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凤兰 《学术交流》2008,(5):144-147
在现代汉语中,"来"有表示目的之用法.但只有用以连接分句的"来"才真正表示目的,而用在介词结构与动词短语之间的"来"以及连动句、兼语句中的"来"不表示目的,其作用是凸显前边表示方法、手段、途径的状语,可以看作是焦点算子.表示目的的"来",后边为动宾短语,其中的动词一般为双音节的抽象动词,且必须带有受事.表示目的的"来"与表示目的的"以"用法并不完全一致,有时可以互相替换,有时不能.  相似文献   

2.
曹爽 《社科纵横》2009,24(3):93-95,98
通过和普通话对比,认为焦作方言中的程度副词"老"有着特殊的句法特征:修饰形容词时,在使用范围、重叠形式、与"的"的搭配、句法功能四个方面和普通话程度副词"老"存在差别;能够修饰动词和动词短语;能够和否定副词"不"连用,构成两种否定形式。语义上,焦作方言中的程度副词"老"含有情态义,加强了说话人的语气。语用上,焦作方言中的程度副词"老"可以用于两种不同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3.
凡是受事宾语均可前移与"把"类介词构成介词短语而生成受事介词短语蕴含句,这受事宾语的前移存在有整体移位与分裂移位两种类型.在受事介词短语蕴含句中,其述谓成分具有[+有界]语义特征,谓核动词具有[+致使]功能和[+实现/完成]体意义;受事则具有[+有界]特征和[+定指]功能;其句法主语一般由"施事、当事"或"涉事、工具、材料、处所"语义成分充当,句法宾语则由"数量、处所、结果"语义成分充当.  相似文献   

4.
杨鑫鑫  赵雨潇 《生存》2020,(10):0222-0223
本文从韵律语法、认知语义学等角度对网络热词“V了个X”构式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从“V”的选择看,单音节动词占绝大多数,双音节动词极少,少量单音节特殊形容词也可进入;(2)从“X”的选择来看,N/NP、形容词(短语)、的字短语、动宾短语都可以进入“X”;(3)从语用角度来看,这一构式中的动词不局限于庄严意义的形容词,它只选择动作简单、持续时间较短的动词。  相似文献   

5.
"差点儿没VP"表示肯定和否定的时候,语音形式是不同的。本文讨论的是"差点儿"句式中同是表示否定的"差点儿VP"和Nn的不同。"差点儿VP"一般实指当前的叙述内容,其心理趋向是VP;Nn主要表达了叙述主体的动作和生理或心理的感受,是虚指的,其心理趋向是"没VP","没"并非赘余成分。  相似文献   

6.
汉语否定结构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语法中对否定结构的分析,出发点是将其作为肯定结构的对立面,即“否定对肯定而言。形容词和动词,都可以在前头加‘不’表示否定”①;“肯定是陈述某件事情的存在,否定则是陈述某件事情的不存在”②。如象花是红的/花不是红的;我写字/我不(没有)写字;外边在下雨/外边没下雨,即S-P/s-NP这样的对立,被认为是语法普遍现象,也就是说,我们基本上可以将否定结构看作以否定词限定肯定结构而形成。从一般语法教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分析方法也未尝不可,但深究起来,这样的二元对立在理论上尚有若干欠缺。先看这样一些例子:1…  相似文献   

7.
张鹭 《学术交流》2007,(10):141-144
"在/用/把"字短语连用有以下三种格式:1."用/把"字短语位于主语和动词之间,"在"字短语紧跟动词之后。2.三个介词短语同处于主语和动词之间。3."在"字短语位于句首,"用/把"字短语位于主语和动词之间。由于介词短语的位序不同,三式中,动词的类别,补语的类型,"在"字短语的语义指向和语法功能等方面均存在差异。而制约它们在句中位序的原则是:事理因果原则、属从原则、凸显原则和语篇原则等。  相似文献   

8.
论商务英语中的委婉表达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丽红 《创新》2008,2(1):99-103
委婉语的使用在商务英语中是一种普遍现象。委婉语的构造手段有语音手段、词汇手段、语法手段、语用手段等。商务英语中的委婉语通常通过名词、动词、副词、介词和介词词组等词汇,以及过去时态、被动语态、虚拟语气、委婉否定、否定语气弱化等时态、语态这些形式来表现。  相似文献   

9.
岳中奇 《学术交流》2012,(7):143-148
表述给予对象的介词短语蕴含句是由给予对象作间接宾语的双宾句转换生成的,其谓核动词具有[+给予]的语义特征,可由"给予"义和"移送"义动词充当;标记给予对象的介词只能是"给",给予对象则具有[+受领]的语义特征;其句法主语既可指称人或物,也可指称行为事件,常用作施事、当事题元;宾语则均指称给予物,常作受事、涵事题元。  相似文献   

10.
古汉语介词“于”使用的随意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词“于”是古汉语中常用的虚词,它的主要用法,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①同动词连用,引进行为的处所、时间、关连的对象,②同形容词连用,引进比较的对象;③用于被动句,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而在具体使用上,介词“于”又往往是可有可无的。马建忠曾指出:动词后面的词语如果表示处所时间,可不用介词“于”①,吕叔湘先生说:“古汉语里最常用的介词是于字很多地方这个于字可用可不用……”②。阅读古籍,我们注意到:不仅引进处所时间的介词“于”可以不用。引进行为关连对象、比较对象和行为主动者的介词“于”也可不用,分词“于”不仅是“可用可不用…  相似文献   

