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0年代中后期,一些英共知识分子党员不自觉地突破苏联马克思主义的桎梏,形成了一批有刨见的理论成果,开创了一种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英国实际问题相结合的优良风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些英国左派知识分子沿着战前开辟的道路,继续致力于英国本土问题的研究,逐步创造出了一种具有鲜明英国特色的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1956年以后,霍加特、威廉斯、汤普森这三位新左派思想家陆续出版了一批影响巨大的著作,最终将文化马克思主义呈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2.
在英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以贝尔纳、霍尔丹和李约瑟为主导的英国左派科学家,对马克思主义与科学之间做出的卓越贡献完全可以与英国新左派思想家:汤普森、威廉斯和霍布斯鲍姆等人相媲美。他们在20世纪30—40年代所进行的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活动不仅把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在英国推向高潮,而且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引入科学领域,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的高度统一。时至今日,追寻他们在那个时代的脚步,对理解马克思主义在自然科学领域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对构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哲学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英国第一代新左派从一开始就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把目光聚焦于文化之上,强调文化研究在其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自威廉斯开始,第一代新左派知识分子纷纷对文化问题发表观点,并展开了漫长而激烈的论战。本文的目的是以围绕文化问题而展开的学术论战为支点来考察新左派运动,聚焦其理论拐点,从更近的距离感知英国第一代新左派的学术沿革和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4.
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思想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洪进 《江淮论坛》2001,(5):75-79
雷蒙德·威廉斯 (RaymondWilliams,192 1- 1988)是英国著名的文化理论家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在其一生中 ,威廉斯广泛研究了文学艺术、政治、大众传媒、哲学、历史等诸多领域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特别是对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了独具匠心的研究并提出了著名的“文化唯物主义”的理论 ,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和文化研究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在一篇纪念文章中 ,《新左派评论》主编布莱克本 (RobinBlackburn)曾指出 :“威廉斯是英语世界中最具权威性、一贯性和原创性的社会主义思想家。”①  相似文献   

5.
张亮,1973年生,江苏徐州人,哲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阶级、文化与民族传统:E·P·汤普森的‘文化唯物主义’研究”(05CZX003)。E·P·汤普森(Edward Palmer·Thompson,1924-1993)是20世纪英国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汤普森参加了英国共产党内的“历史学家小组”,系统地学习、研究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特别是与唯物史观有关的著作。之后,他和“历史学家小组”的其他成员一起建立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团体即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从而强有力地推动了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的形成。作为研究唯物史观的一个积极成果,汤普森于1963年出版了《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The Making of English WorkingClass),系统揭示了文化、传统等因素在工人阶级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该书的出版得到了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高度评价,被公认为是继恩格斯1845年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之后研究英国工人阶级问题的最重要的著作。在完成《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之后,汤普森继续致力于18世纪英国社会史和英国劳工史研究,并针对阿尔都塞主义的泛滥在英国马克思主义阵营中掀起了一场关于如何对待外来理论传统的大讨论,丰富和发展了他关于阶级、文化、民族传统、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的学说,从而对唯物史观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独特的理解。有批评者将他的这种理解命名为“文化唯物主义”。汤普森的“文化唯物主义”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唯物史观在英国的传播,而且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语世界左派阵营(主要是“晚期马克思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思潮)对唯物史观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的塑造等产生了深入而持久的影响。该项目通过系统研究汤普森关于“阶级”、“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文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民族传统的结合”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对其“文化唯物主义”理论的本质以及与唯物史观的真实关系作出科学判断,进而评价其理论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的意义和价值。该项目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1)汤普森的“文化唯物主义”是在实证的历史研究中得出的,研究它有助于我们更加充分地认识唯物史观的科学性;(2)研究汤普森的“文化唯物主义”有助于我们探索发展唯物史观有关原理的可能道路;(3)研究汤普森的“文化唯物主义”有助于我们了解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语世界左派阵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4)汤普森的“文化唯物主义”的实质就是力图探索一条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英国民族传统相结合、建构一种具有英国民族特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的可能道路,研究这个问题无疑对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具有显而易见的借鉴意义。张亮主要从事马克思恩格斯哲学、“西方马克  相似文献   

6.
作为英国"新左派"的代表人物,威廉斯创立的文化唯物主义产生了深刻影响,他对文化结构进行了总体性分析,尤其对当代在西方泛滥的大众文化作了历史审视和重新建构,作出了完全不同于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理论的回答,对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雷蒙德·威廉斯是英国著名的文化学者、马克思主义文论家、“新左派”的核心人物和“文化研究”的理论奠基人之一。其所著的《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是后期代表作,也对文化唯物论作了“最清楚的表述”。该书反映出威廉斯对马克思主义关键要素文化、意识形态、文艺理论等的理解,给我们提出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和文化研究学者应该何为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吴红 《社会科学论坛》2011,(12):66-71,94
雷蒙德·威廉斯是20世纪英国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他的文化研究思想对英国乃至世界文化研究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唯物主义文化分析方法是威廉斯的文化理论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思想非常集中地体现在其论文《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的基础与上层建筑》中。本文主要从立场、概念与方法三个方面来解读该论文及其威廉斯唯物主义文化分析的理论思想。  相似文献   

