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花生又名喜旱莲子草,在水产养殖业中被广泛利用,近年来,一些养蟹户通过实践证明,在蟹池中培植占蟹池总面积的10—15%的水花生.有很多好处。(1)可以防逃:蟹池中栽培了水花生,使其形成了良好的模拟天然的生态环境,使河蟹可以在此“安家落户”。除初放时和秋后生殖洄游逃逸外,平时河蟹一般很少逃逸。(2)利于蜕壳生长:由于河蟹在蜕壳时,极易受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2009,(9):20-23
在北京,中秋是仅次于春节的大节。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中秋节又名“八月节”、“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会”、“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团圆节”……从它众多的名目,便知道这个节日的重要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3.
漫话佑宁寺     
漫话佑宁寺祁文汝佑宁寺全称“郭隆弥勒洲寺”,简称郭隆寺,俗称“二郭隆寺”。位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乡专滩村。迄今为止,它是我国土族地区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影响遐迩的黄教寺院。明代,佑宁寺所在地区叫“则各家地”,其寺院旧址称“郭隆”,意为空谷,因“...  相似文献   

4.
夏历六月初六,是布依族传统节日中最隆重的节日,汉语俗称“六月六”,布依语称“金索厄”,意为“六月节”。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载体,透过民族节日文化表象,常常可以窥见民族文化的底层意蕴。布依族“六月六”节来源很古,千百年来,它积淀了布依族历史文化的诸多层面,蕴涵着布依族古代丰厚的文化内容,对布依族的民族心里曾产生过深刻影响,因此探讨它的来源,对考察布依族文化的历史渊源是有实际意义的。布依族“六月六”节的来源怎样呢?本文试对这个问题作一粗略探讨,以就教于方家。一布依族“六月六”节主要是一个祭祀性节日。…  相似文献   

5.
“七夕节”源于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牛郎织女的命名源于西周经济的发展,男耕女织的家庭模式奠定了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雏形,而社会分工和女子地位的降低,使牛郎织女的故事完整化。本文从牛郎织女神话故事中探析了“七夕节”产生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6.
“忠臣”一词,最初出现于《墨子》,法家对之做了规定性解释,秦朝付之实践,结果失败。汉水秦制,继续实践法家“君臣之术”,造成西汉君臣关系高度紧张。两汉统治者和儒家今文学派试图把法家的“忠节”概念纳入儒家的“气节”范畴,但在理论上并未解决,这一问题直至宋儒才予解决。它在政治实践上的反映就是,从西汉至五代,中央政权的改朝换代几乎都是权臣纂立;而宋以后,这种现象再不出现。“忠节”是一个道德和伦理范畴,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从秦汉至五代,士大夫对君臣关系和忠节的认识基本上仍持原始儒家的观点──“臣择君而事之,有道顺命,无道衡命。”而不是宋儒的忠节观──“死事一主”。因此,对忠节进行历史的考察必须走出宋儒对“忠节”认知的误区。  相似文献   

7.
花朝节,是我国民间岁时八节之一,也叫花神节,又称百花生日。自春秋起源,袭至明清,一直绵延不衰,其重要程度可与中秋相媲,是中国古代的重要节日之一。因其经常与中秋节并举,中秋古时又称“月夕”,进而形成“花朝月夕”、“花朝月夜”等成语,流传至今,用来形容良辰美景。然时至今日,曾经在文人墨客笔下风靡万千的花朝节,却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仅保留在港澳台地区和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因此,中国古人究竟如何过花朝,应值得我们注意。唐宋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高潮阶段,也是花朝节发展的成熟期,花朝节亦在这一时期由社会上层传入民间。本文意从有限的文字记载入手,力图使今人一窥花朝节的全貌。  相似文献   

8.
宾阳炮龙节     
《今日南国》2010,(5):49-49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一是广西宾阳县的炮龙节,这一天的广西南宁宾阳县成了世界上最热闹的地方,当地有千年历史的“炮龙节”,使整个县城陷入狂欢之中,55万当地居民和周边地区游客在这里体验了一回“中国式”狂欢。  相似文献   

