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现阶段的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阶段,离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仅有一步之遥。精准扶贫政策在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在实际执行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形式主义。精准扶贫中的形式主义主要表现为:精准识别不精确、精准干部识别、精准填表、数字扶贫、帮扶对象按供给分配、不切实际数字脱贫、手段置换目的等方面。其背后的原因既有压力型体制下的地方政治治理模式、农村贫困群体参与精准扶贫的程度较低、精细化治理方式与传统性农村社会匹配度较低、监督考核机制的偏差等制度性原因,又有部分扶贫干部能力不足,放松了自身的党性修养等主观上的原因。要去除精准扶贫中的形式主义,还需要从优化政策,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加强扶贫干部的能力建设和党性修养,构建多元参与的扶贫格局、突出贫困群体的参与权利等多方面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的整治路径。  相似文献   

2.
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广东扶贫"双到"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然而,还有一部分贫困地区的贫困人群没有脱贫,这些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我们认为,要除穷"根",必须摸清致贫真"病因",从乳源瑶族自治县的实地调查来看,既有区位先天性不足的制约,也有贫困文化的影响,既有不可预测的风险,也有扶贫模式本身的缺欠。在新一轮扶贫开发中,我们要以创新思维分析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创新机制,有效整合和配置扶贫资源,综合运用政策、产业、文化、城镇化、生态等举措,共同破解扶贫难题,从而实现扶贫开发新目标。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财政扶贫与区域均衡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鹏  张启春 《学术界》2006,(1):170-175
本文从国际扶贫一般经验和中国贫困与扶贫的独特特征两个层面分析了财政扶贫对与区域间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政府的任何反贫困措施都毫无例外地会对区域均衡发展产生或直接或间接的积极影响。而政府财政扶贫的区域均衡机制是多方位的、多途径的,政府专项扶贫资金的不同性质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不同扶贫方式的选择也直接产生不同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4.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下,残疾人“精准扶贫”是一项迫切任务。在“精准扶贫”的总体框架下,鉴于残疾人群体的自身特点,残疾人 “精准扶贫”具有其特殊性与特殊实施路径。基于协同治理视角,把残疾人精准扶贫和残疾人康复工作融合起来,建立“+康复”残疾人精准扶贫新模式,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供给侧革新,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对接,确保残疾人精准扶贫的针对性、全面性和高效性,是全面建成小康、“精准扶贫”战略中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之必须。对推动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良性发展,无疑具有极为深远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印度在历史发展、经济状况、治理方式、文化状态、人口结构、教育形式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之处,又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和减贫压力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消除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贫困,一直是中印两国在发展上面临的重大问题.近些年来,中印两国在解决人口贫困、积极开展扶贫工作方面都有许多深刻的认识,都制定了许多政策,采取了众多措施.但是,由于两国在认识程度、目标确定、战略选择、治理方式、方法运用、策略制定以及组织利用民间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其各自的扶贫效果自然有所不同.其中,中国所开展的扶贫工作反映出了十分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当然,两国的扶贫工作也有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这样才会不断促进各自国家扶贫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间组织扶贫工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民间组织扶贫 ,就是各类非营利性、非政府组织针对穷人和社会弱势群体所提供的各种救助、开发以及社会服务活动。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 1990年代以来 ,各类民间组织一直是中国扶贫工作的重要主体之一。随着中国贫困形势的变化以及民间组织扶贫优势的凸显 ,民间组织还会在未来的中国扶贫工作中发挥独特的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对在中国境内从事扶贫活动的 2 2家不同类型民间组织的个案研究 ,提出了关于民间组织扶贫的八点整体性认识 ,以期推动相关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7.
