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墨学与家族企业文化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帆 《广西社会科学》2009,(10):125-128
墨家学说具有融合传统和吸呐西方文化的内在动力,与儒学有极强的互补性。兼爱、尚贤、节用集中体现了墨家的基本思想。以墨学塑造家族企业文化,应以兼爱精神强化家族企业的凝聚力,以尚贤气度增加家族企业的开放性,以节用品格催生家族企业的归属感。  相似文献   

2.
傅山与墨学     
解启扬  陈洁 《云梦学刊》2001,22(3):53-56
傅山的墨学研究是其子学研究的一部分,既有文字的校释,也有思想内容的阐发.他肯定墨家的兼爱思想,并把"兼爱"与"交利"相连.对于墨家的功利思想也予以肯定,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的经世思想.他对墨家的逻辑思想也大力发掘,是先秦逻辑思想的延续.他的墨学研究不仅具有学术史的意义,也具有思想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史哲》2014,(5)
现今的中国哲学史教科书几乎都以"十论"来介绍墨子的思想,即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通过详细阅读并对照《墨子》与其他早期子书,可以得出与此不同的结论:一、"十论"或许不是墨子思想的最初产物,而是在《墨子》编写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二、周汉诸子在谈论墨家学说时,并非总是一致地以"十论"描述墨学,通常只提"十论"中的某几条标语。更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唐宋以后的儒者与当代学者常以"兼爱"为墨子核心的主张,但早期诸子(除孟子以外)并不都认为"兼爱"是专属于特定思想家或学派的理论。如果我们留意古今学者在对墨家的认识方面所存在的差异,或许会重新思考我们对墨学先入为主的看法,并对早期墨学的面貌有不同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首先结合墨子兼爱非攻思想,断定"义"字原始形体当为"羛"。这体现了墨子摒弃自我,摒弃武力的兼爱思想;进而结合《墨子》文本,具体分析墨家以何为"不义",以何为"义",以何为"仁"。在综合各家观点基础上,得出结论:墨家之"仁"就是兼爱,墨家之"义"就是天下公利,只有兼相爱,才能交相利。"仁"是"义"的前提和基础,"义"是"仁"的目的和归宿。  相似文献   

5.
墨学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学的现代价值贾敏仁墨家学说是战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期儒、墨、道、法四大家之一,以其中丰富的科学精神、严密的逻辑推理以及高尚的政治理想,在当时传播之广、影响之大,与儒学一起并称为“显学”。秦汉之际墨学因种种原因而衰落,但是墨家所主张的“兼爱”、...  相似文献   

6.
先秦诸子中 ,儒家讲仁爱 ,墨家讲兼爱 ,成为古代人道思想的两种主要形态。儒家把仁爱建立在“亲亲”的血缘关系的基础上 ,比较符合宗法制社会的实际情况 ,且在儒墨对峙中相对开放 ,吸收了不少墨家的合理思想 ,秦汉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墨家的兼爱由于过于理想化 ,不合当时人们的思想实际 ,加上墨家思想自身的封闭性及忽视理论发展等缺陷 ,使墨家的兼爱思想趋于湮灭 ,只是在后世的游侠或农民起义思想中有过短暂的再现 ,成为下层人民反抗暴政的武器。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在儒道墨三家中,墨家是形上建构最为薄弱的学派,但它同时又是三家中宗教情绪最浓的学派。这是一个谜。如果将其宗教仅仅理解为尊天事鬼,那就不仅简单化了,而且也势必抹煞它的形上蕲向。事实上,墨家不仅有其宗教关怀,而且确有其形上追求。只不过它的形上追求与宗教关怀处于一种浑沦状态,需要逐层剥离,方能-一显现出来。一、兼爱与无我"兼爱"是墨家的根本宗旨,故无论是解剖其形上追求,还是分析其宗教关怀,都不能不从兼爱说起。虽然自墨家产生起,人们即以"兼爱"总括其思想。一般说来,这样概括并不错。问题在于,兼爱的…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学派,从"兼爱"思想的范畴出发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理论,这一思想与现代社会工作价值观有很多契合之处.今天重新挖掘墨家"兼爱"思想中所蕴含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对于发展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儒墨异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儒学与墨学的异同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问题 ,至今还明显地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 :一是儒、墨是两种完全对立的学派 ;一是儒墨具有很多相通之处 ,儒家容纳了墨家许多思想和观念 ,儒墨相互为用。儒墨的对立早在战国末年墨家后学和儒家传人就互相进行过攻击 ,《墨子》有《非儒》 ,《孟子》和《荀子》有公开批评墨家的言论 ,《孔丛子》有《诘墨》篇。第二种意见由唐朝韩愈首发 ,他说 :“儒讥墨 ,以尚同兼爱尚贤明鬼 ,而孔子畏大人 ,居是邦不非其大夫 ;春秋讥专臣 ,不尚同哉 ?孔子泛爱亲仁以博施济众为圣 ,不兼爱哉 ?孔子贤贤 ,以四科进褒弟子…  相似文献   

10.
墨家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墨学和儒学在战国时代并称为显学,墨学也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尽管孟、庄、荀、韩都批判墨家,但是儒、道、法诸家也都重视墨家思想,莫不受到墨家思想和思维方式的影响。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忽视了墨家思想是不可想像的。我们通常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是儒、道、释,而不认为墨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什么作用,这是一种误解。无论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本身的真相,还是在对传统的反思中从事中国现代文化的建设,墨学都能够提供思想的资源和动力。墨家虽在汉、魏时期为统治阶级所不喜好,为儒…  相似文献   

