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1世纪以来,以"政治"为主轴搅动着整个世界进入高度不确定性的格局中,"传播"无法以比较自觉的认知和比较稳定的形态发挥作用。其中在"国际传播"主导下,"全球传播"成为一种理论误区,迫切需要重新反思和学术澄明。深究"传播"的本质,"社会性"和"政治性"才是其原始基因。因而,当"民族国家"成为遍布全球的人类政治建制以来,"传播"便被各种政治形态的国家所规制、所统摄,在传播活动中实际发挥主导作用的基本形态就是"国际传播"。在全球化浪潮中崛起的"全球传播"理念和理论,主张"去国界"、"去政治"、"以地球村为边界重建全球传播秩序",只是充满着乌托邦式的幻想,会误导国际传播不能正面应对来源于不同政治体制、意识形态乃至不同政治文明的国家之间信息沟通和交流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面对"国际传播"已然主导人类传播的现实,所谓"全球传播"的理念和理论也该休矣。  相似文献   

2.
戴一菲 《学术研究》2023,(11):170-176
于兴宗建涵碧亭景观,请人绘制成图,刘禹锡据图作《答东阳于令涵碧图诗》,“涵碧”经过了由景到图和由图到景的两次传播。其后,“涵碧”多以景观为物质载体在文人群体中被广泛使用。传播过程中,“涵碧”以其审美视觉特性完成了景—图—诗的准确复制,因刘禹锡的名人效应,生成了特殊的文化意义,建立了为政清明与“涵碧”景观之间的正向联系,并使文人雅趣在历史积淀中不断深入和强化。  相似文献   

3.
《苕溪渔隐丛话》是以文献价值著称的宋代诗话总集,胡仔在书中以扶持“诗道”为己任。前人对其“诗道”之所指尚未及探究。其“诗道”即诗学批评之道,即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唐宋诗人及其诗歌,意在给陷入发展困境的宋代诗学指出向上一路。他主张创新,兼取唐宋,提出“师少陵而友江西”的观点,这些至今仍闪烁着宋代诗学批评的理性光芒!  相似文献   

4.
延安<解放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与实践的奠基作.本文认为其传播特色包括共产主义新闻传播理念的坚持、政治文化精英和人民大众相结合的传播者特色、强大的导引型组织传播模式、极富鼓动性的典型化传播等,并分析了它对现代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鲁迅是在海外最具经久不衰名望的伟大的中国作家之一,其文学作品各种语言的译作早已遍布全世界。但相对于鲁迅的小说翻译传播来说,其诗歌翻译数量还很少,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鲁迅诗歌英译的概况、鲁迅诗歌英译的问题探讨,以及鲁迅诗歌英译的世界传播意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战国《诗》学传播中心的转移与汉四家《诗》的形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汉代四家诗在先秦的师承源流 ,除《毛诗》自谓传自子夏 ,并有谱系流传外 ,其余三家 ,史皆无载。三家不言师承 ,并非数典忘祖 ,实由战国《诗》学传播混乱、师承不明所致。研究者多从传播主体入手 ,设定其为封闭型传播渠道 ,希图理清三家在先秦的师承脉络 ,然终劳而少功 ,他们忽略了战国《诗》传播的全开放性与学术中心的地域性转移对《诗》学观念与流派形成的影响。战国学术中心有四次大转移 ,第一个学术中心形成于三晋之魏的西河 ,其学术以古史为根柢 ,以好古为特色。第二个学术中心转移于齐之稷下 ,其学术以杂学著称 ,而又侈谈阴阳五行。第三个学术中心转移于燕国 ,其特色由中和三晋之古学与齐之阴阳学说而成。第四个学术中心转移于楚之兰陵 ,实即鲁之次室 ,由荀子居兰陵而形成。其学杂帝王之术 ,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四次学术中心的大转移 ,也是《诗》学传播中心的四次大转移 ,直接影响了汉代四家《诗》学的形成 ,成为四家《诗》各自不同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7.
王平 《齐鲁学刊》2005,(6):71-75
在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并刊行之后,“三国戏”主要以小说为改编蓝本,人物与情节都与小说极为接近,特别是通过著名演员的精彩表演,“三国戏”中的人物形象给接受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都对三国故事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三国戏”与小说文本毕竟存在着不少差距,尤其是全书的整体结构与某些细节难以如实表现,因而对《三国演义》的文本传播又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使小说的文本传播与“三国戏”同步发展,是我们应当考虑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左鹏军 《晋阳学刊》2009,(5):118-121
近代著名诗人江湜的诗歌具有重要的“诗史”价值,这主要表现在关心民生疾苦、反映太平天国起义的作品中,也表现在揭露社会问题、反映鸦片贸易、描摹近代上海景象、体验世态炎凉的作品中。江湜的“诗史”之作是构成他诗歌成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近代诗歌特点和成就的一个有力展现。  相似文献   