11.
介词源流考     
介词源流考王应凯介词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后介绍动作、状态的处所、时间、工具、方式、依据、条件、对象、主动者等具有关联作用的虚词.由于它在匈中起介绍作用,因而常常要和被介绍的内容组合在一起形成介宾词组.作句子的状语或补语。介词虽属于虚词范畴,但本身仍蕴...  相似文献   

12.
考察现代汉语发展史可以看出一种趋势,就是兼类词逐渐增多。其中,由动词变为动名兼类、由名词变为名形兼类、由形容词变为形动兼类这三种量最大,且名动形相互兼类的词还将增多;而形容词变为形名兼类、名词变为名动兼类的则相对较少。 (一)由动词转为动名兼类 这种兼类是最常见的,它在发展中逐渐增多。其原因是: 1.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的,而这种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所凭借的材料或手段以及动作、行为的施行者等,又该如何指称呢?有时,人们没有另造新词,而是通过借代手法,直接用指称该行为动作的动词的形式指称与之有关的名称方面的意义①…  相似文献   

13.
王红梅 《学术交流》2003,(7):129-131
通过对“三言”、“二拍”中形容词、动词AABB重叠式构成条件的全面考察 ,可概括出形容词重叠为AABB式的一般要求 :所表性状、情态 ,轻微含混 ,A和B语义上要具有相关性 ,是常用的中性词、褒义词。动词重叠为AABB式的一般要求 :所表的动作行为具有反复性 ,A和B在一定的情境内具有相关性 ,具有不庄重色彩。  相似文献   

14.
冯莉 《学术交流》2012,(9):166-169
现代汉语中的"相对"一词具有词汇化、语法化、语言接触及其相互关系等多维度研究价值。通过基于语料库的历时与共时分析,考察"相对"一词的语义和句法功能演变过程与发展趋势,发现该词从上古到近代经历了从短语到动词的词汇化过程。在现代汉语阶段受到间接语言接触和语频作用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从动词发展到形容词,并且形成向介词、副词和话语连接语多路径虚化的多向语法化和构式语法化发展的复杂趋势。  相似文献   

15.
动结式及其后置成分的语义、语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结式及其后置成分的语义、语法分析王大新01现代汉语中有这样一种特殊的组合,一般前面是一个单音节动词,后面是一个由表示结果的单音节动词或形容词充当的补语性成分,如“打死”、“救活”、“修好”、“弄坏”等。这种特殊的组合,我们称之为“动结式(组合)...  相似文献   

16.
武振玉  梁浩 《求是学刊》2013,40(5):149-154
殷周金文中的一些实词虚词并见现象,为探讨上古汉语实词虚化提供了很好的参证语料。从词义虚化的路线看,有经历了"动词→介词→连词"发展过程的,如"暨"、"及"、"以"、"用";有经历了"动词→介词"发展过程的,如"于"、"在"、"从";有经历了"动词→时间副词→范围副词"发展过程的,如"咸";有经历了"动词→时间副词→关联副词"发展过程的,如"既";有经历了"动词→范围副词"发展过程的,如"具";有经历了"动词→频率副词"发展过程的,如"復";有经历了"否定动词→否定副词"发展过程的,如"亡"、"无"。  相似文献   

17.
双音节动词重叠式AABB的状态形容词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玉明 《唐都学刊》2003,19(2):121-124
从功能上看 ,动词重叠后可以是动词 ,还可以是状态形容词。前者 ,人们已经给予了足够的注意 ,后者 ,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双音节动词重叠式AABB在表义和句法方面都有明显的状态形容词功能 ,语音形式上也有与动词功能的AA、ABAB式不同的特点。对双音节动词重叠式AABB状态形容词功能的考察 ,有利于对动词重叠功能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词话>中介词短语的句法分布情况,无论从介词的数量,还是从用例的数量来看,介词短语的句法位置主要是以前置为主.<金瓶梅词话>中介词短语句法分布是由语义、句法、语用、语篇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发展趋势的角度来看,后置介词短语比例逐渐下降,前置介词短语比例将逐渐增加,且有继续前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张晓涛 《学术交流》2005,(7):143-145
动词能否重叠及如何重叠,其自身的语义特征是个很重要的制约因素。可重叠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必须表现为一个同质的过程,是动作者主观上可控的,且词义较轻。另外,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应具有情景特征,即进行这种动作、行为的必要性是由具体情境引发的,如果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或不必要的,那么这类动词就没有情境意义,因此一般也不能重叠。  相似文献   

20.
人们在使用"差点儿(没)+VP"(VP是动词性质的词或短语缩写,下同)结构的过程中,词汇意义往往不能直接从其字面意思上表现出来,而是包含了更多的语用意义。只有说话人想要强调某件事情的结果或经过当中发生的各种各样的情感时才会使用"差点儿(没)+VP"结构,以实现强调和引起交谈双方注意的目的。在分化"差点儿(没)+VP"结构的歧义时,以朱德熙的"企望"与"非企望"为前提,把"差点儿"看作一个否定副词;"没"在"非企望"事件中出现时,做羡余成分,在"企望"事件中出现时,仍然是一个否定副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