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锦全同志《老庄哲学的神学特色》,注明是“与张松如、赵明同志商榷”,发表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一九八三年第三期上,是针对我们发表于同刊一九八一年第三期上的《庄子哲学初探》而写的。《初探》讲的是庄子哲学,却是从老子思想说起的,因为我们肯定司马迁所说庄子“其学无所不窥,然其本归于老子之言。”这一点李锦全同志似乎是完全同意了,所以他的  相似文献   

2.
严北溟同志在《应对庄子重新评价》一文中指出:“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庄子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如何辩证地、历史地对庄子作正确的评价,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他回顾六十年代初关于庄子哲学的讨论,痛斥关锋之流的恶棍作风污染了学术争鸣的民主空气。他说:“目前提出对庄子重新评价,不仅在哲学史方法论上涉及如何准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更有着彻底清除哲学界极左路线流毒的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曾永寿同志在《广西社会科学》1993年第4期发表《也谈“月亮问题”——兼与李振伦等同志商榷》一文(以下简称“曾文”),与拙文《量子力学和哲学基本问题》(载《哲学研究》1992年第11期)中的某些观点提出商讨意见。读过曾文之后,感到在关于“哲学实证化是否可能”这一问题上还有必要进一步深入讨论。拙文在“哲学实证化是可能的吗?”这一标题下所讨论的问题是很明确的,中心思想是  相似文献   

4.
<正> 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多变的。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多种的层次,人们头脑反映客观事物也具有层次性;分析、把握人们思想的层次是理解人整个思想体系的重要环节,理解一个思想家的思想也是这样。庄子思想是多层次的,层次与层次之间,往往呈现矛盾的情况,但又是有联系的、不可分割的。一、庄子的无神论思想春秋战国时代反对宗教迷信,具有无神论思想的有法家、兵家和道家学派。法家主要是从政治实践方面来反对宗教迷信,兵家则从你死我活的战争经验中认识到天命鬼神的不可信,但他们并没有上升到哲学高度加以阐明。从哲学上阐明这一问题的是庄子。  相似文献   

5.
中华学人     
李锦全 ,1 92 6年生 ,广东省东莞市人。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 ,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广东无神论研究会会长、岭南理学研究会会长、广东朱熹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等职。多年来从事中国哲学思想史教学和研究工作。出版的个人专著有《人文精神的承传与重建》、《海瑞评传》、《陶潜评传》、《思空斋诗草》、《〈华严原人论〉释译》、《李锦全自选集》、《李锦全自选二集》、《李锦全自选三集》、《李锦全自选四集》。合著有《简明中国思想史》、《简明中国哲学史》、《岭南思想史》、《岭南历代思想家评传》、《岭…  相似文献   

6.
《庄子》与齐——对《庄子》文化归属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拙文《老庄故里及文化归属考辨》一文发表后,承蒙刘绍瑾先生关注,他在1997年第11期的《学术研究》上对拙文提出了一些商榷的意见,引起我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思考。一、再谈《庄子》的文化归属问题拙文《老庄故里及文化归属考辨》一文的写作,是缘于对不少文章将老...  相似文献   

7.
历史的轨迹时代的召唤———杜国庠《中国思想史论集》序李锦全杜国庠同志是我国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研究中国哲学思想史并取得卓越成绩的学者之一。他的学术论著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榜样。现将本集所收录杜老这方面的论著作一简单评...  相似文献   

8.
《瓦尔登湖》和《庄子》分别是梭罗和庄子的代表作。二者在自然观、人生观、政治观,甚至文学表现手法上都存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二者都使用了含义玄奥的寓言,他们崇尚天人合一,要求回归自然;反对人为物欲,追求精神独立;主张无为而治,渴求个人自由。通过《瓦尔登湖》与《庄子》的比较研究,可见酷爱东方哲学的梭罗深受《庄子》道家思想的影响,《庄子》哲学思想成为梭罗思想的源泉和文学创作的题材。  相似文献   

9.
庄子哲学奇奥恣肆,其文章也“汪洋辟阖,仪态万方。”庄子的思维触角深入事物的细微处,他能从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悟出深奥的哲理来。魏晋玄学家们,把《庄子》书同《周易》、《老子》并称之为“三玄”是有眼力的。庄子哲学,确实是中国哲学中最具思辩的部分。只不过玄学家们对庄子哲学,有他们自己的理解就是了。一部《庄子》书,可说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花,历代学者都予以重视,是理所当然的。  相似文献   

10.
广州的《学术研究》1989年第2期报道了姜建强同志的应用哲学即“无哲学”的观点。我即撰写了《“应用哲学”即“无哲学”吗?》一文与其商榷,发表在该刊1990年第1期上。拙文发表后,该刊在1990年第4期刊发了吴忠同志《“应用哲学”是哲学吗?》与我商榷。这两篇文章均在1991午《哲学年鉴》列目。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93年我才有幸拜读此文。当  相似文献   

