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对研究对象进行文本细读为研究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探讨陆忆敏诗歌。其在古典与现代之间做出有效综合,并在借鉴革新和继承改良中为其注入了自己的声音。陆忆敏对普拉斯的成功改造,源于一种中国式的诗歌志趣,他们无意于展现自我,总是在情景中容纳诗人的感受或形象,而且日常生活和周遭的事物是她最为关注的内容。传统与个人能力的关系也是理解陆忆敏诗歌的一个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译诗还是论诗,王佐良均表现出一种奇妙的现代敏感与语言才能,他并非一个纯粹的追究义理、考究辞章的学者。事实上,王佐良的语言才能与现代敏感正来自其诗人特性,通现西南联大校园诗歌实践,审察现代诗在20世纪40年代所面临的转型,就不能不注意到:在联大校园诗歌对于新的抒情道路的探寻中,王佐良的现代诗写作具有一种不同于他人的抒情风姿,他以“迷人的抒情”与“泥土的根”的交融展现了别一种抒情形态。  相似文献   

3.
相对于中国古代汉语诗歌抒情风格的含蓄,维吾尔诗歌抒情风格的热烈与生动是其显著特色。究其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传统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自然本色和外来亲缘文化(阿拉伯—波斯抒情文学)的影响是两大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语体就是语言的功能变体.诗歌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出现最早,成就最大,以其突出的地位主宰着文坛,并产生广泛的影响,其中以抒情诗为主.因此,诗歌具有抒情语体的一切特点抒情言志,采用抒情语调,讲求平仄,节奏和押韵,形成节律化的语言.  相似文献   

5.
白红雪的诗歌充满无限可能的悖论空间和强烈的尴尬与反讽意识。这种强烈的悖论性紧张、矛盾修辞和尴尬抒情,源于他提前用理想情怀的冲动领受了一个时代难以想见 的寒冷,并以一束义无反顾穿越寒冷的光芒的姿态在诗歌的世界中探寻。其诗歌中存在着大量的悖论性修辞的话语方式,同时呈现了个人生活体验、想象方式、生存方式的某种尴 尬、冲突。诗人要表达真理只能用悖论的语言,作为一个真正的与语言、想象、经验、现实、历史不断发生摩擦的诗人,白红雪的充斥着悖论修辞与尴尬抒情的诗歌彰显出了悖论 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6.
艾米莉·狄金森在用词、语法、标点等方面的试验性创新,引发了人们对她的诗歌的语言学和文体学研究。她的死亡诗歌中的时态运用,不是单纯使用抒情时态(一般现在时),而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在各种时态中游走,构成不同时态的交响乐,进而形成诗人以弘扬时间和生命、抗拒死亡和永恒为特征的时间观。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叶赛宁和马雅可夫斯基代表了苏联诗歌的两大传统,那么臧克家与艾青则代表了中国新诗的两种走向。在艺术渊源上,臧克家受中国传统影响颇深,融入了古典诗词的意境与技艺;艾青受外国文艺影响明显,易于摆脱传统的羁绊。在美学特征上,臧克家反对诗歌语言的散文化,艾青则提倡散文化;臧克家追求诗歌意象的典雅,艾青则从西方现代派诗歌中汲取养分;在题材的选择上,两位诗人既有共同之处,又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在诗歌的创作中,色彩能触发诗人的联想和想象,因而诗人为色彩赋予了特定的内涵。本文着重从色彩的写景、抒情、显旨寓意、折射人生等功能来探讨色彩在诗歌中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9.
论诗歌写作     
青年学生喜欢诗歌是因为“诗言志,歌抒情”,诗歌是以抒情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诗人的愿望和理想的。而人们都有很多感情需要抒发,这感情包括正义的、庄严的、愤怒的、悲伤的、温柔的等等,这种情感的抒发就涉及到诗歌的写作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诗歌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押韵,而且大都是隔句押韵,每押一次韵便意味着一个独立内容的获得。但在具有比兴传统的远古时代,纯粹的比兴诗句往往不能完整地说明一件事或抒一种情,而是必须配以下文的“所咏之辞”。因而在一般情况下,只有以四个诗句,即两个韵脚,才能构成一个独立的结构单位,并在诗歌的整体背景上被凸现出来。这种以前两句起兴,后两句抒情或叙事的作法,正是民间歌手惯用的模式,影响到诗歌,便是以四个诗句为一个独立的结构单位的形成。这种现象的成因是原始思维对语言的巨大影响以及原始初民在生活中缺乏秩序和稳定而要寻求整洁与对称的心理定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田思是一位在马来西亚坚持用汉语写作的重要华人诗人。在他的诗歌中,音乐性既是艺术形式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表达的重要载体,是他诗歌的突出特点之一。其诗歌的音乐性表现出两种基本特征:一是中国古诗词音韵特征;二是口头语言和民间音乐特征。田思运用诗歌的音乐形式艺术性地反映了他作为诗人的风骨与情怀及其与中国文化的亲缘关系,体现了马来西亚华族社区与中华文化传统的渊源,同时突显了马华族群的本土性,从而体现出田思作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风骨和气质的马华诗人的文化立场。田思在这一文化立场基础上进行着自己的本土书写实践。  相似文献   

