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香港剧坛"创作力最旺盛,艺术实验最具力度,本土文化感觉最强"的剧作家,潘惠森独特的戏剧创造,就是他从创作伊始就执着追求"真正透过创作去表达个人内心深处的感觉"。其剧作擅长设置特定的戏剧情境,描写不同人物在此情境中的行为态度、精神思想及其相互关系,表达作者对于社会人生的某种意念,既是写实的也是超现实的,既是日常的也是诗意的,体现出作者独特的创作个性和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2.
艺术空白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学命题。如画论“无画处皆成妙境”“画在有笔墨处,画之妙在无笔墨处”;书论“墨到为实,飞白为虚”“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不仅绘画、书法讲究空白之美,其它艺术如文学、戏剧、音乐等也都如此。艺术空白,显示了中国艺术,特别是古典艺术的独特  相似文献   

3.
藏剧概述     
藏剧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具有独特风格的地方戏剧之一。它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浓厚的地方色彩,它和全国的戏曲艺术一样,不论是戏剧文学,还是演出形式,既有着共同的艺术特征,又有它自己独特的民族特点,它不仅是藏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而且也是祖国文艺百花园中一朵古朴的高原奇葩。藏剧极大地丰富了西藏的民族文化,在祖国琳琅满目的戏剧艺术中独树一帜,显示了藏族文化特有的光辉,它在我国的民族文化史上,在我国戏剧史,其地位是不可低估的,早为我国文化界和戏剧界承认和重视,夏衍同志曾高度地评价了藏剧的独特艺术,赞誉他是“雪山上的红牡丹”。藏剧渊源流长,艺术形式比较完整,为了更好地继承、发展和研究藏剧,为了比较系统地了解藏剧,本文仅对藏剧进行初步的概述。  相似文献   

4.
在谈及艺术内容和艺术形式的辩证关系时,现在的理论界谁都不会否认艺术形式的相对独立性,然而这种相对独立性表现在艺术形式美的魅力方面却没引起认真探讨。那么艺术形式是什么呢?首先在这个问题上目前就存在着几种不同看法。一种看法认为艺术形式指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形式,如音乐、美术、文学、电影、戏剧等等;再一种看法认为艺术形式是指构成形象的感性材料、组合规律及其技巧等。我们所说的艺术形式美是基于后一种看法讲的。第一种看法涉及到文艺样式,而不同文艺样式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存在所谓美不美的问题;第二种看法,能从形式美的独立价值看到它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话剧创生期两次“裂变”和“引进”同时进行并得以成功,宣告了中国现代戏剧文化的形成。“引进”的是外来的艺术形式和某些思想,“裂变”是传统戏剧文化内容之转换。独特艺术个性形成的障碍是传统的意念化、类型化、程式化。创生期话剧的两大不同风格流派是两大不同观众群体使然。  相似文献   

6.
<正> 人物形象塑造问题,是戏剧创作的中心问题。四年来,我们的戏剧创作最突出的成就和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塑造了一系列各种各样、活生生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塑造了众多的富有时代光彩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给我国戏剧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异彩。这些人物形象无论是从多样性上,还是从真实性和典型性上;无论是从反映生活的广度上,还是从艺术的创新上,在我国当代甚至现代的戏剧史上,都有新的突破,表现了新时期我国戏剧文学发展的水平。认真研究这一时期戏剧文学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成功与不足,特别是着重探讨一下如何塑造众多的个性鲜明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典型形象,这对于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戏剧创作的质量,我认为是极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邱秉泽 《云梦学刊》2003,24(1):69-71
混合风格是文学作品实际存在但却被长期忽视的一种十分普遍的文学现象,是一条艺术规律,是一种体现作家创作个性的艺术风格,是作家成熟、作品成功的重要标志,有着独特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有人认为,宣传工作不过是传达方针、政策、传播社会信息,按照上边的指令说说写写,起一种“传声筒”的作用,没有什么科学、更没有什么艺术可言。这种见解显然是片面的、站不住脚的。党的宣传工作,既是一门鲜明的政治性、深刻的理论性和生动的实践性相统一的科学,也是一种时代的艺术。宣传艺术,就是指实施宣传活动的方法和技巧,主要包括宣传活动的组织艺术、宣传工具的运用艺术、宣传形式的创造艺术等。宣传工作之所以是一种艺术,是因为它不仅与文学、电影、戏剧等许多门类的艺术有相通之处,而且还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一定的艺术规律,宣传艺术的水平高低,直  相似文献   

9.
文学风格,除了指作品的风格、作家的风格外,也指流派、阶级、民族、时代的风格等。然而,不论用于任何范围,文学风格的基础,总还是作家作品的风格。因为上述风格,是通过作家作品的风格表现出来的。所以,研究文学的风格,也应当从作家作品入手。一作家风格,是指作家在作品中表现出独特的、稳定的创作个性,也是贯串在其全部创作中共同的、反复出现的艺术特征。它体现着作家的立场、世界观、特殊的生活经  相似文献   

