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三1947年,历史学家顾颉刚说过这样一番话:我回顾几十年国内报纸,总有一家最受知识界和大读者欢迎,成为舆论重镇。它的销数不必是最的,但代表公众意见,开创一代风气,成为权威。亥前后的《民立报》———包括《民呼》、《民吁》,民初年狄平子主持的《时报》,‘五四’前后的北京晨报》,二十年代中期以后的《大公报》,当前的文汇报》,都起了这个作用。”(徐铸成《报人张季先生传·引言》)。其中以《大公报》执舆论牛耳的间最长。这张老报纸由应敛之初创于1902年的天津法界,但它在言论自由史上最辉煌的跋涉开始于926年,这是邵飘萍、林白水在北…  相似文献   

2.
3.
现存《梁书·钟嵘传》《南史·钟嵘传》等文献详载钟嵘生平三件大事,即上书齐明帝、上书梁武帝、撰写《诗品》。可见,此三事在其生平行事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通过结合相关史料考释钟嵘两次上书的始末原委,方能看出事件背后其竭力维护士族群体利益的思想。这是由南朝社会特殊的时代背景决定的。同时,由于齐梁之际,五言诗已成为最重要的文化资本,故钟嵘撰写《诗品》表面上是为了给年轻的士族子弟在五言诗创作上提供“准的可依”,然究其真实动机,很可能是为了更好地占有这种文化资本,进而维护士族在文化领域的优越性。只是与两次上书相比,钟嵘维护士族利益的思想在《诗品》中是一种隐性的存在,然殊途同归,二者并无本质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1957年当李泽厚让反映论把王国维意境染成可与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接轨的绯色国粹,其实质是为了奉苏联理论模式为方法,而牺牲了中国文学学术对象的独立性和丰富性。此可谓青涩。1981年当李泽厚放弃反映论,而着意把贝尔有意味的形式重铸为积淀这一历史文化美学范畴,其结果是与他所研究的中华民族审美意识暨艺术形式演化这一美的历程,返回到方法—对象彼此契合之逻辑正态。此可谓成熟。从李泽厚学术青涩到成熟,可窥西学与中国文学的百年错位及反正之一斑。  相似文献   

5.
郭院林  焦霓 《云梦学刊》2011,32(6):32-37
和以往不同,刘师培在1904年间大量运用白话文这一形式进行民族革命宣传。他从“挣种族事业”、“挣国土事业”、“挣政治的事业”等方面著文启迪民智、激发爱国主义,提出了革命途径与军国民教育。他以进化论作为理论武器,论证了封建制度必然要让位于资本主义制度。刘师培在《中国白话报》上的著述展示了这期间刘师培短暂而又激烈的白话文思想内容与主张,,而这实际上成为五四时期白话文运动的先声,在中国现代白话文建设之初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考察《易传·系辞》中圣人与君子的人格形象,发掘出该书作者赋予圣人与君子的人格内涵,并比照《易传·系辞》成书前儒、道两家赋予圣人与君子的人格内涵,揭示《易传·系辞》中圣人、君子与《易传·系辞》成书前儒家所推崇的圣人、君子的同一性,验证《易传·系辞》是儒家典籍的历史定论。  相似文献   

7.
1922年《东方杂志》十九卷第三号上发表的《最近二十年中国旧学之进步》,介绍了20世纪最初20年旧学的发展概况,与当时居于思想界、学界主流的章太炎、梁启超、胡适等人的认知不同,从另一视角解读了近代文化转移时期中国学术发展之一面相。文章署名抗父,即樊炳清(少泉)。然而,从王国维致罗振玉书信及相关史实的梳理、文章内容与行文风格,尤其是与王氏后来所作《最近二三十年新发见之学问》比较看,该文当出自王国维之手,体现了他对这一时期学术发展的认知与自我评定,具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时期曾出现过妇女办报刊的热潮 ,创办的妇女报刊数量达数十种之多。此时期妇女办报活动具有明显的特色 :妇女报刊成为民族民主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强有力的舆论宣传工具 ;办妇女报刊与创妇女团体紧密结合 ,以团体为阵地 ,报刊为工具 ;妇女报刊编者与作者合二为一 ,女报人、女作者、女社会活动家三位一体 ;妇女报刊内容丰富、涉及面广 ,文字浅显易懂。此时期创办的妇女报刊 ,既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又对近代中国民族民主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还为我们研究妇女生活史、妇女运动史、妇女教育史、新闻出版史以及社会发展史提供了详实而珍贵的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9.
中国哲学史学史是中国哲学史的史,亦即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发展史。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和《中国哲学简史》是中国哲学史学科创立时期的代表作,是典型的“以西释中”的作品,哲学味道浓郁,提出了一系列有创意、有深度的见解,在中国哲学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当下学界出现了一些消解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声音,似乎以胡适、冯友兰、张岱年等为代表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所创立的中国哲学史学科毫无意义。我们对于这种观点不能完全认同,因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创立不仅是历史的必然,亦具有现实合理性。“以中释中”更多的是勾起美好的回忆,无法指引中国哲学史学科未来的发展道路。“以西释中”尽管有缺失,但依然具有生命力。当下的中国哲学史书写应该“海阔天空我自飞”,我们尽可以挥洒自己的笔墨,描绘出多彩的中国哲学史画面。  相似文献   