11.
龔自珍是鸦片战争前夕具有开创时代风气并对后来资产阶级改良派产生影响的思想家。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指示我们整理古代文化遗产应“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我们应该根据这个精神来评价龔氏思想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我在《龔自珍的政治、经济思想有资本主义倾向嗎?》一文中會針对易梦虹等同志認为龔氏思想、特别是他的社会經济思想已具有遐想农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因素这个論点,提出不同的看法。拙文認为龔氏思想的主要特点和历史意义表现在他批判了封建政治和封建社会、提出了“更法”的社会改革和  相似文献   

12.
在先秦各家学派中,庄周派是一重要学派,并且世人尽知有《庄子》一书传世。“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第二卷,讲到现代科学的根源的时候,论述了它们同中国哲学,特别是同庄周、周敦颐和朱熹的关系。可见中西哲学在发展过程中,是互相影响的。”(《光明日报》1981年5月7日第四版文章未段)在先秦诸子中李约瑟是特别看重庄周的。《光明日报》同年10月23日袁翰青同志的文章,评介提出介子论因而荣获诺贝尔奖金的著名物理学家汤川秀树,也说,汤川自述少年时代喜爱读《庄子》,“他在1973年曾经用英文写过一本书,书名为《创造力与直觉》,主要就是谈《庄子》这书对他科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庄子》哲学具有强烈的超越精神和锐利的批判锋芒。晚唐的《无能子》受到了《庄子》思想的深刻影响;《庄子》的名相观、丧我论、圣人之过论作为其中三个最主要的方面,对《无能子》思想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 贵刊1983年第1期,发表了王传斌同志的《<呐喊><仿徨>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学作品》一文,是批评在贵刊1981年第1期上刊载的拙文《<呐喊>、<彷徨>与鲁迅的前期思想》的。王传斌同志阅罢拙文,有以教我,我很感谢。不过,我读了王传斌同志的文章后,也有几点鄙见,请传斌同志正之。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指出:“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世界是神创造的呢,还是从来就有的?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在这个哲学基本问题上,《庄子》的回答是什么?它应该属于哪个哲学派别?目前哲学界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有的同志认为基本上是朴素唯物主义,有的同志认为是主观唯心主义,还有的同志则认为是以虚无为本体的客观唯心主义,众说纷纭。为什么同样的一部《庄子》,大家的看法会有如此的分歧呢?除了方法论和对原著的理解不同以外,我认为《庄子》本身在这个问题上的自相矛盾和交代不清也是一个重要原  相似文献   

16.
关于庄子哲学中的“知”与“行”,历来学者大都认为庄子的知行观是与其混世游世的人生哲学相对应的“毋知毋行”通观《庄子》全篇,特别是作为庄子真实思想的内篇,笔者认为,如果把知行观放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来看,虽然庄子并未把“知”与“行”作为一对范畴明确地提出来,但他那种以独特方式表达出来的知行思想,应在学术界中予以新的重视、新的考察。 一 中国知行学说史上,《尚书·说命中》载“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一语,被认为是最早提出的知行概念,先秦儒墨都继承了这一“知易行难’思想,十分强调“行”的重要性,“知”的前提性,并成为一种普遍看法,为当时及后来多数思想家所接受。  相似文献   

17.
再论哲学并不仅仅是认识论——答刘怀惠先生朱宝信哲学究竟是什么?笔者在《哲学并不仅仅是认识论》(载《晋阳学刊》1994年第3期,以下简称“拙文”)一文中回答说,对此问题,“不可一次定论,而应针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哲学作出具体的界说”,并针对流行多年的“哲学...  相似文献   

18.
《庄子与中国美学》(刘诸瑾著广东高教出版社1989年版)是一部很有特色、极富生气的著作。其研究方法具有开拓性。作者从整个中国美学思想的发展着眼,从整体上探讨庄子思想对后世美学理沦的启发性。 《庄子》一书的美学意义,并不是以美和艺术作为对象进行理论总结,而是在论“道”的问题时,“遭”的体验与境界,同艺术的审美体验不谋而合。由于这种相合,后世很自然地把这些带有审美色彩的哲学问题移植到对艺术的审美特征的理解中,从而使庄子的哲学命  相似文献   

19.
“理论与实践”第二期刊出了章沛同志的“关于陈白沙的哲学思想问题”一文后,接着在第四、五期合刊上,又有李锦全、陈玉森二同志撰写了“陈白沙哲学思想是唯物论的吗”一文,对章同志论述的诸有关问题提出异议。我认为这样的讨论对于整理中国哲学遗产是有好处的。现在谨根据我在读白沙诗词的过程中所发现的白沙哲学思想,把它初步补缀成篇,用以就教于章沛、李锦全、陈玉森等同志及研究哲学史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20.
由老子学派编定的《老子》一书,大致反映了春秋末至战国初这一阶段的中国人民的辩证思维成果,表现了古代辩证思维所特有的质朴性,新颖性和深刻性,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总结。这不仅有助于正确把握《老子》哲学的实质,也将有助于划清辩证思维和形而上学思维的界限,锻炼人们的思维能力。拙文《〈老子〉中“正言若反”的朴素辩证思维原则》(载《中州学刊》1981年第3期),就是本着这个宗旨而写的。罗炽同志《〈老子〉哲学的形而上学本质》一文(载《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第4期)对我的文章提出不同意见,本人十分欢迎。但感觉罗炽同志对《老子》哲学的不少分析和看法还不能令人满意,特提出与罗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