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文学教学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美文学课是高校英语专业的传统科目。然而 ,英美文学课的教学活动如何开展 ,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以美国文学课的教学为例 ,说明文学选读或文学史等课程的教学要立足现在 ,联想过去 ,用文论指导 ,以红线贯穿 ,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一英美文学史及作品选读是高等师院英语教育专业本科高年级的选修课。按《大纲》(1984,1990)说明,开设这门课的目的是: 1)通过英美文学简史的教学,使学员初步获得英美文学的基础知识,对各时代最有代表性的作家及其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有个初步的了解。 2)通过对英美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的代表作品片断的教学,使学员对各时期的文艺思  相似文献   

3.
英语专业文学课的教学已经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了解英美文化的重要窗口,同时,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的训练使得改变传统文学课教学中"文学史+选读"的模式成为必需。通过文学课的现实需求和教学实践总结,提出文学教学的一种新思路,即"思想的灌注+完整文学作品赏析"的方法,以此改变传统文学课教学中或是死记硬背文学发生史,而对文学作品和文化整体均缺乏系统理解的局面,尝试文学课教学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英美文学在本科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地位目益衰落。英美文学课并不是要讲授文学史或文学批评理论知识,也不是对于作品生僻字词或疑难句的解答。英美文学课必须尊重其内容的层次性和其内部的文学本质,使英美文学课堂生动有趣,发挥英美文学拓展视野、培养思维能力、陶冶情操、塑造人格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在20世纪80年代的显学地位,已逐渐衰落和边缘化,文学史叙述和作品选读之间形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对于专业和学科建设而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价值定位、文学共性和个性构建的悖论、政治意识形态中的文学构建等认识问题难以回避。在现当代文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还须处理好中学和大学的作品选读差异、选修课和基础专业课的作品选读差异等问题。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的作品选读,既是文学史意义上的选择,也是文学个性的呈现。  相似文献   

6.
自我封闭状态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屡见不鲜的,这种现象在高校的系、科、专业之间表现得尤为突出.人们被一道道无形的高墙所隔离,系科之间、专业之间、教师之间相互独立,交流太少,对教学改革十分不利.此如,就我校中文、外语系而言,两系的许多课程类同,如中文系的外国文学、外国文学批评理论、西方名著欣赏等课程;外语系的英美文学史、英美诗歌、英美文学选读、文学批评等.外语系目前的课型大概分为三类;基础型(如综合英语、基础语法、听说读写译方面的训练等),知识型(如文学批评、文学史、语言学、英美概况等),趣味型(如英美诗歌、小说、戏剧选读、神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南澳大学Magil校区国际研究学院文学课的教学特点及国内英美文学课教学情况,并通过教学实验对国外新的教学思路进行了对比分析.详尽的课程教学大纲、作品阅读与写作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讲授与讨论结合的教学方法、及注重学生平时表现与知识运用能力的评估方式,这些都对我国文学课的教学具有启发作用,实验及分析表明新思路在我国英美文学课教学中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浅析英美文学教学导入文化语境"三源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教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文化语境,只有将文学作品置于文化语境中,才能系统地了解作品的深层意义,就英美文学而言,文化语境“三源泉”,即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圣经》故事和亚瑟王传奇故事,是贯穿整个英美文学的脉络,也是英美文学教学的主要障碍之一。阐明文化语境,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  相似文献   

9.
编写一部合乎中国现代文学60年(1917--1976年)发展实情的文学史,无论对研究或教学都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怎样在既成事实基础上开创新格局,从而加深对文学现象的考察与解释,是大家共同关心的方面。本文仅提出几点看法,用以参加这问题的讨论。一历史踪迹,中国现代文学史史略作为文学的学术建设,编写文学史随文学创作及其它文学实践活动而进行。文学史是对文学现象的总结,也是一类系统知识或学问的样本(即“书籍形式”)。文学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包容着文学创作者(作家)文学样本(作品与文学研究著作)和文学接受者(读者与研究者三要素,这三方面通过极  相似文献   

10.
"致知"是一种最高的学习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20多年前我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任教英美文学课的是来自美国纽约大学的马修·格雷斯教授。第一堂课走进教室,他劈脸就问:“学文学有什么用?”稍等片刻后,他自问自答道:“惟一有用的,是它可以为教文学的提供职业,教出来的学生还可以继续教文学!”当然,他语中不乏讥讽,因为来中国教文学,他已多次被问及外国文学“学了有什么用?”——如果一定要“用”,那就是继续教文学。格雷斯教授话语中带着点愤怒,更带着疑惑。我想,他想表达的意思是,人类知识并不仅限于“应用”一类,为何非以“用”为判断准则不可?  相似文献   

