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越为禹后说”溯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杭州大学地理系教授陈桥驿认为,久已流传的“越为禹后说”是荒诞不经的。但从目前来说,与其征引大量资料加以批判,不如追溯此说来源更为重要。他不同意此说最早来源于司马迁的《史记》,而认为远在先秦就已存在。早期的于越,被视为“蛮夷”,与中原夏禹毫不相关。只是在勾践迁都琅邪以后,为了称霸中原跻身于大国之列,才自我标榜“越为禹后”。司马迁不过是游历了这种传说最为流行的于越故乡会稽,将其记录下来而已。  相似文献   

2.
10年前,林华东先生曾发表了《绍兴会稽与禹无涉》一文,引起了争鸣;现在,林氏又与人合作,重申他的“越为禹后”说观点,并认为绍兴会稽关于夏禹治水、会聚诸侯及葬地等传说,实同部分夏人的南迁入浙有关。  相似文献   

3.
(1) 古越族来源的考古考察吴绵吉《厦门大学学报》(史学专号)1981年增刊(2) 楚灭越年代考吕荣芳《厦门大学学报》(史学专号)1981年增刊(3) 楚越两族并非同源庄为玑《江汉论坛》1981年第4期(4) “越为禹后说”质疑蒋炳钊《民族研究》1981年第3期(5) 古代于越研究陈桥驿《民族研究》1982年第2期(6) 越国绍兴古都及文化孟文镛《绍兴师专学报》1982年第2期  相似文献   

4.
何光岳同志的《百越源流史》一书于1989年12月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这是近年来百越民族史研究继《百越民族史》、《百越民族文化》、《吴越文化新探》三部专著以后的又一力作。“百越”是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越族”的总称,分布在南方及中南半岛这样辽阔的地区,历史前后绵延了数千年。它不仅是组成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历史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而且对缔造祖国的历史和文明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八十年来,学术界虽然有一些学者对越族的源流及其所属的若干分支(如于越、杨越、瓯越、闽越、南越、骆越和山越等)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集中在“越为禹后”说、土著说以及由此产生的百越同源论与不同源论等的论争。因此,搞清百越民族的源流及其分布,是当前研究百越民族史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深入研究百越民族史的关键所在。何光岳同志作为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的理事,对此有着充分和清醒的认识,本书便是他对中国百越史研究作出的重大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5.
越史琐议     
百越民族及其先民在农业、手工业、建筑、航行和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对促进我国和世界文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关心和加强百越民族史的研究,是我国史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不揣翦陋,谨就前人曾经论及的几个问题,结合考古资料,谈点不同看法。其中因叙述需要,有涉及先越文化和汉代越人情事的,不一定妥当,敬请读者原谅。一、关于越族及其族称的由来越族是不是夏禹的后裔,这是一个长期议论的问题。主张越非禹后的,古人早就提出来过。如《吕氏春秋·恃君》有:“扬汉之南,百越之际”一语,这是“百越”一名的最早出现。高诱注:“越有百种”,形容种姓复杂。既然种姓复杂,显而易见,就不是出于一源了。至于百越民族的形成,正如《荀子·儒效》所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关于百越民族史的研究可谓盛况空前,仅百越民族史研究会已编辑出版就有五本论文集和资料选编,还有大量文章见于全国报刊。1988年由该会会员编著的《百越民族文化》、《百越民族史》、《吴越文化新探》三本专著又先后出版。这些研究的新成果,把百越民族史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在百越民族史研究中,关于百越民族的来源,还是众说纷纭,分歧很大,主要集中在“越为禹后”说、土著说以及由此产生的百越同源论与不同源之论争。存在这些不同观点的一个原因,我认为是对“越”和“百越”名称涵义,特别是关于民族和民族形成时间问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而引起的。本文试就综合各说的主要论点,并在此基础上就上述二个问题谈些粗浅意见,妥否,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越为苗裔”考叶文宪越人从何而来7不少论者认为越族是三苗的一支后裔①。然而“越为苗裔”说只是一种推测,因为任何一部古籍都未载明这一点。彭适凡先生根据苗和越都以蛇为图腾和都有文身习俗这两点认为“越族和三苗族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同时他又指出“关于古三苗与...  相似文献   

8.
战后,某些日本人否认过去的侵略战争,美化侵略历史,其根源何在?人们纷纷探究,本文认为“皇国史观”是某些日本人否认、美化侵略历史的思想根源。  所谓“皇国史观”就是日本军国主义史观,是日本天皇制下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其核心是将日本的种族、天皇、宗教、文化等说成是世界上“最优越”的;将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略战争视为“自存自卫”和“解放亚洲”的“正义之战”;将为侵略战争卖命看作效忠天皇、“为国捐躯”的“英灵”。一、狭隘民族主义的渊源  幕末的复古思想家们,从古代日本神话传说中找到了日本是“神国”的…  相似文献   

9.
解困扶贫在当今社会已蔚成态势。但也应看到有些地方的扶贫工作已有跑板走调.步入误区的症像发生.不逢佳节不思贫。这几年我们少数干部丢掉了我党一贯倡导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自己的房子越住越宽敞,车子越坐越高档,报告越讲越堂皇,就是抽不出时间常到基层走一走,看一看,即使下去了,也是“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只是逢年过节才忽然“发现什么”,又是捐钱送物,又是走访慰问,很是轰轰烈烈。群众对这种“官祥文章”非常反感,他们希望有人真心实意带领他们脱贫致富。募捐变成强摊派。解困扶贫少不了募捐,不少…  相似文献   

