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茀 《文史哲》2002,(6):137-143
文学作品是作家创造的存在物 ,它的最外层载体是语言 ,从语言是一种物质存在的角度来说 ,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物性”。但是 ,“物性”不是它的本质 ,文学作品归根结底与精神相关 ,所以 ,以对待“物”的态度来对待文学作品是行不通的 ,过度的抽象分析甚至总结出模式和规则 ,是有悖精神原则和文学本性的。因此 ,如果作品存在方式理论走向机械的技术化分析 ,就必然陷入困境。中国传统文论为走出这种困境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2.
有两种世界观,也就有两种对待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世界观是由哲学上的根本观点构成的。从实际出发,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如实地去認識事物,“不附加任何外来的成分”,这是辯証唯物主义世界观对待客观事物的基本态度;从主观出发,按照主观的想象、感觉或要求去認識事物,以至否認或歪曲客观事物,  相似文献   

3.
探讨中国哲学家老子“隐”思想的文本,意在揭示中国传统文化中“隐”文化观与其实践的关系。老子哲学观是在“无我”客观认识论基础上反映他的唯物论与实践论的;老子的“无我”观是通过“隐”思想及实践方法体现出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隐”文化现,反映出中国人认识宇宙存在的一种客观态度及其对待相对存在的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是把老年人看成为社会上必要的成员、一份力量,还是看成为社会的包袱、多余的人,这是对待老年人的一种社会态度。人们由于社会生活环境与经验不一样,各人所具有的价值观不同,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也不相同。“老龄歧视”就是对待老年人的一种不正确的态度。 “老龄歧视”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据美国老人问题特别委员会调查的结果,全美国受  相似文献   

5.
真理有没有阶级性呢?从任何真理都是客观真理的意义上说,任何真理都是没有阶级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因此,不论自然科学方面的真理,还是社会科学方面的真理,都是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中说得很清楚,它包含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列宁选集》第2卷第121页)。这就是说,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人们的头脑把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正确地反映出来,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如实地反映它,而不能任意制造和消灭它。比如,生产力和  相似文献   

6.
从后现代哲学视角看,“网络恶搞”不是偶然的,不会因为网民的欢呼而被每个人所接受!也不会因为网 民的厌恶而消失。在今日,它的影响早已超出了网络,成为社会和文化的一部分。“网络恶搞”不仅在中国,甚 至在世界也成为一种潮流。这实际上反映了哲学的现代性向后现代的转向。对待“网络恶搞”态度就是对待后 现代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西方艺术的“真实”观,要求艺术严格摹仿自然,重视客观对象描写的真实,而中国艺术的“真实”观更多地从作家主体方面去考察,重情写意,合情为真,不求与自然之象完全吻合,而求艺术家精神与人格的充分表达;在真实与虚构的关系上,西方认为虚构应尽量切近事实,注重揭示事物间的本质与联系,中国则建立了“似真而又幻”的艺术真实观,真幻同一,虚实相生;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西方以近乎科学的态度冷静地观察自然,强调如实摹仿自然,中国则把艺术家视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妙悟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文学理论界有一种传统观点: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自在之物”,是可以完全独立于接受者(读者)而存在的自满自足的客体和客观认识对象。他们认为,作品包含了接受的前提与结构,作品的总体形象、含义和价值是它本身所固有的,是超越时间和空间并永恒不变的;而文学批评与研究则必须排除一切主观或心理因素,这样才能获得“纯客观的科学性”,因为任何主观心理因素都将有损于作品的“绝对独立性”,妨碍人们正确地、客观地理解和判断作品。  相似文献   

9.
论心理因素对新闻真实性的影响李玖洪新闻是客观实际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它是“事实的报道”,但并不完全等同于新闻事实。列宁说:“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这就是马克思的学说。反映可能是对被反映者的近似正确的复写,可是如果说它们是等同的,那就荒谬了”。新闻和新...  相似文献   

10.
这两年来,随着文艺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文学的本质又成了人们热烈讨论的话题。不少同志在探寻文学本质的新观念时,都从“文学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思想意识形态”这个命题开刀入手,认为它只讲客观,不讲主观;只讲再现,不讲表现;只讲反映,不讲创造……,总之,已经到了“寿终正寝”,应该受到“普遍地唾弃”的时候了。但具体分析似乎非常欠  相似文献   

11.
民主社会主义是以走中间道路的形象出现的,它标榜自己既不完全否定马克思主义,也不完全接受自由主义,既反对资本主义,又反对共产主义,是争取社会进步的一种“最佳选择”。实际上,民主社会主义的这种“最佳选择”,完全是站在资本主义立场上的“选择”。在对待资本主义问题上,民主社会主义主张否定资本主义,但这种否定并不是从根本制度上否定,只是对资本主义的弊端稍作揭露和批判。这种揭露、批判都是抽象的、一般的。因此,它所采取的对资本主义调整的  相似文献   