11.
重谈"重写中国文学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上世纪 80年代末 ,有人提出“重写中国文学史”的主张 ,“重写”遂成为中国学界的热点话题。十多年过去了 ,我们看到了许多重写的《中国文学史》 ,从中仍可以看到“重写”中存在的理论盲点 :即主要从政治历史及文学本体的角度思考“重写” ,并没有看到今天文学史最大的问题所在。重写的文学史依然是某种“话语霸权”影响下的产物 ,是“残缺”的文学史。中国文学史应补上“现当代文言文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学”这两个残缺 ,这不仅是文学史写作的需要 ,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需要。我们的目的是要倡导“多元共盛”的观念 ,“多元”才是催生文学繁荣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依托语料库,借助PAD教学模式进行英美文学课教学设计,并通过教学实践检验其可行性与有效性。研究发现,基于语料库与PAD教学模式设计和开展英美文学课教学,可以有效克服传统英美文学课“教”与“学”单向度的输出与分离问题,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思辨能力和文学创意写作能力等多元能力。另一方面,它改进了高校英美文学课授课模式,是深化当前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有益探索和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13.
“重写文学史”是在陈思和、王晓明等人推动下产生,他们对以往的文学史著作提出了个种不同问题。“重写文学史”主要针对以往重要作家作品定论分析质疑与重评。尤其是针对从解放区文学到“十七年文学”重要作家作品的既定结论的重评。从开设的专栏对赵树理、柳青、茅盾等作家作品的重评就能体会到重评“十七年文学”的“拨乱反正”意味,对我们当下的文学史认识以及新的文学史书写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英美文学课是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其设置主要是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和文化素养。然而,英美文学课的现状令人堪忧,传统模式的英美文学教学面临许多难题。但是,把建构主义理论作为指导,将网络多媒体和文学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不仅能较好地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而且能帮助教师实现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文学史上,“寻根文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关节点”,有重要的文学史和思想史的意义。本文以知识社会学的方式,勾勒了1980年代“文化寻根”前后的知识谱系和历史语境,并试图把问题历史化,在“清理”中寻求“寻根”的“自我批判”,在历史反思和批判中,考量“寻根”的历史轮廓和意识形态诉求的复杂性。本文要讨论的重要问题是:在1980年代复杂的历史场域中,“寻根文学”是如何发生的?它的历史出场携带着怎样的问题史?这些问题对当下文学、文化、思想有怎样的启示或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学英美文学教学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英美文学并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其内容。目前英语专业学生英美文学课堂上,多数教师倾向于把自己对文学的理解传授给学生,而不是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表达自己对文学的见解;授课多以教师教授为中心,课堂讨论开展较少,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学生对英美文学的深层理解和接受。要改变这一现状,可以尝试以讨论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应用,逐步引进学生——教师相互交流的体制。  相似文献   

17.
英美文学课是高校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然而,不少学生忽略了英美文学课的重要性,未能正确认识学好这门课程的目的,加之传统教学模式的少许弊端,文学课的教学效果不是非常理想。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体会,试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即重视英美文学课的学习、明确英美文学课的教学目的和改变传统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及其内容,旨在提高英美文学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据问卷调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英美文学公选课的决策是正确的,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建立以讲授法为基本形式,多媒体、电教片和讨论法为辅助形式的教学方法体系,有利于提高英美文学公选课的教学效果;文学社团活动是英美文学教育的第二课堂,是对英美文学教学的有益补充;英美文学课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人文工程中的重要一环,因此,笔者建议:理工科院校开设的公选课英美文学可改为必修课。  相似文献   

19.
作为教材,《中国文学史》编著甚丰,编著者在撰写指导思想上,在其反映的内容、重点和难点的处理上,在作家、作品以及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的评价上,呈现百家争鸣的现状,它给教学者带来了如何选择教材的问题。如何以袁行霈《中国文学史》为本,有选择地参照其他文学史进行教学是本文论及的重点。打破传统“文学史”与“作品选”讲授时间比例,以精讲作品入手,以学生课外阅读为辅,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文学嬗变是值得实践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微课是一种基于某个知识点的、短小的、教学目标明确的教学活动视频.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旧有模式的反转,它们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产物.在英美文学课中,运用微课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前、课中和课后活动相结合,缓解了传统教学中课时不足、缺乏师生互动的问题,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提高了学生对英美文学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和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