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市能源需求系统具有非线性、历史数据较少而影响因素众多等复杂特征, 而支持向量机模型在解决小样本、非线性及高维模式识别问题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为此, 引入支持向量机模型对北京市1978-2010年能源需求进行建模, 并据此对2012-2020年能源需求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模型能有效拟合北京市能源需求系统的复杂变化趋势, 比其他传统方法有更高的预测精度。研究发现, 2012-2020年北京市能源需求量逐年增加, 年均增速2.75%;另外, 北京市能源需求的增速在“十三五”期间会比“十二五”期间略有趋缓。  相似文献   

2.
基于TIMES模型的客运交通低碳化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低碳城市环境下居民的客运交通出行, 以综合能源优化模型——TIMES(The Integrated MARKAL-EFOM System)模型为分析工具, 构建客运交通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出行成本、出行选择行为、碳减排目标等的影响, 同时以北京市为例, 设计基准情景和3个参考情景并对不同情景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显示:当减少出行时间投资成本非常高时, 居民很大程度上通过小汽车来满足居民出行需求。在CO2排放限制情景下, 小汽车出行需求不断下降, 道路公交和轨道交通出行需求稳步上升。基于上述结果得出北京市客运交通低碳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即调控出行需求结构;优化交通出行结构;调整交通能源结构;完善交通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3.
北京远期能源需求与大气环境目标及近期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京市为实现本世纪前半叶建成世界一流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目标及实施能源结构调整规划 ,需要研究远期能源需求和大气环境目标。文章根据北京市的发展战略和规划 ,并与国际上的发展进行比较 ,测算了届时的能源需求 ,探讨了应达到的大气环境目标 ,分析了达到未来大气环境目标的不同进程对能源系统成本的影响。建议在保证大气环境质量整体效果情况下 ,采用渐近进程减少能源引起的大气污染 ,以降低能源系统成本 ;并在考虑远期能源与大气环境要求下 ,分析了近期发展热电联产和煤炭利用对策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北京市现阶段能源生产、消费状况进行分析,并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北京市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增长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最后对北京市未来的能源需求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终端能源消费与 GDP 及大气环境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市终端能源消费与GDP和大气环境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北京市能源消费终端对GDP、能源消费和大气污染的贡献程度,结果显示:北京市商业部门能源消费量与能源消费总量的关联度最大;交通运输部门能源消费量与GDP关联度最大;工业部门能源消费量与大气环境的关联度最大。为引导北京市经济、能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应控制商业部门的能源消费量和污染物排放;优化交通运输布局;推动从传统建筑到绿色建筑的转型;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6.
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选择。从能源需求角度出发,分析了福建省当前能源消耗基本特点,主要体现为能源消费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仍然较高、能源消费构成较为单一等;在此基础上,基于能耗角度,从宏观层面探索福建省低碳经济发展路径,提出了开发新能源,发展低碳城市、走绿色、无公害农业低碳发展之路,建设低碳农村、推行低碳旅游等方案,为促进福建省低碳经济建设进程提供政策指导。  相似文献   

7.
公交换乘枢纽协调管理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交换乘枢纽是城市客运交通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客运交通整体化的关键。为保证换乘枢纽的协调运行,必须保证三个方面的协调管理:规划协调(枢纽选址与城市布局和城市土地利用的协调),运行协调(单个及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环境协调(枢纽规模、等级与噪声、大气污染的协调等)。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需求压力日益增加。另一方面,能源效率低是我国由粗放加工型经济向高效集约型经济转变过程中的一个瓶颈。如何提高我国能源产业效率已成为能源研究领域学者关注的焦点。文章在分析和归纳DEA模型在能源效率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对DEA模型在能源效率评价领域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基于协整检验的中国能源需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协整理论构建了中国能源需求的长期均衡模型,发现在1978~2008年期间,能源需求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城镇化以及能源价格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能源需求与经济增长存在格兰杰(Granger)双向因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能源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于温室气体控制是否应纳入《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调整范畴,一直都有争议。不应将温室气体控制纳入《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调整范畴,这不仅是由于温室气体不属于大气污染物,也是由我国现阶段所处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决定的。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于能源生产等“上游活动”和公众生活消费等“下游活动”。我们应对其进行上堵下疏:一方面力促清洁生产,另一方面倡导低碳生活,将市场机制与行政手段结合起来,多管齐下共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没有必要将温室气体控制纳入《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调整范畴。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1.
在“双碳”目标下,提升能源生态效率对于实现碳减排和促进我国经济绿色发展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出各城市2009—2019年的能源生态效率均值,构建地理、经济和综合3种空间权重矩阵,利用莫兰指数和空间计量模型,探究能源生态效率和碳排放的空间分异特征与影响作用关系,并对影响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旨在为长江经济带低碳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从时序上看,长江经济带各城市整体能源生态效率均值呈波动上升趋势;从空间上看,长江经济带各城市能源生态效率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在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城市碳排放总量呈缓慢增长趋势,碳排放强度呈逐年下降趋势,各城市碳排放量存在着显著的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特征,高-高集聚特征主要集中在下游城市群,低-低集聚特征主要集中在上游城市群。能源生态效率和城市规模水平与碳排放量显著负相关,产业结构系数、工业集聚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度等几个因素与碳排放量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道路客运交通碳排放研究及其情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北京市道路客运交通碳排放进行测算,发现2005-2010年间北京市客运交通碳排放增长迅速,而2011年相对于2010年略有下降。出行比例的下降以及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的上升则对北京市道路客运交通碳排放的增加具有抑制作用。当日均出行量为4 050万人次时,交通出行方式结构的改善可以为2015年北京市客运交通节省302.46万吨碳排放;而当日均出行量为4 425万人次时,则可以节省330.47万吨碳排放。  相似文献   

