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任何一支部队都有自己的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这种传统和性格是由这支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失,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在。——电视连续剧《亮剑》主人公李云龙  相似文献   

2.
"我明白了,一支部队也是有气质和性格的,而这种气质和性格是和首任的军事主管有关,他的性格强悍,这支部队就强悍,就嗷嗷叫,部队就有了灵魂,从此,无论这支部队换了多少茬人,它的灵魂仍在。"——电视连续剧《亮剑》主人公李云龙和政委赵刚的一段对话  相似文献   

3.
《读者文摘》(Reader' s Digest)1979年6月号刊登了美国罗纳德·希勒(RonaldSch-iller)的《谁是最初的美国人?》一文。文章根据考古发现,对最初的美国人是什么地方来的、怎样来的、什么时候来的以及他们过去是怎样生活的等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  相似文献   

4.
捻军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较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以安徽为中心,势力发展到10个省,给清政府封建统治以沉重打击。解放以前,捻军史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还谈不上有真正的专门性的研究。只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为数不多的学者研究太平天国的兴趣,他们在研究过程中,对与太平天国同时并起而又与之存在密切联系的“捻”,不能不有所涉及,附带作一些考察。1934年,郭廷以的《太平天国史事日志》中,按时间顺序,列举了有关捻军的史事。当然,这还不足以称“研究”捻军。1939年,罗尔纲出版了一本名曰《捻军的运动战》(商务印书馆版)的小册子。可视为捻军史研究的发端。然而,真正的研究,还是从解放以后才开始的。1953年,中国史学会编辑的《捻军》资料6巨册,作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由神州国光社出版,为这项研究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捻军史的研究由此而真正开展起来。建国40年来,捻军史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为了纪念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召开20周年,《女性的反响续集》(以下简称《续集》)一书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这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引起"反响"的原因何在?"反响"后对20年来中国社会的历史变革究竟产生了怎样的作用?对当今世界的妇女解放运动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处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女性在20年里发生了哪些变化和为什么发生变化?女性的反响与社会性别秩序的重建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人们进一步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6.
当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今年在深圳亮相的时候,这支部队的三军仪仗队,就引起了前来参加阅兵观礼的各界人士的瞩目。因为驻香港部队与其他部队不同,是一支包括陆、海、空三军合成建制的部队。自然,驻香港部队仪仗队也是由陆海空三军组成的,这是除国家仪仗队之外的第二支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有谁知道这支仪仗队背后浸润着多少血汗啊。  相似文献   

7.
最近法国《费加罗文学报》上有三篇文章讨论了新小说派的问题,很能说明法国公众对这些作品的看法,现将这些文章的内容摘要介绍如下:《费加罗文学报》第917期(1963年11月14日)上刊登了多米尼克·日阿迈题为《1963年小说家玩的什么把戏?》一篇文章。文章一开始,作者提到远在他服兵役时,就有人教导他连最小的事也要问问“在哪里?”,“在何时?”,“什么?”,“怎样?”等问题。可是,对于这些无疑是太简单的疑问,1963年的作家也不能予以答复。不是缺少“在哪里?”,便是没有“什么?”,不是“怎样?”没有说清楚,便是“在何时?”没有讲明白。更不用问“是  相似文献   

8.
《陕西师大学报》(哲社版)一九八一年第三期刊有王炘同志写的《<卞昆岗>和<死城>是徐志摩的译作吗?》(后收入重庆出版社一九八二年九月版《诗人徐志摩》一书。)文中写道:“经多方核实,徐志摩根本没有译过《死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的贾植芳先生对于徐志摩有一定的研究,对其夫人陆小曼也比较了解,他就曾回忆说:《死城》不是徐志摩译的。” 其实,徐志摩确译过并译完了《死城》,时在一九二五年。  相似文献   

9.
列宁说:“辩证法是一种学说,它研究对立面怎样才能够同一,是怎样(怎样成为)同一的——在什么条件下它们是相互转化而同一的…….”(《列宁全集》第38卷第111页)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下简称马哲学)作为一种理论,它是怎样向它的对立面实践转化的?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够转化为实践,达到同实践的统一?本文对此作一点探索.  相似文献   

10.
《新少年》2008年第五期的《你会偷懒吗?》一文中,小牧童杰福斯因为想偷懒,发明了铁丝网。当你偷懒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寻找另外一种更好的方式替代人工?唯有想到并做到,你才可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新闻事业发展史上,兼职记者、职业化记者及其采访活动,出现在何年何代?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笔者根据现有史料,试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般认为,中外的雏型报纸,如我国汉朝的《邸报》,古罗马凯撒大帝时的《每日纪闻》(政府公报),远在公元前一、二世纪业已出现。至今仍保存的一份唐光启三年“进奏院状(即邸报),也早在公元887年问世。(据方汉奇《从不列颠图书馆藏唐归义军进奏院状看中国古代的报纸》,中国人民大学编《新闻学论集》第五辑)但这些原始的报纸,都是由当时的有关官吏兼办。而职业化  相似文献   