9.
《大学》“间架”就是“大学之道”。它以修身为本,以八目为环节,以至善为目标,构成了儒家纲目结合、知行统一的德育模式。在新的文化历史背景下,对《大学》“间架”加以批判地改造,一方面,吸取《大学》“间架”中修身为本、慎独、知行统一等合理成分。在德育中坚持知行统一,深化行这一环节,使修身与家、国、天下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剔除《大学》“间架”中封建主义、唯心主义因素,打破其内圣外王的封闭的德育模式,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建立起主体、客体、介体、环体组成的立体动态的现代德育模式,并遵循实践第一的原则,使该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绍兴的名片     
它,“不因清寒而委琐,不为无人而不芳”;它,深深扎根于泥土中,却出污泥而不染;它,曾令志士仁人修身养性,不因穷困而变节。它,就是兰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薛勇 《小康生活》2002,(1):42-42
缩节胺,又名“助壮素”、“周节啶”、“棉壮素”,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它属于高效、安全、无残毒、无污染的内吸性生长廷缓剂。(一)缩节胺的作用。缩节胺经拌种或茎叶处理进入植物体内,能抑制细胞和节间伸长,可  相似文献   

12.
吴君霞 《社区》2014,(16):29-29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大力开展以“微笑邻里、欢乐社区”为主题的居民“最喜爱的邻里节”和“最佳创意邻里节”活动项目评选,并且以“以奖代补”的形式奖励社区,着力把社区“邻里节”办成群众喜爱的节日。莲都区创新“邻里节”活动主要围绕“三个结合”展开:  相似文献   

13.
“节”观念起源于春秋,形成于战国末期,盛行于两汉。其内涵在先秦两汉之间有着重要的转型,具体表现在:起源于春秋、形成于战国末期的“士节”强调士对当时贵族阶层的个体效忠,至两汉则转变为对国家效忠的“臣节”,进而拓展成为女性效忠丈夫及彰显于社会的“女节”。至此,“节”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一个重要而多元的社会伦理范畴,与“忠”“孝”“义”等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价值取向与思维模式,并对维护中国古代社会的统治秩序起到了强有力的维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物理教学中,制作较好的多媒体课件,并利用它的节时、直观、再现、模拟、“放大”等功能,来优化物理教学时效,可取得较好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雷金息 《今日南国》2008,(19):16-17
民间谚语云:“六月六,士晒书,女晒衣,农禳田。”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是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乡大寨红瑶传统的“晒衣节”,又称“半年节”、“粽粑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晒衣服、包粽粑、杀鸭子、祭田神,无论嫁出去的女儿,还是出去上门的儿子,都要挑鸭子、酒和礼物,携儿带女回家过节。  相似文献   

16.
庄子的逍遥思想是通过“小大之辨”、“有待无代之辨”、“有用无用之辨”三个环节来表述的。如果只注意《逍遥游》中的“鹏鴳寓言”一节,则使庄子的思想成了断尾巴蜻蜓。庄子的“逍遥游”境界,是庄子的理想追求,也是庄子的自我设定与塑造。庄子,即逍遥游的象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清远有礼”作为臣节是晋朝散骑常侍傅玄上疏朝廷要求树立的德目。清浊之争自东汉以来成为政权上斗争的焦点,社会公认“清”是正直官僚、士子的形象特征,“浊”是宦官佞臣的标识,“清远有礼”是对直臣全面的道德要求。傅玄认为,“举清远有礼之臣”不仅有利于朝廷做到“教化隆于上,清仪行于下”,而且也有助于改变曹魏政权以来朝野盛行的“虚无放诞”之风,有助于巩固仁义道德之礼防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Zn^2+、Cd^2+离子在水花生根茎叶中的富集量,以及水花生对Zn^2+、Cd^2+离子的个别去除速率和复合去除速率,并对其富集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表明,水花生在治理含镉污染废水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汤显祖生活在明代“嘉、隆、万”时期。皇帝醉心道教。流风所及,汤的祖父母、先生,皆与佛道有染,对少年显祖的影响不可低估。仕途的蹇促,理想的破灭,现实的打击,丧亲的悲痛,使汤显祖一直在出入世的边缘挣扎、蹀躞。但他叛逆的个性,绝代的才华,又使他能梦里人生醒眼看,在羁绊与挣扎的较量中终于破茧化蝶,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20.
2011年9月3日至5日,以“国际品牌世界城市”为主题的“第二届北京王府井国际品牌节”隆重举行。王府井品牌节旨在吸引国内外高端品牌和中华老字号汇聚,提高品牌的聚集度,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品牌节全面展示王府井、东城区乃至北京市著名商业服务品牌的形象,形成“名品-名店-名街-名区”良性互动,打造“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的盛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