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世纪起步的中西新闻比较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不同历史时期的中西报人、学者、传媒工作者从不同角度建构了中西新闻比较的视角、理论与方法,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呈现出多元的文化心态,指向西方化与去西方化的思维方式.尽管中西新闻比较充满矛盾与困难,但它依然是中国新闻改革的思想动力.  相似文献   

2.
张说外放八年中,由于他的人生角色发生很大的改变,他的心态很复杂,既有愁苦忧闷,又有慷慨激愤,还有调整适应之后的振作与萧散自适,总的创作心态超越了传统屈原式的忧愁、思乡与怨愤。在这种特殊心态下创作的诗歌,情感丰富,内容充实,成为张说作品中成就及影响最大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作家的人格心态与文学创作有内在的关系;一代作家所特有的人格心态对于一个时代的文学会产生深刻影响。无论作家们的创作具有怎样的差异,各自特有的心理建树必然会影响到其创作潜势和创作力度。这主要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见出:精神支点的确立;对现实和人生的态度;超越自我得失的人格情操;耐得孤独和寂寞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国作家心态概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家心态,是指作家在某一时期、或创作某一作品时的心理状态,是作家的人生观、创作动机、审美理想、艺术追求等多种心理因素交汇融合的产物。从主导倾向来看,本世纪的中国作家,主要表现为政治型、人文型与超然型三种心态,但因主客观条件的不同,具体作家的心态又是复杂的,往往表现出矛盾性与多面性。文学作品的成功,必须以自由与真诚为有效的心态保障,而在本世纪,却有这样三种心态影响了文学事业的发展,即政治禁忌心态、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与宗派心态。就文学创作而言,只有设法排除这些非文学心态的干扰,才能写出成功之作;从研究来看,也只有注重从多方面入手把握作家的复杂心态,才能将作家恢复到有着整体生命状态的个人予以观照,才能使文学研究更为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为沦陷区女性文学营造了特殊的政治氛围,恶劣的社会环境导致了女性作家特殊创作心态的形成,"言"与"不言"之间的尴尬徘徊以及对人生"安稳"的向往与追求让她们重新发现了日常生活的"诗意".于是她们的书写游离于主流的宏大叙事之外,只是涉笔于相对狭窄的女性问题、遥远的人性问题、细微的日常生活问题.然而,女性作家还是将这些主题写出一派泼辣景象--对"日常""人性"的流连填补了男权传统话语中女性日常生活经验的空白,又通过剖析女性自身从更深层面控诉了封建文化对她们的压迫和奴役,在与社会主流背道而驰的同时发出了自己独特的"声音".40年代女性文学也因为有沦陷区这一翼而更显丰富与多元.  相似文献   

6.
文学场与经济场、新闻场、娱乐场等其他社会场域相互作用,构成文学生成及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的文化环境,即文学生态。新世纪以来,作家的创作心态无疑受到文学生态的巨大影响。文学营销中的"品牌策略",使作家被贴上"符号标签",从而影响作家形成自足的惯性心理。媒介权力的施控,催生了作家的媒介炒作行为,亦传递了作家创作上的速度焦虑。视觉文化时代的"图像霸权",驱使作家迎合读者读图的偏好,一方面仿明星式进行身体形象包装,一方面创作趋于影视化,这恰是作家趋附心态的显现。探究新世纪文学生态与作家心态的互动关系,有助于更深刻地从创作主体的维度理解新世纪文学的现状与走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论述黎族作家王海的小说创作、纪实文学和文学评论  相似文献   

8.
三批"南来作家"所处的历史语境、所受文化教育各不相同,因此其创作心态、身份建构有着不同的内涵。总体来说,"南来作家"的创作心态基本上遵循从中原过客心态到中港双重意识再到认同香港的属民意识,直至超越中原和香港面向人类的总体心态的发展过程,其家国想象越来越弱。它不完全是循序渐进的,其间交叉反复,呈螺旋上升的态势。  相似文献   

9.
艺术的生命力需要时间的检验。新时期以来,在现代文学研究这片领域,发掘出不少风采独具的文艺人才。他们中不乏轰动一时如张爱玲者,但也有不关热潮却一直默默动人者,如本文将要谈及的萧红。作为一位富有才华却不幸早逝的青年作家,萧红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是不可替代的,而她的作品具有的研究价值,尚非我们当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所能概括。通过对历年萧红研究的考察,笔者发现,尽管众多研究者各抒己见,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萧红的作品及其作家本人做了许多独到的研究,并取得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成果,但由于人们对萧红的创作心态把握得不够准确,…  相似文献   