中国正走一条从“输血”扶贫、“造血”扶贫到文化扶贫这条越来越宽广的道路。文化扶贫经历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由理性走向实践检验,并由点到面全面铺开的过程,文化扶贫不仅是帮助贫苦农民脱贫致富,更重要的是造就一代新型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扶贫脱贫的伟大实践中,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再到新时代确立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开辟了中国特色减贫道路。本文通过对广东封开县南丰镇侯村的扶贫案例和梅州市大埔县扶贫样本作比较分析发现:侯村的样本主要以政策性扶贫样本,短期来说,见效快;长期来说,持续性不强;大埔县的调研样本来看,总体来说,是走市场的方向,打造龙头企业,效果比较好,持续性也比较强,但也有缺点,龙头企业不大不强,同样影响扶贫效果深度和广度。因此,为了提高精准扶贫的有效性和持续性,我们提出解决的思路是,短期的扶贫方式(一年以内),建立以保障为主线的扶贫策略;中期的扶贫方式(一至三年),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为主线的扶贫策略;长期的扶贫方式(三年以上),以乡村振兴,经济发展为主线的扶贫策略。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思维:以"和"为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音乐既有以"悟"为代表的审美直觉思维方式,又有以"和"为代表的审美辩证思维方式,正是这两种思维方式的交相辉映、融会贯通,使中国传统音乐思维具有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在中国传统音乐学范畴中,"和"无疑是最重要的范畴之一,它不仅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特殊作用,甚至还构成了一种中国传统音乐的精神与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农村扶贫攻坚面临着新的问题和矛盾: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深,脱贫不易;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问题,使扶贫难度加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贫困地区产生诸多矛盾,影响其发展速度;农产品与农用工业品价格剪刀差的存在影响脱贫步伐;贫困地区人口增长过快与贫困程度加剧的恶性循环,制约着脱贫进程;政府推动型的扶贫方法具有局限性;返贫现象突出,加大了扶贫任务;贫困人口观念落后,缺乏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等。这些问题不解决,扶贫脱贫只能是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 ,乡村扶贫工作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要根治乡村地域性贫困 ,必须重新确立贫困严重制约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新视角 ,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为此 ,应实现扶贫战略方针由救济式扶贫向开发性扶贫的转变 ,用利润驱动式的经济扶贫方式替代政府动员式的救济扶贫方式 ,把消除贫困作为促进整个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选择根除贫困并能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乡村开发扶贫模式 ,并根据区域经济整体发展规划 ,实施协调配套的贫困地区不平衡发展的农业产业政策、工业产业政策、农村金融政策和农村科技政策等 ;实施区域内适度规模的移民工程 ,制定和实施特殊的乡村人口政策 ,确保在促进整个民族经济、区域经济整体健康发展的进程中彻底告别贫困、走向富裕  相似文献   

12.
"文军扶贫"是贵州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的创新之举,智慧之举。它团结调动了宣传媒体、科教文卫系统等各行各业的"文军"力量,整合优势资源,全员参与,通过多种方式方法推进贫困地区人口脱贫,取得显著成效。文章通过"文军扶贫"的具体实践和典型案例分析,梳理了"文军扶贫"的主要方式方法,探讨了文军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的主要实践路径,以期为脱贫工作提供新路径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2016—2019年数据,基于社会互动理论,以“行业-区域”联合影响为研究框架,探讨行业同伴扶贫行为对目标企业扶贫意愿、扶贫投入以及不同扶贫方式的影响,并考虑地区社会信任和扶贫需求在其中的作用。研究发现:企业扶贫意愿和决策存在基于行业层面的同群行为,在扶贫投入总体水平以及资金、物资和产业等多种扶贫方式中均存在模仿趋同性;区域社会信任和扶贫需求对企业扶贫参与意愿和投入水平的行业同群效应起到调节作用,社会信任度越高、扶贫需求越小,行业同群效应越强;在政府主导的扶贫工作中,社会信任对企业扶贫模仿性动机起到强化作用,而地区需求优先于行业同伴的扶贫引导。此外,研究发现,社会信任和扶贫需求的调节效应只存在于资金扶贫和产业扶贫中。  相似文献   

14.
