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证券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是投资收益率的高低和投资风险的大小。由于证券投资收益受证券市场众多因素的影响,因而可以将其看作随机变量,我们可以利用一定时间内某种证券收益率的数学期望与方差分别来衡量该种证券的获利能力和风险。诺贝尔奖得主Markowitz提出的证券组合优化均值方差模型奠定了现代证券组合理论基础。理论和实践均表明,通过组合投资确实能减少证券投资的风险。一、组合证券投资优化模型设投资者选择了n种证券,其收益率分别为Ri(i—l,2……n)为随机变量,其数学期望与方差分别为r;(i—l,2……n)及a;‘(i—1,2……  相似文献   

2.
基于风险控制的证券投资决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Markowitz证券组合核心理论是在投资决策中选择风险(用方差或标准差描述)最小、期望收益(用均值描述)最大的证券组合,即依据均值-方差模型来构造最优证券投资组合.Markowitz的均值-方差模型给出了投资决策的最基本、最完整的分析框架,是当今投资理论和投资实践的主流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均值—方差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构造组合证券投资的效用函数,采用边际分析法将多目标非线性规划问题化为线性方程组求解,并对资产进行配置,得出了单个证券对证券组合的风险贡献与其超额期望收益占证券组合的总超额期望收益的比例相一致的结论,为风险预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瞬息万变的证券市场上 ,收益总是和风险相伴的 ,因而要想完全避免风险 ,稳操胜券是不可能的。现代证券组合理论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方法 ,当投资者面临无数选择机会时 ,能够用此种方法来确定自己的最优证券组合 ,在一定的收益水平下减少风险 ,或在一定风险水平下提高收益。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 ,分别介绍证券组合理论中的三个重要模型 ,即CAPM、APT、ARCH模型 ,从而揭示证券组合理论的发展沿革  相似文献   

5.
杨世东 《统计教育》2006,(11):21-22
一、Markowitz的均值方差模型1990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Markowitz在1952年发表的经典论文《组合证券选择》奠定了证券组合投资理论的基础,标志着现代证券投资理论的开端,数量化分析方法进入了金融领域。他在这篇文章中提出的均值方差模型,使投资组合理论应用于整个经济学领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金融意识和证券投资意识的日益增强,投资者更加注重规避投资风险。在传统的投资分析中,大都以定性的方法来说明证券组合的收益和风险。本文利用概率论原理对证券投资组合作一探讨,以便投资者从定量的角度对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大小有较深刻的了解。一、证券组合收街与风险的计葬在证券投资中,假定资金12OO元全部投资于证券甲或证券己或证券丙,收益正、负300元的概率分别为:二。”““”””—”—“—”“”“’”“”“‘”“7”且3”则证券甲、或证券乙、或证券丙的收益都是一随机变量,如用xl、x2、23表示,它们的平均收益…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证券投资是一项复杂的金融活动,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Markowitz的证券组合理论为证券投资奠定了现代投资管理的理论基础.马柯维茨指出一个典型的投资者不仅希望"收益高",而且希望"收益尽可能确定".这意味着投资者在寻求"预期收益最大化"的同时追求"收益的不确定性最小",在期初进行决策时必然力求使这两个相互制约的目标达到某种平衡.马柯维茨分别用期望收益率和收益率的方差来衡量投资的预期收益水平和不确定性(风险),建立均值方差模型来阐述如何全盘考虑上述两个目标,从而进行决策.  相似文献   

8.
投资者都希望在同样的风险水平下获得最大的期望回报。马科威茨的证券组合理论对证券组合的风险水平和期望回报给出了定量分析,但由于其实际操作中计算量较大,故多应用夏普的市场模型。实际应用中,一般先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出证券的期望回报和风险水平,再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进行组合证券的选择。夏普的市场模型为:民;一。+pi兄十q,其中:民为证券i在期间t的回报,Rp;为证券组合在期间t的回报,a;为证券i在期间tR。一0时的期望回报,6为证券i的回报相对于证券组合回报变动的测度,q;为期间t时其他影响证券i回报变动的随机误差。一…  相似文献   

9.
Markowitz均值-方差(M-V)模型是至今应用最广的组合投资模型.当然模型仅当证券的随机收益服从正态分布,投资者的效用函数是二次函数时才成立.而大量实证研究表明证券的随机收益是偏态分布,理性投资者的心理是递减的绝对风险厌恶的,因为投资者的财富越多,对风险的抵抗能力越大,二次效用函数不能刻划这种心理.本文利用期望效用函数,对风险厌恶型投资者的最优投资行为进行理论分析,建立了投资组合的风险测度模型,包括绝对风险厌恶程度和相对风险厌恶程度的度量.  相似文献   

