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先生姓王氏名夫之字而农号姜齐先世本掦州高邮人。明永乐初有官衡州卫者遂为衡州衡阳人家世以军功显。父字武夷。始以文学知名。中天启副榜先生卽其季子也明即亡隐于湘西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先生少负隽才。读书十行俱下一字不遗。年二十四与兄介之同举崇祯壬午乡试以道梗不赴曾试明年张献忠陷衡州设伪官招降士绅。其不屈者缚而投诸湘江。先生走匿南岳双髻(?)下贼执其父以为质。先生引刀自刺肢体。舁往易父贼见其徧体创也。免之父子俱得  相似文献   

2.
船山先生传     
船山先生。姓王氏。讳夫之。字而农别号姜(?)。故明之遗臣。清朝之逸民也。明既亡。先生隐于湘西蒸左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云。其先世本扬州之高郵人。明永乐初。官衡州卫。遂为衡州之衡阳人世以军功显。及武夷公始以文学知名。中天啓辛酉副榜。先生即武夷公之季子也。先生颖悟过人读书十行俱下。一字不遗。年二十四与兄介之同应崇正壬午科湖广乡试。俱获隽焉。以道梗不赴会试。越明年癸未。  相似文献   

3.
先生姓王氏。讳夫之字而农。号薑齐。湖南衡阳人。父朝聘副贡生。以文学知名。先生少负异才。读书十行俱下。年逾冠与兄介之同举崇祯壬午乡试。以道梗未与计偕。明年张献忠陷衡州。士类多污伪命。其不屈者投之湘江。先生走匿南岳双髻峰下。贼执其父以为质。先生自引刄。刺其肢体。舁往易父。贼见其重创也。免之、父子俱得脱十七年北京陷。先生涕泣不食者数日。明年、王师下金陵。唐桂二王、相继称号。督师何公腾蛟屯长沙。堵公允锡驻常德。两公颇不相能。先生忧之。上书监军章公矿。  相似文献   

4.
明万历四十七年已未公一岁九月初一日子时生于衡州府城南回雁峯王衙坪时武夷公年五十谭太孺人年四十有三明万历四十八年庚申公二岁八月光宗即位诏以明年为泰昌元年九月熹宗即位诏以是年七月以前为万历四十八年八月以后为泰昌元年十二月初一日大凌武夷公五十齿满杯盂凝冱七十自定稿庚申腊月一日寒雪有作注是为先征君弧辰闻之先慈云泰昌  相似文献   

5.
王夫之湖南衡阳人明举人张献忠陷衡州设伪官招夫之夫之走匿南岳贼执其父为质。夫之引刀自刺肢体。舁往易父。贼见其创也。免之。父子俱得脱。归居石船山。杜门著书。神契张载正蒙之说演为思问录內外二篇。所著书有周易稗疏。书经稗疏。诗经稗疏。其言易不信陈搏之学。亦不信京房之术。于先天诸图及纬书杂说。排之甚力。而亦不空谈元妙附会老庄之旨。故言必征实。义必切理。其说尚书诠释经  相似文献   

6.
昔太史公采辑群书为孔子世家比事属词穷原竟委。俾后之学者。读孔子书。复读世家。稽其年齿。考其行事。晓然于孔子之本末。而备悉其为人。虽以阅世过多。搜采旧闻间容失审。然七十三年中。阙疑存信。于孔子之德行道蓺出处进退。未尝不多所发明也。世家之辑。曷可少哉。吾宗船山公以前明崇祯壬午举于乡。值寇乱日亟。道梗不得赴会试。张献忠(?)衡州。公匿南岳莲花峯下。寇获公父武夷公质。招公为伪吏。公自残支体傅毒药。舁往易父。既皆获免。复匿南岳山后黑沙潭。意倘钩索  相似文献   

7.
<正> 我国明清之际的伟大唯物主义思想家和爱国主义者王夫之,一生为学无所不窥,著作宏富,涉及面十分广泛,在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经济、教育,伦理、宗教、文字、训诂等方面,均有专门著述。但由于清代文禁森严,夫之自身经济条件又十分困难,所以其著作除《漧涛园初集》之外,在他生前均未刊行。加之年代久远,保存惟艰,史料记载既少又不统一,因此对于王夫之一生究竟写了多少  相似文献   