10.
上博简<孔子诗论>之<甘棠>评论与周代祭祀制度有关,也体现了孔子的祭祀现.其"及其人,敬爱其树"、"甘棠之爱"语中,甘棠即是社树,与周代社祭有关;"吾以<甘棠>得宗庙之敬"、"甚贵其人,必敬其位"则指有关周代宗庙制、宗庙祭祀制;"甘棠之保","其保厚矣"是指一种祭祀活动--"报祭".这些都反映或表现出了孔子的祭祀观.  相似文献   

11.
贺小松 《理论界》2006,(5):195-196
美国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分别调整证券发行市场和证券交易市场。随着证券发行市场和证券交易市场的综合发展,《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发生制度综合。中国证券市场自建立以来,市场层次逐渐丰富,但远未形成综合市场,未来立法宜采取《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分立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康孝云 《甘肃社会科学》2013,(1):130-133,171
在《神曲》中,但丁主要站在基督宗教的思想立场表达他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这与他深受托马斯.阿奎那伦理学的影响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他身上体现出的人文主义先驱的特点非但不与基督宗教完全对立,甚至还以后者为思想基础。由此可以推断,阿奎那的伦理学说也是人文主义可能的思想渊源之一。  相似文献   

13.
刘月悦 《学术月刊》2023,(1):164-172
哈罗德·阿克顿与陈世骧合作编译的《中国现代诗选》和罗伯特·白英编译的《当代中国诗选》,是最早的两部中国现代新诗英译选集。他们的外国编译者在旅居中国的过程中,认识到西方世界对现代中国尤其是现代中国文学知之甚少,希望通过诗歌翻译增进西方对中国的了解,从而开始了对中国现代诗的译介。两本诗集的译源选择,既受到译者在中国交游的影响,也呈现出中西方文学观念的交融与碰撞。两个集子在欧美产生的影响和在中国引起的争议,体现出了译者与批评者之间在传播价值与学术价值之间的不同取舍。本文希望通过两个个案的对比研究,在“同”与“异”之间,还原中国现代诗歌早期英译的历史现场,总结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经验和路径。  相似文献   

14.
当代对中国现代文学史著研究的3部专著都涵盖了台港澳地区的现代文学史论著,表现了中华文学大一统的气概,但3部专著都撇开了美籍华人学者夏志清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这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一个症结。作为第一部中国现代小说史,夏氏专著奠定了新的、更完备、更科学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小说史的基础。正因如此,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绝不能闭口不谈夏氏《小说史》。只有将夏著纳入自己的版图,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才真正称得上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5.
散文史书写涉及诸多事项.其核心问题是如何抵达历史本真而又不失生成的主体性.实现散文史书写的历史抵达与主体化生成的有机统一,治史者除了确立合乎历史存在的散文观、散文史观外,还必须处理好若干重要的书写"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对中国近代小说进行了系统调查和重点择采,抉发了大量研究史料。他把近代小说确立为中国小说史的重要发展阶段,并且将辑佚、考证、辨伪等传统学术方法与类型批评、比较法等整合成科学的小说研究理论方法,显示了卓越的史识,为中国近代小说的研究奠定了基本格局和现代范式。  相似文献   

17.
黄仁字先生的名著《万历十五年》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截取了明末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这一历史瞬间,从经济、政治、思想等各个角度,详细分析了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等六个人物的政治和生命历程。探寻这些人物身上产生悲剧的规律。然而,任何事物都难以十全十美,作者在解读历史文献和评价历史人物方面也存在某些疏漏。  相似文献   

18.
一个国家产品的形象,是该国国家形象在经济领域的折射.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从报道总量、报道侧重点、报道态度等维度进行测量,基本勾勒出2007、2008年<华尔街日报>上中国产品的媒介形象.<华尔街日报>对中国产品的刻画以负面居多,善于通过横向扩大辐射面和纵向延伸时间表来表达其隐性的偏见.  相似文献   

19.
在《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诞生之后,通俗小说史是否存在着近200年的空白?中国古代文学何以在明代后期迎来通俗小说的时代?对此,人言言殊,莫衷一是.本文从大众娱乐文化视角,探讨了明清通俗小说大众娱乐文化商品的属性,认为作为小说商品,明代前中期根本不曾存在什么“空白”;而作为小说文本创作,就创作发展史的角度而言,在《水浒传》与《三国演义》之后,的确出现了较长时段的断档.通俗小说时代姗姗来迟,恰与通俗小说作为大众娱乐休闲文化商品消费时代的迟到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20.
《古诗十九首》是曹睿于景初中对曹植文集"撰录"的结果。曹、甄之爱,发生于建安十六年(211)暑期,写于建安十七年七月的《离思赋》,为曹植之思甄之作;《涉江采芙蓉》为曹植于建安十七年十月随父出征孙权时于长江北岸所作,与曹植《离友.其二》为同一主题的不同体裁之作。翌年正月从江边归程中写作的《朔风诗》,再次证明了《涉江采芙蓉》为曹植思甄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