11.
肖双荣 《船山学刊》2010,(2):116-118
儒家的仁爱思想是一种自然思维,强调以血缘为纽带,具有现实性;墨家的兼爱思想则是彻底地社会化的,要求人与人之间不分亲疏地彼此相爱相利,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不过,儒家的仁爱思想和墨家的兼爱思想并非决然对立,而是互相通达的。  相似文献   

12.
先秦百家争鸣时期,墨学一度同儒学并驾齐驱,但不久就急剧衰落。个中原委,本文归纳为两点。首先,墨家倡导的“兼爱”理想过于强调利他苦己,这种崇高境界常人无法达到,故它在古代中国缺乏坚实的生存土壤,只能昙花一现。其次,儒家奉行的“亲亲”原则迎合了宗法制农业社会里的人情世故,故得到统治者推崇,获得独尊地位,墨学则曲高和寡,受到冷落。时至今日,墨学并未完全过时。对于墨学的精华部分,我们应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张稳 《兰州学刊》2008,(Z1):123-124
墨学在秦汉以后逐渐湮没,主要有其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可说,内部原因为墨家内部组织的严密化、军事化同专制统治相冲突;墨子死后,墨家学派一分为三;墨家思想本身还不适合当时的时代和潮流;外部原因为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政策;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汉代儒教、玄学与道家融合后的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很大的打击了墨学,墨学的湮没是从内外因双方面分析互相交错的。  相似文献   

14.
<正> 战国之世,墨者之言盈天下,与儒家并称为世之显学。墨学有十大纲领,即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它简直就是墨家用以改造社会的政治宣言。本文只谈他的尚贤和兼爱。论墨子的尚贤思想在墨子的政治主张里,“尚贤”是其最重要的思想。所谓“尚贤”,就是希望统治者任用“贤人”做官为政的意思。尚贤不是墨子的发明,可以说古已有之,但贤人的含义在各个时代,各个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那里,性质是不同的。我们探讨墨子的尚贤思想,不是说他也主张尚贤,而是着重地阐明他的尚贤主张的阶级性质和时代意义。我们不妨追溯得远些:殷周社会保存了不少氏族制度的残余,并且和这种阶级社会的政  相似文献   

15.
丁为祥 《文史哲》2023,(4):46-56+166
在中国思想史中,墨家是一个最奇特的思想流派。一方面,它对国人思想影响之深,几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都存在着一种对墨家的强烈期待,但作为一个思想学派,墨家却在秦统一后彻底“中绝”了;另一方面,就献身精神与拯救热情而言,墨家最为高尚,也最富于献身精神,但却又被古代主流思想家批评为“无父”“反天下之心”。就对中国思想文化之贡献而言,中国人从平等追求、兼爱情怀一直到所谓“明是非”“审治乱”的逻辑,实际上都出自墨家;但中国古代社会之周期性震荡,民众之唯利是图、麻木不仁乃至于以邻为壑,似乎也都与墨家的作用后果存在着分不开的联系。因此,对于墨家,人们在表示敬仰、钦佩的同时,又不能不报以沉重而又苦涩的反思。  相似文献   

16.
作者认为,侯外庐的墨学研究主要体现在《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作者指出,侯外庐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从社会史切入思想史,从儒、墨比较入手梳理研究先秦墨学,对墨家思想学说作高度的概括,抽象出阶级论、天道观、知识论、逻辑学这样几个思想内涵,把墨学"十论"纳入其中系统来考察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丁纯 《天府新论》2008,(2):40-42
墨子思想中的"兼爱"、"节用"、"躬行",是墨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墨子思想影响深远,特别是他的实践观、草根意识等.墨家思想中的"兼爱",是大爱,这种大爱无等级、无差序、万物同一、不分厚薄.提倡"兼爱",即是提倡和谐.勤俭节约是墨家思想中的宝贵资源,节俭是主体开创事业之本.墨子实践其"兼爱"思想,是在躬行,不是空谈.墨子思想对于当前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价值.兼爱思想,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爱的重要性;节俭是一个尺度,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待生活对待人生的态度;躬行则需要主体具有务实精神,能够在实践中肩负责任.  相似文献   

18.
墨子的管理思想,与儒家、法家有明显的不同,他所反映的是小生产提高自己政治、经济地位的愿望和要求。 (一)人际关系管理思想——兼相爱 交相利 墨家认为人际关系中有两个根本对立的原则:“相兼”和“相别”。“相别”又称“交别”或“相非”、“相恶”、是天下大乱、人民贫困的根源。“吾本原别之所生,天下之大害”(《墨子·兼爱下》,以下只注篇名)。为了“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必须“兼以易别”,用“兼爱”来代替“交别”(《兼爱下》)。所谓“别”,是指把人们区分为贵贱等级的差别,实际上是指阶级  相似文献   

19.
墨家"和"论     
墨家思想的整个体系,就是和谐体系.墨家和谐思想,建立在发展经济,分财共义的基础上,他的理论基础是兼爱,实现的关键在正长.墨家和谐思想直接启动了历史上大同思想的诞生,又是大同思想的基本内容.今天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20.
《晏子春秋》包含了很多墨家思想的因素,如墨家的“兼爱、交利”、“尚同”、“尚贤”、“非攻”、“节用”、“节葬”等思想,这表明《晏子春秋》既吸取了墨家思想来评价晏子的有关言论,又在转述中进一步从理论上概括发展了墨家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