是政权建设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1931年,张国焘作为中央代表来到鄂豫皖苏区,任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鄂豫皖军事委员会主席。是时徐向前则任红四军军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这对“搭档”在历史的大潮中决裂,各奔前程:一个后来成为共和国开国元帅,另一个投敌叛变、最后在国外凄凉死去。这里讲述的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与四方面军会师后,徐向前拥护中央北上决策,但又不愿将四方面军拆为两半,在毛泽东与张国焘之间所作的艰难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张洁  张文  陈新新 《办公室业务》2023,(22):190-192
高职院校纪检机关是推进学校全面从严治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专门力量,这就要求从事纪检工作的干部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当下,高职院校纪检干部大多是从学校各部门选拔或直接招聘产生,未经过系统的纪检业务培训,专业素质有待提升,加强纪检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必要。本研究从当前高职院校纪检干部思政教育现状、加强高职院校纪检干部思政教育的意义分析,提出加强新时代高职院校纪检干部思政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金一南 《领导文萃》2014,(14):56-58
正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张国焘在鄂豫皖苏区,他们都取得农民出身将领的衷心拥护。中央苏区鼎盛时期,红军兵力超过十万,鄂豫皖苏区转移到川北苏区时,达到八万多人。两个人还有一个共同点,讲话极富鼓动力。毛泽东的讲话,语言直入普通将士、普通民众的心里,张国焘也是这样。刚开始,张国焘在北大当学生的时候,据他回忆,自己演讲是不行的。在北大上学时,他担任讲演部部长。"五四"运动中,有一次街头演讲,一开始,听众有一百多人,张国焘和同学喊得声嘶力竭、满头大汗,只有一位老牧师站在一旁,一直耐心听到最  相似文献   

5.
正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到井冈山后,转战赣南、闽西,经过一年半多的艰苦斗争,开辟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简称中央苏区。到1934年10月,5年零10个月的苏区时期,党中央重视干部教育工作,配合军事斗争开展了具有苏区特色的干部教育。通过教育,干部在斗争中学习、在锻炼中成才,学以致用,提高了革命觉悟,成为了坚定的革命者,也开创了好学上进的优良学风。"干部教育好了,我们的事业就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6.
河南新县位于大别山腹地,地处江淮分水岭。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全县总面积1612平方公里,总人口34.1万。自然特点是“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是一个典型的以林为主的山区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相似文献   

7.
正《党政干部论坛》1986年正式创刊,由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湖北省行政学院主管主办,系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时政及工作指导类期刊。本刊聚焦现实,服务社会,重点推介深刻反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各学科研究前沿、理论联系实际并能提出针对性策略建议的原创性研究成果。选稿用稿侧重于文章的理论性、现实性、探索性、针对性、时效性、指导性。主要栏目有党的建设、行政管理、干部工作、民主法治、"三农"问题、思政教  相似文献   

8.
巍巍大别山,绵延八百里:滔滔江淮水,滚滚向东流。红色新县就座落在这群山叠翠、绿水长流的美丽地方。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是鄂豫皖苏区革命根据地的首府。革命战争年代.从这里走出了90多位共和国的将军和省部级领导干部,有5.5万名优秀儿女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特别行动科负责人的顾顺章,是1931年4月24日在汉口被捕而叛变的。本来,顾顺章是奉中央之命为即将赴鄂豫皖苏区的张国焘、陈昌浩去侦察交通路线的。他在返回途中盘桓于汉口,同着一个路遇的美艳妇人,以“化广奇”的艺名,在汉口新新游艺场表演魔术敛钱,以供吃喝挥霍。恰好在游艺场溜达的从上海过来的叛徒尤崇新,  相似文献   

10.
主要研究心理学理论在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对心理学理论对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开展的指导意义进行了讨论,并研究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1.
全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稳步推进,而短期培训项目,也同样是课程思政建设中不容忽视的一环。高校短期外语培训在课程思政实践过程中,应该建立“以思想引领为核心,以建设大格局为引领层,以制度体系完善为保障层”的思政教育顶层设计结构,以探索短期外语培训中课程思政的教学路径。文章对高校短期外语培训中的课程思政进行了实地观察并阐述,试图为高校课程思政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正"大别山、大巴山、祁连山、太行山,山山俯首迎忠骨;长江水、嘉陵水、黄河水、滹沱水,水水扬波拜英灵。"这副联语是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将帅专题展里,对徐向前戎马生涯的客观评价,也是真实写照。作为徐向前革命生涯的重要"见证者",大别山、大巴山、祁连山和太行山承载了他太多的历史记忆,也凝聚了徐向前深深的感情。  相似文献   

13.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思政教育则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主要渠道。本文从科学事件、前沿研究热点、生活案例三个方面挖掘生物化学中的思政教育资源,论述了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做好公共课程的思政化教育工作。该文分析了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化的重要意义,主要在于能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落实德育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创新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方法、拓展第二课堂的详细分析,阐述了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化的实现途径。研究认为,在高职英语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十分必要,也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高校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作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把关者,其素质、能力和作风直接关系到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成效,关系到高校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当前部分高校纪检监察干部出现思想观念偏差,高校违纪违法案件易发多发,腐败蔓延势头没有得到根本遏制。思政教育能清除思想上的错误观念,纠正政治上的方向偏差,面对新的形势,应切实加强纪检监察干部的思政教育,有效提高其战斗力,推进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为他们成长成才指引方向。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需要构建完善的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政教学模式。本文主要阐述了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意义,通过分析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如何加强思政教育与高校课程思政的融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是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在教学改革方面,多数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之中,但将思政教育融入民族音乐教学课堂中的研究还有待加强。民族音乐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河中的支流,如何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成为高校音乐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高校教师应该立足课堂、扎根日常、以学生为本,将思政教育在理论与实践层面融入民族音乐鉴赏课之中。  相似文献   

18.
郑景文  刘康平 《科学咨询》2023,(12):250-252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网络思政背景下的“四史”教育与红色校史教育协同育人创新机制。文章首先阐述了开展“网络思政”的重要性,指出“网络思政”在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中成为“新的阵地制高点”和“重要的新工具”。接着,文章分析了利用“网络思政”手段开展“四史”教育的必要性,强调了当代大学生群体受网络影响加深以及传统思政教育途径受网络冲击而效果下降的现象。文章还提出了在网络思政背景下构建“四史”教育与红色校史教育协同育人创新机制的方案,包括开设红色校史相关的网络课程和网络公众号。最后,文章讨论了网络思政背景下的“四史”教育与红色校史教育协同育人的意义,主要包括促进高校思政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以及加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解和认同。  相似文献   

19.
思政教育工作是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养,指导其在生活和学习中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自身价值而不断奋斗。进入新时期以来,辅导员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应该转变思想理念和工作方法,提升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真正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和价值,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将对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指出影响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因素,探索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20.
杨鸿 《决策探索》2021,(2):36-37
全方位育人是新时期思政课程建设的重要方向。长期以来,大中小学思政课程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的现实问题一直困扰着各级教育者和管理者。如何打破思政教育“孤岛”困境格局,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已经成为大中小学思政课程建设中的热点议题。福建省在落实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全面统筹大中小学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福建思政教育者必须深刻把握新时期思政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切实从教育体系、队伍建设、改革创新层面推进思政课程建设的内涵式发展,同时,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教育的重要论述为基本遵循,切实发挥我党在思政课建设中的领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