9.
以1965年前后为界,汤普森的阶级冲突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此前,阶级斗争与革命始终是汤普森阶级冲突观念的一个主题;此后,革命思想已经逐步淡化,不同阶级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牵制已经越来越成为汤普森思考的对象。写作《莫里斯传》时,他是一个充满热情而又虔诚的马克思主义者;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时,他是一个冷静而理性的马克思主义者;写作后来收入《共有的习惯》一书中的系列文章时,他则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政治取向逐渐被学术取向所代替,这是汤普森阶级冲突观念发生变化的根源。这种变化是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冲突观念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1957年的《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致非利士人书》中,汤普森对斯大林主义的教条主义进行集中清算,并提出了自己超越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试图为英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找寻可行的路径,该思想对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的形成、英国新左派运动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60年代初以后,第二代英国新左派引进、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其他欧陆当代思想资源,逐渐偏离英国本土化的文化马克思主义立场,形成影响巨大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面对"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兴起,第一代英国新左派以不同方式进行了回应。  相似文献   

12.
威廉斯的"情感结构"和本尼特的"阅读型构"既是沟通文学和文化理论的桥梁,而且又都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彼此之间在历史的维度中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互补性结构,集中地代表了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转向文化的理论拓展,从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化"的观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保持紧密关联的必要性,为文化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当代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张玉勤 《理论界》2010,(8):152-154
托尼·本尼特是继威廉斯、汤普森、伊格尔顿等之后在英国文化研究界享有盛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本尼特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是从马克思主义当下所遭遇的各种批评话语和面对的理论困境开始的,他把着力点首先放到了对俄国形式主义和各种后康德式美学思想的批判上,着力强调在"历史语境"中审视文学、文化与审美。本尼特在对大众文化的态度上也迥然有别于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从而在"社会维度"内给予大众文化以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阐释。本尼特在"实践领域"内对知识分子进行类型划分与功能界定,同样体现了他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历史语境、社会维度、实践领域,分别构成了本尼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视野。  相似文献   

14.
作为"整体生活方式"的文化观念,是雷蒙.威廉斯为开展"文化研究"而从英国传统思想资源库中提炼出来的理论根据。这个观念与马克思主义有诸多共通之处,因而成为他后来构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体系的基础。与此同时,这个观念对大众文化合法性的肯定还促成了当代西方思想学术界的"文化转向"。这些方面皆与他的代表作《文化与社会》中的"文化观念的逻辑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50年代后期,英国新左派理论家在新左派运动形成之初开展了一场关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争论。这场争论主要涉及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内涵、斯大林主义的人道主义危机和如何构建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等问题。此次争论促进了新左派运动内部的理论革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内容,推动了英国新左派运动和西方伦理学的发展。就其实质而言,这场争论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在英国进行本土化的一次尝试,它在取得重要成就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理解偏差。  相似文献   

16.
批评理论:从法兰克福学派到英国文化研究学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兰克福学派对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工业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批判.该学派的理论对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新左派"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并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作为"新左派"理论组成部分的英国文化研究,继承和发展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传统,注重大众文化、传播媒体以及受众的研究.讨论法兰克福学派的经典理论以及"新左派"特征的英国文化研究理论在今天仍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感觉结构”是英国新左派理论家雷蒙·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理论中的一个关键概念.该概念是对“个体-社会”二元对立所带来的现代性问题的一种理论回应,但也同样体现出它自身作为一个现代性框架之下的解决方案的固有困难.换言之,威廉斯试图用感觉结构来回答启蒙叙事的一个核心问题:人何以自由以及基于其上的人之交流何以可能?然而,现代性的叙事使他无法真正摆脱“个体-社会”视野.从而,感觉结构力图建立的共同体只能是威廉斯的一种调解性的理想构型.  相似文献   

18.
英国文化理论家雷蒙德·威廉斯把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与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相结合,首创了文化唯物主义理论。这一理论不仅适用于英国文学和文化的批评实践,而且对分析和研究我国文学传统和文化经验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东岳论丛》2020,(1):22-28
E.P.汤普森的《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作为英国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之一,激发了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对于工人阶级的政治与历史的严肃兴趣。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试图以"历史-人类学"的范式解读汤普森的阶级理论,认为其阶级理论实质上是对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质疑与批判,亦是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当代发展,即建立一种植根于自己国家历史经验的政治策略。  相似文献   

20.
作为英国文化研究的领军人物,威廉斯提出了"文化是整个生活方式"的新文化观;借助于这种文化观,威廉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现进行了反思和更正,完善了"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公式;通过对利维斯主义的批判,威廉斯指出:工人阶级不是"大众",工人阶级文化也不是他们所贬低的"文明",而是一种非常出色的创造性文化,这体现了文化研究所持的政治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