9.
与魏晋南北朝相比,唐代婚姻观念与婚姻形态均发生了重要变化。士大夫婚姻缔结重进士、重文学才子,就婚妻家、夫随妻居等姻娅群居现象越来越多。这些变化催生出众多姻娅诗群。姻娅诗群形式多样,经常开展文学揄扬、唱酬、宴集等活动,对提升家族文学水平、扩大家族文学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姻娅诗群的横向拓展与纵向延伸,使家族文学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进而对时代诗歌风尚的形成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宋元之际,于济、蔡正孙所编的《唐宋千家联珠诗格》是一部既有集成品格又有鲜明特色的七绝选本.它的宋学背景、内容取向和诗法诉求,既符合日本汉诗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契合日本五山时期的思想及文学潮流.它在五山时期东传日本,具备充分的文化机缘和文学机缘.《联珠诗格》对于五山时期日本七绝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结构上,它提供了多种一唱三叹的句法、字法,为日本诗人逐渐掌握.在内容上,室町七绝涌现出题画诗、托物讽刺诗、人文化咏物诗等新题材,也是其影响所致.它的传播与影响史,能够显现中国文学经典海外传播史中的普遍规律,即:多采取“断片传播”的方式,多遵循“思想先行”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比兴"阐释模式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亲和性的特点,为各种"误读"提供了解诗的方便.将<古诗十九首>视为"臣不得于君"、"士不遇知己"的"政教比兴"是功利性的有效"误读",这也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意识形态占据整体文化语境主流地位的必然结果,<古诗十九首>的经典地位也由此而成就."比兴"的政教化和意识形态化,不仅遮蔽了诗歌文本的复杂性和多义性,而且造成了中国诗学的经学化倾向和经典化的"误读".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三十年代的“作家论”主要收集在的《沫沫集》中。在其“作家论”中,他坚持以艺术为本位,但不否认文学的社会功能;批评方法上,喜欢采用人格化的方法在作家风格和人格上寻找契合点;坚持以艺术形式的美和人性意义的善为“作家论”的审美评价标准;批评风格上,轻逻辑分析而重直觉感悟,追求形象的抒情的随笔化风格。  相似文献   

13.
“水浒戏”与《水浒传》的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浒传》的人物与故事之所以能够家喻户晓,与“水浒戏”的长期盛演不衰密切相关。早在长篇小说《水浒传》成书之前,“水浒戏”已经成为元杂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一些内容后来被小说所采用。《水浒传》成书并陆续刊行之后,根据小说改编的“水浒戏”更为繁荣;反过来,“水浒戏”的演出又进一步促进了小说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4.
从《乐府诗集》看古代诗的传播与音乐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明 《河北学刊》2002,22(5):104-107
本文参稽《乐府诗集》等著作,在总体观照中国古代诗乐合一的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运用现代传播学的观点,上窥先秦,下连宋明,对以乐传诗的过程做了历史的分期;并以两汉到南朝这一时期为重点,论述了乐府诗在传播过程的演变,使用的乐调的性质及前人关于音乐对乐府流布的作用的理论概括;论述了乐府官署发挥的传播机构的职能和作用,以及产生的传播效应,从而寻绎并解释了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诗以音乐为介质进行传播的颇具特色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四书"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原隶属于《礼记》,属于"五经"体系下的内容。随着学术核心话题转变为心性论,唐代学者们对礼学经典的解读也有了新的学术标准和学术旨趣。他们开始从"德""仁""心""性"等心性论方面对《大学》《中庸》两篇进行解读,学术重心开始由重"礼"转向重"性",并最终使它们脱离了礼学体系,成为儒家的心性资源和经典依据,开启了经典研究的新方向和理论构建的新话题,这些都为理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诗》亡”不是《诗三百》的消亡,也不是诗歌创作的消亡,而是因“采诗”制度废止而形成的诗教风尚的消亡.诗具史笔是“《诗》亡”与“《春秋》作”在诗教功能上构成因果关系的逻辑前提,也是对诗的社会功能的高度概括.诗具史笔的诗学价值在于对诗歌社会教化作用的重视,对“诗史”范畴的提出和对“以诗证史”批评方法的建立.其理论缺失在于注重诗教,轻视诗美;以诗为史,诗史混淆;依诗订史,苛责诗艺.诗具史笔最大限度地彰显了诗的社会功能,其诗学价值和理论缺失均在于此.  相似文献   

17.
屈原诗歌具有迥异于《诗三百》及其所属的儒家“温柔敦厚”审美理想的特点。鲁迅评论道:“较之《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故后儒之服膺诗教者,或訾而绌之。”(《鲁迅全集》卷九,第370页)为什么屈原诗歌中会有这种特殊风格呢?这主要因为屈原所属楚国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等,比北方中原地区远为浓厚地保留着原始社会民族的传统,还没有经过礼的教化。“抓住楚国仍然有浓厚的氏族意识这样一个根本特点,这是正确了解屈原美学思想的关键”(见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中论屈原部分…  相似文献   

18.
唐代诗歌中表现妇女“幽怨情结”的诗作很多,从其表现内容的细微差别以及作者的身份来分析,这类诗作大致可分为闺情诗、宫怨诗、弃妇诗三类。诗中妇女哀怨凄婉的眼神后面是熊熊燃烧的爱之火焰,是反抗礼教追求个人幸福的渴求。  相似文献   

19.
裘禾敏 《浙江社会科学》2012,(6):134-138,161
论文主要回顾了国内外《孙子兵法》英译研究概况,试图描绘主要译本在不同时期的传播规律,从历时与共时的维度比较、描摹《孙子兵法》在异质文化的运行轨迹与反拨情况,认为迄今为止因少有学者追踪该典籍英译本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接受与影响,所以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研究的不平衡与中外文化交流“逆差”的局面;论文还就英译本的整合、典籍英译与文化输出等问题对其未来传播研究作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20.
论网络传播对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学传播对于文学活动有重要影响 ,网络传播是文学传播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 ,对于文学的影响也必将是巨大的。与书籍文学相比 ,网络文学将具有以下特点 :文学形式将会更加丰富多彩 ,品类构成将会发生巨大变化 ;文学形态将发生变化 ,形象构建在以语言为主的同时 ,还会采用音、像等手段 ;文学的内容与形式也将发生相应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