2020年,中国在战胜农村绝对贫困方面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这不仅是人类反贫困事业的重要突破,而且也对促进世界反贫困理论向前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从西方反贫困理论出发,中国脱贫攻坚重点强调了贫困者的社会属性、强化精准扶贫、重视发挥帮扶者和被帮扶者两个积极性、重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等内容,这进一步完善了西方反贫困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面对这一艰巨任务,弄清为什么要扶贫、怎样扶贫,以便我国利用举国体制,集中大量资源从事反贫困行动,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给出了反贫困的理论依据,从理论上解释了我国为何要集中大量资源进行反贫困行动,指出反贫困具有合理性,不一定影响效率,与市场经济是可以融合的。而我国的反贫困行动又面临精准扶贫、扶贫腐败、动态扶贫、贫困代际传递以及反贫困与市场经济的融合等一系列挑战,本文分析了这些挑战,并给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财富伦理特有的认知、目的、生产、分配、使用等五大学科属性是扶贫工作的重要伦理理性维度。扶贫的理性认知模式以财富伦理的正当性获得为基点;扶贫的理性价值目的以财富伦理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幸福生存为导向;扶贫的理性生产模式以财富伦理的绿色可持续生产为依托;扶贫的理性分配机制以财富伦理的公平共享为杠杆;扶贫的理性消费方式以财富伦理的适度中道为制约。准确把握财富伦理逻辑体系与扶贫工作的内在联系,对加快脱贫步伐、防止贫困再生和巩固扶贫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间组织参与扶贫开发:现状以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几乎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符合经典定义的民间组织.但是,根据我国民间组织发展演变的历程以及环境,可以总结中国民间组织自己的特色.在中国,扶贫是NGO最为关注的基本领域之一,与其他领域相比,参与扶贫的NGO数量最多,类型最丰富,贡献和影响也最大.可以说,有影响力的NGO几乎都参与了扶贫活动.但是,NGO参与扶贫过程中也存在依附性强,资源动员不足,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服务的狭隘性和业余性,法制与社会环境缺失等方面的问题,影响民间组织可持续发展.未来参与扶贫的民间组织需要实现去行政化、合作化和法制化,来推进和发挥民间组织在扶贫事业中的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们是否贫困。本文基于现代文明生活方式视域,从生活水平、生活认可、生活参与三个方面构建扶贫指标体系,运用层析分析法对小凉山彝区的扶贫绩效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发现,小凉山彝区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综合扶贫整体上取得了进步,但生活方式变化缓慢,总体仍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生活方式贫困路径依赖性较强,生活认可、生活参与的扶贫绩效指数明显低于生活水平,县域及县域内部生活方式扶贫效益差异性显著。为此应把构建现代文明生活方式作为扶贫重要内容,长期实施,并注意统筹好生活水平、生活认可、生活参与的扶贫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19.
迁移式扶贫作为缓解和消除贫困的重要手段,在全球减贫事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现有文献主要以各国典型的迁移式扶贫项目为评价对象,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从不同视角对迁移式扶贫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了评价。大多数研究结果显示迁移式扶贫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也有少数结果表明迁移式扶贫产生了消极影响。迁移式扶贫的经济社会效益评价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现有研究仍存在不足,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应积极开展搬迁农户规模性返贫风险评估;二是应增加对移民迁出区和未搬迁农户的关注;三是应深化对迁移式扶贫经济社会效益的综合评价研究;四是应深入探索迁移式扶贫项目对经济社会影响的理论机制;五是应积极开展迁移式扶贫经济社会评价的国际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0.
黄鹏丽 《学术论坛》2006,(10):85-87
PRA与社会性别意识是参与式发展工作的重要手法,政府扶贫部门也正在积极推行这些手法和理念,但却不深入。文章在分析传统扶贫项目中社会性别视角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后,提出了如何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参与式扶贫项目中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