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后现代视野中的"世界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比较文学界经常把"世界文学"作为学科概念使用,甚至把它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目标。但是,"世界文学"的概念并不被法国学派所推重。"世界文学"在比较文学中地位的提升得益于美国学派的崛起,因为美国学派倡导的"文学性"、"总体文学"、"共同诗学"研究与"世界文学"有内在的共通性。但是,歌德只是把"世界文学"作为达到民族和睦的一个手段,马克思的"世界文学"则指范围更大的文化产品。在后现代理论的观照下,美国学派的学科理念包含了本质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因素。因此,比较文学研究应从共通性转向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学科的发展离不开教学与教材建设.比较文学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学与教材体系,既有赖于本土学者的努力,也需要借鉴"他山之玉".何云波首先提出了他心目中理想的研究生教材的构想:学术性、对话性、未完成性;张跃军介绍了美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现状;张旭的文章涉及香港比较文学学科建制、课程设计、教学动态、存在的问题等;钟友循则从整个教育的某些根本问题入手,提出了研究生教育及比较文学教学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通过追溯比较文学的发展历史,梳理不同时代学者对"世界文学"的不同解读,可使人们可以更加清楚比较文学的蜕变与发展;深层次地了解"世界文学"的模糊性,可以更加明白比较文学的未来以及它可能带有的"局限性".总之,正是通过对"自我"与"他者"之关系的思考,人们确立了"世界文学"作为比较文学的学科理想;正是通过对"自我"与"他者"之关系的再思考,人们认识到"世界文学"具有既不可替代又难以企及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文学(主要是英语)是充满生命力的新兴文学,近半个世纪以来的蓬勃发展尤其引人注目,逐渐在世界文坛占有一席之地.多年来,在加拿大文学的兴起和发展中形成了三个有一定普遍性的观点,即"多元文化"、"守备心理"、和"求生主题".澄清这些观点的来龙去脉,并对其实质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判,指出其合理与不合理的部分,对于还原加拿大文学的本来风貌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领域内,"立言不朽"由政治(伦理)命题转化为文学命题是经过两个人实现的--曹丕和刘勰.曹丕提出"夫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为文学争得了与"立功"、"立德"平等的地位;他还有意使"经"向"文"屈就,"文"向"经"攀升,从而在文学外部实现了"立言不朽".刘勰则以"宗经"为策略,在文学内部实现了"立言不朽".他认为,文学只有"宗经"才能祛除"去圣久远,将遂讹滥"的弊病,得以健康发展.因为"经"具有其它文化资源所不具备的思想取向与艺术选择的优势;"经"具有可以为文学效法的优点;"宗经"的核心是"正末归本".经过一千多年的历史的检验,刘勰真正实现了"立言不朽".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翻译学、译介学及翻译文学学科近年来获得迅猛发展,这除了得益于我国翻译及翻译理论传统的丰厚积累,还靠了像谢天振教授这样的一批翻译理论家的努力.谢天振教授从比较文学切入翻译研究,论述了文学翻译的特性,响亮提出并有力阐述了"翻译文学应该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的现点,提出了翻译文学史编写的有关理论主张,逐步系统地建构了译介学的理论体系,这些都在比较文学及翻译研究界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重写文学史"带来了中国现代文学历史研究的新发展,这些发展也促进了文学史观的改变和文学史理论的发展,其中关于文学"现代性"的思考和探讨是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历史研究和文学史观变化的重要因素.对文学"现代性"的思考和文学史观探讨的深化,正在促使一门新兴学科的兴起,这就是"文学史学".  相似文献   

8.
在比较文学的视野中,中外文学关系研究关键词--"影响"与"接受"原则上是一回事.但在"关系"数轴运行指向上,前者往往呈现出被动的意味多一些;而后者则与之相悖.外来性和隐含性是前者凸显表征;后者往往是一种理性"拿来"或全盘"移植".健康化的国际间文学(文化)交往模式不仅仅是互动的,而且也应当是平等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弱势文学(文化)礼遇"影响"与"接受"之"恩赐"的频率要胜过强势文学(文化).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共识"是"新时期文学"的价值核心,而1980年代在广泛的文学活动领域内形成的具有公共领域幻象的新型交往空间,则是"新时期共识"生成的基础.文学刊物、文学社团和大学是建构新的文学交往空间的主要机制化领域.虽然在意识形态转型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因为缺乏成熟的市民社会作为基础,新生成的文学交往空间归根结底还是"被操纵的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10.
理解"石油文学"必须从摒弃政治化的概念开始,对它表现出的具有丰富的人性内涵的"石油人"也必须进行全新理解.具体来说,"石油文学"就是要写出现代意义上的"人",注重人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