12.
老子,是大家都熟知的历史人物。但是,他究竟是什么地方的人?是什么时候的人?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些,各家的说法不一。有关老子生平活动,见于文献者甚少。至西汉已传闻不一。《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以下简作《传》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所讲的潜在的过剩人口应怎样理解?在许多教科书中,都将“保有一小块土地”作为特征加以表述。例一,潜在过剩人口“是指那些在农村中多少还有一小块土地,靠经营这一小块土地和打短工过着艰苦生活的人。”(《政治经济学教材》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82页) 例二,“这是指农村失业人口,……这部分过剩人口所以是潜在的,是因为他们还保留着一小块土地……”(《政治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14页)  相似文献   

14.
读书识小     
一、“谢公最小偏怜女”解元稹《遣悲怀》诗:“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这联诗的上旬,当然不能解释成谢公最小的时候就偏爱女儿,那将近于说笑话了。但究竟怎样解释才对呢?邹问轩同志在其所著的《诗话》(1963年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134页中,说这是  相似文献   

15.
讀《欧阳海之歌》,跟讀中国古代小說和西欧小說的感受大不相同,自始至終都有一股强大的革命激情在胸中翻腾起伏。比解放初期讀《鋼鉄是怎样炼成的》还要激动,比前几年讀《紅岩》还要振奋。它激发你不能不思索:人的一生应該怎样度过才更有意义? 为什么欧阳海形象这样感动人呢?他的强大的思想力量和艺术力量是怎样造成  相似文献   

16.
王瑞成在《近代史研究》2012年第2期发表文章指出,太平天国及捻军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辛酉政变三个相继发生的重大事件,促成了湘军、淮军和总理衙门等一系列新制度的创设。这一制度创新的共同特点是王朝应对外部危机而采取的横向分权,在体制外形成新的制度和权力中心,并与共同的  相似文献   

17.
义项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给义项立一界说?目前辞书学界对此尚无一致的意见,认识仁智各异。 第一个歧异是:在字典词典中,单义词有没有义项?或者说,单义词的右项能不能叫“义项”?一种意见认为: 在词典中,词的语义域是通过若干义项的分列来表达和说明的(单义词则只通过一个义项)。(徐青《词的语义域和词典》,《辞书研究》1981年第1期) 在词典中,一个词的义项少则一两个,多则十几个。(蒋绍愚《古汉语词典的编纂和古汉语词汇的研究》,《湖北大学学报》1989年第5期) 一个词只含一个义项的是单义词。(刘伶等编《语言学概要》而123,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另一种意见则认为:  相似文献   

18.
见死不救罪     
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贾谊有“见死不救罪”吗?在法律的世界里真的是有“见死不救罪”。如我国《刑法》第429条就规定了“拒不救援友邻部队罪”:在战场上明知友邻部队处境危急请求救援,能救援而不救援,致使友邻部队遭受重大损失的,对指挥人员,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实践中也判过这样的案例,如在1999年河南省某法院就将一名见死不救的派出所副所长判了刑。  相似文献   

19.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1949年10月1日下午,在北京隆重举行的开国大典上,军乐队奏响了气势雄庄的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从此,这支节奏明快、振奋人心的乐曲,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音乐形象而逐步深入人心。 那么,这支昔日电影的主题歌是怎样被确定为代国歌的呢?这得从开国前的政协会议说起。 徐悲鸿积极提建议 自1949年6月起,为了迎接和筹备  相似文献   

20.
1982年11月,我刊接到苏州大学中文系丁耀良同志来信。丁耀良同志将我刊1982年第3、4期所载《抗日战争时期老舍活动纪略》一文与有关资料对勘后,提出了一些问题,嘱转《纪略》作者复核。兹将丁耀良同志所提问题和《纪略》作者刘安章、李荣峰两同志的答复摘录发表于下: (一)丁耀良同志提出的问题 1.原文“1940年11月14日”条把《抗战文艺》第7卷第1期的出版时间定在当天,而据《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刊》1962年5月第1辑所载《抗战文艺》总目,则:第7卷第1期出版于1941年1月1日,其中有《三年写作自述》。 2.“1941年5月30日”条:“在《大公报》发表《诗人》……又在《中央日报》发表《论新诗》……还在《国民公报》……发表《怎样学诗》……”这三篇文章是否都在同一天,即1941年5月30日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