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语》是我国儒家的主要经典著作。本文拟从人才史的角度来考察《论语》,以期抛砖引玉。一、关于尊贤的思想我国古籍中提到的“贤”,一般是指有德有才、德才兼备的人,也有的地方是专指德行或才能的。《论语》中出现“贤”字有二十五次,如“贤人”、“贤者”、“贤才”、“贤友”、“贤哉”等,可以看出此书比较重视谈贤论贤。一是对古代的“圣贤”表示  相似文献   

2.
墨子政治思想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子是春秋战国之际的一位非常重要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科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和军事工程师。他的思想是百科全书式的,涉及到当时的各个学科和不同的领域。本文将从墨子贤人治国论、君主集权制等方面探讨墨子的政治思想。一、贤人治国论(尚贤)1.尚贤之义与贤人标准。"尚贤"是墨子政治思想中的第一个重要论题。"尚",《苟子》杨注作"上";毕沅云:"尚与上同。"①孙让同之②。《说文》云:"贤,多才也。"《五篇》云:"贤,有善行也。"贤人,用墨子的话来说就是"贤良之士",即"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尚贤上》)的人。…  相似文献   

3.
《文史哲》2020,(5)
早期儒家禅让学说以传贤反对传子,固然有其反对世袭的意义,不过自身也有诸多理论困难。孟子通过对政治权力授权逻辑的反思,指出天子能够以天下与人这一早期儒家禅让学说的理论前提违背了基本的政治授权逻辑,从而重构出天子荐人于天、天与之、民与之这样综合三者的天子权位授予主体。其中,天是虚悬的至高主体,民是实质的授权主体。由此孟子构想了摄政、三年之丧、避让、民众讴歌等天子权位授予程序,重新解释了尧舜相继为王的正当性。孟子的重构,仍然继承了早期儒家禅让学说中尊贤尚德的精神,并通过精心的程序设计,肯定除了代表天意的民意广泛认同以外,任何个体的权、位授予或自主宣告都不具有正当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楚简《唐虞之道》第6至13号简作了详细的思想解析,考察了"尧—尊贤—禅让—义"和"舜—爱亲—孝—仁"这两条理路的内在思想逻辑及其在禅让政治实践中汇合的过程与可能性。认为简文作者在王者作为天子权位授予主体的观念主导下,深入剖析了儒家禅让政治的基本理论架构及其基本精神,指出了禅让政治所要求的孝、忠、仁、义等德目及其间相互转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试论墨子的尚贤思想程有为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墨子的社会政治学说以“兼爱”为核心,“尚贤”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阐述其尚贤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并说明这一思想的历史命运和社会影响。尚贤思想的主要内容春秋时期的尊贤举贤思想...  相似文献   

6.
春秋中叶以前,奴隶主贵族内部的“明贤良”(在贵族中选举能者治政),可谓先秦“尚贤”思想的先驱;春秋末期孔子的“举贤才”,是这种思想的一大发展,它第一次使“尚贤”跳出了贵族小圈子。但对于孔子“举贤才”的标准问题,以往论者却毁多誉少。毁者主要观点是:“孔丘‘举贤才’的具体要求是‘亲亲有术’,‘尊贤有等’。”(北京大学编《中国哲学史》)史实究竟怎样?本文拟就此作些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人才思想是孔子政治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最先提出了“举贤才”的治国方略 ,提倡重视对人才的选拔与任用 ,主张举直错诸枉、以德才兼备作为选才的标准、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知人善任、无求备于一人、因材任使。孔子“举贤才”的思想奠定了我国古代任人唯贤政治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一、儒家政治哲学何谓儒家政治哲学?正像教师回答哲学专业新生的"哲学是什么"的问题时会像黑格尔那样说"哲学就是哲学史"①一样,我们也会说,所谓儒家政治哲学就是儒家政治哲学史。这种回答的意味在于,儒家政治哲学并不限于从孤立、抽象的原则出发去建构当代政治哲学,更为重要也更为深刻的,是把儒家政治哲学——无论是历史形态还是当代形态,都不理解为一个个单独的政治思想学说或体系,而看作是植根于儒家文化基本精神且不断寻求  相似文献   

