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春秋事语》,见一九七七年《文物》第一期。所谓《春秋事语》,是整理小组根据其内容记载春秋时代的事实而命名的。又因为其事实多见于现在流行的《左传》一书,整理小组的《释文》(见同上),只谓《春秋事语》的某件事见于《左传》的某年。这是认为《左传》在前,《事语》在后的。因他没有谈到这两部书的成书时代及孰先孰后的鉴定。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写了“马王堆汉墓帛书《春秋事语》和《左传》的事、语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2.
张高评 《文史哲》2022,(1):117-130+168
笔削原指史料的删存去取,乃历史编纂学之必要步骤。笔与削彼此互发其蕴,互显其义。笔而书之,排比史事可显意,连属辞文亦能见义。《春秋》笔削书法,一变为属辞比事之《春秋》教,再变为详略、异同、重轻、忽谨、先后、因变之史法,三变为曲直、显晦、有无、虚实、忌讳、回护之义法。或笔或削,大抵出于作者之独断与别裁,为一家之言所由生,藉此探索文心、史识、史观、历史哲学,可谓顺理成章。方苞会通经史古文,提倡义法,强调法以义起,法随义变,为中国传统叙事学着重笔削见义、比事属辞之"法"提供了学理依据。《春秋》《左传》等史籍"言有物"之义,大多推见以至隐,往往藉由"言有序"之"法"以表述。古典小说与戏剧叙事渊源于史传,笔削书法,自可作为解读《三国志》《三国志注》《三国志演义》等史传、小说、戏剧叙事之津梁与法门。  相似文献   

3.
出土文献《性自命出》等以“诗、书、礼、乐”并言,《六德》等以“诗、书、礼、乐、易、春秋”并言,不仅印证了《左传》等记载的可信性,亦印证了《书》经历了一个由以类相随向特指概念转化的历程,相关出土文献的写成时代恰处在这一转化的关键点上。《缁衣》等以篇名而不以类概念称说《书》,说明《书》篇命名现象在当时已经普遍存在。《书》概念的转化及《书》篇命名的普遍化在论证孔、孟编次过《书》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韩国良 《阴山学刊》2006,19(2):49-53
今、古文学派有关《商颂》年代的界定存在争论。由于争论多局限在文本所展示的语言、地理、历史、文化信息和前人有关《商颂》作年记载两个方面,因此至今仍未形成统一认识。转换论证角度,“称诗”之风在春秋非常流行,从《国语》《左传》的赋引情况看春秋“称诗”的基本特征,可以确定《商颂》为商人所作。  相似文献   

5.
由于史书记载的缺略,吴国在西周至春秋前期的这段历史,长期以来几乎是一片空白。战国时期纂定的编年体史书《春秋左传》,至宣公八年(公元前601年)始出现吴国的记载。作为国别史的《国语·吴语》只记述了吴国的末代王夫差的一些史事。《史记·吴世家》自太伯立国到寿梦称王,所叙也极简略,除太伯出奔、周章受封稍有说明外,其余只是记录了世系的名字。《十二诸侯年表》中吴国的纪年是从寿梦元年(公元前585年)才开始的。东汉初年袁康、吴平编纂的《越绝书》中有《记吴地传》,赵晔撰写的《吴越春秋》中有《吴太伯传》,所记吴国早期史事也没有多少新内容,无法看清其发展的脉络。基于上述原因,本文试图根据碎见于各书的文献记载,几十年来的考古发掘,以及近人的研究成果,对吴国的建立、早期疆土的开拓、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沿革和文化的进步,作一些拾遗补阙、考稽钩沉的工作,以求对吴国自西周至春秋前期的这段历史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代生 《东岳论丛》2022,(7):78-85
楚申舟过宋被杀是春秋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引起了邦交关系的系列反应,《左传》《吕氏春秋》《史记》等文献都有记载,但所记又有歧异,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系年》也记载了此事,通过对史料的比较分析得出近真的史实,同时可以了解不同文本的写作方式和特点,具有重要的学术史价值。楚庄王为惩治宋国谋划已久,申舟过宋被杀只是一个导火索,背后有着复杂的个人和邦交利益纠葛,各诸侯国为此征伐、盟会、出使,忙得不亦乐乎,各方的心态展示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7.
<春秋>一书被认为"怪",原因之一就在围绕<春秋>有两个解释传统,即以<公羊传>为代表的"以义解经"和以<左传>为代表的"以事解经".尽管两者对<春秋>史事、文辞与义理都有涉及,但"以义解经"重在阐发"微言大义"即"正义道义",多"应然"的"义理法则",亦多"非常异义可怪之论",释事只是"托事明义",不以"成败论英雄".更显"乌托邦色彩",而"以事解经"重在详叙"历史事实"及"前因后果",释义只是"事明义见",多"实然"的"历史逻辑",多以"成败论英雄",更具"意识形态情结".  相似文献   

8.
《四夷考》由明人叶向高撰.《北虏考》为该书之一部分,专述明代蒙古史事,可以说是一部具有概括性的明代蒙古史资料辑录,并附有考证.根据万历中期明廷修史活动的史实,及《北虏考》中的史料记载,并通过与其他相关史籍的对比,可以得知,《北虏考》的史源主要来自于明朝历代实录、明臣奏议、部司档案及诸如《皇明北虏考》、《殊域周咨录》、《北虏始末志》、《庚戌始末志》、《俺答前志》、《俺答后志》等明代时人的著述.与他人著述相比,《北虏考》的记载有源可查,史事翔实,对研究明代蒙古社会历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华书局点校本《旧唐书》虽经勘校,但仍有未尽善之处,甚或偶有误校。如《旧唐书·地理四》梓州州叙部分有关析置东川的记载就两处错误,高适、崔宁、张延赏等人的传记中关于一些史事的记载也有错讹,乃至误校。本文对点校本《旧唐书》地理志、列传部分的四处记载失误或错刊之处进行了订正。  相似文献   

10.
洛阳出土晚唐刘干墓志记载了志主的家世生平、科第宦历及其著述等情况。刘干曾于大中年间修订《切韵》12卷及《通纂》、《通例》共10卷,可为研究唐五代《切韵》系韵书演变、补两唐书《经籍》、《艺文》二志之阙提供原始文献线索。其妻太原王氏墓志为当世仅见刘干之著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