10.
越文化与水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越文化与水环境陈桥驿我为张步天先生的《洞庭历史地理》①一书所写的序言中提到。“水体不仅繁衍了生命。而且创造了文明,发展了文化。我们看到;尼罗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黄河流域,滔滔河水,孕育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这里必须...  相似文献   

11.
钱财乃有灵性之物,虽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却也有“你越理财,财越不理你”之尴尬,盖因未把握住钱财之灵性的缘故。知易行难,知易行动正确更难,知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是第一层次;第二层次是去动手理财;最高的层次则是善于驾驭钱财,让钱财为你工作,打理出财来。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文化名城应该是一定时代社会政治活动的中心,同时又是一定思想理论及其文化附属物的产生地。按这样的标准,广州作为中国近现代政治活动的中心区和若干先进思想理论的诞生地,应是中国境内与西安、北京齐名的一流历史文化名城。广州应有的历史文化地位未被确认的原因,在于人们以历史的永远性判断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误以为城市越古越有名,以致忽视了广州近现代名人遗址遗迹的整理和建设,使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承传几乎丧失。恢复广州历史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应首先树立“城非益古,有史则名”的新观念,准确把握广州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发展中的定位,有规模地建成一批近现代名人在广州的遗址遗迹,并以影响等其他文化业相配合,把广州建成能读通中国近现代史的巨型博物馆,而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富极价值的历史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3.
笑话     
陈亦权 《东西南北》2010,(10):31-31
世界杯开赛在即.各电视机生产厂家无不绞尽脑汁推销产品.有的宣扬“大屏幕”,还有的称“本产品越到晚上,越精神”。唯有一家电视机厂还找不着法子,厂长急得团团转。  相似文献   

14.
刘岸挺 《阅江学刊》2010,(2):107-110
人类创造历史的前提是对于历史的自觉,这种自觉首先表现为科学、进步的时间意识。在李大钊的时间意识里,时间是一维的、向前的,人是时间的主体,人在时间的创造构成了历史和人生;“时间”“历史”“人生”是三位一体的;“今”和“新”是核心价值元素。李大钊时间观的理论创新性主要表现为,率先提供了现代哲学诠释的“大视域”,并将学术研究与民族独立、社会革命结合起来,从而超越了纯学术,为历史变革提供了批判武器。  相似文献   

15.
屈原这个历史人物的存在,本来是不成问题的.自廖季平提出“屈原并没有这个人”①以后,胡适紧步其后尘,又提出了“屈原这个人究竟有没有”②的问题.接着是何天行、卫聚贤、朱东润等推波助澜,③对问题越说越离奇。近来日人三泽玲尔也认为屈原是“想象中的作家”.④据说日本还有别的学人也在不同程度上倾向于否定屈原.  相似文献   

16.
日本社会舆论的变化与中日关系的走向华中师范大学方正平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的“新国家主义”和“新民族主义”思潮泛滥,社会舆论和日本政界左倾化也越演越烈。特别是1993年8月,日本自民党首次失去单独执政的地位,“1955年体制”从此崩溃,而社会党、公明...  相似文献   

17.
基于站点“等级性—协同性”特征,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不同类型的站点停运对北京地铁网络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等级性一致的情况下,停运站点的协同性越强北京地铁网络通达性和完整性的变化越显著;停运站点所在线路为放射状时,北京地铁网络的受损程度更为严重。因此,加快形成“环状+放射状”的地铁网络,有利于推进京津冀地区的一体化、保障北京地铁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8.
《东西南北》2012,(13):10-10
近日,智联招聘联合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推出了“2012年度中国职场人平衡指数调研报告”.调查涉及全国28个城市一共调查了3万多个样本,而得出烦恼排行榜。“平衡指数”越低,工作压力越大,越烦恼。  相似文献   

19.
何休历史哲学理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历史哲学理论是其整个思想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历史观念的主导形态。何休作为东汉时期最著名的今文经学大师,他关于历史发展的特征、规律之认识同样系统而深刻,他在这方面的贡献,在于将《公羊》“张三世”说与“通三统”观点加以新的整合与融会,首次提出了以“衰乱——升平——太平”为中心内容的社会发展模式,强调“大一统”“夷夏一体”、“天下远近小大若一”为人类社会的理想境界,从而使儒家的历史哲学理论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笼中虎”越养越大1994年市场物价涨幅高达20%以上,而被视为“笼中虎”的居民储蓄也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一举突破2万亿元当年城乡居民在认购上千亿元国库券和股票的同时,新增储蓄仍达6000多亿元,超过了1992、1993两年新增储蓄存款之和,创下历史的最高纪录。尽管去年物价涨幅超过了1988年18.5%的水平,也并未伴生出抢购风潮,但2万亿元的存款毕竟虎视眈眈。在高物价的形势下,居民储蓄仍能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市场规律?居民收入的增加是形成储蓄存款上升的主要因素。1993再减乡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比上注增长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