9.
《琼州学院学报》2022,(1):89-102
作为理学名臣,丘濬崇敬朱子品格,认同朱子理学,并对理学有所创新和发展。他还丰富和发展了儒家民本思想,其民本思想的全面性与系统性在同时代人中无出其右。为使民本思想落到实处,丘濬又研究和发展了古代理财思想,成为古代理财学说的集大成者。对于为君之道,丘濬强调君主应该效法天道,做到秉公为政和广开言路。这是治国理政的关键所在。他还主张敬天祭祖和尊贤重教,前者蕴含认祖归宗、凝聚人心的重要意义,后者体现为推崇儒学、礼敬圣贤、培育人才。概而言之,理学思想是丘濬政教思想体系的哲学基础,民本论与理财观则是重要基石,秉公为政与广开言路是其核心内容,敬天祭祖和尊贤重教则是根本要求。这四个方面既相对独立,又互相统一,共同构成了丘濬政教思想体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其思想精华可以凝练为"审辨几微,心存至公",这对于现代人的修身立业和治国理政不无参考与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董仲舒是地主阶级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在汉代的著名代表。在汉武帝举行贤良策问时,他上奏“天人三策”,提出了巩固封建制度和维护封建秩序的以“德主刑辅”为核心的政治法律思想体系。 “德主刑辅”法律思想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 “德主刑辅”是儒家的传统立场,“德治”是儒学的要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儒家学说也在不断发展,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主张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大学》、《中庸》是秦汉之际儒家学者的作品,发展了先秦儒家的人治学说,更加突出了道德的政治作用。本文试图探讨《大学》、《中庸》的道德政治论与先秦儒家人治学说的关系,说明它怎样发展儒家的人治学说,以确定它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德使能"是指按照"德能"标准,考察、选拔和任用人才的思想或制度.儒家继承了西周的"论德使能"思想,提出了儒者为官与贤人治国的理念,发展了尚贤使能的为政之道,丰富了入仕者德能素质的内涵,改善了考察选用人才的方法,并将"论德使能"制度的重要性提到了关系社稷安危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穀梁传》阐发的《春秋》义法带有明显的法家色彩,它抛弃了先秦儒家以及西汉公羊学说所秉持的政治批判意识,取而代之的是一套宣扬君尊臣卑、君权至上的政治理论。这种思想的形成,与穀梁学和公羊学在争立学官上的对立与交锋有直接的关系,从一个侧面表现出汉儒通经致用的实质。  相似文献   

14.
《榖梁传》阐发的《春秋》义法带有明显的法家色彩,它抛弃了先秦儒家以及西汉公羊学说所秉持的政治批判意识,取而代之的是一套宣扬君尊臣卑、君权至上的政治理论.这种思想的形成,与榖梁学和公羊学在争立学官上的对立与交锋有直接的关系,从一个侧面表现出汉儒通经致用的实质.  相似文献   

15.
一孟子作为儒家的杰出代表,其思想博大精深.在孟子学说中,伦理思想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孟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包含有十分丰富的内容,既有对当时调整人们之间政治关系的伦理要求的阐释,又有对封建统治阶级君臣之道的概括;既提出为政者具体的行为规范、准则,又论述了为政者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在孟子学说中,伦理思想与政治思想是相互交织、密不可分的.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其"仁政"学说,而"仁政"学说的中心又是提倡"王道"反对"霸道",以"仁义"为为政之本,立国之本.因而,仁  相似文献   

16.
自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以来 ,儒家政治伦理作为儒家学说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 ,确立了在中华文明史上的霸主地位。就董仲舒政治伦理思想来说 ,以“天”为依据的政治观是其理论基础 ;“大一统”是其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 ;中和政治论则是其政治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天不变道亦不变”是政治伦理发展观 ;“更化”的政治伦理改革措施使儒家的一尊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强化  相似文献   

17.
梁韦弦 《文史哲》2004,(5):97-100
现在学术界沿习的禅让说起于儒家或起于墨家的提法是不准确的,因为这种提法将中国古代存在的禅让制与某家的社会理想混为一谈。虽"孔子、墨子俱道尧舜",皆主张尊贤,但墨家反对"亲亲有术"的提法,故《唐虞之道》一文显非墨家之言。《唐》文是提倡实行禅让制的。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推崇周礼,并不主张传贤制,然战国诸儒取舍不同,故有倡言禅让者亦不足怪。从思想和语言特征上看,《唐》文显然亦非纵横家之言。  相似文献   

18.
正编者按:儒家政治哲学是以"仁"和"礼"为理论基底,强调以"理想人格"为价值取向,以"德治"为施政手段,以"安邦定国"为现实目标的理论化、系统化的学说体系。儒家政治哲学产生于先秦,在中国传统社会,不仅积极地引导着统治者的为政理念和施政之方,在有效解决诸多社会问题中,发挥着意识导向作用,而且传播于东亚,促成了中国儒学国际化的形成。至今,在韩国,一些儒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不懈致力于探讨政治哲学,深入挖掘传统儒学的价值精髓和普适意义,在儒家修养论、理想国家论、社会思想、共同体思想和经世论  相似文献   

19.
生活在春秋后期的一个不合时宜、倒霉透顶的孔子,其身后却逐渐由贤人、超级贤人、“圣人”,上升为受天所启、为后世立法的“素王”,乃至历代封建帝王所推崇的偶像、文人士大夫所敬仰的祖师。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政治的需要,不断改头换面,注入新的内容,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和儒生们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对中华民族的心理产生了巨大影响。司马迁及其《史记》对孔子形象的演化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为民 《东岳论丛》2001,22(1):111-115
《淮南子》的治安思想应西汉前期特殊的时代需求而生 ,既总汇了先秦诸子思想精华 ,又吸纳了秦汉思想发展的最新成果。它的人生哲学再创了道家清静无为、不为物累的生命超越 ;它的社会政治管理学说则更多地接纳了儒家积极有为的进取精神 ,展现了儒家察民苦、任贤能、主德政的治安宗旨 ;而它的战争思想却一改儒道反对战争的传统观念 ,注重挖掘战争的积极意义 ,凸现了崭新的时代风貌。《淮南子》的治安思想构筑起了由道而儒思想过渡的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