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据《辽史·百官志》记载,辽代设有三个枢密院,即北面朝官系统的契丹北、南枢密院和南面朝官系统的汉人枢密院。迄今,国内外辽史学界多认为汉人枢密院并不存在,契丹南枢密院即汉人枢密院。然而,笔者在研究中发现,据现有史料,关于契丹南枢密院就是汉人枢密院的论点仍有许多疑窦,需要进一步讨论。1  研究辽代官制,首先要注意的是北、南双轨的特点。据笔者掌握的信息,目前尚没有治辽史、契丹史者全面否定这个特点。在北、南双轨官制的框架下,契丹南枢密院与汉人枢密院是不能合而为一的。在探讨这个问题时,有一条资料值得进一步分析。《辽史·…  相似文献   

2.
重审《文渊阁四库全书》中“二十四史”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乾隆初年,刊行武英殿本"二十二史";之后,四库馆开,又在"二十二史"的基础上增加了《旧唐书》和《旧五代史》,首次形成对中国历史传承意义极大、流传极广的"二十四史"。《文渊阁四库全书》"二十四史"中的"二十二史"所据版本,虽均标示为"内府刻本"即武英殿本,但不是照录照抄,而是作了不同程度的精心整理和修订。其中特别是《辽史》,馆臣校以当时尚存的《永乐大典》,写成大量有价值的"考证"。对于其考证成果,当代学者并未给予充分重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中的《明史》,为乾隆四十年后改订、增修之定本,民国年间,傅斯年建议张元济据以编入"百衲本二十四史",但因经费太昂未果。新中国成立后,在点校整理"二十四史"时,对于《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除了《旧五代史》以1921年南昌熊氏影印《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外,几乎没有加以利用,《辽史》等所用的也是不同于早期殿本的"道光殿本",实为据库本重刻本,是一种被动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辽史》疏漏舛误颇多,可称诸史之最,给研究契丹民族和宋辽关系的史家造成许多不便和误解。近年来,在考古发掘辽代墓葬之暇,几读《辽史》,参检出土志石,偶有所得,今录数则如次,聊补《辽史》之谬(所引《辽史》为中华书局1974年版)。一、卷六十五。公主表: 兴宗二女,斡里太,第二。封郑国公主。清宁间,加长公主。寿隆间,加  相似文献   

4.
辽代是我国历史上由契丹贵族统治的一个重要朝代.它历时二百余年,对我国北方和中原政权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辽代的文化是灿烂辉煌的,辽代的著述能反映出契丹贵族接受汉文化、不断汉化的过程,反映辽代文化的面貌.但,由于宋辽时书禁甚严,辽朝灭亡时文化典籍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以至辽代书籍传世不多,《辽史》也没有艺文志载入.宋代以来,私家目录如: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对当时所见辽人著述作了介绍,元马端临《文献通考》、明王圻《续文献通考》等也对辽代著述作了著录.清代以来,许多学者补编辽史艺文志,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清黄虞稷编《千顷堂书目》补辽代部分,列书目11种,清倪灿、卢文 编《补辽金元艺文志》辽代部分一卷,列书目11种,清金门诏编《补三史艺文志》辽代部分一卷,列书目64种,清钱大昕编《补元史艺文志》附辽代部分一卷,列书目27种,  相似文献   

5.
韩橁,字正声,辽名医韩知古曾孙,晋王韩德让侄孙,为契丹显宦之裔。关于韩橁事迹,《辽史》无传,赖《全辽文》卷六《韩橁墓志铭》得以详述,其中有韩橁出使敦煌一事尤引人兴趣。五代以来,瓜、沙政权势衰,为保其一隅之安,曹氏政权向宋、辽二方同时展开外交。辽与敦煌之交往,始于辽太宗天显十二年(公元1937年)终于辽圣宗开泰九年(公元1020年)一共九次。然而,关于韩橁出使敦煌一事却为《辽史》所缺。碑文云:  相似文献   