10.
胡旭微 《中国统计》2002,(10):36-37
证券投资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较高的投资收益,但是在谋取较高收益同时,必然要承受较大的风险,因为收益与风险始终是成正比的,投资者如何把总收益保持在一定水平上而使总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或者在总风险一定时,获得的总收益最大,这就需要进行有效的证券投资组合。一、证券组合及其效应 一般而言,证券投资者总是设法把资金分散地投在几种证券上,以减少风险。分散、减少风险本身就是谋求稳定的收益水平。投资者购买若干证券就构成一种投资组合。证券组合就是证券的多样化、分散化。既包括确定性收益证券(如债券),又包括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任何机构和个人进行证券投资前,都要计算和预测证券在一定时期的收益,而描述这种收益常用的是预期收益率,同时还要考虑风险的存在.因此,证券的预期收益率和风险是投资分析的重要指标.β值证券组合投资决策模型和均值-方差模型相比具有需要确定的参数少、计算量小、风险选择参数更具合理性的优点,有的文献是在证券组合中不含有无风险资产和允许卖空的条件下研究β值证券组合投资决策模型的;考虑到证券组合中应允许包含无风险资产,而且在现实的证券市场上卖空常常受到限制,提出了允许持有无风险资产的β值证券组合投资决策模型.其实这两种模型都是假定某一投资期内预期收益率和风险均为已知的常数,但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在现实的证券市场中,由于诸多不确定因素,如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国际证券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证券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和风险具有"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贫信息"不确定性,所以在证券投资时,投资者应考虑到这种区别于"随机不确定性"和"认知不确定性"的"贫信息"不确定性.鉴于这种原因,本文考虑预期收益率和风险为贫信息不确定性的允许持有无风险资产的β值证券组合投资灰色决策模型.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在一个弱有效的市场上,投资基金管理者的任务就是实施积极的资产组合管理,不断提高投资绩效。一般来说,他们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在宏观经济因素基础上的市场时机选择,通过合理把握市场时机而获取收益;二是基于微观经济预测的证券选择,这要求基金经理人识别错误定价的证券,并将它们与其他证券(如市场指数证券)有效结合,分散风险,同时获取超额收益。依据均值-方差资产组合理论,这就意味着基金经理人的目标就是要使事前夏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半方差度量投资风险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行为可变,构建了带有风险偏好系数的丰方差房地产投资组合模型.经实例验证,得出结论:该模型能求出更优的投资组合;投资决策取决于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对比,即单位风险的回报才是资产选择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4.
基于CVa R约束的单位风险收益最大投资组合模型及实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以条件风险价值CVaR为约束控制风险,建立了以组合收益率与方差之比的单位风险收益最大的投资组合模型,该模型给出了在决策者可以接受的CVaR风险水平下,单位方差收益最大的投资组合最优选择;针对这个模型给出了一个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实证结果表明了在不同的CvaR风险水平下,投资组合的最优选择不同,符合实际情况,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投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证券投资组合的最大收益、最小风险投资决策问题,提出了一个兼顾收益和风险的效用函数;并建立了基于线性分式规划的投资组合选择模型,给出了该模型的线性分式规划解法。  相似文献   

16.
人们进行一项投资,最直接的动机就是获取收益.但由于投资风险的存在.人们在投资决策时又不得不考虑风险对投资收益的影响。获得高收益必须承担高风险,收益和风险的辨证关系决定了投资决策的目标应该是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在风险和收益这对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矛盾统一体中寻求某种均衡。风险存在的必然性决定了投资的关键不在于如何消除风险,而是如何把风险降低到适当的水平。在众多防范风险的方法中,证券组合投资方式不失为一种降低风险的有效途径,即投资者可以将资金按一定比例分散投资在若干种不同的证券上,以达到分散风险…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均值方差模型是H.M.Markowitz在1952年提出的,设投资者面对n种证券,证券i的收益率为ri,预期收益率为E(ri),风险为=D(ri),假定投资者在证券i上的投资比例为Xi,则:X1+X1+…+xn=1;证券组合:rp=x1r1+x2r2+…+xnrn;证券组合的预期收益率为:E(rp)=x1E(r1)+s2E(r2)+…+xnE(rn);风险为D(rp)=(x1,x2…xn)·V·(x1,x2,…xn)T,其中V为协方差矩阵。Markowitz提出的模型为:1976年,S.A.RoSS和R.Ro11提出了套利定价理论(APT),它假定证券i的收益率ri是由以下因素模型生成:其…  相似文献   

18.
一种新的风险投资组合模型构建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引言  风险投资所进行的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 ,这种投资的特点与一般的证券投资不同 ,从而决定了其投资组合有别于一般基金的投资组合。( 1)风险投资所作的投资往往是开创性的 ,可能并无大量的历史数据可查 ,即便有也可能较少 ,不满足数理统计关于样本容量的要求 ;( 2 )风险投资的投资注重长期资本收益 ,因此其风险不宜只沿袭传统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划分方法 ,其收益与证券市场整体收益的相关性可能并不显著 ;( 3)风险投资的投资收益分布并不一定符合正态分布 ,因此用方差或标准差来度量风险 ,可能并不切合实际 ,也就失去相应…  相似文献   

19.
投资组合是一个复杂系统问题,选择合适的q-分布及其密度表达形式是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首先从含有噪声的线性随机微分方程中推导出q-高斯分布概率密度函数,其表达形式简单,参数对分布的影响非常直观;接着将q-高斯分布应用于投资组合理论的均值-方差模型和均值-VaR模型;最后结合沪市股票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在q-高斯分布假设下的实际收益均大于其在高斯分布假设下的实际收益。  相似文献   

20.
岳伟  贺兴时  刘宣会 《统计与决策》2007,10(16):125-127
本文利用区间数来描述证券的期望受益率,用三角模糊数来描述证券的风险损失率。从而对证券组合投资问题建立了一种模糊线性规划模型并具体给出了模型的求解方法。最后,利用国内证券市场的真实数据对模型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