13.
从技术异质性视角出发,构建基于自然处置与管理处置策略的区间交叉效率模型。在实证部分,利用区间交叉效率模型对2016—2020年我国整体及群组能源环境效率进行评价,并分析不同处置策略下的效率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能源环境效率在自然处置下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区域特征,效率呈东、中、西部依次递减。东、中、西部地区在不同处置策略下的效率呈现较大不同,东部地区适合采取自然处置策略,中西部地区适合采取管理处置策略。中国整体及中部地区能源环境效率呈稳定波动趋势;东部地区在自然处置下效率呈略微下降趋势,在管理处置下趋势变化规律不明显;西部地区在自然处置下效率呈先升后降趋势,在管理处置下呈先降后升趋势。为提高我国能源环境效率以及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应优化产业规模,减少能源消耗;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加强地区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整体技术水平;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进清洁能源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4.
依据河南省2000—2014年能源消费总量、GDP和工业废气排放量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河南省能源-经济-环境的VAR模型,基于此,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对河南省能源、经济和环境三者的动态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三者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动态发展关系及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河南省环境污染对能源消费具有负向影响作用,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能源消费及经济增长加剧了环境污染;能源消费、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短期内的主要贡献因子均为能源消费。最后为促进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从产业结构升级、环境污染防控、大气污染防控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给予一些政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项关于能源效率的成本一收益计划可能使能源需求增长减少一半,同时能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并产生具有吸引力的投资回报。  相似文献   

16.
区域发展中的能源-经济-环境复杂系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能源、经济和环境问题紧密地耦合在一起是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分析了区域能源-经济-环境复杂系统自组织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该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子系统之间和子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内部协调发展机制等。以某市为例,建立了“工业用煤-环境-经济”系统演化模型,且在政府重视程度为1.6的条件下,得到环境综合指数和区域经济协调度最高以及工业总产值较大的结论,并在此条件下,预测未来年度指标值。  相似文献   

17.
城市作为社会生产力高度集聚的一种空间组合形态,是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集中区。我国各个城市在能源利用、经济产出和污染物排放等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导致不同城市形成了异质性生产技术。为了改进传统前沿分析方法在异质性生产技术下测度能源效率,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异质性环境生产技术的城市能源效率测度框架。具体而言,首先从多维度刻画生产技术的异质性,并据此将城市进行聚类分组;随后结合环境生产技术与共同前沿思想,构建了异质性环境生产技术的城市能源效率测度模型;最后,在组前沿和共同前沿两种情景下对我国87个城市的能源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同时,通过分解能源无效率,从管理无效率和技术无效率两方面探究了不同群组城市能源无效率成因。  相似文献   

18.
准确识别中国大气污染的影响因素,可以为中国大气污染治理政策的合理制定和有效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12—2015年我国11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大气污染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表明:城市大气污染在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上分别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动态效应;大气污染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验证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以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衡量的产业结构和不断增长的人口密度显著加剧城市大气污染,技术进步和城市绿化有利于改善城市大气污染,而城市环境治理投入对大气污染的改善作用并不显著。依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改善城市大气污染的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十三五”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与节能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巨量的能源消费已严重制约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中国提出了2020年能源消费及煤炭消费总量的双控目标."十三五"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作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的趋势难以改变.通过测算,在实现既定经济发展目标的情况下,2020年能源缺口将达到6.6亿吨标煤以上.落实"十三五"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需要从源头入手,狠抓节能不动摇.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住宅能源消费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我国城市住宅能源消费情况的定量研究发现, 自1995-2010年, 我国城市住宅的能源消费量从1 936.72PJ上升至3 742.68PJ;能源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固体能源比重逐年降低, 从45.6%下降到9.8%, 电力和气体能源比重快速上升, 其中电力由10.7%上升到28.7%, 气体能源由3.9%上升到23.5%。构建城市住宅能源消费结构的数值分析模型, 对我国城市住宅能源消费结构及能源消费效率进行了研究, 在1995-2010年间, 我国城市住宅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1995年的能源消费结构中, 厨房·热水占66%, 采暖占26%, 制冷占1%, 照明占2%, 家用电器占6%;2010年的能源消费结构中, 厨房·热水占56%, 采暖占25%, 制冷占6%, 照明占3%, 家用电器占10%。1995-2010年, 我国城市住宅有效能源消费量大幅增长, 从878.64 PJ增至2 445.19 PJ, 住宅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明显, 从45%上升至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