6.
宋太宗于雍熙三年(986年)大举伐辽.最近,李一氓同志在《读〈辽史〉》一文中(《文艺研究》1981年第4期),认为是“宋五路攻辽”;常征在其《杨家将史事考》中,也认为宋军兵分五路,北攻辽朝.雍熙北伐究竟兵分几路?常征说,除了山西、河北三路宋军攻辽外,还有高琼“曾率水军浮海北攻平州,并占领今滦河下游及秦皇岛地区,为北伐中宋军重要的一路.史传疏漏其事,而观于《辽史》,其军事行动曾严重危胁契丹,故肖太后曾派重兵御之也.”考《辽史·圣宗本纪》,统和四年三月十四日,“诏林牙勤德以兵守平州之海岸以备守”;又《耶律化哥  相似文献   

7.
元人所修《辽史》在号称“正史”的二十五史中,是最简陋和错误最多的一部。现在将它的纂修经过和具体内容作一个概略的叙述,里面也附带谈一些个人还不成熟的意见,供有志于从事这方面研究工作的青年同志参考。一、辽的国史契丹族由于接受汉族文化较早,在太祖阿保机的时代(907—925),就已设有“监修国史”的官职(见《辽史》卷七六,《耶律鲁不古传》),国史既有《起居注》(见同书卷二三,《道宗本纪》)和《日历》(见同书卷一四,《圣宗本纪》),又有《实录》。据《辽史》辽代纂修或进呈《实录》共有四次,一在圣宗统和九年(991),二在兴宗重熙十三年(1044),三在道宗大安元年(1084),四在天祚帝乾统三年(1103)。辽许多制  相似文献   

8.
从一九八二年起,至一九八四年底止的三年间,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内刊物上共发表关于辽、金及契丹、女真史方面的论文500余篇,其中包括契丹、女真、渤海和考古方面的论文和调查发掘报告等。专著达十种以上,打破了历史记录。其中辽史二种:《辽史稿》、《辽史简编》;金史二种:《金代经济史略》、《金史简编》;民族史二种:《黑龙江古代民族史纲》、《东北民族史略》;渤海史二种:《渤海简史》、《渤海国史稿》;文集一种:《辽史丛考》;译著一种:《金代女真研究》;资料汇编一种:《全辽文》;古籍整理二种:《归潜志》、《鸭江行部志注释》。下面仅就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成就较大的几个方面,略作概述。  相似文献   

9.
在二十四史中,《辽史》虽被讥为最差,但是,也有许多独到之处.《游幸表》就是如此.该史编修者,以辽朝诸帝在位的年月为顺序,将游览性质的活动列成表格,并独辟一卷,称之为《游幸表》.篇幅不大,但却记载300少次游幸活动.旁及20余人,猎取动物40多种,涉及250多个不同的地名.这么多的内容,对于《辽史》中的《本纪》和《列传》部分,可以具有一定的补充作用.辽朝管辖祖国北方广大地区,《辽史》  相似文献   

10.
《辽史》由于编纂草率,仓促成书,因而阙略,讹误极多。关于此书的缺点,后人虽做了不少的考订、校补工作,但还相差太远。近年出版的标点本《辽史》,虽又取得了新的成就,但却发生了对《辽史》原文妄加增改的现象,不是以是为非,就是以非为是,而此种现象的发生,实由对《辽史》缺乏缜密的考证而造成的。因此,考证工作对我国古代史书的整理是不缺少的一种方法,并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所述,可做今后对  相似文献   

11.
辽代官制承唐仿宋,监察狱案警巡系统的职官亦不例外。但由于《辽史.百官志》的疏漏,大量辽代监察狱案警巡系统的职官不见记载。钩沉出土的辽代石刻文字资料,可对辽代监察弹劾类职官、狱案审理类职官以及警巡治安类职官进行考证,以弥补《辽史.百官志》记载的缺漏,并有益于学者对辽代法律监察制度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辽代佛学字书《龙龛手镜》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括《梦溪笔谈》收录的《龙龛手镜》是传世的重要辽代佛学字书。该书为辽代名僧行均编撰 ,对唐《玉篇》、《干禄字书》和《一切经音义》等广为参据 ,不仅对考察辽代民间正俗字和佛学的流传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对考察辽南京道、西京道等有关历史地理和辽与高丽等文化交流史 ,亦有其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辽代契丹人的冠帽、鞋靴与佩饰考述张国庆一、契丹人的冠帽辽代契丹人不论男女,均有顶冠戴帽的习俗。契丹人的冠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金冠,为契丹贵族人士所用。细分之,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金文金冠”,是契丹最高贵的冠式,为皇帝所专用。《辽史·仪卫志》载:皇帝参...  相似文献   