10.
郁达夫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著名作家,也是一位语言天才。他精通多国语言,熟悉东方西方,对中国古典文学有深厚修养,创作深受古今中外文学影响。同时,他的不朽创作反过来又给时代、给社会以各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王文初 《江汉论坛》2006,(8):124-128
世纪之交湖北作家文化心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士、精英和平民的角色心理,批判、抵抗和认同的社会态度,推崇独立人格、自强不息和勤劳善良的道德理想。其总体特征是积极健康、沉稳务实和中庸保守。这种文化心态成就了同时也制约着湖北作家的创作。  相似文献   

12.
黄鸣  乐云 《学术论坛》2005,(8):157-161
文章分析了新时期以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心态研究方向的总体面貌和具体方法;指出群体研究和个体研究结合是心态研究中运用的主要方法,研究者创造性继承与发展了文化史研究方法,使得心态研究呈现出繁荣的态势;同时还剖析了当前心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亚根的诗歌和散文创作及其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4.
对作家心态的研究是文学研究的新视角新方法 ,是更切实际的文学研究。东北沦陷时期作家在异族高压统治、内忧外患的特殊历史时期 ,经历着心灵的磨难。沦陷初期流亡关内的东北作家群、文学主张不同的“文选文丛派”和“艺文志派” ,三种不同类型的东北作家 ,在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下 ,呈现出不同的个性和心态 ,并由此带来了文学风格和艺术取向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创作主体的个体作家的心态直接作用于创作过程,制约文学作品的风貌,作家群体相同相近的心态则可以直接影响一个时期文坛的创作趋向.影响文学创作文学演进的创作主体心态包涵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由人生观、历史观等制约并构成的创作心态;二是由审美态度、艺术追求等制约并构成的创作心态;三是由作家写作时的心境制约并构成的写作心态.创作主体的个体心态、群体心态与文学发展的联系应该受到文学史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对杨守森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作家心态史》的学术批评。文章指出该书类似史料长编 ,作者惯于材料平面的罗列排比 ,不无简单化的分门别类 ,却拙于分析 ,更无力纵深地“探讨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 ,致使既定理论设计未能如愿以偿。文章还批评了该书部分章节概念芜杂 ,持论偏颇 ,史实有误  相似文献   

17.
对郁达夫若干小说的文本分析,可以深入地揭示作者在小说中所体现出的“弱者心态”,结合时代的大背景对这种心态产生的原因进行扼要分析,能够对其作文化意义上深度解读.  相似文献   

18.
伦敦会(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传教士艾约瑟是19世纪后半期一位重要的汉学家,在中国的语言、历史和宗教等领域都有独到的研究.本文以其中西语言比较研究为中心,通过分析艾约瑟本人的研究、其追随者的观点以及来自反对者的批判,再现那个年代西方世界对汉语的认识状况.  相似文献   

19.
赵刚健 《江淮论坛》2005,(1):158-162
中西新闻学比较研究应从“全球化”的基本前提和参照出发,将逻辑重心落在“地方化”之上,立足于保持本土新闻的个性、价值和谋求本土新闻的变革与发展来从事研究。与此相联系,中西新闻学比较研究的基本模式包括:共通性研究、互补性研究、求异性研究和辨析性研究。基于上述学术立场和基本模式的中西新闻学比较研究,既能拓展中国新闻学的理论空间,又能为中国新闻学的理论原创提供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0.
斯宾格勒认为中国哲学的真理不只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他致力于从中国古代经典中去发现“远超过孔子所能理解的更为深奥的东西”,认为《尚书》和《诗经》中蕴涵着古希腊英雄时代的精神和西方中世纪的贵族精神。他别出心裁地认为孔子不仅与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是“同时代”人,而且与伏尔泰、莱辛也是“同时代”人,并且把中国哲学的不同流派与他所谓“同时代”的西方哲学作了比较。着眼于西方哲学的重心从认识问题到人生问题的转向,他特别心仪中国哲学注重实践性的优点,认为这一优点可以弥补西方哲学的不足。他的主要失误在于夸大了德国哲学和文化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