12.
所谓“中国传统文化”,是由数千年中国历史沿传而来的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源远流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与中国有文字以来的历史同步出现。所谓“中国现代文化”,是指我国眼前现有的、正在建设中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现代”是“传统”的延续,今天的中国人自觉或不自觉地生活在既定的“传统”中,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抛弃传统文化。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不以积极的、科学的态度来对待这笔优秀遗产,经过具体分析,认真梳理和科学改造以后,使其发挥积极作用,是不可…  相似文献   

13.
伽达默尔在研究康德时曾指出:所谓趣味,就是“真正的共通感”,有时也就是“感觉”。“最紧密地与趣味相联的现象就是时尚”。任何“感觉”、“时尚”都是社会存在和人类实践的反映或产物。这就使任何形态的审美趣味都成为特定的社会形态和生产方式的衍生物。中国古典审美趣味,在本质上可称为一种小农趣味,它不可能摆脱其作为农民的文化本性。以这种文化批判的态度研究古典美学遗产,对调整我们今天美学研究的结构及价值系统,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一 有人把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模式概括为“通天人、合内外”六个字,我看是有道理的。中国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境界不是“人定胜天”,而是“人心通天”,是“天人合一”(当然不是人与天平起平坐,而是人效法于天)。所以中国人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一种融洽游乐的态度,安分知足的态度,而不是尽量索取,无限追求的态度。这种态度是否代表了一切古代的中国人?我不知道。不过,我认为这种态度至少是唐代士大夫对待自然的基本态度。 早在产生《诗经》的远古时代,我们的先民对自然就有亲和的态度。“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已是一幅带有音响的美丽画图。然而它尚未独立自足,它只是“引子”,是爱情诗所必须的氛围而已。先秦儒家仍持这种态度,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以自然做为  相似文献   

15.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范畴中的绝对真理的涵义是什么?我国哲学界的传统观点认为,绝对真理有两层涵义。对于绝对真理的第一层涵义,哲学界的看法比较一致。而对绝对真理的第二层涵义,有不少的教科书和文章作了如下的表述:“绝对真理是指在内容上无条件地、完全地反映了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认识。”“人们对客观世界是可以完全认识的。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完全认识叫做绝对真理。”“从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讲是能够达到对客观世界正确而完备的反映,即达到绝对真理”。“所谓绝对真理就是人们对于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完全的,彻底的正确认识。”。“绝对真理是对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完全彻底的认识”。把以上表述加以概括就是:绝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完备的、完全彻底的正确认识。(以下简称“完全认识论”)笔者认为,“完全认识论”的观点,是不科学的;坚持这一观点必将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关于绝对真理观中引起一系列混乱;同时出提,这一观点的理论根据本身也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6.
科学的决策,简单地说,就是作出正确的决定,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观认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决策,按其形式来说是主观的;按其内容来说则是客观的。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一种决策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不在于它是不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而在于它是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还是一种歪曲的反映。科学的决策,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因此,它具有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真理性。本文结合我市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岗位职务培训的决策,谈谈这个问题。一、决策目标来源于对客观世界实事求是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明末农民革命史是我国历代阶级斗争史中最受歪曲涂饰的一页,既有清朝统治者的恣意窜改,又有野史作者的信口雌黄,不可能如实地反映出历史的忠实。所谓“明季野史不下千家”,实际上多是辗转抄袭,舛错  相似文献   

18.
真理既不是客观规律本身,也不是纯粹主观性的认识,而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就其表现形式来说是主观的,就其内容来说是客观的。所谓客观的,是指它有不依赖于任何人、任何社会集团、任何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马克思主义把我们意识中所包含的不依赖于认识主体的客观内容叫做真理的客观性,或者叫做客观真理。一种思想、理论、计划、方案是不是反映了客观真理,不取决于人们主观上的愿望和爱好,而决定于它是否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所以是客观真理,是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四人帮”的反革命修正主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露过帝国主义掠夺、剥削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罪恶行径,在分析批判中作过专门论述。但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经济形态,在当时仅仅还在开始形成阶段,它不可能为马克思恩格斯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客观依据。存在决定意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经济还没有完全形成的阶段,反映这种经济的理论当然也就不可能产生出来。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列宁研究过这种社会的经济形态,指出中国是“半殖民地”(《列宁选集》第2卷第800页)。同时,在他的许多讲话、报告和文章中揭露过各帝国主  相似文献   

20.
“我们坐在金子塔前,阅尽诸民族的兴亡;战争、和平、洪水泛滥——都象若无其事一般.”这是大诗人歌德在《浮士德》中描写的斯芬克斯们的态度,后来,兰克史学的反对者就以此描述了兰克的态度和个人风格,以嘲弄由兰克确立的实证主义史学模式。确实,兰克史学的基本信念就是要以不偏不倚的立场、完全客观的态度严谨地据事直书,如实地说明历史;在历史认识中要泯灭自我,消除认识主体的个性特征,保证历史学的科学性。不容否认,兰克史学在历史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