14.
中华书局1973年点校本《隋书》卷六七《裴矩传》,第1579页:
  发自敦煌,凡为三道,各有襟带。……其南道从鄯善、于阗、朱俱波、喝槃陀,度葱岭,又经护密、吐火罗、挹怛、忛延、漕国,至北婆罗门,达于西海。
  检验百衲本、汲古阁本、武英殿本均同作“忛延”。又参《北史·裴矩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389页)、《新唐书·裴矩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929页)亦作“忛延”。  相似文献   

15.
《辽史》是在辽王朝灭亡二百多年之后撰写的。由于年代久远,史料散失,撰写时缺乏认真核对,因而成书后讹误甚多。明显者如国号更改失载,年号误记等等,比比皆是。本文试图根据近年出土的考古材料,对《辽史》中关于辽太祖尊号谥号的记载,进行一点订正。据《辽史》记载,太祖生前群臣所上尊号有二:一为公元九○七年的“天皇帝”,二为公元九一六年(神册元年)的“大圣大明天皇帝”。其死后谥号有三:一为公元九二六年(天显元年)所上的“升天皇帝”,二为公元一○○八年(统和二十六年)进谥的“大圣大明天皇帝”,三为公元一○五五年(重熙二十一年)九月加谥的“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辽太祖生前于公元九一六年群臣所上  相似文献   

16.
《辽代石刻文续编》(以下简称《续编》)是向南先生继《辽代石刻文编》之后推出的辽代石刻文献的又一巨著,该书主要收录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土的辽代汉文石刻。辽代石刻可从一个侧面来反映辽代社会的政治变革、人口迁徙、民族融合、典章制度、历史地理、语言习俗等情况,从而有助于加强历史学、文化学、民族史、边疆史  相似文献   

17.
辽圣宗耶律隆绪(971年—1031年,983年即位)之能诗,明确载于《辽史》和《契丹国志》诸书中。《辽史》所载颇为简略,卷十《圣宗纪》云: 帝幼喜书翰,十岁能诗。《契丹国志》所载则比较详细,卷七云:  相似文献   

18.
元修宋、辽、金三史,《金史》“独为最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代学者施国祁在其“竭二十余年之力,刊伪补脱”的《金史详校》序中说:“金源一代,年纪不及契丹,与地不及蒙古,文采风流不及南宋。然考其史裁大体,文笔甚简,非《宋史》之繁芜;载述稍备,非《辽史》之阙略;叙次得实,非《元史》之伪谬。”比较《宋史》、《辽史》、《元史》的弊  相似文献   

19.
辽朝斡鲁朵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斡鲁朵起源于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传统,是游牧民族政权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关于斡鲁朵的内容,只是在《辽史》卷31《营卫志》"宫卫目"中留下了相对完整的记载。对于辽朝斡鲁朵的研究,是契丹史、辽史研究的重要问题。辽代的斡鲁朵,起源于契丹社会早已存在的"帐分"习俗,故在辽代仍被习惯地称为"宫分",它是辽朝统治者对故有习俗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辽代有一种平头铁簇,簇身扁平,如一个倒置的等腰三角形。或者前端的刃线略呈弧形,因此也有称之为扇面形铁簇的。这类箭镞在辽墓时有发现。法库辽基所出者长约11.6厘米,头宽4.5厘米。出土时单贮一箛中,似专有其用途。我们认为,这很可能就是契丹族射柳用的“横簇箭”。射柳是辽代一种重要的礼仪,又名瑟瑟礼。《辽史·国语解》说:“瑟瑟礼:祈雨射柳之仪,遥辇苏可汗制。”其仪式《辽史》、《金史》都有详细的记述。《金史·礼志八·拜天》:“……行射柳、击毬之戏,亦辽俗也,金因尚之。凡重五日拜天礼毕,插柳毬场为两行,当射者以尊卑序,各以帕识其枝,去地约数寸,削其皮而白之。先以一人驰马前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