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辩证法观点来考察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令人惊讶地发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处处充溢着辩证法的睿智光彩,我国自古以来的造园艺术家们早已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辩证法则娴熟地运用于造园艺术实践中,从而创造出一座一座令世界各国人们为之瞩目、为之喝彩的美仑美奂的中国园林。这是中国人足以引为自豪的。笔者不嫌浅陋,将中国古典园林中经常出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中国古典园林和法国古典园林进行了比较研究,侧重于两国古典园林艺术总体布局及植物、假山与石景的比较,也涉及理水和建筑质料等其他造园要素.研究表明,中法古典园林艺术由于文化背景和审美理想的不同导致连园思想不同,两者在风格和形态上表现了明显的差异性,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特点和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发展至唐代趋于成熟。白居易作为唐代文人园林艺术家的代表 ,创造性地运用和总结了一些园林艺术法则 ,可概括为 :因势造园 ,取法自然 ;化大为小 ,小中见大 ;巧于因借 ,虚实相生 ;闹中取静 ,以幽克喧。这些法则一直为后代园林艺术家所奉行 ,对宋元明清的园林艺术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园林在中国古典戏曲和小说中常作为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便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例.<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园林艺术产生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极盛时期,其立意、相地、空间布局、造园要素、造景手法、意境等方面的园林艺术特征全面准确细致地展示了我国明清时期园林艺术的特色.大观园园林艺术对现代景观设计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诗画·意境——论网师园的园林艺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的发展一直深受传统哲学和美学思想的影响,诗歌、绘画等艺术门类与造园术相互影响,相互滲透,成就了中国园林极高的艺术境界。网师园的园林艺术特征就在于因诗成景、以画入园、因景生情。  相似文献   

6.
苏州古典园林是东方造园艺术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本文通过对现存苏州园林的考察和分析,总结了苏州园林艺术的主要特征,讨论了苏州古典园林艺术的具体内容及其处理手法,对当前继承发展传统园林艺术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把中国古典园林放在历史与文化的大背景上加以分析,从而揭示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及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展示了中国园林艺术特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苏州古典园林是园林艺术与文学艺术结合的写意山水园的艺术体系,古典园桥更是意境的产物,文化的载体,园林的标志.园林桥梁分平板石梁桥、单孔石梁桥、廊桥、汀步桥等类型.造园者多为文人雅士,他们借园桥空间赋予的秉性,表现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与风水理论的渊源、中国古典园林审美意识与风水理论的关系以及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风水观念的体现,研究了风水理论在中国古典园林的相地选址与布局、各种造园要素、园林组景手法等方面的体现,指出了风水理论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形式布局密切结合,并对中国园林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风水理论中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园林审美主体需要与审美客体发展的关系为立足点,探讨文人山水园的审美追求及历史背景。在回顾崇尚自然、写意及雅意清新的园林美学观发展脉络基础上,通过剖析陶渊明、王维、白居易等文人诗画中的造园思想,说明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如何通过诗画融入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思想之中。从园林审美的角度解释园林中诗情画意的来源,强调古代文人及其山水诗画在中国古典园林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园林植物不仅是一种生命体,同时也是一种造园的要素,这两种属性决定了它在园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以苏州和杭州的园林为例,阐述了植物在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中的具体作用,并通过二者的对比,提出了现代园林植物应用中有待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海山仙馆是清代岭南名园,它是中国古典造园理念的优秀实践,其造园艺术手法融合了岭南园林与江南园林的特点。文章试运用古典造园大师计成的理论对海山仙馆的实用性建筑、观赏性建筑、连接景点与贯穿交通等三种建筑类型进行分析,以揭示海山仙馆造园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曹雪芹用文学语言塑造出的古典园林形象,具有特定的主题思想,其园林艺术因地制宜,进行选址布局,在建筑、叠山理水、园林植物绿化等方面都有其特色,在景区处理上与所塑造的人物性格紧密结合,大观园的园林艺术继承并突破了传统造园理论,大胆创新,提供给读者一个令人神往的园林艺术典范。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古典园林一直以来就追求一种崇高的美学境界。通过对崇尚自然、谋篇布局、意境深化等方面的引申,探究中国古典园林从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中借鉴到的这种崇高的美学境界,指出中国古典园林所追求的自然、自由、意境的美,并给后世的造园艺术以启发。  相似文献   

15.
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的名著《红楼梦》中描绘的大观园为我国古典园林的杰作,其规划布局井然有序,曲折幽深,意境深远,富有诗情画意和时空变化,是山水园林设计的一个典范,值得园林界参考学习。文章试图从园林艺术的角度,以一条完整的空间序列来系统地描绘和展示大观园的整个物镜布局及时空转换特点,归纳总结其园林艺术特色,从中可以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以期对现代园林设计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西方园林与中国园林一样是多起源的,中西园林艺术在形态学上有明显差异,折射出不同的审美思想和设计哲学,如"自然之本质"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秩序和控制"的西方几何规则式园林。然而,由于人类共同的"本原观念",对中西方园林各自的主人来说,基于人类在心理层面和生理层面的需求,中西方园林的造园目的都是为了对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偿与完善,从而满足人类身心发展的需要;无论规则式还是自然式园林都为创造"世界花园"提供了基础,一定程度以理想家园的形式反映了他们的人生态度、生活情趣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7.
士人文化的隐逸思想与徽派园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逸"是中国士人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特色,山水、园林则是士大夫们抒情矢志的凭藉。徽州新安文化是北方士族文化与本土的山越文化的融合,士人文化的隐逸思想是徽派园林重要的造园思想之一。文章以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支——徽派园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古代士大夫们的隐逸生活和审美情趣对于中国古典徽派园林造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江南古典园林中,大到浩淼无边的江河湖海,小到涓滴细流,都是造园匠师们不肯放过的水景塑造对象。没有水的园林几乎不存在,有了园林的构筑,自然界各种形态的水,也被纳入到园林的景色之中加以利用,这称之为理水。理水是中国园林的命脉,因为水是园林景象构成的重要因素。水在江南古典园林中的运用,尤其体现了园林是人化的自然这一意境美,以景寓情、以景怡情、以景抒情、情景交融,使江南古典园林中的理水有景有情。  相似文献   

19.
拙政园是中国和江南四大名园之一,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典范,由建筑、山水和花木等要素组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从设计布局,深入剖析拙政园的山石、水体、建筑、植物、道路等造园要素,阐述拙政园的意境营造,可由此领略中国古典园林中私家园林的精湛艺术,探寻文人园林的意境和园主人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0.
试议我国古典园林与古典文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几千年造园实践所积累起来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 ,是民族文化的高度集中和概括 ,它几乎包容了古典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的各种门类 ,反映出极其广泛的社会生活、深厚的文化底蕴及与古典文学的密切关系 ,显示出园林匠师和文人们的丰富创造力、想象力和至今仍然闪烁光芒的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