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明清之际的汉文伊斯兰译著运动中,面对中国伊斯兰教发展的衰微状况,“变通”成为译著家们的共同呼声,马注继承王岱舆的“权变”思想,强调因地、因时制宜,既吸收中国本土文化中有利于伊斯兰教发展因素,同时也要保持伊斯兰教的信仰宗旨和基本精神.马注的民族宗教观是明清之际伊斯兰教在中国实现本土化过程中的理性抉择.  相似文献   

2.
回归思想是伊斯兰教哲学在中国演变的一条明确的线索,明末清初伊斯兰教汉文译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围绕此说展开的。汉文诠释者时该思想的不同理解与分析,体现出伊斯兰教哲学中国化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3.
马注是中国明清时期国四大汉文伊斯兰译著家之一,其伊斯兰思想的来源是多元的。本文认为,由于中国伊斯兰教的正统伊斯兰教传统以及经堂教育在兴起过程中与苏非主义的密切结合.伊斯兰正统与苏非主义构成了马注伊斯兰思想的重要信仰基础。  相似文献   

4.
明末著名伊斯兰教汉文译著家王岱舆在《正教真诠》中批评了当时一些教内人的汉文伊斯兰教著述,提到了《证主默解》一书,并引述、批驳了其中的部分言辞。现代的研究者大多认为《证主默解》一书已佚,但通过对《正教真诠》中引述的话和现存明末汉文伊斯兰教著述的比较,可以发现王岱舆所批评的《证主默解》即另一位著名伊斯兰教经师张中所撰的《克里默解》。从而,我们可以看到明末江南地区伊斯兰教汉文译著运动兴起时穆斯林学者之间的分歧和论争,而纷争在很大程度上与穆斯林学者对待汉文化的不同态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回归思想是伊斯兰教哲学在中国演变的一条明确的线索,明末清初伊斯兰教汉文译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围绕此说展开的。按时间顺序叙述诠释者对该思想的不同理解与分析,以此阐述伊斯兰教哲学中国化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6.
明末清初,随着“以儒诠经”的回族伊斯兰文化传统的形成,大量伊斯兰汉文译著不断涌现,典籍之刊印蔚然成风。金陵肇其端,云南绍其后,而尤以云南回族学者译著最丰,且印工、品类、质量均后来居上,独树一帜,影响至巨。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变化,新思想的传入,知识水平的提升等因素,民国穆斯林学人发现了明清伊斯兰教汉文译著中存在的不足或缺陷,这为他们继续著书立说提供了思想基础和舆论支持。为此,他们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对伊斯兰教做出新的阐释和译介,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汉语伊斯兰教文献,从一个层面推动了民国伊斯兰教汉文译著的兴起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试论明清时期回族文化特质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文化是由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而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化体系。始于明清时期的经堂教育、汉文译著活动以及门宦的兴起,使回族伊斯兰文化特征得以保持,并对回族日后的演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中国穆斯林知识分子的汉文译著运动对中国伊斯兰教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清代汉文伊斯兰教典籍刊刻者和刊刻情况进行梳理后发现,清代汉文伊斯兰教典籍刻印主要以四川、江苏、云南和广东等地为中心,其他地区亦有零散刊印;主持刊印者多为教内人士,亦有商人和武职人员等。  相似文献   

10.
汉文译著对回族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过不可估量的影响。回族学者的汉文译著促使儒家学说、程朱理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同伊斯兰文化的有机结合 ,为形成中国风格的伊斯兰文化和伊斯兰哲学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