8.
五月清兵下金陵。至芜湖。明总兵田雄劫福王降。公闻变。续悲愤诗一百韵。闰六月。明礼部尚书黄道周等。奉唐王聿键立于福州。改七月朔、以后为隆武元年。明镇将张先壁驻攸县。郝永忠驻宁远。卢鼎驻衡州。刘承允驻武冈。从兵剽掠。相雠杀。秋公偕(?)斋公侍武夷公至耒阳。曹公国光招同陈公五鼎访杜少陵墓。有耒阳曹伯实翁丈、招同陈耳臣、广文访杜少陵故墓诗。曹伯实。名国光。耒阳人。贡生。陈耳臣。名五鼎。攸人。崇祯贡生。耒阳教论。有雨馀堂集。偕(?)斋公侍武夷公至兴与宁。游石角山。  相似文献   

9.
廿公是谁?东吴弄珠客又是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瓶梅词话》明万历丁巳(四十五年1617)刻本,卷首有《欣欣子序》及《廿公跋》《东吴弄珠客序》。其《欣欣子序》,为万历间刻书楷体字,《廿公跋》及《东吴弄珠客序》为写刻体字,且显然出于一人之手,此有目之所共睹者。今于欣欣子,姑且存而不论,论廿公及东吴弄珠客。  相似文献   

10.
<正> 本期刊载的六幅照片,除王夫之画象外,均为首次发表。封二②是王夫之1652年(壬辰)为其父母武夷公、谭孺人合墓立的碑。碑文为:“永历六年岁次壬辰孟冬月吉旦。明显考徵君武夷王公、显妣王母谭氏孺人合墓。不孝男介之、夫之,孙攽、敞、敔,曾孙生祁泣血立。”其中“永历”纪年与“明”显考、显妣等用语,是先生矢志忠于明王朝的又一历史见证。此碑是衡山县马迹公社社员1973年修水利时发现,现存  相似文献   

11.
对王守仁“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一语,现在一般都作如下的解释:“破山中贼”是指镇压农民义军,“破心中贼”是指泯灭劳动人民造反的念头。我认为,这样来解释“破心中贼难”是不妥的。在此略加辨析: 此语出自《王文成公全书·卷四·与杨仕德薛尚谦书》。通观全信,就不难发现“心中贼”决非是指劳动人民的造反念头。为说明问题,特将全信抄录如下:  相似文献   

12.
雪堂此诗见《罗雪堂先生全集》续集之第四册《贞松老人外集》卷四。公不常作诗,30岁以后更少作,即作也不存稿。此四截句偶见公手迹,首有附注:“壬午秋初游此园,中间数数今廿二年矣。”壬午乃光绪八年,公年17岁,时应乡试报罢,纡道省尧钦江宁故得过苏,而廿二年则当在光绪廿九年癸卯,时正长江苏师范学堂,当年即谢事去矣。园即留园,时园属昆陵盛氏。  相似文献   

13.
夏孝廉汝弼夏汝弼、字叔直。其先祖曰永亨。明初授交趾谅江府同知。监造糧舟。开船场于台源。因家焉。汝弼神父皆诸生。当崇祯时。夏氏尤盛。何腾蛟奏于衡州试士。汝弼以第五人举于乡。时变日棘。不复求仕。性倜傥。负劲气。与王夫之兄弟友善。流寇陷衡州。汝弼居莲华峯。夫之避乱。盖依以获免云。桂王子既称尊号保于武岡。汝弼间行衡邵山谷中。知其无成。顾无以自全。遂弃巾服。自号莲冠道人。歌哭无(?)。独携一童子囊琴登邵阳梓田山。就古水木鸣泉间。踞石弹琴。或泣或吟。或旁游白石铜梁诸山观瀑  相似文献   

14.
清前期实录、政书等文献中多次出现的老瓜贼一词,系指一种图财害命的人,他们手段残忍,骇人听闻,严重危害了社会秩序,一时成为社会问题,因而受到政府的严惩。老瓜贼问题尚无专门研究,笔者试作探讨。一、老瓜贼的出现目前所见最早记载老瓜贼的文献,是《康熙起居注》,该书康熙四十五年九月初一日丙辰条①说:兵部为直隶巡抚赵弘燮题,为匪类中有老瓜贼名色,请严行缉拿。议准行。原案及大学士席哈纳等以老瓜贼理当定例严幸,但不论知情与不知情,将邻佑里长一概俱行拿问,则干连之人多,是以大学士陈廷敬票拟之时,与臣等同商,臣等公…  相似文献   