10.
<正>在英国文学史上,很少有象戴·赫·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1930)这样多才多艺、富于激情的作家。他在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文学批评和文学翻译等方面都有所探索,作品多达40卷,可谓著作等身。他的主要成就是小说创作,共有10部长篇,7部中篇,60多个短篇。 在讨论劳伦斯及其创作时,总有这样一种观点:“他主要在内容上,而不是艺术上,被看作现代派的。”其实,任何一种真正的艺术,它的内容和形式都应该是统一的。既然劳伦斯的小说在内容上是现代派的,那么其艺术形式也必然与之相适应。事实上,劳伦斯在他的小说创作中汲取了欧洲文学的优秀传统,熔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和象征主义于一炉,创造了具有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现代主义小说。本文拟就劳伦斯小说艺术技巧的几个方面初试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 魏巍同志的长篇小说《东方》,为我们创造出了数以十计的深刻动人的艺术形象,其中特别是对主人公郭祥这个崭新的文学典型的成功塑造,在艺术上和美学上都具有相当丰富的意义,是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分析和研究的。一鲜明独特的个性郭祥之所以成为一个崭新的文学典型,在艺术上取得了如此的成功,首先是因为他具有与别的文学典型不同的鲜明独特的个性。  相似文献   

12.
戏剧艺术和电影艺术同为综合艺术 ,它们具有许多共同的审美特征 ,但戏剧艺术是古老的传统艺术 ,历史悠久 ,电影艺术则是最年轻的艺术 ,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 ,它们又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规律、美学特点和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13.
戏剧艺术的“生命气息”──论曹禺早期剧作的艺术氛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戏剧氛围,是戏剧艺术的审美形式范畴,它包含着戏剧文学,舞台环境,戏剧情景与观众审美心理等多重戏剧因素。曹百戏剧的魔力,是与曹高戏剧艺术的独特氛围分不开的,对曹禹戏剧氛围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剧作家的审美追求。也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透视剧作家对现代戏剧的民族化与现代化交融的探索。同时,也可启示我们从戏剧舞台环境、戏剧表演戏剧交流过程中观众的审美心理等方面人手,把曾高戏剧研究引向深入。田本相先生在《曹吕传》中说:“我以为,自他写《雷雨》以来,他的《日出*原野》都一直追求戏剧的神韵,味道,或者说…  相似文献   

14.
俄国形式主义者用“陌生化”理论总结了文学艺术发展的规律:面对一种文学史上新的艺术形式,接受者首先会因为其形式“陌生”而加以欣赏玩味;随后,该种艺术形式又会因为逐渐被熟悉而变得平庸习常,缺乏美感。在对美感的渴望中,一种更新的艺术形式又出现了。这样周而复始,艺术遵循着“陌生—熟悉—陌生”的形式规律推进。从现象描述来说,“陌生化”理论的概括是与西方文学发展相适应的。我们知道,公元前四世纪亚里土多德在《诗学》中曾指出,史诗、戏剧和抒情诗这三种摹仿的艺术存在三点差别,即摹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摹仿的对象不同,…  相似文献   

15.
牟媛 《天府新论》2004,(Z2):268-269
戏剧艺术和电影艺术同为综合艺术,它们具有许多共同的审美特征,但戏剧艺术是古老的传统艺术,历史悠久,电影艺术则是最年轻的艺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它们又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规律、美学特点和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16.
曹禺的戏剧创作从一开始就力图体现出与一般剧本迥然不同的展开方式和叙述方式,这种展开方式和叙述方式与其说是戏剧的不如说是小说的。曹禺是用小说叙述的方式来建构其独特的戏剧体格,戏剧之“体”与表现之“式”的错落参差,是曹禺戏剧的艺术特色和风格个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他的剧作长久地保持现代性魅力的奥秘之所在。曹禺耽溺于刻画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揭示复式的主题,自身主体意识在人物刻画中时显突破欲望,剧情交待常用第三人称策略。这种小说方式的展开使得曹禺戏剧走上了符合现代艺术规律的路径,同时也是他在新中国历史条件下总是进入不了状态的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17.
美的生成因素不能不论及生殖崇拜。生殖崇拜是人的生命的一种驱动力,也是美的生命的一种驱动力。生殖崇拜和中国文学美学之间在意识形式上存在着深刻的联系。生殖崇拜的审美象征生殖崇拜是通过象征形式被赋予为文化涵义的。当然,在原始艺术中如岩画,有内蒙阴山岩画,新疆呼图壁县发现的生殖崇拜岩画对男女交媾的赤裸裸的描绘;如雕塑,辽宁红山  相似文献   

18.
<正> 注重主观内在情感的表现,是郭沫若的艺术个性。在他的史剧创作中,情感因素居于十分突出的地位。它既影响着创作过程,又影响着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成为郭沫若史剧细胞中的“原形质”。突出情感因素,使郭沫若的历史剧具有独特的抒情风格。这风格除众所周知的,表现为语言的抒情风格外,还极其鲜明地体现在戏剧人物和戏剧结构上。作者在人物性格描写中,总是注意从智、情、意三方面挖掘人物的性格内容,但对情感内容的挖掘与表现更为注重,也最成功。因此,史剧中性格突出的人物,都是情感化的人物。他们具有浓重的感情气质,情感特别丰富,而且在表现方式上也不同于常  相似文献   

19.
试比较《百年孤独》与《白鹿原》的文化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比较《百年孤独》与《白鹿原》的文化态度李迎丰《百年孤独》作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经典文本,一般认为,它是将拉美本土的文化精神与西方现代的文学形式融为一体之后的新创造,表现出独特的艺术个性与民族风格,是吸收和改造异域文化以发展自身的一个成功的范...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言语交际策略,语用模糊常被文学大师们用于文学作品中.语用模糊在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个性、折射文化规约、推进故事情节、揭示人物心理有着独特的艺术功效.解读文学作品中的语用模糊,有助于读者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