12.
以法籍华人学者、诗人、作家程抱一的法语诗歌为例,分析了跨文化交流中的语言融合艺术。分析-/&为:程抱一在深入了解法语的基础上,辨识出汉语与法语间差别及其契合,从而创造出适合自己的诗歌语言形式,实现了跨文化交流中的语言认同;从文字表意特征、韵律特征和构词特征3个方面可以看出汉语对程抱一法语诗歌创作的影响,其作品既渗透了中国文化精神,也充满了对法国文学的热爱,这是他自觉地将两种文学传统和艺术理念进行创造性的对话和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抒情:主观与客观千华谈到抒情的文学作品,我们指的主要是诗。而诗人的形象在我们的阅读经验中远比小说家或戏剧家鲜明。因此,读诗就是读者的主观与诗人的主观的相遇。这种对诗的主观性的看法是一种历史地形成的阅读习惯,是浪漫主义传统留给我们的重要遗产。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4.
作为诗人的孙担担,在其诗歌创作中并没有完成诗歌的过渡抒情、表白和喧嚣,而始终以一种冷静的姿态审视个体的生活日常以及日常的细微之处,捕捉属于个性化的独特感受,并虔诚地秉持着属于个体经验的诗歌创作理念和诗歌理想,并立足于在"去我化"和"去抒情化"中进行现代汉语诗歌的创作,进而形成了其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5.
网络化时代的今天,在诗歌民刊网络化与诗人创作网络化之外,海峡两岸另有一些诗人以"多媒体诗歌"这一新颖的形式,力求突破传统的诗歌创作,并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诗人毛翰先生的多媒体诗歌实验在网络时代"多媒体新诗"创作潮流中颇有创新之处,这种多媒体诗歌实验,展现了网络时代中国诗歌发展的广阔空间与乐观前景,既有引领新潮的前沿性探索,又传承了中国传统诗歌与音乐、书画紧密结合的传统。  相似文献   

16.
苏格拉底把诗歌划分为属人的诗歌和属神的诗歌两类:第一类型诗歌是通过技巧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再模仿,由于这类诗歌是技艺型的诗歌,诗人被划分到第六等级之中;第二类型诗歌则是凭神附的诗歌,诗人凭借着神的临幸创作出优秀的诗篇,这种诗歌是诗人在看到理式世界后浑然忘我创作出来的,相比于第一种类型的诗歌它显然具有优越性,诗人被划分到第一等人中。与哲人的迷狂不同,哲人的迷狂是他人看起来的迷狂而自己的清醒。苏格拉底这种对诗歌的划分,不仅符合了哲学的特性——在讨论之前首先要对某一事物进行定义分类,而且为以后对诗歌的逐次批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宁明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独特的诗人。他的诗歌得到评论家和普通读者的广泛赞誉。宁明的诗集《态度》集中凸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人用飞翔的灵魂俯瞰世间万物,在冷静、严谨、深邃的心灵中展现丰富的情感,用诗歌的智慧和禅趣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  相似文献   

18.
元代特殊社会形态下,游牧文化与中原传统农耕文化在冲击和融合中形成二元消长之态势,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诗歌,诗人群体成分复杂,诗歌内容异彩纷呈,诗歌重实用功能,两种文化的交融碰撞给传统诗歌注入了新的质素而具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9.
当代诗的成长历程,可以说是拒绝"传统"的历程。"外国"、"西方"已经对当代诗人的文化记忆产生了不可抵挡的强烈暗示。这种暗示已经超出了写作本身,而成为当代文化中的一个核心部分。它已经成为我们民族诗歌的一种"传统",像血一样,与当代诗歌化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20.
罗伯特·弗洛斯特是一个单纯写农事的诗人,还是一个通过写农事表达其它寓意的诗人?他用暗喻和提喻遮掩了他诗歌语言后面的真实含义。在探讨他诗歌的真实含义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掘其独特的诗歌创作思想和他的诗歌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