15.
庚申九月朔日招集寒山诗社诸君子同集宣南大街赣园拜船山先生生日敬赋五古五章论语二十篇不外礼与仁齐礼民有耻求仁本在身外王而内圣万类归陶钧老庄鄙礼教等视伪与真杨墨贼仁义罔顾尊与亲微言遂中绝人纪几乖湮小戴籑礼记秦火冬回春十百存什一经义何纷纶张子作正蒙如孟醇乎醇民物共胞与体具众美纯惟公味道腴口说腾芳津笺释百万言自忘原宪贫纲维彻幽显肝膈通  相似文献   

16.
有邀公赴安隆所者。公复筮得暌之归妹。乃止。作章灵赋以见志。章灵赋题注。明年癸已。筮复如之。时可望挟主滇黔。有相邀赴之者。久陷异土。既以得主而死为歆。托比匪人。尤以巷遇非时为戒。仰承神告。善道斯章。因赋以见。又赋注。自违君侧。于茲三载。二月。清兵进击李定国于永州。十二月。孙可望别将据武冈新宁城步。  相似文献   

17.
旧传石皷为周宣王时猎碣,为太史籀所书。唐代皆深信不疑。南来郑樵作释音,拈“丞殹(兮或猗)”二字谓见于秦斤秦权,指为秦皷,遂全部推翻旧说。大都相信是秦皷而非周皷。但石皷为秦何代之产物,又聚讼纷纭。郑樵谓当在惠文之后,始皇之前;巩丰谓当在献公之前,襄公之后。清末震钧著《石皷文集注》,辨为秦文公东猎时所刻。后又有主秦缪公时说者。郭沫若氏著石皷文研究,定为襄公时产物。马叙伦氏则谓是文公汧渭之会所刻。清孙星衍疑石皷乃后周宇文氏遗物,以周书本纪数书狩于歧阳为据,要汪中替他考证,其事与武则天  相似文献   

18.
关于吴炳的死,历史上有好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王夫之的投降说。他在《永历实录》一书中说“武冈陷,炳遂与承胤降,随孔有德至衡州。有德恒召与饮食,炳衰老,又南人,不习北味,执酥茶烧豚炙牛,不敢辞,强饱餐之,遂病痢死。”第二种是《粤事记》的自缢说。记中云“八月廿四日下午,清兵忽至武冈州南。守兵皆在城北,迅不及支,一战而败。合城上下斫北关弃釜飨而走。除帝驾,三  相似文献   

19.
《全宋诗》册一二卷六八六页八○一八沈括诗句“黄金碾畔绿尘飞 ,碧玉瓯中翠涛起。”(《尝茶》、《学林新编》卷八 )。按 :此非沈括诗句 ,而为范仲淹诗中之句。宋刘斧《青琐高议》前集卷九 :“范文正《采茶歌》为天下传诵 ,蔡君谟暇日与希文聚话 ,君谟谓公曰 :‘公《采茶歌》脍炙士人之口久矣 ,有少意未完 ,盖公方气豪俊 ,失于思虑耳。’希文曰 :‘何以言之 ?’君谟曰 :‘公之句云 :黄金碾畔绿尘飞 ,碧玉瓯中翠涛起。今茶之绝品 ,其色甚白 ,翠绿乃茶之下者耳。’希文笑谢曰 :‘君善知茶者也 ,此中吾诗病也 ,君意何如 ?’君谟曰 :‘欲革公诗…  相似文献   

20.
从商周至现代,有四千多年人类历史的闽北,武夷文化积淀十分丰厚,素有“理学名邦”、“道南理窟”之称。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整理、研究、发掘、运用武夷文化,找寻武夷文化和经济建设新的结合点及生长点,促其健康迅速地繁荣与发展,是亟待研究的课题。笔者拟就武夷文化的现代应用价值作初步探讨,以抛砖引玉,求教于各位专家学者。一、开放与开发并举,促进旅游文化发展。武夷旅游文化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是加快改革开放,大力发展旅游业以及第三产业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首先,要积极挖掘闽北古文化。把朱熹及一大批理学家的著作、墨迹、画像和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